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硫回收装置钢结构、工艺管道装置焊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硫回收装置钢结构、工艺管道装置焊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硫回收装置钢结构、工艺管道装置焊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硫回收装置钢结构、工艺管道装置焊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硫回收装置钢结构、工艺管道装置焊接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xxxxx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xxxxx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硫回收装置焊接施工方案编 制: 审 核: 审 定: xx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前言1二、工程概况及特点1三、施工技术措施1四、质量保证措施13五、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14六、主要施工设备及机具、手段用料16七、焊接作业质量控制点19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一、前言1.1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1.1.1设计提供的钢结构及管道施工图纸。1.1.2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11。1.1.3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517-2010。1.1.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2011。1.1.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83-2011。1.1.6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GB/T20801-2006。1.1.7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NB/T47013-2015。1.1.8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4-2015。1.1.9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5-2015。1.1.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TSG Z6002-2010。1.1.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11。1.1.12石油化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7-2005。1.1.13石油化工铬镍奥氏体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管道焊接规程 SH/T3523-1999。1.1.14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2011。1.1.15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JB/T3223-1996。1.1.16 xxxxx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相对应材质的焊接工艺评定。1.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xxx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硫回收装置钢结构、工艺管道的焊接。二、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概况本装置中钢结构约550吨,材质为Q235B;工艺管道合计焊口约32000吋,材质有20#、20G、15CrMoG、06Cr19Ni10、022Cr17Ni12Mo2。2.2工程特点2.2.1 本工程涉及的不锈钢、铬钼钢等特种材质多,焊接工程量大,焊接质量要求高,焊接施工工序复杂,需要先进合理的焊接工艺和严格的过程控制。2.2.2 本工程焊接工程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量大,某些区域管线密集,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三、施工技术措施3.1焊接施工流程图焊接施工流程图焊件、焊材的验收仓 储 与 维 护坡 口 加 工组 对定 位 焊 焊 前 预 热 无预热要求时 不合格清除缺陷 焊 接焊 缝 外 观 检 查R T 检 查焊 后 热 处 理 不合格 合格 硬 度 检 测 无预热要求时焊接结束3.2 焊前准备3.2.1 人员资质3.2.1.1 参加施焊的焊工,必须具有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焊工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3.2.1.2 参加施焊前,要对焊工进行培训和考试,合格者方可参加施焊;3.2.1.3 焊工在施焊前,必须明确被施焊焊件的材质,应选用的焊条类型,是否在自己的资格项目之内。