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昆虫部分答案.doc_第1页
生物防治昆虫部分答案.doc_第2页
生物防治昆虫部分答案.doc_第3页
生物防治昆虫部分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防治昆虫部分(10保二整理)传统生物防治:将天敌从一个国家引种至另一个国家来控制害虫.害虫生物防治:利用自然天敌(寄生物、捕食者或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技术和方法。害虫生物防治(广义):利用自然的或经过改造的生物及其基因产物来控制害虫的方法。天敌假说:也称捕食假说,指在多样化的系统中,自然天敌的种群数量增多,这些天敌更能有效的控制害虫,使得害虫的种群数量降低,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天敌可利用的猎物、寄主、资源植物和适宜的微环境。资源浓缩假说:在纯作环境中,单食性的害虫容易寻找寄主,而容易建立种群,且具有很高的取食率和繁殖力,相反在植被多样化的环境中,淡化了植食性昆虫寻找寄主的刺激,使其在植物上定殖减少,从而改变了植食性昆虫在栖境内的运动行为,使害虫迁出栖境而数量减少。天敌保护利用:指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人为的杀伤,创造适于天敌生存和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在自然界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拟寄生物:仅在未成熟阶段(幼虫期)在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而成虫期营自由生活的寄生性昆虫。卵寄生:寄生于寄主卵内,仅一粒卵的营养即能完成发育。在膜翅目中称为卵寄生蜂,如赤眼蜂、黑卵蜂。幼虫寄生:寄生于寄主的幼虫(即产卵于寄主幼虫体内或体表),在寄主体内或体外摄取营养发育。如菜粉蝶盘绒茧蜂为内寄生蜂。内寄生:指寄生性昆虫的幼虫期是在寄主体内生活的寄主现象,不管其卵是否产在体内,化蛹是否在体内。如绒茧蜂。外寄生:即寄生性昆虫生活在寄主体外,取食寄主。如寄生金龟甲幼虫的土蜂幼虫。单寄生:一个寄主上只育出一个寄生昆虫。如蚜茧蜂。跨期寄生:寄生昆虫的发育需要经过寄主的两个或三个虫期才能完成。重寄生:一种寄生昆虫被另一种寄生昆虫寄生的现象,有二重寄生、三重寄生现象。复寄生:寄主昆虫在一寄主上因子代个数过多(产卵过多),寄主体内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导致一部分或全部寄生昆虫不能完成发育而死亡,或者发育不良而失去繁衍后代能力。生物导弹:是以昆虫病毒流行病学理论为基础,以松毛虫赤眼蜂为媒介传播病毒,导致病毒在宿主昆虫种群形成流行病的一种农林害虫防治新技术。苏云金杆菌:由许多亚种组成在菌体内形成蛋白质伴孢晶体,而对多种昆虫具有致病力的一类芽孢杆菌。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晶体毒素:通常又被称为伴孢晶体、晶体蛋白,丁体内毒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杀虫性能的主要毒素。杀虫抗生素:链霉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除了对细菌或真菌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对昆虫和螨类有很强的致病和毒杀作用。昆虫病毒:指以昆虫为宿主,引起昆虫致病和死亡,并在宿主种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类病毒。定殖法:将真菌引入环境的昆虫种群中,让其在昆虫种群中建立自己的种群,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利他素:由害虫发出有利于天敌搜寻、捕食或寄生而对害虫本身不利的交互作用化合物称为利它素。种间信息素:即一个物种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另一个物种个体生长、发育、行为、或群体生物学的非营养化合物,往往影响昆虫的产卵、取食或存活等。利己素:植物本身产生的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影响)害虫取食、行为、产卵、和存活的交互作用物质。(均为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次生性物质)协同素:由植物发出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搜寻、捕食或寄生的交互作用化合物称为协同素。