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1页
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2页
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3页
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4页
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指导老师: 杨普济 唐春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二O一二年五月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2、实习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二、实习地区概况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库区地质: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地形地貌一、流域地形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源分水岭高程搭1200米以上,河口高程仅为100米左右(均为黄海高程)。坝址以上流域形状为叶形,平均宽度为7公里,最大宽度为12公里。上游紫湖口至河源段,崇山峻岭,河谷两岸悬崖陡壁,相对高程150400米,坡度6075度;流域中游贲口至紫湖口段为浅山区,河谷两岸有断续平原,山脉走向零乱,相对高度50200米,坡度约5065度;坝址以下河谷显著开阔,两岸多为平原,有山脉也有高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内,坡度约为2040度。流域上游土层浅薄,多为紫色土,林木茂盛,植被良好,耕地甚少。中游多为沙壤土,植被稍次于上游。下游以冲击土为主,耕地较多,是玉山县粮食地区之一。二、流域地貌坝址以上,河床狭窄,呈“V”型,两岸台地不对称发育,为一壮年期河谷。坝址以下,河床开阔平坦,漫滩和台地均很发育。按成因类型及山的标高,本流域分为3个地貌单元:(1)侵蚀低山区 坝址以上,山峰毗连,绝对标高200900米,相对标高150500米。山脉之分水岭走向:北西南东向,山坡高度一般40度左右。坚硬岩石分布地区,坡度角达60度以上,常形成高山峰和陡岩峭壁,区内冲沟发育,一般冲沟垂直河流与构造吻合,且多呈“V”型。本区石灰岩自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不连续分布,喀斯特地貌颇为发育。根据其出露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表型,主要以溶洞漏斗、幽谷、天生桥及喀斯特、洼地等形式出现;二是地下型,主要有溶洞及地下暗河两种形式。溶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出现。老虎滩以上树木茂盛,植被良好,老虎滩至坝址一带树木稀疏,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及山坡均有残坡积层覆盖。(2)侵蚀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坝址以下,山丘低矮,山坡平缓。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程3050米。植被不佳,基岩裸露,极易风化和侵蚀,山顶光秃浑圆,水土流失严重。(3)侵蚀堆积区 主要有漫滩、台地洪积和冰水期堆积扇等形式,分布于沿河两岸反冲出口处,漫滩有沙砾石组成,高出枯水面01.0米。台地分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一级台地,台面平坦,微倾河床,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沙砾石,高出正常水面36米,主要为农田分布地区;二级台地仅见于伯力坞西山坡附近,台面高出水面78米,与一级台地组成内迭台地。三、山脉与水系(1)山脉金沙溪流域分布诸山,均属怀玉山脉。怀玉山脉,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浙,皖三省的天然屏障。其支脉向东,南走向,沿库区分屹于金沙溪东、西两侧。三清山 位于县城东北,与怀玉一脉相连。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因与玉华、玉虚峰“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故名。东、西、南三面分属玉山县三清,紫湖,南山诸乡境内,北麓与德兴皈大乡上分水 ,下分水,蜈蚣岭三个自然村交界。大桥头岭 三清山东南,紫湖乡大桥头(现为川桥村)之西,海拔高程553米,岭南有公路通往浙江省开化县境。凰岗岭 三清山东南,海拔高程720米,南通紫湖乡凤叶,北连紫湖乡川桥,程村。葛仙公山 又名石拂山,葛胜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19米,与毛坞尖对峙。南接南山乡中蓬村,白石桥村,北连紫湖乡干坑,仓坂村。太甲山 三清山之南,海拔966.7米,东至七一水库,西尽横街乡峡口,横跨20余公里,为怀玉山脉主要支脉之一。据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伊尹奉太甲巡于此”,故名。 箬皮尖 少华乡东面,海拔702米,因山产箬竹而名,东与浙江省常山县接壤。 少华山 太甲山之东,少华乡驻地西北,海拔564米。一山有少华寺而名。 棠梨山 又名鹰背岗,太甲山之东,少华乡所在地,海拔293米,山下为七一水库管理局驻地。(2)水系流域主要河流为金沙溪。