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政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1 生活与消费 第一单元 第3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单元 第2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开学经济 红火了各大商场和卖家 却让大部分家长苦不堪言 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女孩 去学校报到前 跟妈妈一起去采购 装备 女孩执意要买某品牌手机 笔记本电脑和名牌衣服 而近1万元的总价让妈妈无奈流泪 这个女孩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 青年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1 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 正确评价四种消费心理 理解适度消费 明确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2 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的消费方案 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科学理性消费 发扬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精神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自觉保护环境 一 消费心理面面观1 从众心理 1 表现 人们跟风随大流 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 并形成 2 评价 消费是否应该从众 要进行具体分析 是不可取的 2 求异心理 1 表现 消费者喜欢追求 标新立异的效果 2 评价 考虑社会认可程度 是不值得提倡的 流行趋势 盲目从众 与众不同 过分标新立异 3 攀比心理 1 表现 个别同学服装消费向 看齐 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等 2 评价 是 的消费心理 4 求实心理 1 表现 讲究 符合实际 2 评价 是一种 的消费 名牌 不健康 实惠 理智 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因此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 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 健康 文明的方向发展 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 做理智的消费者1 量入为出 消费 要在 之内进行消费 2 避免盲从 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 避免情绪化消费 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 的倾向 3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 和保护环境为 核心是 4 勤俭节约 适度 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理性 精神消费 节约资源 主旨 可持续性消费 艰苦奋斗 探究点一区分四种消费心理1 有人认为 只有求实心理才是正确理智的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都是错误的 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案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讲究实惠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应具体分析 不能简单否定 我们不提倡盲目从众和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 点拨1 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 探究点二做理智的消费者2 为什么要提倡适度消费 答案 支出无计划 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 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提倡适度消费 点拨2 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1 所谓适度消费 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2 量入为出 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合理进行消费 是适度消费的重要内容 不能把量入为出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 包括公民在基本生活资料得以满足的条件下 通过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3 坚持适度消费原则 还要提倡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 而是指与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4 反对超前消费与适度消费的原则是一致的 但对 超前 的含义要做具体分析 判断消费行为是否超前 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 还应考虑收入的动态因素 其现实意义在于 现在信贷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出现贷款购房和汽车分期付款等消费形式 对这类消费形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超前消费 如果对自己的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实际 能够还清贷款和分期付款 采用这类消费形式就是一种合理的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 如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收入能力 或者明知自己无能力消费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 就是超前消费 点拨3 不能把提倡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与限制消费等同起来节俭是我们提倡的一种美德 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 也不是要限制人们的消费 崇尚节约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 如果人为地去抑制消费 消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水平 也不属于适度消费 而崇尚节俭 反对铺张浪费 并不是限制消费 因此 不能把节俭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 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 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难 获取新的成就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更要戒奢从俭 实践表明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 难以自立自强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 难以战胜困难 成就事业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 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探究问题1提示 1 从众心理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2 要有自己的主见 盲目从众不可取 探究问题2提示 1 求异心理 2 可以展示个性 推动新工艺 新产品的出现 但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和所付代价 不宜过分标新立异 探究问题3提示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具有炫耀性和盲目性 该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不值得提倡 探究问题4提示 应提倡适度消费 既不能过度消费 也不能过分节俭 节俭是一种个人美德 但过分节俭 不仅不利于满足个人需要 也不利于扩大内需 阻碍经济发展 探究问题5提示 一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主要受从众 攀比等心理的影响 探究问题6提示 1 作为消费者 应增强环保意识 树立绿色消费新理念 应尽量减少或拒绝使用这种餐盒 2 可以从国家 企业 消费者等角度思考 国家 加强立法 执法 加强调控和引导等 企业 环保生产 绿色生产 节能减排等 消费者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践行绿色消费方式等 探究问题7提示 1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自己那错误的虚荣心 却是一种不文明的做法 违背了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的原则和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原则 2 要尽量避免 舌尖上的浪费 在点菜时精打细算 合理点菜 吃不了的也可以 打包 带回 消费心理 2013 上海卷 漫画 推销良机 见下图 中 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 是因为 a 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b 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c 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d 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 解析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 迈克考虑到鲍威尔的邻居刚买了新车 这会刺激鲍威尔也购买新车 这是利用了他的攀比心理 故选d 答案 d 2012 四川卷 近年来 在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中流行着 cpw 一词 cpw p n p为衣物单价 n为着装次数 常被用来表示要购买的着装衣物是否 物有所值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依据cpw概念 建议购买的衣物是 会连穿几季的普通衣物 婚纱等用于特定场合的衣物 不常穿的名贵时髦服装 耐用常穿价格偏高的牛仔裤a b c d 做理智的消费者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cpw概念实际上是反映了追求物美价廉的正确消费观 属于求实消费心理 追求购买的衣物耐穿实用 符合要求 婚纱 名贵时髦服装不符合 排除 答案 c 2013 天津卷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 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 