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马戏学校》分析阐述.doc_第1页
纪录片《马戏学校》分析阐述.doc_第2页
纪录片《马戏学校》分析阐述.doc_第3页
纪录片《马戏学校》分析阐述.doc_第4页
纪录片《马戏学校》分析阐述.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片名:马戏学校(Circus School)导演:郭静 柯丁丁主演: 上海马戏学校师生语言: 普通话/国语 / 上海话摄影:柯丁丁剪辑、录音:郭静时长:103分钟使用机型:松下标清DVC PRO50 彩色 (color) 2006拍摄开始和结束时间:04年4月开机,05年5月关机素材107小时,成片103分钟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7获得奖项:第13届上海电视节“纪录片评委会大奖”“白玉兰”奖、2007年度十大纪录片奖获奖影片、第29届法国真实电影节SCAM奖、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展映单元、第5届墨西哥FICCO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导演奖。导演简介:郭静,女,1976年生于上海。1998年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担任导演和编辑,并进入上海东方电视台,现为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编导。 柯丁丁,男,1965年生于上海。1988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1995年开始担任摄像和导演,进入上海东方电视台,现为纪实频道摄像。 郭静和柯丁丁的作品:盛夏的果实 Fruitful Summer 2003年 147分钟第26届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伊文思奖(2004年)第2届葡萄牙里斯本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佳处女作奖(2004年)第15届瑞士BLACK MOVIE纪录片电影节国际展映单元(2005年),马戏学校 Circus School 2006年 103分钟第29届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SCAM奖(2007年)加拿大Hot Docs纪录片电影节国际展映单元(2007年)2006,关于我朋友的一切 2006,All About My Friends 107分钟初潮 The First Period 2009入围上海白玉兰纪录片郭静与柯丁丁做纪录片最早是源于对纪录片的喜爱,因为在2001年的时候,看了两部对他们很有影响的纪录片,一部是法国的卢浮宫,还有一部是法国的课间休息。于是导演希望自己能够做一部他们认为的真正的纪录片。郭静导演曾在第二届杭州大学生电影节中表示纪录片需要遵守的原则是“诚实”。诚实的纪录片不但可以反映现实最本真的面目,而且能唤起当下人的社会责任。同时她建议大学生导演应该从自身可以理解的层面开始拍摄,切勿好高骛远。“从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出发,将最可贵的生活呈现出来,这就够了。”郭导如是说。纪录片作为一种小众化的影视作品,它的重点不在于扩大受众面,而是反映它的真实价值。这种价值是记录当下人的生活,反映当下生活的意义;是世界性的共同主题,能唤起世界人的共鸣。郭导这样回答记者关于纪录片如何推广的问题。柯丁丁曾这样回答网友提问,纪录片的本质在于反映真实的生活。所以,当你决定要开始做纪录片的时候,你必须确认你自己非常热爱你的生活;你也要确认你对于你将要面对的他人的生活,有足够的理解力,而且这些理解力是有价值的,可以用来和观众分享,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喜爱纪录片的年轻人首先要投入生活。拍摄背景: 刚知道这个马戏学校,导演只是被这所学校的气氛和张力所吸引。1999年柯丁丁导演去拍摄一部有关上海马戏史的专题,当时是他第一次去这所学校,当时的情况是校长拒绝他们拍摄,经过协商最后校长允许他们在练功房拍摄三十分钟,正是这三十分钟的时间里,练功房的气氛给柯丁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天回来的路上,他就对当时的导演说有朝一日他要回来拍一部有关马戏学校的纪录片。盛夏的果实全部完成的那天晚上,导演他们在一个酒吧庆祝时聊到马戏学校,形成了初步的想法,决定要做这件事。紧接着做了一点前期的准备,读了中国杂技史,走访一些社会学和教育学家。因为我们的想法需要得到验证,也需要经过他人的考量。关于马戏学校几方面的观点,到实际拍摄没有本质的变化,但还是不断深入和丰富的。从2003年开始,导演就开始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说服校方允许我们的拍摄,直到2004年4月,我们才获得了校长的许可,进入学校正式开始拍摄。拍摄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到2005年5月结束,后期剪辑花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拍摄马戏学校时,整个学校都处在极端的高压下。