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科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掌门1对1出题人:张静华 审题人:刘宏宇 吴俊艳 吴文娟一、 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解剖(pu) 长髭(z) 锃亮(zhng) 风雨如磐(pn) B匿名(n) 鬈发(jun) 掠起(l) 目光灼灼(shu) C号叫(ho) 脂粉奁(lin) 蜿蜒(wn) 罄竹难书(qng) D尴尬(jn) 酒肆(s) 宽恕(sh) 黯然失色(n) 2.下面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加以改正 (2分)诚慌诚恐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油光可鉴 改为 广袤无垠 期期艾艾 美不胜收 粗制烂造 改为 翻来复去 郁郁寡欢 神秘莫测 无所事事 改为 冥思暇想 花团锦簇 不可名状 好意难却 改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谁都不会否认张老师的讲课水平不是出类拔萃的。B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足球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几乎少了一倍。C他虽然在跑最后一圈时摔了一跤,但还是坚持跑完全程。D经过昨天的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4.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2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树边红雨,小苑春回,看池边绿树,莺唤起一庭佳丽,此间有舜日尧天。 5.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3分) 读春天,我们知道 ;读夏天,我们知道 ;读秋天,我们知道 ;读冬天,我们知道 。读书,我们知道生活必须一字一字地书写;读人,我们知道,人生就是一本书。 A生命的延续 B.生活需要积蓄 C生命的起源 D.生活中的收获 6.按要求默写。(9分)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中“ ”描绘的意境相似。(2)五柳先生传中借他人之口揭示主人公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 。(3)过零丁洋中作者把国家和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既表现了博大胸襟,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的句子是: ,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顾自己一生遭遇的句子是: , 。 7.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断加重,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国人忧心如焚!下面两幅图,图一是云南的孩子在干涸的荷塘里捡河蚌壳,图二是一幅漫画,请仔细读图,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 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漫画图二的内容。(3分)答: (2) 谈谈你从这两幅图中得到的启示。(2分)答: 二、 阅读理解。(44分)(一)今天你低碳了吗(9分)据羊城晚报报道,某知名网站推出的一个话题赢得了很高的点击率,题目为白领,你的名字叫环保杀手,列举了危害环保的“七宗罪”,包括出行不离汽车,过度使用空调,爱用一次性筷子,点菜不适量等。很多白领看过之后,都承认自己确实有“罪”。 说到环保,不能不说时下流行的一个概念,叫低碳生活。这里的碳当然不是煤炭什么的,而是“二氧化碳”,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因这“七宗罪”而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使地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气候危机。 网上有一种“碳排放计算器”,它有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告诉你,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一棵树;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3棵树有人根据这个公式自测了一下,发现自己的年碳排放量体积,竟然超过了两个奥运会专用泳池,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看来。如今衡量所谓健康生活的指标,已经不仅仅是什么“低脂”,“低盐”、“低糖”,还包括“低碳”。“今天你低碳了吗”是某环保网站提出的一句口号,这口号很令我动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经发表了一份报告,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好些小建议,比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社区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这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看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减碳空间是很大的,据说已经有低碳达人每天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自己的碳排放量了。我想,如果有人组织一个碳排放PK大赛,应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环保是一种科学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胡吃海喝,在进行各种炫耀性消费,也有人在种树,在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在坚持爬楼梯,这是为了“低碳”,更是基于对生活的简单本质的认知。这跟孔子所说的“惠而不费”是一个道理我们要实惠,但不要浪费,要尊重人的正当需求,但限制人的过分贪欲。那种简单的、朴素的生活理念应当被更多人信仰,否则,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总不能在有能力搬迁到别的星球之前,就将这资源给消耗了吧。 8.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开头为何引用羊城晚报的一则报道?(3分) 9.说说第段画直线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10.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说明方法: 表达效果: (二)昙花终于怒放(12分)我爱昙花。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我爱昙花。11.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2.选文第段和连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13.选文第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4.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3分) (三)悠长的铃声(13分)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重,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3分) 16.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4分)(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绣。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赏析。(2分) 17.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个评价。(2分) 18.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10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腰白玉之环 腰: (3)再适长山朱氏 适: (4)往往馕粥不充 充: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1.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初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一、1、C 2、略 3、C 4、略 5、C,A,D,B 6、(1)猿则百叫无绝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7、(1)水龙头的龙头嘴在滴水,水管有三处破裂,在向外流水。(2)节约水资源(善待自然,敬畏自然),言之有理即可二、8、倡导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开头的引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环保话题,进一步引出说明的对象“低碳生活”。意对即可9、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引出下文用“低碳”理念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意对即可10、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表达效果:准确具体,令人信服,说明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突出个人的低碳空间之大。1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昙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将昙花人格化了。意对即可12 、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13、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喜爱昙花的感情。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真有趣课件照片
- 《Photoshop CC平面广告设计》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Unit6 Plan for Yourself单元测试(无答案)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汉字多的课件
-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
- 高端家电市场品牌竞争策略研究
- 汉子家园言课件
- 水边玩耍的安全教育
- 消防设施功能测试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监控方案
- 2025年体育教练员执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住培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重庆辅警管理知识模拟100题及答案
- 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DB42∕T 2151-2023 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范
- 2025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胶水储存管理办法
- 精神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讲座
- 分包招采培训课件
- 公司全员销售管理办法
- 《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