有车一族 的梦想之后 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 然而仍有超过60 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运用 经济生活 的知识说明 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经济生活 中有关消费的知识 本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社会的热点 从题型看 本题属于 认识类 的试题 一般要求正反两面辩证地分析 从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的角度综合考虑 从试题材料涉及的内容看 材料一阐述了2004 2011年间我国汽车消费的整体趋势 意义及有关原因分析 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材料二描述了汽车消费带来的诸多问题 可以运用理智消费的角度分析 答案 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 也受到攀比 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 不应盲目排斥 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要求我们理性消费 绿色消费 一 选择题1 漫画 排队美容 讽刺的是 引发的消费行为 a 求异心理b 从众心理c 求实心理d 攀比心理 答案 b 解析 漫画主要讽刺的是一些人盲目仿效别人进行美容消费 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正确选项为b 2 眼下不少城市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食品消费 向广告看齐 人情消费 向父母看齐 服装消费 向名牌看齐 美容消费 向明星看齐 这种消费 a 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b 是一种崭新的消费观念c 符合扩大内需的要求 必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 是超前消费 畸形消费 答案 d 解析 题中列举的部分中学生的消费观是一种不正确的消费观 是超前消费 畸形消费 3 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条件下 循环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循环经济从消费的原则看 实际上是 a 适度消费b 理性消费c 绿色消费d 勤俭节约 答案 c 解析 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污染 故c项符合题意 4 苏东坡有诗云 可使食无肉 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 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 人俗不可医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b 要发扬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精神c 要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d 量入为出 合理消费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肉和竹分别代表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故选a 5 过去在餐馆吃饭时 剩下的饭菜往往都扔掉 人们不习惯 打包 觉得 打包 显得太小气 而现在人们在餐馆就餐后 将剩饭 打包 带走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说明 a 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b 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改变c 绿色消费成为普遍的消费行为d 求实消费心理对消费起主导作用 答案 b 解析 过去和现在对打包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故选b 二 非选择题6 某校高一 1 班召开了 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 的主题班会 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 甲 乙 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 某手机广告云 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 管它是否时尚主流 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 管它4096色还是6万5色 它有个性够反叛 跟我有feel 我就要它 乙同学 食品消费 向广告看齐 人情消费 向父母看齐 服装消费 向名牌看齐 美容消费 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 我买商品就是为了用它 所以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 假如你是该班学生 根据班会的讨论 请你归纳 甲 乙 丙三位同学的见解分别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2 你认为中学生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哪些原则 答案 1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2 量入为出 适应消费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认识类主观题方法突破 典型例题 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 先是在电视机领域 继而在冰箱 空调 手机 电脑等领域 价格大战屡见硝烟 为避免自相残杀 厂家 商家经常协商组织 价格联盟 以公约的形式给商品定价 可往往是价格联盟在市场竞争面前马上土崩瓦解 请谈谈你对上述经济现象的认识 解析 本题属于认识 评价 型主观题 可用 3w 法分析 即从 是什么 what 为什么 why 怎么办 how 三个角度组织答案 具体分析如下 1 是什么 材料呈现了两种现象 一是许多领域商品价格不断降低 二是许多厂家组织 价格联盟 但以失败告终 2 为什么 分别分析以上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3 怎么办 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案 1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 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彩电 冰箱 空调 电脑等商品的价值下降 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 这些商品的供给增加 供过于求 因而 商品的价格下降是必然的 2 价格竞争是厂家 商家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 人为采取 价格联盟 方式给商品定价 违背了价值规律 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3 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要遵循价值规律 提高劳动生产率 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名师支招 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方法 1 试题特点此类试题由命题者提供背景材料 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现象 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这类题目一般以 如何认识 如何看待 或 如何评价 等形式出现 2 解题思路解答这类试题可按照 是什么 发现问题 为什么 分析问题 怎么办 解决问题 的步骤 即采用 what why how 的思路解答 是什么 即明确观点 指出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 即做这件事的依据 主要寻找教材对应的知识点 重要性 作用 意义 目的等 必要性 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 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 即从国家 企业 消费者 个人等角度 分别分析应该怎样做 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3 注意 以上三个角度是解答此类习题的一般思路 解题过程中还要结合具体题目灵活处理 如上题就把 是什么 和 为什么 合二为一 如果题中观点或做法是正确的 常常只需要回答 是什么 和 为什么 如果是错误的 常常需要在回答 是什么 和 为什么 的基础上 提出正确的观点或意见 即回答 怎么办 学以致用 知名房地产评论人陈宝存撰文评论电视剧 蜗居 时使用近乎斥责的语气说 主人公海萍在整个买房看房的过程中 不考虑自己的现实条件 把全家老小包括自己的亲妹妹全部裹挟其中 让包括小贝在内的身边所有人为她买单 他指出正确的理念应当是量力而行 当今 房奴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国人居住理念不现实导致的超前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业务销售及代理合作协议
- 房地产销售合同审核要点及风险提示
- 2025湖南现代冷链物流集团招聘法务主管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土地农业开发使用合同
- 农业生产信息化解决方案合同
- 2025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智慧化背景下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运营策略研究报告
- 2025云南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倘甸社会福利院编外工作人员招聘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邯郸涉县秋季博硕人才引进2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枫叶幼儿园编外教辅人员招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全册课文翻译(互译版)
- 小学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
-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课件
- 主题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邮政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 二年级《劳动最光荣》课件
- 帕夫雷什中学
- 2023年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试题库完整
-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讲座
- 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防洪评价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