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一节 功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l 能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90%l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85%l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85%l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判断力和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WFS单位:焦耳(J)1J1N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可否同样地评价这两个力呢?如:演示实验:同样大小,方向的力在水平面上拉木块和小车,(木块未动,小车移动了),引导学生分析,哪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中的功1、 功包含“成效”的意思,2、 (有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有功,力就做了功。3、 引导学生观察P104图15.11、2,分析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4、 总结、归纳力做功有什么共同点:5、 两个功的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问:要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关键是什么?答:关键要看是否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下列三种情况对物体都没有做功: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因而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推动推车的力没有对物体做功又如,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他对重物的举力没有对重物做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也没有对水桶做功6、 力的计算:WFS单位:焦耳(J)1J1N7、 例题讲解: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还要注意: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的全过程中,力F是否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答:利用W=Fs计算功时,首先要明确题中要你求的是什么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是哪个力;其次要注意s应和F相对应,代入公式中的s必须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千万不能“张冠李戴”1 关于做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2 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这个人对球所做的功为A0JB200JC150J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3、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手对球所做的功为( )A0JB200JC150JD350J观察实验思考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观察实验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体会我们对力的深入探究加强直观性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一节 功2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l 能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90%l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85%l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85%l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90%l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判断力和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 三、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103N,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3)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解(1)t5min300s(2)v20m/s(3)WFs3103N6000m1.8107J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练习:1、一起重机将重为1.2104N的钢材竖直匀速提升3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钢材做的功为J2、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103N,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3)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解(1)t5min300s(2)v20m/s(3)WFs3103N6000m1.8107J二、功的原理:1、 复习机械对我们的好处。2、 提问:有不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省功的机械)3、 实验探究:动滑轮能省功吗?(1) 问题:用手和机械来做同样一件事,哪一个做功要多一些?(比较直接用手做功和使用机械做功),测量哪些量?(2) 实验数据表格设计:(3) 实验探究:请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没有条件可以教师演示)(4) 记录数据,分析比较:(5) 归纳出结论:使用任何机械时,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作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三、教学巩固:P107T1、4四、小结:功:WFS功的原理课后活动:作业:P107T2、3、5达标自查:1、如图甲所示,物体A以2c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水平拉力F=_N,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f=_N,2s内拉力F做功W=_J(滑轮、弹簧测力计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的摩擦不计)2、重为1000N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小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J;小车重力做的功为 J。3一只重500N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学生用100N的水平力将箱子水平移动10m,乙学生把这只箱子匀速提高2m,那么,他们做功的大小是( ) A相等 B甲学生做功多 C乙学生做功多 D条件不够,无法确定4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50kg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C他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 D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学生写清计算工程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讲解。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复习加强直观性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二节 机械效率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处功和总功 90%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80%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板书设计: 第二节 机械效率一、有用功二、总功三、额外功四、机械效率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一、 复习“功”的基本知识:WFS二、 有用功和额处功,总功教学。1、引导学生观察P107图15.21,弄明三图的意思,然后讨论三种运沙子的方法哪种最好?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三种情况下,需要做哪些功(分别做了哪些功)。2、引导学生分析三种运沙子的目的。引出三种情况下人做的功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3、另外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机械中,哪些功有用,哪些功无用?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理解。例如:用水桶打水,有用功是: 额外功是: 总功是: 捞水桶时,桶里有水,又怎样?三、 机械效率:1、 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额外功,有用功的关系,如挑水:用铝桶,用木桶桃水,哪些是额外功,哪些是有用功?哪种桶更好(学生能意识到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有用功越接近总功越好),从而引出机械效率概念。2、 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引导分析机械效率不可能大于1。