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人才观(一)柳宗元的人才观也与他别的观点一样,在他46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人生旅途中,由于他独特的人生际遇,经过许多大起大落,荣辱升沦,因而常常表现为迂回曲折、抑扬顿挫,变化轨迹异于一般。这是不足为怪的,甚至我们可以说,表现为多元化多面化的人才观点,才是柳宗元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观点。譬如,柳宗元重视门阀地位家族郡望与议论科举制度的各种弊病的言论并存;弃圣绝智与世俗伦常各不相妨;超前意识与城府观念并行不悖;颂扬人生而静的佛学与热衷功名利禄的官论相互包容;不愿留为小吏的山野樵牧与寄迹市井经营致富的富贾同一受赞扬;不肯为人师而又诲人不倦,又能自圆其说,特重名实之分;依靠一技之长为生与用心不用力而成就事业相辅相成;为国干城的忠烈与忠于职守的下吏互为表里。这种种情况使柳宗元的人才观如万花筒一般多姿多彩、五花八门。如果不加深究,就会以为柳宗元对人才的观点中有些是相互矛盾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令人迷惑。博学广识如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名文十万进士中,对柳宗元与人议论唐代科举制度的一节文字就有误读,作出了与柳宗元本意相反的解释。因而,既不是故作谦虚又不是妄自菲薄地说,对于柳宗元的人才观这个不大不小的题目,目前我能做的还只是抛砖集腋的工作,只能提供资料起到澄清一些由来已久的迷雾的作用。还是那句老话:观点尽可不同,史实不能捏造,常识不要违背。历史上把柳宗元视为完人或对他基本否定都不乏其人。但我以为通过对柳宗元人才观的研究,使我们最能够体会到柳宗元其实也是一个常人,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和较他当时人高出一头的种种表现。在准备写作这篇文章的资料之时,我首先想到的却是柳宗元对自己如何评价。不为人师、文以明道、以辅时及物为言行标准,大体上表明柳宗元是个谦虚务实不喜空谈的人物。什么是柳宗元所认为的道呢?应该就是“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了,可是这些都还只是柳宗元对人对己的要求,而不是对自己的评价。要求可以是大道理,评价却必须实事求是。柳宗元对自己的评价的文字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例如,柳宗元颇以他的郡望门阀为重,夸耀他的祖先孝德直道高于天下,官居六品,而他自己是在前几辈没人任朝官的情况下,重新登朝当上六品官的,言下很有点自得的意味。有唐一代的人,大都以能做官就是人才,而科举能出产官,中举也就等同于取得人才的资格了。柳宗元早年的思想大抵也不离这个窠臼。本来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说是与科举伴生而来恐怕也不为过,柳宗元总的来说是支持科举制度的。他写过一篇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文中的娄秀才考了几次都考不上进士,一怒之下转而对科举制度愤怒指责。十万进士中摘引的“交贵势,倚亲戚,合则插羽翮,生风涛有不诺者以气排之”,这些评论拉帮结派的话,其实是娄秀才说的而不是柳宗元说的。除这几句话外,娄还有大段议论全面攻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病。诸如,应试者为了求得中试,常常要劳心劳力日夜卑躬屈节去奉承一个有权力的人士;或者奔走于大官门前;或者守候在半道上,挡着大官的出行的车,作揖打拱巧言佞色,希望以此得到大官的赏识。娄的这些话无疑伤害和刺痛了柳宗元,为了维护自尊,柳宗元对娄几乎是反唇相讥。说据他自己的观察体会,过去得中进士者,未必都象娄所说的那么不堪。而且他们也不象娄那样有当过大官的祖先荫庇,更不象娄有比部、卫尉那样的当朝大官推荐,但每科都有百数十这样的平民考中进士,(你为何反而不得中呢?)又进一步批评娄,年纪不大身体又好,不去求通达尧舜孔子之道力求仕进,反而要去当道士求长寿,这种行为与大山中之龟蛇何异!也难怪柳宗元一时火气如此之大,他祖上也当过大官,受到荫庇,录取时德宗就提到他祖上的事迹,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娄的话筒直是当面骂他,不由他不动肝火,对娄的严厉批评更多是出于感情因素。