3.2.2 焊接工艺评定根据现场施焊焊件的材质、规格型号来选用公司编制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方案、焊接作业指导书。焊工应根据焊接作业指导书施焊。 选用的焊接工艺评定目录见下表。焊接工艺评定目录序号焊评编号母材材质及规格焊接方法焊接材料适用壁厚(mm)1PQR902022Cr17Ni12Mo2 323.910.31GTAW/SMAWTGF-316L/E316L-161.5-202PQR607Q235-B =10mmSMAWE43151.5-203PQR64815CrMoG 244.528GTAW/SMAWTIG-R30/ E5515-B21.5-564PQR59120# 1336GTAW/SMAWE4315/H08A1.5-125PQR93606Cr18Ni1011Ti 16811GTAW/SMAWER308/E308-161.5 22PQR93920G 219.112.5GTAW/SMAWE50-6/E4315P1.5-253.3焊件的检验与管理3.3.1 钢材应有出厂合格证或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书。其检验项目及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指标不全或对材质有疑问时,应予以复验。3.3.2 合金钢管道组成件应采用快速光谱分析进行复查,并作好标记;3.3.3 经验收合格的材料,应按类别、规格、材质分别存放,并作好标识工作。发放材料时,要严格按照“限额领料单”发料。3.4 焊材的验收、保管、烘干、发放与回收3.4.1 到货的焊材按入库批次、种类、牌号、规格、批号与焊材质量证明书进行核对,无误后经总包、业主、监理单位验收合格方可使用。3.4.2 焊条、焊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标准:3.4.2.1焊条、焊丝上的型号或牌号印记应清晰明确,夹持端端部有颜色标记的要颜色鲜明,无遗漏;3.4.2.2焊条药皮应均匀、紧密地包覆在焊芯周围,整条焊条药皮上不应有影响焊接质量的裂纹、气泡、杂质及剥落等缺陷。焊条引弧端药皮应倒角,焊芯端面应露出,以保证易于引弧;3.4.2.3 焊条偏心度应符合如下规定:焊条直径D2.5mm,偏心度T7%;焊条直径D为3.2mm和4.0 mm,偏心度T5%;3.4.2.4焊丝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锈蚀和氧化皮。经热处理者允许有氧化色。3.4.2.5焊材二级库必须通风良好、干燥。库内温度不低于5,相对空气湿度低于60%。焊材库内放置温湿度计,每天填写焊材库温湿/度记录(SH/T 3543-G121)。成包焊材要随用随启封,以免受潮变质。搬运和摆放时要轻拿轻放,防止药皮受震脱落。焊材分类、分规格摆放在专用的架子上,架子距地面和墙壁300mm以上。按规定做好标识;3.4.2.6焊材的保管、烘干和发放由专人管理,建立完善的焊条领用、保管、贮存、烘烤、发放回收制度并在焊材库张贴焊材管理制度,做好焊条烘烤记录(SH/T 3543-G117)、焊条发放回收记录(SH/T 3543-G118)、焊丝发放记录(SH/T 3543-G119);3.4.2.7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放置超过4h要重新烘干。露天操作隔夜时,焊条要在低温烘箱中恒温保存,否则次日使用前要重新烘干。重新烘干次数不超过两次。重复烘干的焊条要作出标记;3.4.2.8 烘干焊条时,禁止将焊条突然放入高温炉内,或从高温炉内突然取出冷却,要缓慢升温、冷却。防止焊条因骤冷骤热而产生药皮开裂脱落现象;3.4.2.9 烘干焊条时,焊条不能成垛或成捆放置,应铺成层状,每次焊条堆放不能太厚(一般3-5层),避免焊条烘干时受热不均和潮气不易排除;3.4.2.10焊材使用按焊材说明书进行烘干恒温,随用随取。焊条烘干要作好烘干记录,包括日期、规格、牌号、数量、温度及烘干时间等内容;3.4.2.11 焊条的烘干一般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若说明书无烘干规定时,按下表进行烘干使用。常用焊条烘干温度一览表序号焊条牌号焊条型号烘干温度()恒温时间(h)待用温度)1J427E431535011502J427SHAE4315P35011503A022E316L-1625011004A102E308-1635011005R307E5515-B238011003.4.2.12 焊条的发放坚持三条原则,即先入库的先发放、先烘干的先发放、重复烘干的先发放;3.4.2.13 焊工领用焊条,必须持技术人员或焊接工程师开据的“焊条领用单”,且拿保温桶领取,同一保温筒内不允许同时装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焊条。领用不锈钢焊条的保温筒应与领用其它焊条的保温筒分开使用。发放焊条时,要核对焊条的规格、牌号及数量,并作好发放记录。每次领用的焊条数量不超过4Kg,当日用不完的焊条应退库并作记录;焊条领用、回收记录需有焊工签字;3.4.2.14 烘干人员对退回的焊条要单独存放。