例题:一个工人用如图14-27所示的滑轮组提起2000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是80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4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功是3200J,机械效率是40B有用功是8000J,机械效率是40C有用功是3200J,机械效率是62.5D总功是3200J,机械效率是62.5解 W总=Fs=800N4m=3200J,s=4h,h= W有=Gh=2000N1m=2000J,某工地用图14-30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500kg的物体,在重物上升0.8m的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2500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g取10N/kg)。(2)重物上升的速度。图14-30解 (1)G=mg=500kg10N/kg=5000N W有=Gh=500N0.8m=4000J(2) 观察思考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探究交流练习巩固运用教材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二节 机械效率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处功和总功 90%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80%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板书设计: 第二节 机械效率 例题:工人用如图14-32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工人用250N的力恰好能将重4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求:(1)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求拉力F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图14-32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复习概念: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例题:例题:工人用如图14-32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工人用250N的力恰好能将重4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求:(1)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求拉力F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图14-32例题:一辆汽车不小心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套滑轮组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图14-33所示。若车重为 8104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问:该司机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解 汽车受到的阻力F阻=0.03G车=0.038104N=2.4103N 假设汽车移动s,则对汽车做的有用功W有=F阻s 根据,得 )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经济意义(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提一提“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议议效率的其它意义。练习机械效率的计算。例题讲解,加深对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检测:1、一台起重机将重5000N的货物提高2m,如果额外功是2500J,则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J,该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图14-342如图14-34所示,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用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为25N,则拉力做功是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果把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学生写清计算工程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讲解。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复习巩固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二节 机械效率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处功和总功 90%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80%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板书设计: 汽车受到的阻力F阻=0.03G车=0.038104N=2.4103N 假设汽车移动s,则对汽车做的有用功W有=F阻s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一辆汽车不小心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套滑轮组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图14-33所示。若车重为 8104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问:(1)该司机至少需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图14-33(2)若拉动汽车时,汽车前进的速度为0.1m/s,则司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解 (1)汽车受到的阻力F阻=0.03G车=0.038104N=2.4103N 假设汽车移动s,则对汽车做的有用功W有=F阻s 根据,得问:如何比较机械效率的高低?答: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比较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问:关于机械效率,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机械效率总小于1,因为W有总小于W总 (2)机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不能理解成:“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或“总功大,机械效率低”(3)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及大小无关(4)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在一次做功的过程中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同一机械在不同次做功的过程中,提起物重不同,机械效率往往会不同四、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目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学生猜想探究实验器材:探究实验步骤:学生参考“实验探究指导“设计设计数据表格:课后活动:作业:P110T1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如图14-36所示,用一动滑轮把100N的沙子匀速提到3m高处,作用在绳末端的拉力为6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 A30 B60 C833 D1202.下列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机械效率总小于1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3一个工人用图14-46所示的滑轮组提升2000N的货物,所用拉力600N,绳子自由端4s内拉下4m,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求:(1)有用功和总功率;(2)机械效率;(3)若用此滑轮组提升3200N的货物,所需拉力为多少? 学生写清计算工程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讲解。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观察实验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体会我们对力的深入探究加强直观性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l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利用斜面可以省力,95%l 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80%l 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85%l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使用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实验过程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板书设计: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一、 分析如何测量有用功,总功。二、 分析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三、 指出实验注意事项。1、 拉动中要尽量匀速。