植物的化学防御:抗虫植物表现在忌避作用、阻食(拒食)作用、抑制作用,这些作用称为植物的化学防御。微生物防治法: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昆虫病理学:是研究昆虫疾病的发生、发展、传染和流行规律,阐明疾病本质,为防治益虫疾病和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害虫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乳状菌:寄生于蛴螬的专性病原细菌,抗干燥能力强,定殖后数年具有较高的感染率。Push-pull Strategy:推拉式战略。跟随现象:天敌在时间和数量上总是发生在害虫之后的现象。1、广义的害虫生物防治包括哪些技术 ?广义的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内容有哪些?(1)常规的杂交抗虫育种。(2)昆虫不育技术(SIT).(3)昆虫外激素,昆虫行为调节剂,属第三代杀虫剂。(4)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5)动物类毒素。(6)植物性杀虫剂:印楝(lian4)素、川楝素、苦参碱、苦皮藤素。(7)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害虫防治。2、麦油套作麦蚜发生轻的原因是什么?麦棉套作环境棉蚜减少的机制是什么?麦油套作麦蚜发生轻是因为在多样化的系统中,增加了瓢虫可利用的猎物(菜蚜)的数量,蚜虫天敌的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多,进而有效地控制了害虫。麦棉套作棉蚜减少是因为在植被多样化的环境中,淡化了棉蚜寻找寄主的刺激,使其在植物上定殖减少,从而改变了棉蚜在栖境内的运动行为,使其迁出栖境而数量减少。3、植被多样化环境中害虫数量减少的生态学机制主要有哪两个假说?举例说明。天敌假说,资源浓缩假说。天敌假说如南方柑桔园,行间栽种藿香蓟,增加了天敌捕食螨的资源植物。麦油套作增加了瓢虫可利用的猎物。资源浓缩假说如麦棉套作环境中,棉蚜数量减少。4、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有效的自然天敌应具有哪些特征?(1)具有较强的搜寻能力(包括扩散能力)。(2)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生态可塑性强)(3)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相对于寄主的繁殖力来说)(4)捕食量大,寄生率高。(5)跟随现象明显5、简述赤眼蜂繁殖的主要过程。(1)选择繁殖赤眼蜂的寄主(以柞蚕卵为主)(2)寄主卵的生产与管理(购茧、贮茧;暖茧出蛾;收蛾;剖腹取卵、洗卵;凉卵;选卵、制卵卡;卵卡及散粒卵的贮藏保鲜)(3)蜂种的选择和采集(4)蜂种的筛选、纯化和保存(5)种蜂的扩大繁蜂(扩繁)和培养壮蜂(6)治虫蜂的大量繁殖(接蜂、产卵及蜂的发育;盒式繁蜂法,大量繁蜂法,辊式繁蜂法,散粒繁蜂法)(7)种蜂的复壮6、赤眼蜂释放的方法有哪些?释放赤眼蜂应注意的技术环节有哪些?释放方法(1)根据繁蜂时寄主卵的安排方式:卵卡释放法和散粒卵释放法(2)根据释放的虫态:成蜂释放法和寄主卵释放(3)长效蜂释放法(4)人工卵卡赤眼蜂的释放(5)飞机释放法、机械释放法。技术环节(1)准确掌握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产卵时间、落卵规律、落卵的数量是释放赤眼蜂、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2)做好释放前的准备工作(3)田间放蜂点的数目(4)放蜂的时间、次数和数量(5)放蜂的气候条件:无风、无雨、勿干旱,炎热宜傍晚放蜂。(6)释放赤眼蜂后避免使用化学农药,或者在邻地使用化学农药。(7)防止卵卡受蚂蚁、蜘蛛的侵袭等。7、草蛉幼虫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草蛉田间释放的方法有哪些?注意的问题(1)当放入的灰黑色蛉卵孵出幼虫时,立即投放饲料。(2)饲料要充足、饲喂要及时,尤其是至3龄幼虫时期食量特大,投放更需要及时,以免饥饿时互相残杀。(3)饲养容器内必须放1/31/2的隔离物。(4)群养幼虫龄期要一致整齐,每次投入的蛉卵为同一天产的同种蛉卵,否则大吃小,或者早结茧的蛹易被幼虫咬死,故结茧后应及时取出。(5)容器内防止湿度过大,一般RH为70%,尤其以蚜虫做食料时,一次投放不宜过多,不要将枝叶一起投入,雨水后的蚜虫要晾干。(6)蚜虫采回后,要清除混杂的其他天敌,防止带入饲养器。释放方法有挂卵法,蛉卵喷雾法,释放初孵幼虫。8、农田瓢虫保护的措施有哪些?(1)直接保护:根据瓢虫以成虫在隐蔽场所越冬的习性,采取一些人为措施加以保护,使其安全越冬。(2)人工助迁:将杂草或树木上的瓢虫移入农田或果园,让其在农田或果园定居,建立种群或增加其数量来控制蚜虫或介虫等。