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一页 到目录 第01 讲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第01讲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张仲景和曹操、刘备、华佗都是同时代的人物,这正是东汉末年。这个 社会背景正是战争连年不断,而且天灾连年不断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 所以我们了解他的生卒年代,主要是了解他的生活的时代背景、籍贯。 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东汉南阳郡涅阳人,这个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河 南省南阳地区邓县。邓县有一个东稂镇,东稂镇的西北1.5公里左右有一 个张寨村,这个张寨村在清朝的末年,北门还保存着。这个北门上面有 一个石头刻的匾额,上面写着quot古涅阳县quot。所以由此可以证实,这个河 南省南阳地区邓县的张寨村就是古涅阳县的县址。张仲景就是这个地方 的人。 我们在这里考察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什么作用?因为他是什么地方的 人,在他所写的著作里就有方言的特征,所以我们知道他是什么地方 人,主要是为了读他的书,对他书中方言的准确含义能够仔细的了解。 你比方说,在伤寒论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quot桂枝不中与之也quot,quot柴胡 不中与之也quot,这个quot中quot和quot不中quot直到今天,仍然是河南地区的方 言。quot中quot就是quot可quot的意思,quot不中quot就是不可,quot不中与之quot就是不可与 之,这是典型的河南当地的方言的特点。 又比方说,在伤寒论中这个quot熬quot字,我们现代的词源说:quot小火 慢慢煮就是熬quot,象我们现代汉语中通常所说的熬粥,熬药都是这个意 思。在伤寒论中有quot巴豆,熬,去油quot,quot虻虫,熬,去翅足quot,quot白粉 熬香quot,quot杏仁,熬黑quot。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这个quot小火慢慢煮quot来解释这 个quot熬quot的话,杏仁,小火慢慢煮怎么能煮黑呢?巴豆,小火慢慢煮,怎 么能煮去油呢?特别是那个白粉,就是白米粉如果加上水小火慢慢煮的 话,那就煮成稀糊了,怎么能煮香呢?那我们要考察这个字的话,怎么考察?这可能是仲景当时用的一个方言。西汉杨雄写过一本书,它就叫方言,他是以当时的普通话来解释地方话的。方言里对这个quot熬quot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quot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或谓之火备,秦晋之间或谓之炒。quot西汉杨雄的这段话,他说:quot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quot,没说加水,就是只用火而使五谷杂粮干燥,并把五谷杂粮做熟了。quot自山而东quot,就是山东这个地方,quot齐楚以往quot,齐国、楚国这个地方把它叫做quot熬quot。quot关西陇冀quot这是陕西的一部分,甘肃还有河北的一部分quot或谓之火备quot,这个火备干的quot火备quot,这个字火备和这个字(焙)都是一样的。quot秦晋之间或谓之炒quot,秦是陕西的一部分,晋是山西的一部分,那个地方有的人把它叫做quot炒quot。可见在汉代,这个quot熬quot、quot火备quot、quot炒quot,含义都是一样的。都是用火而使五谷杂粮干燥和做熟,也就是说quot熬quot字在这里,就是quot炒quot的意思。张仲景是什么地方人呢,张仲景不是河南南部的人吗?河南南部在古代属于楚国的北部,所以仲景是楚人,是楚人的话,他当然就用的是楚地的方言。所以他在伤寒论中的这个quot熬quot字就是指的炒的意思。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在伤寒论中,quot杏仁,熬黑quot就是杏仁炒黑,quot巴豆熬去油quot,就是把巴豆炒一炒,炒去油。巴豆的毒,全在这个油里头。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quot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quot,炒一炒就把它的油去掉了。特别是这个白粉,你看这个quot粉quot字是quot米分也quot,quot研米使分散也quot,它的本意就是米的细末,就是米粉。什么叫quot白quot呢?汉代quot稻曰白quot,你看那个周礼注疏,注这个quot白quot,quot稻曰白quot,所以白粉就是白米粉。我们有一次考试,有一个名词解释,有一个学生大概既没有听老师上课,也没有看书,答quot白粉quot这个名词解释的时候,他居然写了一个quot大烟土quot。白粉就是白米粉,白米粉炒一炒就能炒香,熬香就是炒香。