二次烘干发放时,焊条要作好标识,并在发放记录中注明。当二次烘干的焊条再次退回时,不得再用于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焊接,应改作它用或报废处理;3.4.2.15 氩弧焊采用的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检查供方产品质量证明书)。3.5坡口加工3.5.1 钢结构的坡口加工3.5.1.1钢结构的坡口加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专用图集的要求加工坡口;3.5.2 工艺管道的坡口加工3.5.2.1管道的坡口可采用氧乙炔焰或等离子切割,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的坡口必须去除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其它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缺陷,并将凹凸不平处打磨,保证尺寸正确和表面平整;3.5.2.2不锈钢管的坡口加工和修磨,使用的刀具、砂轮片应与其它钢材的分开使用,防止产生渗碳,导致管材抗腐蚀能力下降;3.5.2.3坡口形式及尺寸要求见下表。工艺管道坡口形式及组对要求序号坡口名称坡口形式间隙c(cm)钝边p(mm)角度() (o)厚度(mm)焊脚k(mm)1V型坡口02026575316030355659262管座坡口234565(3035)管座坡口234560法兰角焊接头-K=1.4T且不大于颈部厚度;E=6.4且不大于T承插焊接法兰1.6K=1.4T且不大于颈部厚度承插焊接接头1.6K=1.4T且不小于3.23.5.3 坡口清理及检查3.5.3.1法兰、管配件的焊接坡口由制造商加工,管子坡口现场加工。加工前应认真核对有关标记,作好材质及其它标记的移植。加工后,将内部清理干净,及时封闭两端管口,妥善存放;3.5.3.2 坡口表面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毛刺、凹凸、氧化皮等缺陷;3.5.3.3 焊接前将坡口表面及其附近20mm范围内的油污、水分及其它污物彻底清理干净,并要注意保护。焊前包扎,避免磕碰;3.5.3.4 不锈钢管道施焊前,在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涂刷防粘污剂,以防止飞溅沾污焊件。3.6 焊前预热3.6.1铬钼钢管线在焊前焊件需预热至250-300。3.6.2 焊前预热3.6.2.1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除奥氏体不锈钢外,无预热要求的钢种,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应预热到15以上;3.6.2.2 预热应在坡口两侧均匀进行,内外热透并防止局部过热。加热区100mm范围应予以保温。3.6.2.3 预热范围应以坡口中心两侧各不小于壁厚的3倍,有淬硬倾向或易产生延迟裂纹的材料,两侧各不小于壁厚的5倍,且不小于100mm;3.6.2.4 预热后的焊接工作应连续进行,中断焊接后需要继续焊接时,应重新预热。3.7 组对及定位焊3.7.1 钢结构材料组对时,对口错边量不得大于接头中较薄件板厚的10%,且不大于3mm;组装时预留间隙应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对接焊口间隙为1mm,T型接头间隙为1.5mm;3.7.2 管道组对时,应使内壁平齐,其错边量不超过,管道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3.7.3 管子组对可使用组对卡具,若卡具需焊在母材上,则应符合下列规定:3.7.3.1 卡具与管材接触部分的材质应与管材成分相同,否则应用焊接该钢管的焊条在卡具上组焊过渡层;3.7.3.2 卡具的焊接工艺与正式焊接工艺相同。管子焊接要求预热时,卡具的焊接也要预热,且预热温度取正式焊接时预热温度的上限;3.7.3.3卡具拆除时要用砂轮割除或者用氧-乙炔焰在离管道表面3mm处切割,然后用砂轮修磨,不得用敲打或扳扭的方法去除;3.7.4 定位焊焊接要求3.7.4.1 定位焊焊接工艺与正式焊接相同;3.7.4.2 定位焊缝尺寸见下表:定位焊焊缝尺寸选用表 焊件厚度(mm)焊缝厚度(mm)焊缝长度(mm)422.52/351042510203.7.4.3 定位焊焊点要均匀分布(至少3点),并应保证焊透及熔合良好,无裂纹、焊瘤、气孔、夹渣等缺陷;3.7.4.4 为保证底层焊道成型良好、减小应力集中,定位焊缝应平缓过渡到母材,且应将焊缝两端磨成斜坡;3.7.4.5 正式焊接要求预热时,定位焊也按相同的要求预热,且取预热温度的上限,避免强力组对;3.7.4.6 定位焊工艺与正式焊接相同。定位焊焊点要均匀分布,并保证焊透且熔合良好,无裂纹、焊瘤、气孔、夹渣等缺陷。3.8 焊接环境要求3.8.1 焊接环境温度低于下列要求时,应采取提高焊接环境温度的措施3.8.1.1 非合金钢焊接,不低于-20;3.8.1.2 低合金钢焊接,不低于-10;3.8.1.3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不低于-5;3.8.1.4 其他合金钢焊接,不低于0。3.8.2 施焊环境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而未采取防护措施时,应停止焊接作业3.8.2.1 焊条电弧焊时,风速等于或大于8m/s;3.8.2.2 气体保护焊时,风速等于或大于2m/s;3.8.2.3 相对湿度大于90%; 3.8.2.4 下雨或下雪。