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大基坑电视塔孤岛支护技术和变形特性研究 摘要:以常州市*基坑工程为例,综合利用分级降水、土层锚杆、钢管抛撑,桩间旋喷桩、单项受压支撑等多项技术,通过对各施工阶段的支护体系和电视塔的强度、稳定性、变形等关键技术进行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变形实测研究和动态信息化施工,完成了在电视塔孤岛四周开挖超大、超深基坑的支护任务,确保了电视塔和基坑的安全。关键词:电视塔孤岛 分级降水 负摩阻力1、工程背景1.1概况本工程基坑挖土深度约14米,下设三层地下室,基坑支护段总长约980米,基坑的中央为电视塔构筑物(塔高228m,基础直径60 m,基础形式为400 mm400mm预制方桩,桩长14m(超过基坑底 3.9 m),基坑南为新天地公园湖,东侧为空旷地,北靠广电中路、西为花园街。1.2 工程特点本工程的特点为:为保留构筑物,拟建新天地不夜城是以电视塔为中心的向四周扩展广场、办公和商业建筑群体。原电视塔基础埋深与本次基坑底标高高差约9.0m。1.3工程地质条件基坑相关岩土层分布为:杂填土:杂色,松散,上部主要成份为耕土,底部主要成份为软塑状粉质粘土,平均层底标高2.24m。粘土:褐黄灰黄色,硬塑,平均层厚3.83m。-1粉质粘土:黄灰色,可塑,平均层厚2.69m。-2粉质粘土夹粉土:黄灰色,软塑,平均层厚2.24m。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很湿,中密,平均层厚4.56m。粉土:灰色,湿,稍-中密,平均层厚5.5m,平均层底标高-16.69-13.53m。-1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全场地大部分分布,平均层厚6.42m,平均层底标高-21.42m。2、电视塔孤岛支护的总体构想和支护关键技术问题2.1总体支护方案电视塔高度达238m,距坑边净距不足4m,塔基进入坑底仅3.9m,为有效控制在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和沉降,保证电视塔基坑的安全,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管抛撑支护,桩间旋喷桩止水的综合方案(图1)。实施步骤为:a、施工支护桩和止水桩。b、放坡开挖至-14.0m。c、待大基坑地下室底板完成后,架设钢管抛撑。d、开挖钢管抛撑下土体和进行塔基周边地下室的施工。 图1:基坑支护剖面图2.2需重点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a.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大基坑采用降低地下水位后,须保证电视塔不因地下水位过快下降导致不均匀沉降。b.抛撑完成前,必须确保预留土坡的稳定,并有效控制支护体的变形。c.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位移不可避免,需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电视塔的位移。d.塔基为短桩基础,基坑开挖中,必须保证塔基的整体稳定性。3、电视塔支护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3.1地下水位变化及产生的相关沉降问题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中有效应力增加,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负摩阻力的值主要决定周土的沉降量,外侧基坑地下水降至基底后,电视塔孤岛地下水无补给来源,为防止塔基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设计采用二种方案确保安全。 方案一:均匀对称降水、分级降水,每一级降水深度不超过0.3-0.5m,使得土体分层固结,塔基不因土层固结产生过大负摩阻力,从而保证塔基不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方案二:如按以上预降水时,塔基沉降异常,则启动观测回灌井进行回灌,以维持地下水位稳定。 在基坑开挖前,通过预降水试验,塔基沉降速度和不均匀沉降量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后即采用方案一,成功地解决了降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危害。3.2、抛撑完成前预留土坡的稳定性和支护体的变形问题 为约束支护结构在放坡开挖阶段的变形,在-2.60m处增设一道预应力锚杆控制桩顶位移,锚杆长度为15.0m,水平间距为2.0m。 为保证预留土坡的稳定性,第一次土方分层、分段开挖至-7.90m,紧靠塔基区段1:2二级放坡土钉墙支护,坡面挂网喷浆处理;其余区段1:2二级自然放坡,坡面喷素砼处理。第二次土方分层、分段开挖至-13.2m板底,紧靠塔基区段,土台采用600800钻孔灌注桩1:2放坡土钉墙支护。(图2)图2:塔基区段支护剖面图3.3电视塔基础的水平位移控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避免塔基产生过大水平位移,采取如下措施: 1)、沿电视塔周边严格分层、分段、均匀对称开挖,使得塔基变形相对均匀,减少各塔基的沉降差。2)在支护桩和塔基之间设置钢管支撑,采用活络接头技术,使得塔基只承受压力,而不承担拉力,并根据支护结构的变形逐级施加预应力,严格控制电视塔的水平位移。(图3)图3:活络接头详图3.4电视塔整体稳定性分析由于电视塔为短桩基础,开挖后桩基仅进入坑底以下3.9m,将塔基和基础间土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验算,由于坑内土方开挖,因深度修正量的减少,实体基础以下地基土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这就要求通过增加支护桩的长度,使之满足要求。