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doc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doc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doc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doc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积累 (共11题;共29分)1. (5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正楷抄写在书写格内。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2. (6分)根据解释,在横线上写出本课中与其对应的词语。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_滞留,停留不流通。 _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_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或考验。 _(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_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_3. (2分)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 . “旱烟袋”脸涨红了,怎么也不肯接那钱。(比喻)B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对偶)C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比)D . 我(指雨)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拟人)4. (2分)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 A . 牧场 鱼塘 冷冻B . 踪迹 探仿 拥挤C . 洗礼 跳跃 耸立D . 翅膀 幸运 遥远5.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田圃(p) 禁锢(g)B . 留滞(di) 丝缕(l)C . 喑哑(yn) 知悉(x)D . 耸立(sng) 襁褓(qing)6. (2分)阅读课文巍巍中山陵69段,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 这段文字,有两层大的比喻:一是“当阳光灿烂时”,眼前景色仿佛“工笔长卷”;二是“当日出日没之际”,又像“泼墨山水”。两层中又有比喻:“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B . 骈句间以散句,既有整齐之美,又有错综之美。C . “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这四个比喻构成两组对偶句。D . “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等由四字短语构成排比句,读起来气势磅礴。7. (2分)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 . 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B .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C .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D . 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8. (2分)选出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B .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C .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D .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9. (2分)对下列句子朗读语气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期盼与渴望)B .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轻松、深情)C .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雄壮、激越)D .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活泼、欢快)10. (2分)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中的“春雨”象征为大地带来春天的爱的使者。B . 全诗四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C . 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中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D . 雨说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陆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11. (2分)下列对雨说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B . 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亲切感人,切合儿童心理,易于打动孩子们的童心。C . 这首诗语言亲切、清新自然,给人以温柔亲切之感,便于儿童阅读和接受。D . 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几句诗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洋洋得意的心情。二、 能力提升 (共7题;共34分)12. (3分)填空。雨说是采用_手法所写的诗歌。它的作者是_(地名)当代诗人_(人名)。13. (5分)本诗雨说主要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来写雨和大地上的景物?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14. (2分)下面一段话中标序号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1)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2)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_ _15. (5分)三顾茅庐选自_,作者_ , 名_ , 号_ , _(朝代)小说家。16. (9分)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作品四大体裁是_、_、_、_,雨说的体裁是_,作者是_,台湾诗人。“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几句诗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17. (5分)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春雨”的句子,你能写出三句吗?18. (5分)辩论组该组同学对雨的功过产生了不同看法,假如你是反方,你会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雨之过大于功。淫雨霏霏时,雨成了造成洪灾的罪魁冲毁桥梁,破坏农田,摧毁庄稼,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如1998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洪水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反方: 三、 【课内精读品析】 (共1题;共4分)19.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邂逅(台湾)席慕蓉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1)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B . 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C . 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于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D . 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2)对这首诗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本诗语言平实,用词准确、生动形象。B . 诗中运用比喻和比拟,既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又使全诗耐人寻味。C . 第一节使用散句形成复沓的旋律,将“你”“我”交替显隐,使读者不觉得单一,平板。第二节使用整句,在活泼的诗行里让人品味全诗的旨趣。D . 诗的一,二两节,互成因果,顺理成章。四、 同步拓展 (共1题;共25分)20. (25分)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选段,回答下列小题。我的母亲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1)选文围绕母亲写了几件事?试概括出来。 (2)第三段划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3)选段作者主要回忆了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把该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相比,试分析两文语言风格的共同点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5)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请谈谈本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诗句或俗语或格言。 第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