3.9 焊接方法3.9.1 钢结构采用手工电弧焊。3.9.2管道均采用氩电联焊,DN50mm的管道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3.10 焊接材料3.10.1 焊接材料选用见下表。焊接材料选用一览表序号母材材质焊接材料备注手工钨极氩弧焊手工电弧焊1Q235B、20#H08AJ427220GTHT50-6J427306Cr18Ni1011TiH08Cr21Ni10SiA1024022Cr17Ni12Mo2TFG-316LA022515CrMoGTIG-R30R3073.10.2焊材使用前按要求进行烘干;焊丝除去表面的油污及铁锈。3.11 焊接工艺规范见下表:母材材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极性焊接电流(A)电弧电压(V)焊接速度(cm/min)线能量(Kj/cm)20#、20GGTAWH08A 3.2正接80-10010-126-88-9SMAWJ427 3.2反接100-12020-257-917-2015CrMoGGTAWTIG-R30 2.5正接110-13020-259-1112-21.7SMAWR307 3.2反接80-9025-306-815-27SMAWR307 4.0反接90-11025-305-719-4006Cr18Ni11TiGTAWH08Cr21Ni10Si 2.5正接90-11510-135-86.7-18SMAWA102 3.2 正接82-10520-259-128.5-17.5A102 4.0正接120-14523-2712-1511-20022Cr17Ni12Mo2GTAWTGF-316L 2.0正接110-14012-186-1213SMAWE316L-16 3.2反接110-12522-278-1418Q235BSMAWJ427 3.2反接80-10523-285-716-35SMAWJ427 4.0反接120-14523-286-821-41焊接工艺规范一览表3.12 钢结构的焊接3.12.1 钢结构的焊接应按照设计图纸或节点图要求进行,转角缝应连续绕角焊接。3.12.2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等缺陷,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3.12.3 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板厚的25%,焊角尺寸的偏差应控制在0mm。3.12.4 钢结构焊接时,拘束度大,可能产生裂纹,如果出现裂纹,焊工不得私自处理,必须报告焊接责任工程师,制定返修方案。3.12.5 焊缝观感应达到: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度平滑、焊道和飞溅物基本清除干净。3.12.6 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项目质量标准一级二级三级气孔不允许不允许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的气孔,在1000mm长度范围内不得超过5个咬边不要求修磨的焊缝不允许深度不超过0.5mm,累计总长度不超过焊缝长度的10%,连续长度不超过100mm。深度不超过0.5mm要求修磨的焊缝不允许不允许-注:焊缝金属表面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3.12.7 钢结构焊缝的质量等级按设计图纸要求规定。3.13 工艺管线的焊接3.13.1 焊接通用要求:3.13.1.1手工氩弧焊时,采用小电流、短弧焊,保持适当的焊接速度,控制熔池的温度不要过高,熄弧后,焊炬停留5秒钟后再移开;氩弧焊时,应提前送气和滞后停气,以保护钨极及引弧和熄弧处的焊缝质量。手工电弧焊进行盖面时,采用小电流、短弧操作;3.13.1.2引弧采用后退法在坡口内引弧,严禁在焊件表面上引弧和试验电流。地线与焊件紧密可靠连接;3.13.1.3 焊接时应注意始端和终端的质量。引弧时,保证将母材熔透,收弧时将弧坑填满,尤其是定位焊,并用砂轮打磨去弧坑缺陷且将弧坑修磨平整,以防止产生裂纹。多层焊的层间接头应错开并注意层间清理;3.13.1.4 管子焊接时,管内防止过堂风;应对管口两端进行有效封堵;3.13.1.5 正式焊起点应在两定位焊焊缝之间。3.13.2 合金钢焊接要求3.13.2.1铬钼合金钢焊接前应按要求进行焊前预热,预热后及时焊接;3.13.2.2铬钼钢焊接过程应该注意控制电流大小,在不影响焊接性能的情况下,选用较小的电流进行焊接,从而降低焊缝温度,增强焊缝的高温持久强度;3.13.2.3焊接的层间温度控制:15CrMoG的层间温度控制在200-220范围之内;3.13.2.4每道焊缝一次连续焊完;因故中断焊接时必须进行300-350、15-30min的后热处理,保温缓冷,以减少焊缝中氢的有害影响,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防止裂纹产生。因现场停电而导致中断焊接时采用氧气、乙炔均匀的火焰烘烤方法保温缓冷。再次焊接前检查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原工艺要求施焊。3.13.3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3.13.3.1 焊接应采用小线能量、短电弧、不摆动或小摆动的操作方法;3.13.3.2焊件表面严禁电弧擦伤,并严禁在焊件表面引弧、收弧;3.13.3.3严格控制层间温度:06Cr18Ni11Ti的层间温度控制在100以下;022Cr17Ni12Mo2的层间温度控制在60以下;3.13.3.