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教案--冯浩.doc_第1页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教案--冯浩.doc_第2页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教案--冯浩.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授课人:冯浩(望谟县纳夜中学)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标内容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朝的建立;废丞相,设三司;厂卫制度;八股取士。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立论的创新精神和利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思辩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明朝和唐朝科举考试的异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到八股取士,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它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及学生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导入新课一、明朝的建立元末爆发了 大起义。1368年, 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 年,元朝灭亡。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原因:社会矛盾计激化,连年天灾。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元朝的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朝都城-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朝灭亡。二、废丞相,设三司1380年, 废除了在中国沿袭1600多年的 制度,在地方废除行省制,设 、 、 三司,以便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废丞相: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撤中书省,废除了在中国沿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设三司: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废行省,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三司,三司地位平等,互相牵制,便于朝廷掌控。三、厂卫制度为监视官吏,镇压百姓, 设立锦衣卫,后来,又设立由宦官统领的特务机构 和 。锦衣卫:明太祖朱元璋为监视官吏,镇压百姓,设立锦衣卫东厂:明成祖朱棣设立,由宦官统领。西厂:明宪宗时设立,明武宗时撤销,由宦官统领。四、八股取士明朝科考内容是 ,文体限于 。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 。产生的影响: 八股取士:明科考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限于八股文。八股取士的影响:这种八股取士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小结:将明初统治者巩固皇权的措施进行归纳。明初统治者巩固皇权的措施: 1、废丞相,设三司; 2、设立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3、八股取士;4、大兴文字狱。知识巩固:联系科学知识,比较一下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有何不同之处。答:内容不同:唐朝考诗赋和政论,明朝考四书五经; 发挥不同:唐朝可以自由发挥,明朝不准自由发挥; 文体不同:唐朝文体比较自由,明朝规定为八股文; 影响不同:科举制促进了唐朝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注:教案适于基础薄弱的乡镇中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疑问:红巾军:红巾军,又称作红军,是元朝末年起来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该事最初是与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结合所发动的,因打红旗,头扎红巾,故称作“红巾”或“红军”,又因焚香聚众,又被称作“香军。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锦衣卫: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专有军事特务机构,其全名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明太祖所创头戴凤翅盔的锦衣卫大汉将军设之“御用拱卫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时改制之“仪鸾司”与二年(公元1369年)时改制“大内亲军都督府”。他们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部分功能形同汉代的监察官司隶校尉和现代的宪兵、国家安全局。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八股文:八股文是因了考试的需要而产生的。当时考试,不同于现在的多种学科,中文外文数理化等等,而是只有国文写作一种,同一的题目,成千上万程度差不多的人,写一篇文章,没有一些比较机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