我们北京有一道菜叫作米粉肉,它就是拿五花肉放上佐料腌好了以后和这个炒香的米粉混合在一起,上笼屉上蒸,蒸完了香酥可口,不肥不腻,所以这个quot白粉熬香quot就是炒香。我们知道仲景是楚人,所以在考证这个quot熬quot在伤寒论中的本来的含义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它是指的炒。所以我们了解张仲景是什么地方人,主要是为了读他书,了解他书中方言的一些确切含义。张仲景的心理素质怎么样?作为这样一个名医,他一定有他特殊的心理素质。仲景在年青的时候,曾经找过一个心理学家,叫何颙的先生,请教何颙说:quot先生您看看,我长大了我将来适合做什么工作。quot何颙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心理学家。所以那个时候他看曹操,说现在天下大乱,汉朝将要灭亡,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他说得很准,所以仲景呢也找他来看一看。何颙说:quot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quot这件事情记载在什么地方呢?记载在太平御览何颙别传里,这本来是说何颙说话说的准确,预测得准确。他说:quot仲景先生,你呢思精而韵不高,你是一个善于深思熟虑,性格内向的这样的一个人,而不是那种大喊大叫的喜欢张扬的人,所以如果你今后要做一个医生的话,那你一定是一个高明的医生。quot这是张仲景的素质。北京中医管理局说,我们在座的同学将来都是培养北京市的名医的,我想我们作为一个医生这个职业的话,那你一定是胸有成竹的,稳如泰山的,让病人一看,就给人一种信任感的,应当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这样的心理素质的人。而不能是个大喊大叫的、毛毛躁躁的,让病人一看见,哎哟,这大夫给我开的这个方子,我敢不敢吃呀?没有一种信任感。所以作为一代名医,也应当学习张仲景的深思熟虑的这种心理素质。仲景的学医经历,宋臣(林亿等),伤寒论序里有一段话,说quot张仲景,汉书无传quot,后汉书没有他的传记,quot见名医录云quot,名医录是唐代的甘伯宗所写的一本书,非常遗憾的是,名医录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了,说:quot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quot。说张仲景最初学医是跟他的同乡张伯祖学的,学的结果呢,就是把张伯祖的学术经验学术思想全面进行了继承。所以当时的人说,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都超过了他的老师,可以说是quot青出于蓝而胜于蓝quot。而且从张伯祖和张仲景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来看,仲景的贡献要远远超过他的老师。这件事情,给我们两点启示:一点启示是名师出高徒,这个宋张杲医说就写过张伯祖,说张伯祖quot南阳人也quot,他是quot独好方术,诊处精审quot,无论是诊断还是处理都非常精当,都非常谨慎,quot疗皆十全quot,治疗就是十个病人来看病能治好十个,quot为当时所重quot,是当时的大家非常重视的,非常尊重的一位名医。quot同郡张仲景,异而师之,因有大誉quot,他的同乡张仲景非常尊重他,就跟他学习,所以张仲景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声誉,这就是名师出高徒。所以我们今天组织师带徒,应该说这个教育方法是符合中医学术继承的发展规律的。这是一个启示。第二个启示是,师带徒也可以出名医。仲景没有进过什么大学,但是他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他的职务)在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所写的伤寒论序里头,引用了唐代甘伯宗的名医录的一段话,关于仲景的职务写了这样几个字,说:quot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quot,这个quot孝廉quot不是一个职务,也不是一个职称,他是指的在当时社会,对于基层的一些孝顺父母,廉洁奉公的优秀青年的一种荣誉称号。以后政府在选拔官吏的时候,就从这些孝廉中的优秀者来作为选拔官吏的一个基础。所以仲景做孝廉的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没有史书记载了这个quot官至长沙太守quot,长沙这个地方,在汉代是一个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交通重镇,长沙太守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你看我们查了史书,有记录长沙太守有孙坚,就是孙策、孙权的父亲,很有名的,其后有苏代、有张羡、有张怿、有廖立、有韩玄,而韩玄就是那个黄忠的原来的那个上级领导。你看这些人都是非常有名的,因为这是一个重镇的太守。可是张仲景呢,他做太守的事情史书上没有记载。后代,特别是明代以后的地方志,也有张仲景作长沙太守的这种记载。