2、 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用坡度,不同斜面;用斜面,不同坡度等)3、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要仔细,准确。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探究过程指导:一、分析学生的探究设计,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改进的措施。二、分析如何测量有用功,总功。三、分析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四、指出实验注意事项。1拉动中要尽量匀速。2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用坡度,不同斜面;用斜面,不同坡度等)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要仔细,准确。四、 实验步骤参考:1、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G,用刻度尺测出高度。2、 保证G,不变,在斜面1上用弹簧测力计平行于斜面匀速拉木块上升,分别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1,再用刻度尺量出木块移动的路程S1,将数据填写在表格中。3、 保证G,不变,用与斜面1一样的斜面,改变斜面的坡度,重做第二步实验,测出拉力F2,量出路程S2。填写在表格中。4、 保证G,不变,在与斜面1一样的坡度的斜面上垫上棉布,重做实验,测出拉力F3,量出路程S3。填写在表格中。5、 分别计算出2、3、4步的总功,有用功,计算出机械效率。6、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 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六、 选取几组数据,引导分析归纳表格:斜面的坡度斜面的材料木块重(G)斜面高度()沿斜面的拉力(F)斜面长(S)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较缓木板较陡木板较陡棉布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和有关。八、作业:P110T2。观察实验思考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观察实验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体会我们对力的深入探究加强直观性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三节 功率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l 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85%l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90%l 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WFS单位:焦耳(J)1J1N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一、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多少和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新课P二、 组织学生观察P111图15.31,讨论与做功快慢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回忆与速度概念的建立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问:做功“快”与做功“多”有什么不同?答:做功快慢和做功多少是辆各不同的概念例如,甲在1s内做了50J的功,而乙在5s内做了100J的功时,乙做的功虽然比甲多,但它比甲用的时间长,平均1s内只做了20J的功,所以乙比甲做功要慢可见,做功快慢是跟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多少有关的,在物理学中用功率来描述,而做功“多”在物理学中用功来描述。三、 功率:学生阅读相关内容P111,了解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四、 引导学生阅读P112“小资料”,了解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之一,生活中可根据需要选购机器。五、 讨论“想想议议”,加深对功率的理解。问:怎样比较功率的大小?答:可采用下列三种方法比较功率的大小:(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越大,这是物理学中常采用的方法(2)在完成相同功的条件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3)在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后进行比较六、 例题讲解:P112讲解完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效率与功率两个物理量的区别。计算功率的另一个公式:利用该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拉力F必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计算时,v的单位必须用m/s,这样算出的功率单位才是W;速度v跟拉力F必须对应,即v必须是受到拉力的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推导:W=FS P=Fv由该公式可知:在功率一定时,力与速度v成反比。应用:当汽车上坡时,司机采取换挡的办法,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七、 反馈检测P113 T5适时点评,八、 课堂小结。九、 课后活动:作业:P113T1、2、3达标自查:1 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2、班级里组织登楼比赛活动,比一比谁登楼的功率最大为此,在活动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观察实验思考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观察实验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体会我们对力的深入探究加强直观性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三节 功率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l 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85%l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90%l 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板书设计: (1)(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作匀速运动 牵引力F=f=0.065104N=3103NW=Fs=3103N600m=1.8106J (3)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知识点 功率的测量和计算闯关点拨 由功率公式可知,要比较登楼时功率的大小,必须知道人登楼过程中所做的功和时间这里的功就是人克服自身的重力所做的功。由可知,只要测得人的质量和楼高,就能算出人做功的大小答 参赛者的质量 楼高 时间1、甲同学体重600N,乙同学体重500N,他们进行登楼比赛甲跑上五楼用30s,乙跑上五楼用24s则:_同学做功较多,_同学的功率较大。2、一辆汽车重为5104N,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lmin,已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的0.06倍求:(1)汽车在1min内行驶的距离(2)汽车在1min内做的功(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知识点 功与功率与其他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闯关点拨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涉及到对速度、二力平衡、功、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先由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路程,接着由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发动机牵引力的大小,然后由求出功的大小,最后由算出功率解 (1)(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作匀速运动 牵引力F=f=0.065104N=3103NW=Fs=3103N600m=1.8106J (3)答 (1)汽车在1min内行驶600m (2)汽车在1min内做功1.8106J (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3104W3举重运动员在2s内把1500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m,在空中停留了3s那么,他对杠铃做了_J的功,前2s内的功率是_W;后3s内的功率是_W;整个过程的平均功率是_W4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为1.5W,那么在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 J,这些功可以把一个质量为600N的人匀速举高 m. 5关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多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用的时间少C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D省力多的机械功率大检测6 甲、乙二人的体重相同,同时从一楼开始登楼,甲比乙先到三楼,则他们二人( )A 做的功相同,但甲的功率较大B B做的功相同,功率也相同C甲做的功较多,但功率相同D甲做的功率多,功率也较大图14-227重为100N的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在20N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22所示)求:(1)拉力在5s内对物体A所做的功;(2)拉力F的功率 思考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观察实验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体会我们对力的深入探究加强直观性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l 能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90%l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85%l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85%l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判断力和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3、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WFS单位:焦耳(J)1J1N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可否同样地评价这两个力呢?