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1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2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3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 25、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含义。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法学法:情景创设法,点拨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想)那老师有个要求:仔细品味,听完要会说你了解到的内容。播放动漫视频,聆听故事高山流水。 2、交流:听了故事,你了解到了什么?师:刚才咱们听的是现代白话文的高山流水,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古代文言文版的高山流水,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伯牙绝弦,看老师写课题。3、读课题。4、这是我们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之前,你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要和大家交流的?老师相机小结。有了同学们的提醒,相信我们一定能学的好。【设计意图】“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动漫视频高山流水引入,为课文的学习巧做铺设,营造氛围,自然而然地揭示了课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对故事的开发性提问,激活了学生思维,也为课文的学习设计了悬念。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遇到不顺口的地方多读几遍。2、谁能把字音读准的?谁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3、配乐齐读。师:文章读熟了,学起来就容易多了。【设计意图】名师窦桂梅的课堂有一特色,就是“读领风骚”。“语文”之所以叫语文就是要多读,读中疑,读中思,读中悟,对于经典文言文尤其如此。在配乐中进行情景朗读,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文言文的音韵美。三、初解绝弦1、请同学们看课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的通俗易懂,学习文言文要变通)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 指名读.齐读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的放弃了弹琴。)再读这句话。师:学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伯牙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学完课文这些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的。【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读中质疑是高年级必备的语文技能。这样的读有针对性、深刻性,才是高质量的。教学时,围绕“绝弦”提问就是抓住了文言文的题眼和主脉,巧设提问,留有悬念,激发探究,进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四、再解绝弦(一)何为知音 1、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自己觉得比较难读懂?读懂的地方画上线,难读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2、反馈 引导用我读懂了的句式来说。 预设: 我理解了“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 理解四个“善”字的不用用法:前两个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后两个是表示赞叹,如:好极了,妙极了。 我理解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师:你们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懂? 理解第二、三句话的含义。(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的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指导读好二、三句话。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就看见了什么?于是你赞叹道:“善哉”3、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鸟语花香,春风拂面)4、老师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描写景物的AABC的词语,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5、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来读读。6、语言的拓展练习。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当伯牙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7、就因为此,文中才会说:引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正因为子期能想俞伯牙之所想,文中才会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清风、志在明月,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知音”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何为知音”认识和感知更为丰富了。特别是填充练习的设计放飞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学生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认知,丰满了“知音”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融合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二)相遇相知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你说他会缺少赞美吗?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是知音呢?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想想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呢?5、知音欢聚,一定是非常高兴,非常融洽的,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与融洽,一起看到大屏幕,读读课文的前四句。【设计意图】读书须读进去,还要想开来,既要读懂文言文字词句的意思,又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本文在理解“何为知音”后,引导学生知音“相遇相知”的情景,不仅是深入理解文本空白的需要,还是学生情感宣泄的必然。在情景中体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情浓浓,意切切。(三)知音之死师: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那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里去了。这时的子期是怎么做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2、当你理解了这时伯牙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设计意图】“月有阴晴圆缺”,子期逝去,使伯牙痛失知音,心中的悲凄骤然涌出。此时,在老师的情感渲染下,只有读,只有入情入境地读,才能让学生与伯牙达到情感上的交融与共鸣。五、深悟绝弦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看看当时伯牙破琴绝弦的情景。2、子期死了,当伯牙志在高山时,没有人对他说:当他志在流水时,也没有人对他说:当伯牙志在清风时再也没有人对他说:3、此时的伯牙是怎样的伯牙?4、面对伯牙的痛苦和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设计意图】 奔腾的情感如同缺堤之江河喷涌而下。播放绝弦视频,就是要让“痛失知音”的情感通过听觉、视觉、感觉来渗透于内心。此时,只要老师进行情感的创设铺成,学生与伯牙情感上的共鸣便一泻而下。六、回味绝弦1、学完课文,你最想向同学们推荐哪句关于交友的名言?2、老师也收集了几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结束语: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因为伯牙和子期的相遇相知,我们喜欢这个感人的故事伯牙绝弦;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因为伯牙和子期的相知相惜,我们记住了这个令人神往的故事伯牙绝弦。【设计意图】学生积累语言的前提第一是兴趣,第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第三是熟读多背。学文后出示交流“交友名言”,激励了学生已有语言储备和记诵新语言的兴趣,开辟了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广阔空间。最后在老师深情诵读中结束课堂,既再次点燃了学生情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