在明代的崇祯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在南阳城东,农民在挖井的过程中,挖出一个石碑来,这个石碑上写着十一个字:quot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quot。这个石碑出土以后,这个石碑现在保存在南阳医圣祠,专家们考证,它的石刻的风格、碑框的花纹,还有碑框的配画,还有图式都和晋末南北朝的石窟造像和当时的那些古墓的一些彩画的风格都相类似,都相仿佛。1981年在整修医圣祠的过程中,人们把这个墓碑往下挖一挖,在这个墓碑的根基的基础下面发现了一个碑座,碑座的侧面刻着4个字,叫quot咸和五年quot。咸和是晋成帝司马衍的年号,咸和五年相当于公元330年。quot咸和五年quot这4个字是刻在碑座的一侧的,字体也很不规范,歪歪扭扭的,看起来就像刻碑的这个刀工试他这个刀的时候,试他这个铁笔的时候随意刻上的。如果说这个碑体和碑座是同一年代的东西的话,也就是说这个碑如果是立在公元330年的话,那离仲景去世也就是年多一点,那这个墓碑对考证张仲景做长沙太守就有重要的文物价值。非常遗憾的是,这个碑座是汉白玉的,碑体却是青石的,而碑座的这个字体呢和碑体的quot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quot这11个字的字体又完全不同,所以人们就觉得呢,这个碑座可能是比较早,而碑体呢可能就晚一些。当然从花纹来看,也像晋末南北朝时候的作品,所以说它对考证张仲景作为长沙太守有重要的价值。可是后来我冷静一想,在这个墓碑上,有两个要素,一个是quot长沙太守quot,一个是quot医圣quot,如果我们考证长沙太守得不出结论的话,我们就看一看医学界是什么时候把张仲景称作医圣的。医学界还没有把张仲景称作医圣的话,这个墓碑是不会这样刻的。首先我们想一想,在汉代当时没有人把张仲景叫医圣,如果把张仲景叫医圣的话,后汉书三国志肯定会给张仲景作传,但是这两部史书都没有给他作传,所以当时没有人把他叫做医圣。稍后王叔和在整理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他只提到了说quot今收采仲景旧论,对病真方quot,收集张仲景的过去的这些著作和对病的真方,在这里直接称仲景,肯定没有把他称做医圣。再后来晋朝的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里头,他有这样一段话,说quot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quot,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说伊尹这个人,以他仅次于大圣人的才能,你看quot亚圣之才quot,仅次于大圣人的才能,quot撰用神农本草quot就是参考了神农本草经,quot以为汤液quot,写成了汤液经。quot仲景论quot,而仲景的著作quot广伊尹汤液quot,就是补充、扩展了伊尹的汤液经。quot为数十卷,用之多验quot,在临床上用起来多有效验。晋朝的皇甫谧把伊尹这样一个古代著名的医生才叫做quot亚圣quot,所以那个仲景呢,只不过在亚圣的基础上,补充、扩展了汤液经的一些内容,继承了汤液经的内容,然后写了一部著作,而这部著作在临床上应用的是很有效验的。可见在晋朝的皇甫谧的时代,根本没有把张仲景叫做医圣,他才把伊尹叫做亚圣。到了唐代,孙思邈写千金要方说quot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quot,直接就称quot仲景要方quot,直接就称quot仲景quot,也没有丝毫谈到仲景是quot圣quot,是quot亚圣quot,和quot圣quot没有贴边。在外台秘要里,也引用了什么张仲景方、仲景方,也是直接称呼quot仲景quot。要是一个圣人的话,还直接称名字吗?所以在唐代也没有人把他称圣。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校勘刻印伤寒论的时候,这是公元年,在伤寒论序里头,它说quot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quot,实际上这段话是根据晋朝皇甫谧的那个针灸甲乙经序的那段话而来的,说张仲景他是根据伊尹的汤液经的法则,而伊尹呢,是根据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来写的著作。底下他说quot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quot,说这难道不是继承了大圣人的意思吗?所以宋朝的林亿、孙奇、高保衡,国家校正医书局的这些官员,在伤寒论序里头非常明确地说张仲景只不过是继承了古代大圣人的意志,并没有把张仲景本人称为医圣。其后在公元1144年,成无己写成了注解伤寒论,再后一些成无己写成了伤寒明理论。在这两部著作里,成无己仍然是遵循了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的这个口径,说张仲景所做的工作是类似于圣人的工作,是继承了圣人的工作,仍然没有把他称作quot圣quot。在1182年,金人刘完素他所写的素问玄机原病失这本书里头,他明确提到了quot仲景者,亚圣也quot,这才和quot圣quot沾了边,但是没有直接称quot医圣quot,而是次于圣人,quot亚圣quot嘛,次于圣人。