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邱龙 “治未病”思想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及机理研究概况 【稿件要求】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 采编部【关键词】 治未病;针灸疗法;中风;综述中风病又称“卒中”、“仆击”、“偏枯”、“类中”等,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突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中风发病虽急,但其形成与发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真正发病之前有长达若干月甚至几年的非健康“未病”状态。因此,及时洞察中风的“未病”状态,适时介入切实有效的防治,加强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有效地阻断其进一步向疾病方向的转化,是中风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医“治未病”的内容之一。针灸预防中风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防病保健方法之一,至今还以其独特的疗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笔者现将近年来的相关运用及研究综述如下。1 文献研究奠定基础 中医认为,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时会出现“未病的过渡状态”或疾病,中风发作前往往会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素问调经论有“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的记载,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多表现为头目眩晕,手指麻木,或肌肉不自主地跳动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认为这种先兆可能预示着3年之内的“已病”,“凡人如觉大拇指或次拇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之内必有中风之疾”。针灸预防中风从先兆症状入手,治病之微,防病之渐。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惟风宜防尔,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认为通过针刺“耳前动脉”和“风府”穴可以防治中风。现在这种方法仍在延用,通常有中风先兆者可每日针刺,无中风先兆者,但属高危易感人群,则可在季节更替之时进行针刺预防。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中详细记载了艾灸预防中风的具体穴位、方法和时机:“初得风之时,当急下火,火下即定其灸法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之,至随年壮止。”还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凡人稍觉心神不快,即须灸此诸穴各三壮,不得轻之,苟度朝夕,以致殒毙,戒之哉”。其后,黄帝明堂灸经保存了不少已散佚的灸法专著内容,其“正人形第四”记载:“凡人未中时,一两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穴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后用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灸疮,令驱逐风气于疮口内出也。灸疮若春较秋更灸,秋较春更灸,常令两脚上有灸疮为妙。”这段文字目前可以看作是最早用“瘢痕灸”预防中风的记载,论述较为详细,有先兆症状、施灸穴位、施灸壮数以及施灸后灸疮的保护法,为后世医家采用艾灸预防中风提供了借鉴。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卷四中风又据中风之中脏和中腑的不同,分别提出预防之法:“灸风中腑病左灸右,病右灸左,因循失灸废者,灸疮春较秋灸,秋较春灸,取尽风气。百会、曲鬓、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共十三穴。灸风中脏但依次自上及下各灸五壮,日别灸随年壮。凡遇春秋常灸,以泄风气,素有风人,可保无虞。”张杲医说云:“患风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卷八中风灸法中收集了历代医家灸法之经验,他本人也因中风先兆而体验到灸法对中风的预防作用:“予自五月间,口眼斜,灸百会等三穴,即止。右手足麻无力,灸百会、发际等七穴,得愈。七月气塞,涎上,不能语,魂魄飞扬,如坠江湖中,顷刻欲绝,灸百会、风池等,左右颊车二穴,气遂通,吐涎半碗,又下十余行。伏枕半月,遂平复。自后凡觉神思少异于常,即灸百会、风池等穴,无不立效。”明确肯定了灸法预防中风的疗效。清代吴亦鼎集历代著名灸家之大成,著成了神灸经纶,指出有中风先兆时可依次灸合谷、风市、昆仑、手三里、关元、丹田等穴。该书还记载了专门用于预防中风的穴位:风池、百会、曲池、合谷、肩髃、风市、足三里、绝骨、环跳。灸治术在日本也颇为盛行。1932年,日本人吉原昭道所著中风预防名灸一书专门论述了“中风预防灸”的具体内容,有相关的适应证、禁忌症以及施灸的时间和穴位,其“中风预防灸”的穴位为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腰关、风市、足三里。通过古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中风的预防多应用针灸方法,但针刺和艾灸相比,艾灸预防中风的文献内容更为丰富;在具体应用中,针刺多用于中风的既病防变方面,而正常机体的未病先防则多用灸法。是否因为艾灸在预防疾病的发生、病后防复及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更好的功效,临床及实验可进一步验证之。2 临床研究中风先兆在民间俗称为“风信儿”,往往预示着中风即将发生,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果能及时抓住中风先兆积极进行严防治疗,则可大大减少中风病的发生。不少学者运用针灸或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先兆患者,并对临床疗效做了统计,有效率达91.8%100%1-6。中风患者除了在中风之前有先兆症状外,往往伴随着实验室指标的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有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诸指标不仅可与缺血性脑血管等疾病的许多先兆症状并行出现,而且也出现于中风患者,可作为中风发生前的先兆实验室指标3。有学者对有中风先兆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均作了观察,发现针刺在消除先兆症状的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血粘度,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4-6。化脓灸是临床常用的强身健体方法之一,着眼于人体抗病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通过施灸,激活、调动并加强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效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的高粘滞状态。邓氏等7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化脓灸伴随着无菌性液体的不断排出,在症状与体征消失或好转的同时,全血粘度均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这有助于各种有害致病因子尽快消除,达到祛除疾病之目的。中风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目前世界医学关注的重点。中风先兆出现的3年或5年内往往会有中风发生。初发中风患者只要有1次发病,其潜在的复发因素将使1/31/2的患者面临着再次复发的危险,并且每复发一次,其病情就会较前加重,疗效和预后亦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会明显增高。因此,积极干预中风先兆对降低中风发病率和复发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学者对针灸降低中风先兆后的发病率及中风的复发率做了研究。