不过也可以看出,柳宗元即使不是把科举制度直接视为尧舜孔子之道(哲理的政理的伦理的道理),也是把科举出身当作正道(正途)的。至于那些应试之前的准备工作向社会名流行卷、温卷作“先声”这些事情,柳宗元也是热衷去做过的。他甚至说过“凡号门生而不知恩之所自出者,非人也”,这句话今天来看就要作具体分析了。如果座主是个正派人,在他周围聚集了一群正派的门生,那当然是对朝廷对百姓都有利的;反过来,如果是一个不正派的座主,周围聚集了一群不正派的门生,那恶果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的正反实例历史上是都曾有过的。此外,柳宗元写过多篇送别下第青年学子的序文,无一例外都是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百折不挠继续应试,总有一天会考中进士的。想尽一切理由循循善诱,甚至说“有湛卢豪曹之器者不患其不利也,磨砺而坐待之可也”、“焚舟而克,手剑而盟,皆败北之余也”,历史上转败为胜的事例不胜枚举。更有近于迷信者,用自己未中举前问卜之事来说明时机未到要耐心等待,用“君子居易命,乐天不忧”来安慰失意者。这些显例说明,柳宗元对科举制度肯定多于否定,包括座主与门生的帮派关系从未正面抨击过。也说明他的人才观中,认为科举出人才是曾经居于主要地位的。(二)从理性来说,柳宗元在经历了仕途坎坷,接触了更多社会实际,增加了阅历,知人论世更能深刻细致。对科举制度的不能尽如人意和确实也有许多通过了科举成名的人,名不符实令人失望,因而使他在观念上有许多微妙的变化。与人才观特别有关联的,就是认为“文章士之末也,然立言存乎其中,即末而操其本,可十七八,未易忽也。”这句话有些难于捉摸,似乎矛盾,大意是说,文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写作者有哲理、政理、文理等等的正确见解,又有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结合,那么文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而他又说“而必以文字求达,不可以言乎才”。对那些别无所长的章句士,无疑是一种针砭。也是他从另一角度突出他“文以明道”观点的说法。柳宗元由此进一步生发开去,赋予“文”许多新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以明道。”什么是道?“以辅时及物为道”、“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都是同一意思。话虽一两句,内涵却极丰富。例如他说,他文章写得多了,但自己并不想以文章求取名声,只是想用文章来说明事实解决实事。又说“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文章要以作者的行为来衡量,作者先要思想正确、言行无亏,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才是真正的人才。因此,在议论科举制度之弊端的时候,有人以为是科举考试的内容脱离实际太远,不能选拔到真正有用的人才。要把考试内容改为与现实较接近的孝悌经术兵农。柳宗元则认为那是没有用的,考试的内容或题目都可以随意变换,但应试的还是那些人,如果人的思想行为不改换,考什么内容出什么题目,他都可以用一套空谈来应付。必须对选拔录取的人进行考查,听其言,观其行,能够教育别人又有处理实际事务能力的人,才可以录取;只会写文章,但行为没有好表现,能力又低下者,不能录取。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才能把国家、百姓治理好。就这样,柳宗元完成了把人才观从科举取士转移到辅时及物的核心思想上来。柳宗元更进一步把他这样的人才观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论断“圣人之道,不益于世用。”他的论据是,现在标榜用“圣人之道”选择人才的人,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重空谈轻实际,使赵括、马谡那样并无真才实学而又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乡原式人物得到大用;另一个极端是,把浑浑噩噩、抱愚守朴的人称为长者,误认为他们忠厚老实,使许靖、周仁那样徒有虚名的人得到重禄大官。他说,要知从守城门和晚上打更的人以上,都是有职守的人,越往上负的责任越重大,一定要选取能尽职尽责的人来担任。貌似愚朴或者徒托空言的人都只会把事情搞坏。