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调技术课程论文.doc_第1页
新空调技术课程论文.doc_第2页
新空调技术课程论文.doc_第3页
新空调技术课程论文.doc_第4页
新空调技术课程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风量空调系统研究综述郝吉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摘要:介绍了变风量空调系统(VAV)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VAV系统的优缺点,得出国内变风量系统能耗较大的原因,应结合国外成熟的VAV技术对我国变风量空调系统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关键词:变风量系统;建筑节能;控制模拟Studies on Variable air volum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HAO JiboSchool of Human Settle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n Jiaotong UniversityAbstract: Presents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VAV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V system. Proposes the reasons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VAV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further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re required.Keywords: VAV system; energy conservation;control simulation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最早由美国提出,具有节能、系统灵活等特点,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得到迅速推广。变风量系统分为单风道VAV系统、双风道VAV系统、多区域VAV系统1。根据末端装置的不同,又分为单管型变风量末端、双管型变风量末端、风机动力型末端、诱导型末端、压力相关型末端、热力型末端。变风量系统(VAV)保持送风温度不变,当实际负荷减少时通过末端装置改变送风量来调节室内温度实现节能。变风量系统还可灵活适用于室内负荷变化大的房间或系统中各房间负荷相差悬殊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变风量系统的能耗情况进行研究。1 国外VAV 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变风量(VAV)空调系统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及室内要求参数的改变,自动调节空调送风量(达到最小送风量时调节送风温度) ,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其他工艺要求。国外对VAV 系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S.C.SEKHAR和CHUNG JEE YAT通过能量模拟程序对应用于一幢高层办公建筑的不同空调系统形式进行整体评价,其中包括变风量空调系统、定风量空调系统、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等五种空调系统形式2。在研究过程中应用DOE-2能量模拟程序,对建筑物全年进行动态模拟,从模拟结果中证明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良好节能特性。C.S.EKHAR还研究了在热湿条件下以五幢建筑为模型,对变风量空调系统与定风量空调系统进行能耗比较3。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该系统形式进行了研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建模及分析。变风量系统中风量控制是VAV 系统控制的关键环节,它关系着整个系统的能耗情况和系统的稳定性。目前总送风量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两种: 静压控制法和风量控制法4。定静压控制,就是在风管静压最低点安装静压传感器,测量该点的静压,并调节风机的转速,使该点的静压恒定在变风量末端的最低工作压力。变静压控制,就是使用带风阀开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和室内温控器的变风量末端,根据风阀开度控制送风机的转速,使任何时候系统中至少有一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是全开的。Tung 和Wang 等人介绍了变静压控制策略,并分别用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两种控制策略的节能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都表明变静压控制方式比定静压控制方式节能效果好。为了全面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最大限度地节能,Hartman 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即基于末端装置的风量调节,采用先进的控制软件, 实施风机控制。其基本原理是, 将末端装置送风温度、温控器读数、风量及阀位信号都送入一个中央控制器, 由它计算后再调节送风状态点。Byers 提出了风机压力优化的概念, 指出它是部分负荷工况下控制静压的节能措施。Wei 等人提出将阀门控制和变静压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在实际运行中, 变风量系统中负荷的变化会导致风量变化, 使得室内气流组织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室内的热舒适性。VAV 空调系统建筑运行效果不好, 问题在于送风量不足。Tamblyn 指出, VAV 系统室内空气循环不好, 无法满足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 为此, 他提出了温度补偿和内部分区的方法, 以在能耗不升高的情况下保证必要的空气循环。Meckler 指出,VAV 空调系统风量分配不均容易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很差。VAV 系统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动态系统, 用稳态的测量和控制技术无法真实反映其实际运行情况;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技术和各种商业软件被引入HVAC 系统的研究中,使得对VAV 系统的研究逐渐转向VAV 空调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计算机仿真和优化研究上, 美国的Li 等人建立了单管VAV 系统的动态模型, 并比较了采用各类算法如PI 算法、自适应算法和优化控制算法时的能耗特性, 结果表明,优化控制算法比传统的PI 算法节能30%5。Mei等人分别建立了VAV 系统的ANN 风机模型和非线性VAV box 模型, 并在HVA CSIM+ 平台上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精确有效地反映实际系统的运行。Yasutomo 等人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 模拟了不同的控制方式对系统能耗的影响。2 国内VAV 空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戴斌文等提出总风量控制法根据压力无关型VAV 末端装置的设定风量确定系统总风量, 计算出风机转速, 从而对风机进行调节,同时比较了总风量控制法与定静压和变静压控制法的节能效果6。陈海波对变风量系统的热舒适性进行了研究,提出由于系统风量变化影响房间气流组织,建议进行CFD模拟7。提出吴明等对变风量系统建筑全年能耗进行DeST模拟,得出系统各组成的能耗情况8。晋欣桥等人通过分析变风量空调系统局部控制, 利用其送风量末端阀门的开度作为各区相对负荷的指示信号, 提出送风静压优化控制的方案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过实验研究,提出变风量系统优化控制的有效途径10。香港理工大学的王盛卫对VAV 系统的研究很全面, 从对VAV 系统进行动态建模, 到VAV 系统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的优化, 以及对VAV 系统故障诊断和监测都有较深入的研究11。3 VAV 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降低风机能耗是实现VAV 空调系统节能的重要一环, 而优化风机特性是降低能耗的关键。因此研究VAV 末端管路特性与风机特性的匹配, 实现风机的优化配置和运行可以大大降低系统能耗。VAV 空调系统送至各房间的风量和系统的总送风量都会随着房间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加强对VAV 系统控制的研究。对于VAV 空调系统的新风问题, 国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风量控制方法, 我们应结合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对VAV 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和仿真计算是VAV 系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不同的建模手段和模拟方法的结果差异很大, 因此建立准确的模型和开发更可靠的模拟软件有利于VAV 系统的研究和设计。4 结语变风量系统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国内在VAV 系统的使用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如调节困难、控制不稳定、新风不足、气流组织不好、房间负压或正压过大、系统运行不稳定等,节能效果未能完全显现出来等。因此促进VAV系统理论分析与应用的研究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霍小平.变风量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应用实例J.暖通空调,1997,27(5):2-25.2 S.C.SEKHAR and CHUNG JEE YAT.Energy Simulation Approach to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valuation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 1998,33(6):397-408.3 S.C.SEKHAR.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in hot and humid climates, Energy and Buildings, 1997,26:23232.4 李琳琳,姚若玉,等.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综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2):30-33.5 Li H C, Ganesh C, Munoz D R. Optimal control of duct pressure in HVAC systemsJ .ASHRAE Trans, 1996, 102( 2) : 170 174.6 戴斌文,狄洪发,江亿,等.变风量空调系统风机总风量控制方法J.暖通空调,1999年,29(3):1-6.7 陈海波,朱颖心.办公建筑变风量系统设计中的热舒适问题J.暖通空调,2005年,35(9):75-79.8 吴明,连之伟,等.变风量空调系统模拟与能耗研究J.节能,2003年,第8期:10-13.9 晋欣桥,夏凊,陈刚,等.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实时优化节能控制J.节能,1999年,第1期: 17- 2110 张院.变风量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