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doc_第1页
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doc_第2页
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猪等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早在14 世纪的意大利学者第1 次描述了FMDV。1898 年,Loeffler 和Frosch 等证明了口蹄疫的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除有少数国家已经扑灭本病外,至今仍有70 多个国家还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只有2% 3%,仔猪呈恶性病型,死亡率可达50% 70%,该病除导致猪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和引起大规模流行,并影响一个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所以国际兽疫局将该病列为A 类家畜传染病之首,并列入世界范围内重要传染病研究行列。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 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1 材料11 主要设备生物反应器、细胞计数仪。12 BHK21 细胞悬浮适应株13 口蹄疫种毒OJMS2000株为现行牛口蹄疫双价疫苗制苗毒株,每02 mL含有的LD50 为107.0 ,亚洲I型为Asia 1JSLGSZY06株,每02 mL含有的LD50为107.5 14 培养基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病毒繁殖用细胞维持培养液、犊牛血清。15 其他主要化学试剂 消化液:EDTA - 胰酶灭活剂:二乙烯亚胺( BEI)阻断剂:硫代硫酸钠或焦亚硫酸钠溶液油佐剂16 试验动物 乳鼠24日龄吮小鼠,临床健康。2. 方法21 细胞培养 BHK21 细胞系是制备FMD 疫苗所需病毒抗原的理想细胞系。采用转瓶培养培养BHK21 细胞。转瓶培养是将种子细胞用消化液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加营养液震荡, 使细胞分散于营养液中, 再将此营养液按一定比例分装于若干圆柱形细胞瓶中, 给细胞瓶加塞扎口后放置于转瓶机上37旋转培养, 使营养液中的细胞附着于瓶壁,交替接触营养液而分裂增值。传统的消化液采用EDTA - 胰酶。2.2 病毒液制备 选取培养2- 3 d、形态良好致密的单层BHK21 细胞接入种毒, 37摄氏度培养0. 5 h- 2 h使病毒吸附于细胞后加入维持液继续培养, 当细胞病变达90% ( CPE )以上时, 即可收取病毒液, 病毒液经菌检及效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实践证明病毒液反复冻融使细胞破裂, 充分释放包含的病毒粒子, 可提高病毒效价。转瓶病毒培养属劳动密集型方法, 较难控制污染且容易散毒, 但生产的病毒液效价比较高。悬浮培养法增值病毒是当反应器中悬浮培养的细胞数达到3 107 /mL 时接毒, 约20-30 h后收毒, 病毒液的TCID50 可达7- 8。2.3 病毒纯化 使用中空纤维超滤膜纯化浓缩FMDV抗原, 原液通过射流泵, 在一定的压力下呈湍流状态在中空纤维超滤膜内或外表分布流动, 溶剂和小于截留分子量的物质透过膜的俗称透过液, 而大于膜截留分子量的胶质等被截留的俗称浓缩液, 如要返回到原液中时, 其原液的浓度会逐渐升高, 此过程称为“ 浓缩” , 如此反复, 从而实现大小分子量的分离, 浓缩和提纯的目的。24 抗原灭活 甲醛曾是FMDV 疫苗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灭活剂, 但经研究发现, 病毒液中的水解乳蛋白等物质能抑制甲醛的灭活作用而导致灭活不彻底。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数疫苗生产厂家改用乙烯亚胺类衍生物( aziridine ) 作为灭活剂, 其中二乙烯亚胺( BEI)因毒性较小, 现在被广泛使用。2000 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向各国推荐使用1 mmo l/L BEI两次灭活法, 即20-37 灭活24 h后再加一次BEI灭活24 h, 经多年应用效果较好。2006 年OIE 又推荐了3 mmol /L BE I两次灭活法, BEI用量增加到3 mmo l/L, 26 分两次共灭活48 h, 灭活剂用量加大使疫苗安全性更高, 温度降低有利于保持病毒粒子146S 完整性。研究表明乙烯亚胺类衍生物与甲醛相比, 不仅毒性大而且灭活后病毒稳定性差, 甲醛灭活的弗氏佐剂疫苗有效期可达10年, 而BEI灭活的同类疫苗有效期仅2年左右。另有研究表明SAT2型FMDV 经乙烯亚胺类衍生物灭活后再经甲醛处理, 稳定性明显提高。甲醛与BE I协同作用可将灭活效力提高100倍并且缩短了灭活时间, 既改善了疫苗的安全性又保护了抗原完整性, 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生产中推广。灭活终止后应立即在抗原中加入阻断剂中和多余的乙烯亚胺类衍生物, 常用的阻断剂为硫代硫酸钠或焦亚硫酸钠溶液。2.5 乳化 早期的FMD疫苗都采用氢氧化铝作为佐剂, 人们发现氢氧化铝佐剂疫苗的不足之处在于: 对牛效果较好, 而对猪效果差。只能增强TH1型免疫反应, 而不能增强细胞介导免疫( CMI)。注射局部有红斑、肿胀和硬结。现在多使用的油佐剂疫苗对猪、牛都具有免疫效力, 主要诱导产生Th2型反应。油佐剂在使用时一般预先将乳化剂(如山梨醇苷单油酸脂) 和液状石蜡混合, 加入水相抗原, 经乳化制成油包水型乳剂, 再加入含聚山梨脂的水相抗原进行乳化, 制成较复杂的双相(水包油包水型)乳剂疫苗。实验证明双相油佐剂疫苗黏稠度低, 效果较好而且能够用于所有的动物。油佐剂的主要缺点是副作用较强, 特别是皮下注射有时会在注射部位引起炎症甚至溃疡和肉芽肿。2.6 安全性检验 灭活完成后, 每批灭活抗原样品应通过敏感单层细胞传代或乳鼠接种试验, 以判定灭活抗原的安全性。敏感单层细胞传代时通常传2- 3代应无细胞病变( CFU )。样品接种乳鼠后连续观察7日应全部健康。欧洲药典规定, 牛FMDV灭活疫苗制苗病毒液灭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