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焊后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酸洗与钝化处理;3.13.3.5焊接完毕后,必须及时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周围的飞溅物、防飞溅涂料清理干净;3.13.4 焊缝外观检验:3.13.4.1 除有特殊要求的焊缝外,焊工焊完后及时除去渣皮、飞溅及防飞溅涂料,并将焊缝表面及周围清理干净,不锈钢焊缝清理时使用不锈钢钢刷,清理后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在焊缝一侧100mm内作好焊口标记;并做好管道焊接工作记录(SH/T 3543-G403)、管道对接焊接接头报检检查记录(SH/T 3543-G404);3.13.4.2 焊缝外观应成型良好,宽度以每边盖过坡口边缘2mm为宜。角焊缝的焊脚高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外型应平缓过渡;3.13.4.3焊缝表面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允许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表面气孔、夹渣、飞溅、擦伤、角焊缝不足等缺陷;(2)焊缝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连续咬边长度不大于100mm,且焊缝两侧咬边长度不大于该焊缝全长的10%,合金钢及不锈钢管线不得有咬边; (3)焊缝表面不得低于管道表面,当焊接接头中薄者厚度6mm时,焊缝余高应不大于1.5mm;当焊接接头中薄者厚度6mm时焊缝余高应不大于2.5mm;(4)焊接接头错边量不应大于壁厚的10%,且不大于2mm。3.13.5 管支吊架、承插凸台焊接要求3.13.5.1 管支吊架焊接作为工艺管线焊接的一部分,其焊接工艺应与工艺管线焊接一致;3.13.5.2 管托预制应采取防变形措施,焊接完成后应将管托调整至合适形状尺寸;3.13.5.3焊缝不得有漏焊、欠焊、裂纹、高度和长度不够等缺陷。支架与管道焊接时,管子表面不得有咬肉现象;3.13.5.4 固定管托与支座、管件之间应焊接牢固,焊角尺寸应达到设计要求;3.13.5.5管子插入承插焊法兰、凸台时应按要求预留间隙,其角焊缝焊角高度应符合要求,焊接遍数不得少于两遍;3.13.5.1凸台与主管线之间焊接前要留好间隙,确保根部焊缝熔合完好,打底焊接应采用手工氩弧焊接。3.13.6 无损检测3.13.6.1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率按设计文件确定;在被检测的焊接接头中,固定焊的焊接接头不得少于检测数量的40%,且不少于一个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百分率计算原则如下:(1)按设计文件给出的同管道级别、同检测比例、同材料类别的管线编号计算;(2)当管道公称直径小于500mm时,按焊接接头数量计算; (3)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时,按每个焊接接头的焊缝长度计算。 3.13.6.2验收合格的焊缝,应做永久或半永久的标识,以便于追溯。射线探伤的底片要有清晰的识别标记,并应与管线号和焊缝相对应一致,无损检测人员将探伤口号描绘到单线图上。3.13.6.3不合格焊缝的返修(1)经无损检测发现焊缝缺陷超出设计规定的不合格焊缝必须进行返修。(2)参加焊缝返修施焊的焊工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焊缝返修遵循原焊接工艺,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工艺管道碳素钢不超过三次,不锈钢不超过二次,如超过时,必须采取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修补。(3)焊缝内部的超标缺陷在返修前,应探测缺陷的埋置位置及深度,确定缺陷的清除范围。缺陷清除采用砂轮打磨或碳弧气刨的方法。用碳弧气刨时要彻底清除渗碳层。磨槽或刨槽修整成适合补焊的形状,并经着色检验确认后方可补焊。进行超次返修时要编制返修工艺措施,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补焊。质检人员应追踪检查焊缝返修措施的落实情况。(3)返修采用原焊接工艺进行焊接。返修部位按原检测方法及要求进行检测,并达到合格标准。 3.13.7焊后热处理3.13.7.1 管线在焊后热处理要求见下表:各种钢种的焊前预热与焊后热处理要求钢种焊后热处理壁厚(mm)温度()15CrMoG任意壁厚750-7503.13.7.2 15CrMoG材质的焊后热处理应经无损检测合格后进行。3.13.7.3 热处理采用电加热片加热法,用温控柜自动控制。测温采用热电偶,测温点在加热区域内,用自动记录仪记录热处理曲线。3.13.7.4 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为以焊缝中心为基准,两侧各100mm的区域,加热区以内的100mm范围应予以保温。3.13.7.5 热处理前将管道两端封死,防止管内空气流动。