金沙溪,又名“上干溪”,源于怀玉山脉主峰三清山东北麓的平家源,是玉山县境内五大河流之一,信江上游主要支流。流域位置 县城东北,地理坐标;东经118度02分118度21分,北纬28度4分28度59分。流域西北以怀玉山脉与饶河流域相隔,东面以海拔901.4米的猴古尖与浙江省常山县分界,西面与武安山,玉琊溪毗邻,流域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32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4.8%。支流 金沙溪源头及流域一带,山多峡谷,溪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支流有:冰山洞水,源于三清山东麓,南流至金沙,注入金沙溪。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为金沙溪之源。贵人坑水,一源小横坑,一源中山源,北向南流,经干坑口流进大湾而入金沙溪。柘坑水,源于源头,北向南流,经下柘坑,田棚至建设村注入金沙溪。仓坂水,源出有三;北源八仙洞,称坪溪水;南源小葛岭北麓,经田坑源水。八仙洞水北向南流至双溪口,与西向东流的坪溪水相汇后,东流经提坞至仓坂,又与南向北流的田坑源水汇合,再东流至张岭,注入库中。干坑水,源出石佛山,西向东流,经干坑,大叶。注入库中。凤叶水,源出凤叶村龙潭,北向南流,经小叶至颜家,注入库中。洞岩水,源出观音山,西南向东北流,经漏底至洞口,注入库中。张源水,源出源头,北向南流,经张源,注入库中。金沙溪水出七一水库后的主要支流有:球川水,源出浙江省常山县球川,北向南流入玉山县境,经道塘至喻村,注入金沙溪下游。竹枧水,源出常山县后弄,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梨园,沙岗洲,和尚亭,竹枧至外山,注入金沙溪下游。樟木水,源出樟水,北向南流,经樟木,外出,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岭脚水,源出太甲山,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岭脚,山塘,范家,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塘水,源出范家,西北向东南流,大塘,大路边,注入金沙溪下游。流向 金沙溪自源头出谷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金沙,建设,紫湖口,该向南流,经张岭注入七一水库。出库后,向南流经双明,喻村,外山,四股桥,十七都,至东津桥附近与甘溪(又名“古城溪”)汇合改向西流,在山头淤汇沧溪(又名“八都溪”)而入冰溪。冰溪由东向西,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西向东流的玉琊溪汇合,同入信江。全长66.5公里,主坝坝址以上46.4公里。特征 金沙溪自河源至紫湖口为上游,紫湖口至主坝坝址为中游,坝址以下为下游。该河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为3.78%,坝址以上平均坡降为5.87%。河床多为卵石和砂,上中游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为稳定,多为峡谷河道,河宽2060米,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河流蓄水能力较差。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河宽40100米。这就是我们美丽的七一水库三、实习记录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我们安排了一个星期的野外地质实习。此次实习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于是在2012年5月21日早上七点多我们乘火车前往玉山进行地质实习,并于当天12点钟左右来到了我们居住的宾馆,进行一番休整之后,在下午3点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地质实习生涯。具体内容如下:实习第一天。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天气:晴地点: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路线:老五土菜馆七一水库坝顶右岸。任务:1、了解岩石的性质, 2、测出岩石的产状, 3、观察岩石的层理面,判断其稳定性并绘出其赤平投影图, 4.、绘制边坡的玫瑰花图, 5. 学会并熟悉罗盘的使用。NO.1观察点的位置:七一水库坝顶目的:掌握并且熟悉罗盘的使用。内容:唐老师在台阶上对着罗盘教我们如何使用罗盘的方法。(1) 、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罗盘的上度盘测点或面的方位:走向、倾向、定位。罗盘的下度盘用来测:坡角、坡度、倾角; 罗盘内的圆水准气泡是对上度盘进行整平,长水准气泡是对下度盘进行整平用的; 罗盘中绑着铜丝的针是南针,反之则是北针(北针指向0的方向为正北方)。 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的测定方法: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度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然后把罗盘放在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水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数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2)、罗盘测产状的方法: 图1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NO.2目的:观察岩石的性质。