吴氏等8采用祛风醒脑法治疗中风先兆,发现针灸不仅可以治疗中风先兆,还可以降低先兆出现后的中风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王氏等9采用瘢痕灸足三里和绝骨,中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药物预防组。曹氏等10将10年内用针灸治疗与西医药物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5年、510年和总复发率均低于药物组,并且针灸治疗中风有效率和治愈率越高,其复发率就越低,认为针灸抗中风后遗症患者复发的关键是提高临床疗效。3 实验研究随着现代应激理论的深入研究,机体具有内源性适应机制已被证实,利用应激启动机体内源性适应机制预防疾病正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预先将动物进行针灸处理,然后造成中风模型,观察针灸预防中风的机理。该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很多的研究指标已经证实针刺预处理可以启动机体内源性的自我保护机制,抵抗随后可能发生的疾病损害。针灸预处理可以减少大脑梗死的容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因子的含量,阻断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级联反应,从而保护神经元1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通过增加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对缺血缺氧脑组织起保护作用12。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进一步增加,从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3。使脑组织腺苷含量增高,稳定神经元膜电位,降低脑能量代谢,从而起到组织对缺血和低氧的耐受作用14。调控再灌注早期缺血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R2A和NR2B蛋白的表达,并在再灌注中、后期使其维持在一定水平,从而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15。通过调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表达,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蛋白的表达,调节血清皮质酮的分泌,维持内环境稳定,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16-18。诱导早期即刻基因、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减轻微血管和脑水肿的形成,从而减轻脑实质细胞的损害19-20。针灸预处理应用的方法和部位不同,效果并不完全相同。劳氏等21分别用2/5、2/15、2/100 Hz频率的疏密波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在处理时间和电流强度相同条件下,发现3种频率的电针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大鼠产生脑缺血耐受,但2/15 Hz频率电针诱导脑缺血耐受效果最好;并用重复电针刺激分别刺激百会和百会旁开1.0 cm非穴位处作为预处理方法,发现穴区组的脑梗死容积明显小于后者,认为电针刺激的预处理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22。随着神经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有学者利用基因芯片进行针刺效应的中枢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深入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陈氏等23应用基因芯片测试经针刺预处理后大鼠大脑中基因,发现约有20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8个基因表达上调,12个基因表达下调。从基因表达谱变化看,针刺预处理除具有神经元缺血保护作用外,其诱导的差异基因表达产物还可能在学习与记忆、神经元结构、精神活动、交感功能及内环境稳定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将为针灸预防中风提供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经过针灸预处理后,机体已经在基因水平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从基因到功能蛋白还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基因变化带来的机体机能状况肯定是下一步变化的基础或条件,这种变化很可能对随后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4 展望随着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卫生工作重心的前移,中医的“治未病”思想逐渐为国人乃至世界所接受,针灸预防中风的临床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制研究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针灸是通过调动内源性的防御保护机制来预防中风的,为使这种方法恰到好处的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产生良性调节的作用,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加以改进:加强古代文献的挖掘整理工作,为其继承发展奠定基础;研究针灸的刺激性质、刺激量、穴位的特异性、机体的当时状况以及四时气候的变化对疗效的影响,并深入研究针灸的介入时机与疗效的关系,从多层面同时入手,探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为制定合适的临床方案奠定基础;根据古代医籍记载,结合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便于掌握、切实可行的针灸预防中风方案,并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中风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强基因芯片等生物学技术在机制方面的研究,从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方面揭示针灸预防中风的客观规律,为临床和开发研制新型防病保健的针灸器具提供基础性的实验数据。随着现代科学理论与实践向针灸机理研究的更多渗透,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基础上,针灸在中风的防治方面必将再创佳绩,为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7251.7-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部分:码头、露营地、市集广场、电动车辆充电站等特定应用的成套设备
- 公文规则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康养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陪诊师考试流程详解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居民健康档案考试题及答案
- 桥梁挖孔桩施工课件
- 2025年轧钢技术中级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
- 2025年无人机技术面试宝典初级装调检修工模拟题解析
- 桥架与配电箱连接课件
- 餐厅前台日常管理制度
- 完整的离婚协议书打印电子版(2025年版)
-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诊断与优化路径研究
- 去极端化教育宣讲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智能客服系统
- 个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
- 八下政治全册思维导图
- 供水管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