3.13.7.6 热处理参数如下:恒温温度 75025(15CrMoG)恒温时间 60 min(15CrMoG)升温速度 220 (300时可不予控制)降温速度 260 (300时可不予控制)3.13.7.7 热处理工艺曲线见下图:15CrMoG热处理工艺曲线3.13.7.8热处理后应对管道焊接接头进行硬度检测,抽检数量为热处理焊口总数的20%,每个焊接接头检查数量不少于一处,每处三点,焊缝、热影响区、近母材各一点,热处理后焊缝的硬度值应不超过母材布氏硬度(HB)加100,且不超过225;3.13.7.9 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异常,硬度值超过规定范围时,按班次加倍复检。如仍有不合格,要查明原因,并重新进行热处理;3.13.7.10 经焊后热处理合格的部位,不得再从事焊接作业,否则应重新进行热处理;3.13.7.11 焊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后,应对热处理焊口的10%做超声和渗透检测,以无裂纹为合格;3.13.7.12 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异常,硬度值超过规定范围时,按班次加倍复检。如仍有不合格,要查明原因,并重新进行热处理;3.13.7.13 经焊后热处理合格的部位,不得再从事焊接作业,否则应重新进行热处理。四、质量保证措施4.1施工前作好焊接工艺评定工作,焊接工艺评定覆盖率达到100%。4.2参加本工程施工的焊工、无损检测人员及焊接质量检验人员等均要具有相应的资质,否则不得上岗。4.3投用于焊接工程使用的焊接设备、器具及检验设备应齐全,性能稳定可靠且运转良好。按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在用设备、机具处于完好状态,及时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打磨不锈钢的钢丝刷用不锈钢丝制成。4.4 施焊前,对参加施焊的焊工及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4.5加强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焊工在施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焊接工艺。4.6现场施焊时,应采取可靠的措施(如搭设临时防风棚、防雨棚、采暖等)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4.7加强原材料管理,严把材料质量关。按要求作好材料的入库验收、保管、发放等工作,并做好记录。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确保投入工程的材料符合规定要求,保证工程材料使用的正确性和可追溯性。经检验合格的超低碳不锈钢材料放在木衬垫上,严禁与碳钢材混堆或接触。4.8管道施工实行单线图法,将工艺管道的焊缝编号、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时间、焊工号及无损检测等内容及时做好记录,以达到追溯的目的。4.9焊工要按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考试合格,持有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焊工合格证,并只能承担相应合格项目的焊接工作。无损检测人员应持有国家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资格证,并按考核合格项目及权限从事焊接检测与审核工作。4.10焊机由设备员予以确认,保证处于完好状态,其数量、性能满足施工要求。4.11 焊工管理4.11.1 对焊工的日常管理 每一名具备焊接作业资质的焊工(已通过资格审查、上岗考试合格、已由业主签发“上岗证”),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持证上岗,并随时配合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管理人员的抽查。在焊接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程”的有关要求和现场HSE管理要求。焊工对所焊接部位负有全部的责任,在焊接作业完毕后,应在焊口附近标注可追溯性焊口标识。 过程中各焊工所属单位应对焊工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并如实上报焊工的动态,对于因违纪违规等原因被清除出场、因个人其它原因退场或超过15天不在现场的,所属单位必须及时收回并上缴焊工上岗证。同时,应从合格焊工资料、合格焊工数据库中删除该焊工资料。 4.11.2对焊工的动态考核 项目部对焊工进行定期的考核,以每名焊工当期焊接一次拍片合格率为依据,对上岗焊工按周进行定期考核。具体考核指标如下: 一次拍片合格率98%(按片计,包含98%)以上,评定等级为优; 一次拍片合格率低于98%(按片计),但在96%(包含96%)以上,评定等级为良; 一次拍片合格率低于96%(按片计),但在90%(包含90%)以上,评定等级为合格; 一次拍片合格率低于90%(按片计),评定等级为不合格。4.11.3对焊工的奖惩 当个人合格率评定等级为“优”时,焊工应给予奖励; 当个人合格率评定等级为“良”时,焊工可接受;当个人合格率评定等级为“合格”时,焊工可接受,但是焊工应给予警告以防止个人合格率进一步降低;当个人合格率(以片计)低于90%时,暂扣该焊工上岗证,进行焊接技能培训,培训后再次上岗的焊工个人合格率(以片计)低于90%时,取消其上岗证,清退施工现场。