从“以辅时及物为道”的角度来说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完全在于他们的言论,更重要是他们能审时度势,正确解决他们当时的现实问题,把圣人之道与“辅时及物”也紧密联系了起来。以今天的观点来看,这样的论断已具有发展的概念,不过当时柳宗元并未自觉。但还需重复明确一下,柳宗元也没有一概否定科举制度的作用,他的表弟吕让赴试前对他说,个人的主张是否正确,个人的能力有多大,都是不能自己说了算的,还得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得到承认,取得官职才有辅时及物处理政务的地位和权力。柳宗元也同意表弟的见解,鼓励他去赴试。当然也就是承认科举制度也还是选取人才的一个渠道。同样,“中庸之道” 柳宗元在非国语序中说,也是尧舜孔子的圣人之道,是儒家的行为哲学、行动准则。“中庸之道”被古代士人解释为不偏不易,尽善尽美的思想,境界绝高,常人难以攀越;同时又是一门绝大的学问,连柳宗元都说结交吕温后才知道中庸的门户阶室,一般的人更是难得其门而入。这个“中庸之道”,孔子在世时都慨叹道:“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传至唐代,绝大多数老百姓已经难于理解,更不用说照着做了。那么,岂不也是无益于世用的空谈。所以柳宗元似乎也就有加以改造的意图。反复阅读柳集,发现柳宗元文章中使用“中庸”字样的地方绝少,而大量的是使用“大中”、“中道”,特别是“中道”使用最多俯拾即是。“中道”与“中庸”有没有原则的或具体的差别,柳宗元没有说,但我们在阅读柳文的时候,是会感觉存在差异的。“中庸”通常是平和中正的,而“中道”就越来越咄咄逼人了。几乎成了无论贤愚不肖人人要奉行的道德标准,是象布帛椒菽一样不可须臾或离的做人做事的准绳,也就是“中庸之道”的底线和下限了。具体可以参看与韩愈论史官书、与吕道州论非国语书、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与杨诲之第二书。就这样,柳宗元用“辅时及物”为纽带,把士人的文、道、行三者紧密贯串在了一起,又用“中道”作为衡量行为的尺寸斤两的通用的简易工具,用车与轮相互配合又有方向目的,就能“从容中道”为喻,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才观。(三)“辅时及物”也是柳宗元终其一生奉行不衰的行为准则。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永贞革新前后写的贞符,这篇文章提出了“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的思想,并上呈给了皇帝,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明确显示了他爱国爱民的政治思想,也是后世学者给他冠以“民本主义”的张本。更值得一提的是封建论,文章主旨在于论辩“封建”或“郡县”制度的优劣。这是国家根本的大政方针,朝廷大员才应该研讨的问题。柳宗元作为一个地方官,只要把治下几十万士民的事情打理好就算完成任务,可以不必动脑筋写文章去参加讨论。即使皇帝下诏规定刺吏一级的官员必需发表意见,也可以象全国其他200来个刺史那样,说些套话敷衍了事。而柳宗元完全不是这样,他极认真地写作了这篇文章,文中有许多创见,如提出了“封建非圣人意也”,潜台词是“郡县也非圣人意也”,都是时势使然,因而使“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的说法有了合理依据。这些卓识自今天的观点看来,发展的观念呼之欲出,使封建论成为千古绝唱。此论一出,其他各家之言都销声匿迹,更彰显了柳宗元为苍生社稷兴利除弊的苦心孤诣。柳宗元卓绝才干还不止在于文,也在于他处理事情的果断练达。贞元十九年正是永贞革新的酝酿准备时期,有个很有才干的和尚文畅上人要到河朔去游览,河朔当时是藩镇割据的地区,柳宗元深恐他一去不返为藩镇效力,委宛曲折循循善诱劝说,并不失时机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俨然有廊庙大臣的风度,也是他“辅时及物”的典型事例。当然这些特立独行与他信守他的“块然趣定至于旬(普遍)时,是之谓施用;茫然同俗,极乎流动是之谓真常”的流动变化的哲学思想弥笃弥坚有关。明确认定事物随时势而变化。柳宗元是有唐一代文、道、行兼优的人才。在“辅时及物”这一广泛宽松的标准的界定下,柳宗元的人才观有不拘一格多方位多层次的论述。志同道合如吴武陵当然是人才,哲理、政见与已不尽相同的韩愈也是人才。韩愈写作毛颖传备受当时守旧官僚责难时,柳宗元赞誉之为“若捕龙蛇、搏虎豹学者得以励,其有益于世乎!”有益于世就是人才。再如他的政敌武元衡坚持反对分裂割据被藩镇派刺客刺杀后,柳宗元在古东门行诗中,以一句“冯敬胸中含匕首”为喻,肯定了武元衡于国于民有利,也是个人才。