再往后,到了年,李濂写成了医史,他说仲景被quot论者推为医中亚圣quot,这已经到了明代1526年,仍然没有把仲景称作quot医圣quot,直接称张仲景为quot医圣quot的是公元1589年,方有执,研究伤寒的大家,错简派的创导人,写成了伤寒论条辨。在伤寒论条辨这部著作里,方有执说:quot称仲景曰圣quot,这以后,在医家的著作中,把仲景称为quot圣quot的才多了起来。而张仲景的那个墓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我们刚才说了是年被发现的,应当说,认真的说,什么时候医学界才把张仲景称为圣的,应当是1589年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开始才把仲景叫做圣。而这个墓碑是1632年发现的,是在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刊行以后所发现的。非常有意思的是仲景墓碑发现的这个过程也非常蹊跷,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徐中可写过一本书,叫金匮要略论注,在金匮要略论注里有一篇文章叫quot张仲景灵异记quot,在quot张仲景灵异记quot这篇文章里头,他写了一段非常蹊跷的故事,说明代有一个读书人叫冯应鳌,冯应鳌得了发热恶寒的病,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夜里做梦,梦见来了一个神人,穿着黄衣服,戴着金帽子,这个神人呢,就拿手摸了他的全身,然后顿时他感到全身骨节舒畅,然后冯应鳌在梦中就问:quot你是什么人呢?quot那个神人说:quot我是南阳汉长沙太守张仲景quot。你看他自己没有说医圣,说我今天治好了你的病,我也有比较尴尬的事情要请你帮忙,或者说我也有困难的事情要请你帮忙,在这个南阳城东四里的地方有一个祠,祠后面七十七步有我的墓,过几年以后会有人在我的墓上打井,能够制止这件事情的只有你,说你到时候到那里制止他们继续在我的墓上打井,然后给我重新整修一下这个墓,冯应鳌一觉醒来,出了一身大汗,怕冷发烧就退了。后来他一直记着张仲景在梦中的托付,几年以后,实际上4年以后,他就来到了南阳城东,到那儿果然看见那个菜园子的农民正在打井,而且正好挖出一个石碑,这个石碑就是quot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quot,所以我觉得,这个墓碑就是明代人给他建立的,只不过神乎其神的编了一个故事罢了。因为quot医圣quot在晋、在唐、在宋都没有人直接称医圣,只有到了明末了,1589年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才开始称仲景曰医圣。而这个墓碑就直接说quot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quot的话,那应当是明朝末年的人给他立的。可是为什么墓碑的周围的图式呀,花纹呀,刻得象晋末南北朝的这个风格呢?现在的人给古人立墓碑的时候,或者是给他建纪念堂的时候,总要模仿这个人当时代的一些东西。你象我们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门前,有张仲景的塑像,张仲景塑像那周围,有汉白玉的栏杆,汉白玉的栏杆上就有许多的画,这个画呢,就是选自于汉代古墓的一些图式和一些画。那过上几千年以后,人们再到我们中医学院的这个旧址上去考查的话,哎哟,一看,这有个张仲景的像,一看这个像的周围的栏杆上刻的这些花纹都和汉代的哪个时候的古墓的花纹相仿佛,那你就能说明这个塑像是汉代人建的吗?所以后人给前人、给古人造像也罢,立墓碑也罢,在墓碑的这个装饰花纹上,模仿他当时代的一些东西,那是可以完全做得到的。那个碑座上写的quot咸和五年quot是怎么回事呢?那没准是后人在立碑的时候,找到了古代的一个碑座,所以就把它代替来做碑座了。这个都是我的推测了。当然,我今天讲这件事情,是说我们评价仲景对医学的贡献,并不在于他做过没做过长沙太守,而在于他的医学贡献。不过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自从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在伤寒论序中引用了唐代甘伯宗的仲景quot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quot的话之后,在医学界就以quot长沙quot作为仲景著作,或者仲景其人的一种代称。你比方元代吕履有一本书,叫做长沙用药十释,长沙用药十释一提quot长沙quot,我们就知道是张仲景用药,是吕履对张仲景用药规律的一种解释。清代的黄元御有一本书叫长沙药解,那也是解释张仲景用药规律的一本书。清代的陈修园有一本书,叫做长沙方歌括,你如果不知道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的这个说法的话,你就不知道书里头的quot长沙quot是指的什么。你看这本长沙方歌括完全是伤寒论中的方歌的歌诀,那为什么把它叫做quot长沙方歌括quot呢?就因为历史上有仲景做过长沙太守的说法。在这里就以quot长沙quot指代仲景的著作。连日本人也有一本书叫长沙证汇,长沙证汇这本书是伤寒论中证候的归类和分析。所以在中医学界,许多著作里头都以quot长沙quot作为仲景著作的指代,或者仲景其人的指代。