具体奖罚标准(焊接一次拍片数50张):序号一次拍片合格率(X)焊接人员奖励处罚1X98%2元/张/298%X96%1元/张/396%X90%/490%X/1元/张五、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5.1 成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落实业主的各项规定和要求。5.2 施工前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在施工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5.3 各工种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通用安全操作规程。5.4 对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事具有显著危害和影响作业的人员进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培训、考核,培训内容如下: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及应急知识、设备操作规程等。5.5本工程特种作业人员包括射线检测、电工、起重机械操作工、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5.6本工程显著危害和影响作业包括在剧毒、易燃、易爆、带电等环境中进行作业活动,在以上环境中的作业必须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评价。5.7高空作业是本工程的显著危害因素,易发生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伤害,对高空作业的控制如下:5.7.1 高处作业人员须体检合格,不得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等禁忌疾病。5.7.2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合格的脚手架、吊架、梯子、安全网、防护围拦、安全带等。5.7.3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搭设完后,必须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5.7.4高处作业人员应正确佩带安全带,系在作业位置上方牢固可靠的构件上,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5.7.5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穿硬底、铁掌和易滑的鞋;严禁骑在脚手架的栏杆上,严禁踏在和倚在未安装牢固的设备、管道或其它构件上。5.7.6平台、楼板的孔洞应设坚固的盖板或围拦;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5.7.7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材料严禁上下投掷,必须用绳索、工具袋吊运。5.7.8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要采取隔离措施。5.7.9在梯子上工作,应有工具袋,上下梯子时,不得手拿工具。5.7.10不应在雷电、大雨、大风(6级)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露天高空作业。5.7.11在30米以上的高处作业与地面应用对讲机或专人通讯联络。5.8安全危险点源及对策安全危险点源及对策见下表。 安全危险点源及对策表序号危险点源对策措施1弧光伤害1.必须使用面罩。2.穿好工作服,不得使皮肤外露。3.引弧时注意不得伤害周围人员的眼睛。2烧伤烫伤1.穿好工作服,戴安全帽、皮手套等防护用品。2.不得将工作服束在裤腰内,裤腿不得卷边,也不得束在鞋内。3.清理药皮时,戴好防护眼睛。3触电1.焊机的外壳接地良好。2.使用的焊接电缆及其他电缆线有良好的绝缘。3.电焊把钳与电焊软线的连接要牢固,把柄要用绝缘耐热材料包好。4.电焊机的电源线装拆由电工进行。5.电焊机如有漏电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通知电工修复。6.焊接过程中,突然发生停电,应立即拉下电源。7.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在潮湿的地方焊接,应铺设木板或绝缘垫板等安全措施。4火灾爆炸1.认真检查作业现场有无易燃、易爆物品,焊件有无隐患。2.焊接作业必须离可燃物品510米以外进行,并要设防火材料遮挡。3.露天作业时,采取防风措施。4.现场配备灭火器、毛毡、砂石等有效的消防器具。5机械伤人1.磨光机、无齿锯要有防护罩。2.拖拉焊接电缆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拉倒物件或人员。3.加工坡口时,坡口机要旋转稳固。6高空作业1.焊接电缆要固定好。2.电焊把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