他为图国忘死气壮山河死后受封为大都督的南霁云写过长篇庙碑;也为没有进士功名长期屈居佐僚的符载最后被荆南节度使赵宗儒用为记室(秘书长之类),写了贺启,把符载称为寸珠奇宝,也称赵宗儒有眼光能识真才。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柳宗元最赞扬博采众长的人才,称元十八山人“其为学恢博而贯统,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咸伸其所长而黜其奇斜,要之与孔子同道。”视他为人才,也引他为自己的同道。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就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认为诸子百家都可以为取道之原,用来旁推交通而为文。柳宗元视为人才的人当中,不乏平民、小吏之类的小人物,皆因有一技之长或一事之异,而得以跻身于他之笔下成为人才。其一,薛存义是代理零陵县令的小官,在任职二年中,有政绩有政声,柳宗元说他没有白吃老百姓的大米饭,做到了“官为民役”。其一,宋清,柳宗元为他写了宋清传,确有其人,李肇唐国史补中也有记载。宋清是长安西市一个药店老板,因为善于经营成了富商,又能仗义疏财急人之难,百姓中传说他“人有义声,卖药宋清。”但柳宗元别具只眼,说他为商不唯利是图,不但是异于商人,而且也异于一般官人了,因为好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而逐利不已,悲夫!认为宋清是个特殊的人才。这篇宋清传曾经引起清朝乾隆皇帝大大的不满,写了1700多字的文章严厉批评柳宗元,说他不去记载五伦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好人好事,却单单盛誉一个市井小人的江湖义气,难怪后来要结党营私一斥不复了。乾隆的一家之言,是非曲直今之明眼人当能剖析不误。柳宗元为人立传不多,除宋清传外,尚有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梓人传、李赤传四传。李赤传的立意见于传文的最后一段,属于讽刺杂文,在此不具论。其他三传都有柳宗元的人才观。郭驼传、梓人传以讽喻政理治道为主题。郭驼是身体畸形而心灵善美的人物,他短短的平实的几句话却道出了为政为人为文的真谛。实际生活中,因他得自然之理故有善于种树的一技之长,成为人才。梓人之才在于识大局抓大事用心不用力,影射朝廷执大政者,任大事必须有大才。童区寄传柳宗元言之凿凿似乎实有其人。但笔者怀疑此传的目的在于给柳州当时以工抵债赎买债务奴婢的措施扩大宣传。柳宗元着力写山野樵牧儿少年区寄机智勇敢除贼又不愿作大府小吏的异行,视为一个异才。从上面柳宗元人才观可以看出,柳宗元其实是个很现实很有进取心的人。这点可惜还未被完全认识。人们常以为他思想情绪悲愤消沉,这原因大约是受了他的一些诗的影响,特别是岭南江行、登柳州城楼、江雪这类诗。不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民用高端线缆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文化活动组织交流策划方案
- 舟山硅胶软连接施工方案
- 阳台矮墙施工方案设计
- 泰安水泥排气道施工方案
- 综合管网及道路施工方案
- 高中角色扮演活动方案策划
- 绵阳防静电地坪施工方案
- 钢结构梁板施工方案
- 可持续看板与绿色消费引导-洞察及研究
- 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崔一民-北京大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L∕T 502.26-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 第26部分:亚铁的测定啉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TD/T 1065-2021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正式版)
- 信息组织与信息构建课件
- CIM登峰系列方冰制冰机技术服务手册
- 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可行性方案
- 视频监控调取记录表
- 质量控制计划QCP
- 七田真1000图记忆
- 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