导演确信他们不能得到真实的采访。尤其是小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下,他们很难说出真实的想法。所以当时导演两个人决定,第一个原则就是不提供给他们说谎的机会。在影像的风格上保持远距离地观看,很多镜头是中长焦以上的,摄像机离得比较远,尽力不让学生感觉有它的存在,也尽力让观众觉得导演保持了一段距离,是比较克制的。资金问题:拍这部片子完全是在业余时间,导演自己的资金,前后拍了一年多。素材拍完了,钱也花光了。后期制作得到了美国PBS 广播公司ITVS( Independent Television Service) 资金的帮助,现在由丹麦TV2 World 全世界发行。作品简介:马戏是中国的国粹。它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本片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成为职业马戏演员前的艰苦经历。飞人组和倒立组的孩子为了参加全国比赛,正在经历艰苦的训练。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却有完全不同的结局。飞人组的孩子们在经历种种麻烦后英雄般地获得冠军。倒立组却因为厌倦而放弃比赛。同时十三岁的蔡勇正在同自己的体重艰难地竞争。屡次退缩后,他惊人地完成了第一次完美演出。影片分两个部分,看上去却是一个整体。第一部分展现的是,为了参加全国比赛,空中飞人组和倒立组学员同时投入了艰苦的训练,但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倒立组选择了放弃,飞人组最终获得了英雄般的成功。第二部分看到的是表演柔韧的一位学员正在同自己的体重搏斗,屡次退却后,他惊人地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表演。贯穿于两个部分中间不变的,是穿梭于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里的家长和教师们,望子成龙和为校争光是他们不变的话语。在哪发行或放映过:上海纪实频道、200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上马戏学校进行了5场放映。在其中两场放映后,设有观众与导演交流环节,现场反应热烈,观众提问踊跃。07年在(北京)老故事餐吧进行展映,在第二届杭州大学生电影节上进行放映。现在由丹麦TV2 World 全世界发行。导演自己对它的看法:首先,我们认为马戏代表了人类的神力,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美丽演出鼓舞我们更加积极进取; 第二,他们这些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做出各种奇怪的造型,在剧院里惊吓观众,换来的只是不高的生活质量和今后的一身伤病; 其次,对于这些马戏人来说,他们又是别无选择的,在这个行业里,输掉比赛就等于输掉生活,他们的刻苦奋斗换来了他们今后的生存权力; 最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当一个成年人表示我要做的最好,当一个小孩发誓要今后要夺取冠军,我们每个人都在对自己提出一个非人的要求,我们也是以这种方式来激励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其实我们本意不是来展示小孩子的训练的艰苦,和学校的不通人情。这不是关心的问题。当然在这部片子里展示了这些状况,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寻找出现这些状况后面的原因,我们并没有把这些事情简单的看成残酷或者不近人情,因为这些情况在一些常规的学校都有可能发生,只是他们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而已。在我们看来,找出这些问题后面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觉得,其实中国的儿童已经被这样的方式教育了上千年,但是我们对于儿童教育的观念,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如果观众在看了马戏学校这部片子以后,能够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的目的。实际上这部片子的主角是马戏学校,所以我们不仅拍摄了校方这一个层面,也拍摄了老师,也拍摄了学生,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所马戏学校。我们是希望通过,尤其是第一部分有关比赛的故事来表现这个学校的压力传递的机制。我们可以看到,比赛给学校罩上了很大的压力,校长非常焦虑,很多老师也因此被压的有点喘不过气,压力又通过老师传到学生的身上。而面对这些压力,每一个人又表现出不同的命运,有一些人胜出,有一些人崩溃,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些有关压力的故事,来展现马戏学校目前面临的种种困境。我们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拍摄、呈现。这部片子最重要的是以诚实的态度提供正在发生的事实。