(3)增加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多样化操纵天敌控制害虫(小麦油菜间套作;麦棉套作;棉花和油菜间套作)9、昆虫病原细菌、真菌和病毒在防治害虫上的不同点是什么?昆虫病毒:专一性特强,寄主范围窄,短期效果好;能形成保护性的包含体,对环境因子稳定,不易丧失活性;在昆虫种群中易造成流行病;经口感染,相当于胃毒作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对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安全;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故大规模生产有一定困难。昆虫细菌:经消化道感染起作用,相当于胃毒作用;对人畜安全、对有益生物和作物无毒害,安全性较高;杀虫谱广;适应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取材容易;一般不易引起昆虫流行病。昆虫真菌:种类多,数量多,分布广;直接侵入体壁,相当于触杀作用;经口、气管、伤口侵入,借风、雨水、昆虫传播。代谢产物多,便于综合开发利用,但有些真菌的安全性没有解决;大多数人工培养简单,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极易引起昆虫的流行病,长期效果好。10、苏云金杆菌亚种分类的依据是什么?(1)营养体细胞的鞭毛抗原的血清型(H抗原的血清型),血清型不同则为不同亚种。(2)生理生化反应特征:近缘变种,生理生化反应近似。(3)酯酶型-营养细胞的酯酶电泳图谱,具有一定特异性,作为补充方法,需有对照菌种的酯酶图谱为依据。(4)有的提出用晶体蛋白的血清型分类。11、苏云金杆菌晶体毒素的致病机理。完整的晶体蛋白具有稳定性(原毒素),当敏感昆虫取食伴孢晶体后,在中肠肠液呈碱性的条件下打开二硫键降解为毒性亚单位(仍为原毒素),然后在肠道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激活成抗蛋白酶的毒素核心片段,并与质膜刷状边特异性受体(结合位点)高亲和性地结合,快速而不可逆的插入质膜,形成孔或病灶,破坏钾、钠离子梯度,细胞膜传递受到干扰,膜引起非极性化,线粒体遭受破坏失去功能,最后细胞破裂,肠腔内溶物渗入血腔,加上其他微生物的迅速繁殖,昆虫很快死亡。12、使用苏云金杆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选用高毒力亚种或菌株。亚种或菌株杀虫活性有差异。(2)药剂质量问题。效价(IU)高低。(3)选择目标害虫的关键时期用药。做好预测预报。卵盛期、孵化盛期、幼虫2龄之前用药。(4)注意用药方法、倍数。喷粉、喷雾、灌心、飞机喷洒等。(5)注意喷药的时期和气候条件。在气温2030度,下午4时候效果好。(6)与少量化学杀虫剂及病毒制剂混配有增效作用,与真菌混用无增效作用。(7)不要连续多次喷,以免产生抗性。(8)蚕区慎用。13、昆虫病原真菌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1)制剂质量:每克菌粉或每毫升菌剂中孢子的含量,发酵产物有效成分含量。(2)注意使用时的气候条件:湿度因菌种而异,高湿、中湿、低湿、灌溉、喷水、雨后;温度在2030度为宜;傍晚用药为宜。(3)土壤的PH值及含水量:白僵菌、绿僵菌。(4)与少量杀虫剂混用有增效作用。(5)养蚕区要慎用白僵菌,以防感染蚕。14、常用的昆虫病毒有哪3类?各自引起鳞翅目害虫得病症状有何不同?常用昆虫病毒有:核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和质多角体病毒(CPV)。症状: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初期,行为迟缓,食欲减退,之后停止取食;体色变黄,发白,发光亮;血淋巴变成乳白色液,病虫具爬高习性,死前虫体变软,体内组织液化,呈倒“V”形倒挂而死,体前部肿大易破裂,流出乳白色或褐色液体,死后无臭味,之后有异味。颗粒体病毒:初期症状基本同“NPV”,感染末期体色变淡,腹面呈乳白色或带黄色。体节水肿,表皮有斑点,最后倒挂而死,虫体不易破,保持体型。质多角体病毒:感染初期不明显,之后虫体变小,头大尾小,刚毛显得长;体色变黄,变白、变红,中肠溃烂,排出白色粪便,之后后肠翻出来,不倒挂。15、使用昆虫病毒制剂应注意什么问题?(1)用药时间:在昆虫的虫态卵盛期、幼虫孵化盛期、12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2)用药方法:WP时,先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兑足水量混匀喷雾。(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