如:演示实验:同样大小,方向的力在水平面上拉木块和小车,(木块未动,小车移动了),引导学生分析,哪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中的功8、 功包含“成效”的意思,9、 (有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有功,力就做了功。10、 引导学生观察P104图15.11、2,分析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11、 总结、归纳力做功有什么共同点:12、 两个功的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问:要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关键是什么?答:关键要看是否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下列三种情况对物体都没有做功: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因而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推动推车的力没有对物体做功又如,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他对重物的举力没有对重物做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也没有对水桶做功13、 力的计算:WFS单位:焦耳(J)1J1N14、 例题讲解: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还要注意: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的全过程中,力F是否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答:利用W=Fs计算功时,首先要明确题中要你求的是什么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是哪个力;其次要注意s应和F相对应,代入公式中的s必须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千万不能“张冠李戴”1 关于做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2 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这个人对球所做的功为A0JB200JC150J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3、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手对球所做的功为( )A0JB200JC150JD350J观察实验思考小组分析讨论学生举例观察实验探究交流练习巩固 体会我们对力的深入探究加强直观性师生、生生互动课后小结: 劲松三中教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三 授课教师:刘慧婷授课内容: 第一节 功授课时数:1课型:新授课日期: 9.3教学方法:讲授 探究教具:教学目标l 能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90%l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85%l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85%l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判断力和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板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4、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WFS单位:焦耳(J)1J1N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 检测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可否同样地评价这两个力呢?如:演示实验:同样大小,方向的力在水平面上拉木块和小车,(木块未动,小车移动了),引导学生分析,哪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中的功15、 功包含“成效”的意思,16、 (有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有功,力就做了功。17、 引导学生观察P104图15.11、2,分析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了解功的物理意义。18、 总结、归纳力做功有什么共同点:19、 两个功的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问:要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关键是什么?答:关键要看是否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两者缺一不可下列三种情况对物体都没有做功: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阻力,也没有受到动力,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因而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例如,用力推车,车没有推动推车的力没有对物体做功又如,一个人举着重物不动,他对重物的举力没有对重物做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的距离跟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垂直.例如,手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距离,水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距离,这个拉力也没有对水桶做功20、 力的计算:WFS单位:焦耳(J)1J1N21、 例题讲解: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还要注意: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s的全过程中,力F是否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答:利用W=Fs计算功时,首先要明确题中要你求的是什么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是哪个力;其次要注意s应和F相对应,代入公式中的s必须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千万不能“张冠李戴”1 关于做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B起重机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向上的拉力做了功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2 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这个人对球所做的功为A0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1770-3:2021/Amd 1:2025 EN Information security - Key management - Part 3: Mechanisms using asymmetric techniques - Amendment 1: TFNS identity-based key agreement
- 【正版授权】 IEC 61000-6-2:2005 E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6-2: Generic standards - Immunity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 校园应急知识培训课件简报
- 造价方面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杭州面试题及答案
- 回乡创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语文开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心得
- 粤电集团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必考多选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垃圾分类巡检督导方案
- 乳制品配送服务应急处理方案
- 公司收款授权委托书标准
- 健康中国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解剖护理课件
- 中音萨克斯名曲经典十首
- 2016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 数控折弯机简易数控系统SNC说明书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