当然促使我们去讲述故事的动力是引发这些故事背后的原因。然而,这些原因完全可能在我们的理解力之外。好在我们尽力提供事实。 徐璐可以一边哭着,一边训练。受伤之后就是认真地投入表演和化妆。含着眼泪在舞台上表演和谢幕。她的眼神特别让人难忘,那是一种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去做某件喜欢事情的眼神。在外力打磨之下,她身上流露的对表演杂技的欲望和内心的力量是让人动容的。她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一个英雄。她的坚定的眼神征服了无数的观众。在我们看来在这群孩子中她是唯一能在艰苦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的人。那次在马戏城的失败的首演,徐璐第二次掉在网上,我们看见她难过地流泪。等到她下来谢幕时,观众看到的是一个灿烂的、职业的亮相。她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她和后来的蔡勇是截然不同的。整个过程对蔡勇是巨大的疼痛。在这个片子里,她是个英雄式的人物,其他人,从校长到老师,可能都不享受这个事情,大概她天生就适合做这个事情。我们觉得这和样的学校产生的原因他们的生存欲望有关。马戏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他们面临生存的困境。校长和老师们当然不希望这个行业断送在他们手里,这和人们的生存本能有关。而学生的家长也有相似的欲望。这些孩子大都三四岁就在舞蹈或体操学校接受过专业训练,几年后他们被淘汰了,毕竟能够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是很少的。问题在于这些孩子花了太多时间在训练上,等到他们被淘汰下来,他们也一样没办法在文化课上和普通学校的同龄孩子竞争。所以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马戏学校,希望他们将来能有一技之长。所以马戏学校是这些家庭不多的选择之一。崔辰曾这样评述:在马戏学校里,中国传统的杂技艺术呈现了优美的舞台表演之外的另一个极端:残酷的练习过程被一一呈现。郭静和柯丁丁这两位联合执导的创作者似乎在刻意保持与被摄者和观众的距离,多以中长焦以上的镜头,表现一群马戏学校孩子的生活状态,显然,观点是如此强烈和经过了深思熟虑,而运镜又是如此冷静和含蓄,甚至尽量过滤了所有可能在镜头里流露的感情因素。在马戏学校里,他们关心的是值得深虑又因为传统而被忽略的问题马戏学校的残酷训练,从而折射当下中国的竞争和生存现状。相对于摄影和剪辑风格之鲜明,影片在表现形式上非常低调:冷静洗练的镜头,不着一字的态度,没有采访,让拍摄的一切来展现自己的观点。因为刻意保持了距离的影像,马戏学校所寓意的多重含义反而清晰和强烈。我自己的想法:郭静导演认为“纪录片最美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生活永远高于电影。”我并没有找到她对于“独立”的观点,但是在我看来只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那就已经是一部独立纪录片了。在我看来,所谓“独立”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在制作一部纪录片时有能表现自己的观点或真实的纪录,能让看到这部片子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一部独立纪录片。在这部片子里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精神”。在资金方面,前期的拍摄均是自费,而后期剪辑工作则是外来资金的注入,但这并不会对这部片子的主题思想产生影响,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是属于独立纪录片的范畴的。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完全是一个局外人,没有对摄像机前发生的一切进行阻止或安排。影片中所有的人都是再为比赛、表演而训练、训练还是训练。被摄对象与摄影机完全是对立的两面,谁也没有影响谁,导演没有去影响任何人。影片中的每一个人也仿佛看不到摄像机一样,表现的真实的个人。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展现关于政治的问题,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东西。这部影片所展现的情节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是残酷的,马戏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在努力训练,但是仍会遭到老师教练的训斥。尤其是对于蔡勇,在我们看来他已经是很单薄的身体了,但是老师却说他太贪吃,太胖了。我也看到很多人在网上留言说,这部影片里老师对学生太严格了,尤其是在表现“蔡勇、学校及蔡父蔡母”这三者之间时,蔡勇承受了两方面的压力,却又无力反抗。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导演在这一部分并没有刻意的进行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