九年级思品第20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九年级思品第20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九年级思品第20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3页
九年级思品第20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4页
九年级思品第20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知识点构成导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机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经济、科技 挑战技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自身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 (二)对应课标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三)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 知道我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了解我国在对外交往中表现。 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交往现象的能力; 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学生分析 (一)针对的问题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只有了解国情,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帮助学生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中,认清我们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是进行基本国情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的需要 九年级学生对国内外时政消息比较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参与教学,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资料和信息的能力,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时安排课 序 课 题 课 时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课时 第三框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课时 (二)设计理念 积极学习,即学生是主体,他们使用头脑探究观念、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因为本课知识点在课程标准中是明确要求学生“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于相关理论问题不宜过于展开、深究其原理,而应是着重从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来处理相关内容。 (三)简单操作建议 第一课时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了解我国在对外交往中表现。 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交往现象的能力; 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简要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资料,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创设情境,学生展示、介绍自己所搜集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资料,感受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直面中国国情:学生阅读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存在差距的资料,认清国情,立足现实,树立忧患意识。 4.知识整理,帮助学生落实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 知道我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简要操作过程】 “环球视点”介绍新世纪各国都试图在国际竞争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自己的情况。 本课时教学以“环球视点”为背景,设计一系列问题贯穿本框内容,层层深入,旨在使学生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四、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材主要是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两个角度来介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但在搜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资料时,必然会涉及文化领域,应该如何处理? (二)教材编写凌乱,知识点前后重复较多,一些材料指向不明。如“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在1.1中已经涉及,这里在3.2中再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之后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还要提到,是否可整和?否则教学不仅显得散乱,还给教师备课、处理教材带来很大难度。又如教材P74“环球视点”,题目与内容不符等等。 (三)教参质量太差,本课连课时内容安排都前后冲突,更不用说其他的。 五、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了解我国在对外交往中表现。 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交往现象的能力; 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简要操作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资料,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所起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并形成感性认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活动一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感受中国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 *朝核六方会谈在中国举行; *中国加入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中国出口强劲带动了亚洲经济; * “中国文化年”在法国成功举办; * 中国医疗队在非洲概况; 设问1: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中国哪些外交活动?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在国际文化舞台上: 学生分组整理、交流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并展示。 (薄弱学校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2情境体验和P78阅读与感悟。) 设问2:试分析材料,你认为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活动(如缓解地区紧张局势、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结论:(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位)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设问3:中国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如此巨大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结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小结: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二 直面中国国情 展示资料: 1、截至2002 年,每10 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我国仅为454 人而日本为4 909 人,美国为3676 人俄罗斯为3557 人韩国为2193 人在技术工人中我国高级技工仅占3 . 5 % 而发达国家为40 左右。 2、美国硅谷占地不过7500 平方公里2000 年的产值是5000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而中国企业500 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 强前3 名之和的80 。 设问1:分析材料,说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哪些差距?除此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差距吗? 学生活动。 设问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小结: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认清国情,立足现实,树立忧患意识。六、知识小结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 作用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帮助学生落实知识。第二课时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 知道我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 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2.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简要操作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学生阅读“环球视点新世纪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 设问:材料第一、二段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归纳并点题是机遇也是挑战。 点题,直观、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新课教学 设问: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联系环球视点和当前国内外环境,说说我国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学生活动。 设问:联系材料第三段,你对当前国际竞争有什么认识? 学生活动,教师归纳: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如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科技竞争等等。 教师点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便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展示材料(一),并简介综合国力的概念。 一)世界7大国家综合国力评估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德国 俄罗斯 中国 综合国力值 8371 5112 4270 4070 3918 3203 2175 中国与它国比 约1/4 约1/2 约1/2 约1/2 约1/2 约2/3 设问:国际竞争力之比较,说说中国总体竞争力水平如何?为什么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联系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国情展开,如底子薄、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学生活动。 出示材料(二)(三), (二)7国在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与资源领域的分值情况如下: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德国 俄罗斯 中国经济 8924 6670 4820 4850 5413 2424 2511科教 9492 8641 6904 6077 6276 3124 1337军事 9503 1338 2085 2183 1222 3172 1068资源 3330 1401 1918 1792 1289 5210 4621 (三)二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作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关键,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50年至1976年间,日本花费了60亿美元引进了1700多项先进技术,差不多把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科技成果都吸收了进来,创造了价值200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从而实现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 设问:在综合国力的诸项因素中,哪些起基础性作用?其中哪项又是决定性因素?这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展示要点: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科技力量又如何呢? 出示材料(四),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落后他们几十年。如今,美国已宣布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而我还处于农业社会时代。到97年底,我国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288.57万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166.56万人。而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97年我国为8.4人,而日本93年为79.6人,美国93年为74.3人,德国91年为61.5人,法国92年为54.8人,英国为48人。我国的这一指标大致相当于最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问: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障碍在哪里?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献计献策。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展示要点:我国的科学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高素质人才少;如果我们能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抓住机遇,发展高新技术;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多出人才;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作些什么准备?学生活动。 “环球视点”介绍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