我讲这件事情,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这个问题,关于张仲景的著作,主要是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个名字根据伤寒杂病论的序言来说,也叫伤寒卒病论,是quot杂病论quot还是quot卒病论quot,到现在仍然争论不休。这十六卷著作,由于在汉代它没有刻版印行的技术,所以随着战乱,它很快就丢失了。在它的流传过程中,被不得已的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著作。是怎么沿革的?怎么分成两部书的?我们下面会有专题讨论。但是对伤寒论,对仲景的著作,历史上的史书上,像晋书、唐书,它的记载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写成是张仲景要方,quot仲景要方quot,这个重要的quot要quot,有的写成仲景药方,是中药的quot药quot,还有的写成张仲景伤寒论,为什么书名不一样呢?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出版物,都是传抄。所以既然是传抄的话,你叫它什么名字都可以。不像我们今天,有出版物,这个署名就是固定的。哪个时候没有出版物,都是抄本,所以写什么书名都是可以的。关于张仲景的学生,在地方志上也有不少记载。像杜度,是他的学生之一,人很聪明,而且在当时跟张仲景学习,在医疗技术上也很有声望。还有个叫卫汛的,张杲里面也有记载,他也是张仲景的学生,而且也有不少著作,只不过这些著作都失传了。余嘉锡先生,他的考证,他在四库权术辨证这部书里头考证,他认为王叔和是张仲景的亲受业的弟子。所以王叔和作为张仲景的一个弟子的话,他整理他老师的伤寒杂病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能够直接接受老师的著作。这是关于张仲景的学生。张仲景作为一个中医临床的奠基人被我们后世所景仰,直到现在,我们南阳的医圣祠,还连年整修。人们在纪念他,被我们今天的人称为医圣,被后世称为医圣,应当说是中医学界的,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奠基人。所以在二十世纪末,当大家讨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群体化的治疗方案,哪一个更先进哪一个更优化的时候,大家认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最先进的、最优化的,而创立这种方案的人就是张仲景。 上一页 到目录 本书版权所有-佚名 麒麟星 _ 本书由 电子书制作生成器2007 制作完成 联系帮你忙信息中心 上一页 到目录 下一页 第02 讲 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第02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是一个战争连 年,天灾不断的社会。我查了一下史书,从自然灾害来说,在史书上有 记载的,在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
- 常见的酸、碱、盐课件
- 抖音测试题目及答案
- 福建省漳州市名校2025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联考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北师范大学《储能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单元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10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c型钢废旧回收处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板材团购销售合作协议
- 工地意外死亡赔偿协议书6篇
- 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课件
- 《大脑解剖及神经网络》课件
- 医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营销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用表-监理旁站记录2025
- 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主要内容
- 2025-2030中国虾青素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中级铁路客车检车员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300题)
- 高纯锡(用于军工、靶材)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企业禁化武管理制度
-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方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