在听完老师的罗盘使用方法后我们来到了七一水库右岸边上进行了实地考察,我们组员也积极的参与其中,我们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和主要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岩石的结构特征和层理构造来判断岩石的类型。1、 地点:七一水库大坝右岸边上,岩石的颜色:灰白紫红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成分:粗粒石英砂、石英砾石、粘土矿物结构特征:主要为碎屑结构层理构造:厚层状层理构造,故该岩石为砂岩、砂砾岩。2、 地点:七一水库大坝右岸上游50米左右岩石的颜色:紫红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成分:粘土矿物结构特征:主要泥质和层状结构层理构造:极薄层状层理构造,岩性软弱故该岩石为页岩。3、 地点: 七一水库大坝右岸上游150米左右岩石的颜色:灰白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成分:粗粒石英砂、石英砾石结构特征:主要为碎屑结构层理构造:厚层状层理构造, 故该岩石为砂岩。NO.3紧接着我们组员分别依依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我们对水库边上的岩石的产状进行了测量。目的:观察岩石的产状1、 地点:七一水库大坝右岸边上,倾向为173度,倾角为11度,走向为254度。2、 地点:七一水库大坝右岸上游50米左右倾向为349度,倾角为18度,走向为254度3、 地点: 七一水库大坝右岸上游150米左右倾向为237度,倾角为33度,走向为145度NO.3观察位置:在七一水库上方50米处,坝肩位置。目的:找到边坡上的节理裂隙,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测出节理的走向、倾向、倾角,根据数据绘出赤平投影图。内容:在坝肩出对页岩的节理进行分析。分析岩石的节理裂隙,以及用罗盘测出没处节理面得走向、倾向、倾角。将所测的数据记录好,根据数据计算并画出赤平投影图。(倾角长度与半径的关系:l=Rtan(90-/2)分析:由于页岩是软质性岩体,易剥落,并且岩块上主要出现三大方向节理裂隙,一处的垂直的,一处是水平的,就将岩体分块、松动,再加上岩体上没有植被覆盖,因此,七稳定性差。但,由于此处岩体坡度小且这类页岩较少。所以,并未有太大的危害,不需要进行防护处理。赤平投影图NO.4地点:七一水库右岸任务:绘制边坡的玫瑰花图,走向(。)条数走向(。)条数走向(。)条数走向(。)条数110351606281290133134021120761701029130043413503213027180930131023513603314098190831132004150527128043213302实习第二天。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天气:晴地点: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路线一:双明镇溢洪道河谷地带。任务:1、认识河谷地貌,观察其特性。 2、观察、分析滑坡体,得出滑坡体的规模、要素,并绘出其纵向剖面图。 3、在河滩上找到十种岩石类型。 4、在河谷上判断出背斜,并测出其产状。 5、在河谷上找出灰色、灰黄色、黑色的砂岩、页岩和砾岩。NO.1位置:河岸边。目的:认识、识别河谷地貌。内容:河床:长期被水淹没的地带。 河漫滩:河床两侧,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谷底。 阶地: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顺河谷呈带状分布的平台。在此,农田、过道是一级阶地,房屋是二级阶地。我们走至河漫滩地带,唐老师停下来为我们讲解了一下什么叫河漫滩,即平水期不被淹没、洪水期可能被淹没的平坦的谷底部分。平原区宽阔的河漫滩亦称泛滥平原。一般高出河面数米,较低的河漫滩可被常年洪水淹没,较高的河漫滩只在特大洪水时才被淹没。山地河谷的河漫滩比高一般较大。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有些坡陡流急的山区河流,侵蚀作用较强,河床两侧常常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NO.2地点:溢洪道岸边的上坡上。目的:观察滑坡体,绘出其剖面图。内容:在上坡上观察边坡崩塌处得岩性,并画出剖面图。上层:含砾黏土。中层:粉质粘土,走向169。下层:含砾黏土,黄褐色,砾石粒径为2cm10cm。在下层有粉质黏土堆积,在粉质黏土堆积处有少量青苔。在上下层得砾石中,石头都被风化、磨圆。沿着边坡往下走,观察边坡上的滑动面,以及周边植被和地理情况,画出纵向剖面图。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位置。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滑坡体 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滑坡周界 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滑坡壁 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陡度多在30-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滑坡台阶 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 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滑坡舌 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主滑线 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叫做主滑线,也叫滑坡轴。