a、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验算计算面取在支护桩底,验算支护桩底下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图4) 图4:实体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简图 通过加大支护桩端进坑底长度至16.5m时,安全系数达1.5,可满足要求。b、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塔基整体稳定验算 计算模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电视塔土台看作重力式挡土墙计算,其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图5:电视塔抗水平力计算简图4、电视塔及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点布设和要求4.1 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测斜)在基坑四周布置6个测斜观测点,测斜孔底深度应超过支护桩深度2.0m。 测斜仪采用CX03E型自动存储测读仪测斜仪。 4.2 水平位移监测在基坑四周布置8个水平位移观测点,水平位移采用索佳(SOKKIA)电子全站仪用坐标法进行监测。4.3 垂直位移(沉降)监测在基坑四周布置8沉降观测点,在电视塔6个塔基上各布1个沉降观测点。垂直位移(沉降)测量用DS2水准仪加上1平板测微器加上2m沉降测量专用铟钢尺进行监测。精度要求等级:二等。5、基坑开挖全过程支护结构及电视塔的变形实测研究5.1 基坑深层土体位移:深层土体位移在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总变形量较小,在基坑开挖阶段位移速率比较大,开挖完后逐渐稳定。最大位移为CX04在监测孔口向下1.0米处,为8.45mm。5.2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表2):表2:各点累计位移表点号X(mm)Y (mm)S (mm)WY117.65.318.4WY211.48.614.3WY310.56.612.4WY4-17.56.218.6WY514.16.915.7WY6-15.76.917.1WY7-17.36.818.6WY810.19.113.6通过日报表发现,大部分位移量是在电视塔周边基坑土方开挖前累计,开挖后水平位移量增加并不明显, 同时通过对塔基分级施加应力,成功地将塔基的水平位移控制在5mm以内。5.3基坑边坡沉降:共完成12个点的监测,CJ01-CJ08为坑边地面沉降,CJ09-CJ14为电视塔沉降点,各点累计沉降情况如下(表3): 表3:坑边沉降量表点号累计沉降量(mm)备注CJ01-28.1从开始监测到结束(以下均同)CJ02-28.2CJ03-28.1CJ05-28.0CJ07-28.0CJ08-28.1CJ09-54.1CJ10-62.6CJ11-68.7CJ12-72.4CJ13-59.1CJ14-47.8监测结果显示: a、各点沉降值正常,未产生过大差异沉降。b、由于实行分级降水措施,电视塔在开挖过程中未出现沉降加速现象,而是呈现逐步收敛和稳定的方向发展,沉降和沉降差一直处于安全可控状态。周边不夜城基坑的降水和开挖对其影响较大,支护桩和支撑完成后沉降速率放慢,后期基本稳定。 图6:电视塔围护及塔基沉降曲线图6、结束语1、通过分层开挖,分级降水的方法很好地降低了降水产生的负摩阻力,有效保证减少了降水桩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双创题目及答案
- 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
- 轻工行业技术规范探讨
- 嵌入式系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粤菜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自主招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征兵工作完成落后检讨表态发言
- 2025年山东省新闻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CN222992914U 一种rto多室蓄热氧化燃烧处理设备 (广东和炫环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CN120150828B 高压隔离控制系统 (苏州博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石材厂设备保养操作手册
-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
- 送别混声合唱简谱
- 幼儿园分餐培训课件
- 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高中物理知识模型探究与实践-电磁学篇
- 四年级下册递等式计算练习400道及答案
- 如何提高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电工学(第8版)(上册 电工技术) 课件全套 秦曾煌 第1-14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传感器
- 康复设备与康复仪器的康复设备与康复仪器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