主滑线代表着一个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它位于滑坡体上推力最大、滑坡床凹槽最深的纵断面上,是滑坡体最厚的部分。主滑线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折线,主要取决于滑坡床顶面的形状。滑坡裂缝 滑坡在滑动之前和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多多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因滑坡体向下滑动或蠕动,产生拉张作用,形成若干条长十多米到数百米的张口裂缝;多呈弧形,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的一条拉张裂缝,即与滑坡壁重合的一条,通常称为主裂缝;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的两侧,由于滑坡体和相邻的不动土石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剪切作用,或者由于滑坡体中央部分比两侧滑动更快而产生剪切作用,因而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在这些裂缝的两则,还常常派生出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一线裂缝。有时,由于挤压和扰动,沿着剪切裂缝常形成细长的土堆;三是鼓张(隆张)裂缝,当滑坡体向前方滑动时,因为受到阻碍或上部滑动比下部为快,土石体就会产生隆起并开裂形成张开的裂缝,鼓张裂缝的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形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尤以滑坡舌部为多,因滑坡体下部向两侧扩散而形成,它们也属于张开的裂缝。这些裂缝的方向,在滑坡体中部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在滑坡舌部则呈放射状,所以称为扇形张裂缝或放射状裂缝。封闭洼地 滑坡体向前滑动后,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或陷落成洼地,从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封闭洼地中如果因滑坡壁地下水在此出露,或地表水在此汇集,形成湿地或水塘,就称为滑坡湖。滑坡体有三大要素,即切割面、临空面、滑坡面,而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粉质黏土 含砾黏土 页岩 砂岩 砾岩NO.3岩性观测点:在该处唐老师叫我们观察了一个大石头,该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石灰质角砾岩为石炭纪。 NO.4位置:河道上。目的:在河谷上找出背斜,测出其产状,并画出剖面图。内容:用罗盘测出背斜上边缘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 砾岩 泥岩此处背斜中间凸起部分被风化,留下砾岩残积土。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对称分布。NO.5任务;1、找出岩层的接触关系 2、判断滑坡的成因及规模1、找出岩层的接触关系经过我们仔细观察发现上下俩套地层产状不同,彼此成角度接触,其间缺失某时间段落的地层,接触面多为起伏不平,该处为石炭纪的石灰岩和白垩纪的砾岩组成,所以我们判断为角度不整合接触。2、判断滑坡的成因及规模滑坡的规模:滑坡体积约为600到900立方米,故为小型滑坡,成因:流水的侧侵蚀导致内下底层掏空坍塌,内部节理渗透,岩体透水性强,稳定性差。现象:周围有马刀树、醉汉林,大裂缝,下部潮湿有泉水流出。 实习第三天。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天气:雨地点: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路线一:老五土菜馆七一水库左岸开裂民房七一水库左岸山坡。任务:分析七一水库上游开裂民房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观察层理构造找出其中存在的断层,向斜和背斜褶皱 观测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与构造特征及产状 分析个岩层的分界线走向NO.1位置:七一水库左岸肩。目的:对房屋断裂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房屋的加固方案。1. 自然地理:房屋位于七一水库左岸,他依山而建,房屋离水库很近,而且房屋靠着的是个斜坡,房屋所处地区潮湿多雨,房屋所靠山体是砾岩,较为稳定,房屋边有一条小型公路。2. 水文地质:该地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岩裂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于粗粒土层中,埋藏较浅,基岩裂隙赋潜水存在于基岩裂隙之中,水量较丰富。地下水受雨水补给,排泄与水库之中。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降雨径流。3. 地层岩性:房屋旁边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下统木辛山组灰白色砂岩,砂砾岩和紫红色页岩。砂岩、砂砾岩:灰白色,主要由中粗粒石英砂及石英砾石组成,砾径一般为12厘米,个别达35厘米,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砾石含量为百分二十到百分三十之间,基底式钙质皎洁,岩性软弱,中厚层状。页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性软弱,这俩种岩性呈互层状产出,岩层层状为NW54度,NE盐酸盐岩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岩石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流水作用: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流水的流动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气候影响: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3、按种类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以及地下岩溶地表喀斯特地貌易形成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表钙化堆积。地下岩溶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漫。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这样的地貌称为石锅。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这两种溶蚀地貌在溶洞中很常见。堆积地貌 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石钟乳和石笋的横剖面都具有同心圆结构。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石幔是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3逐渐沉积的产物,一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 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我们来到的也是位于玉山县的一个溶洞。该景区名称叫天粱,我们杨向我们介绍这整个风景区就像一个猴子。我们将要从猴子的左眼进入岩溶地带。在进入溶洞之前有一大片的石林。经过石林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好运通天”洞,在这个岩洞中我们可以看到溶蚀的洼地和溶沟。然后我们通过一个很陡的台阶来到了山顶,休息一会后,我们又跟着老师来到了“龙涎”即泉水瀑布处。在“龙涎”的上方有个“观音”洞,这个“观音”洞是个密闭的洞穴。刚入溶洞,我们就可以看到石柱和石笋。从“观音”洞出来,再往下走就到了乌龙洞,在乌龙洞中有一条地下暗河。在往前走就到了“天粱”和“天桥”啦。所以,在这个岩溶地区我们可以观察到溶洞、石笋、石柱、石林、溶蚀洼地、溶沟、地下暗河等现象。 天桥 龙涎NO.2 位置:天粱风景区。 目的:判断出大型岩溶现象的成因。 内容:我们对在岩溶地区看到的岩溶现象进行分析:1. 溶洞:地下水呈酸性,会对可溶性岩层进行侵蚀,而溶岩是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是可溶性岩体。所以,地下水对溶岩进行溶蚀和冲刷形成地下洞穴,再加上地壳运动,将地面抬升形成溶洞。2. 天粱:因为天粱所处的位置正是一个背斜处,背斜的节理裂隙多且较大,地下水会流进这些裂隙中。而且地下水的溶蚀性强,是岩石的底部被腐蚀,岩石被腐蚀后逐渐落下、减少,形成了天粱。3. 暗河: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其下限为地方性侵蚀基准面,地下水对岩石基础进行侵蚀,形成暗河。4. 石笋:由于地下水对石灰岩的侵蚀,石灰岩会发生转变产生一些化学物,化学物堆积形成石笋。NO.3位置:天粱风景区。目的:判断风景区景点的真假。 内容:我认为风景区中的石林是假的。因为这些石头是因为岩溶地区经过腐蚀而形成的,这些石头应该存在于石灰岩山体内部,即使会在外部,也是由于地下水的搬运和冲刷将这些石头冲出。但是,在风景区门口没有水的流动 也无石灰岩山体。并且,如果这些是真的石林,然而石灰岩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遭到严重的风化作用,但是,这些石林表面却比较完好,并未出现严重的风化作用。 石林NO.4位置:天粱风景区乌龙洞。目的:分析乌龙洞内暗河来源。内容;乌龙洞内的暗河里的水是由“龙涎”瀑布水流进地下,再经过承压作用,从乌龙洞内溢出形成这条暗河。实习第五天这是这个星期以来唯一一天没有任务的一天,今天早上我们早早的起床,大家匆匆忙忙吃了个早饭就往火车站赶啦,在火车站等车期间我们边临龙同学还对我们的同学和老师进行了采访,在那里候车的乘客看到我们边临龙同学的表现都不由得在那赞叹。再回来的火车上我们有说有笑,个个同学都表现的很兴奋,时间不等人我们五天的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啦。四、实习心得 经过一周的实习加深了我们对地质该门学科的了解,也教会了了我们该如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一周的实习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也是学的非常开心的,每天与老师在一起,到大学以来很少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