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培训材料培训课件PPT络合物催化剂.ppt_第1页
催化剂培训材料培训课件PPT络合物催化剂.ppt_第2页
催化剂培训材料培训课件PPT络合物催化剂.ppt_第3页
催化剂培训材料培训课件PPT络合物催化剂.ppt_第4页
催化剂培训材料培训课件PPT络合物催化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5络合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3 5 1概述配位化合物与配位键 配位键由一个原子提供成键的两个电子 成为电子给予体 另一个成键原子则成为电子接受体化学键配位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所构成的化合物 1893年 瑞士化学家维尔纳1913年nobelprize 络合催化 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对反应物起络合作用并使之在配位空间进行催化过程 包括均相络合催化和非均相络合催化 络合催化的主要特征 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中心与反应体系始终保持着化学结合 配位络合 络合催化的三个里程碑 羰基化法 oxo法 1938烯烃 co h2 醛 醇 酸 200 催化剂 hco co 4 rhcl co pph3 2 齐格勒 纳塔 ziegler natta 催化剂1950nc2h4 ch2ch2 n100 10atmnc3h6 c3h6 n70 1atm催化剂 ticl3 al c2h5 cl2wacker工艺1960c2h4 0 5o2ch3cho pdcl2 cucl2 100 5atm 络合催化的特点 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 反应温度在100 200 反应压力小于20atm 反应分子体系都涉及一些小分子的活化 催化剂回收困难 3 5 2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化学键3 5 2 1络合物的基本结构 组成络合物的过渡金属 3 5 2 1络合物的基本结构 3 5 2 1络合物的基本结构 3 5 2 2金属络合物中的化学键 过渡金属 t m 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 n 1 d1 9ns1 2轨道 其与配体的不同轨道作用 形成金属配位键 金属与配体各提供一个半充满轨道 形成电子配对型 键 如h2 烷基与金属形成的化学键 由配体提供一个充满轨道 孤对电子 与金属的空d s或p轨道作用 形成给予型的 键 如nh3和h2o与金属所形成的配键 由配体提供一个空轨道与金属的一个充满轨道作用形成 键 3 5 2 2金属络合物中的化学键 金属同时提供一个空轨道和一个充满轨道分别与配体的一个充满轨道和一个空轨道作用 形成金属 配体间的双键 s和p键 如co 烯烃与磷化氢等配体 s 配键 m空dx2 y2轨道接受co占用的孤对电子p 配键 m的已充满电子的d轨道与co的p 空轨道形成反馈p键 3 5 2 2金属络合物中的化学键 由配体同时提供两个充满轨道分别与金属的相应轨道作用 形成双键 s和p键 如cl br oh 具有一对以上的非键电子对等配体 称为p给予配位体 3 5 3均相络合物催化原理 络合催化循环 反应物对金属的配位 加成或交换 反应物在络合物内的催化反应生成产物 产物从络合体分离 络合物催化剂再生 3 5 3 1络合催化的基元反应 配位体的络合与解离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穿插反应与 消除络合物上的配体重排 配位体的络合与解离 配位不饱和若络合物的配位数低于饱和值 就谓之配位不饱和 就有络合空位 一些金属的饱和配位值及其构型如下 配位体的络合与解离 配位不饱和主要有3种情况 原来不饱和 暂时为介质分子所占据 易为基质分子 如烯烃 所取代 潜在的不饱和 可能发生配位体的解离 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 配位不饱和的络合物易发生加成反应xlnmn d8 x ylnmn 2 d6 y氧化加成增加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氧化态数 其加成x y可以是h2 hx rcocl 酸酐 rx等 加成后x y分子被活化 可进一步参与反应 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 加成活化方式有以下三种 氧化加成活化这种加成方式能使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和氧化态 价态 都增加2 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 均裂加成活化这种加成方式能使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和氧化态各增加1 ln 2m2n x22lnm n 1 x 如低压羰基合成催化剂 co02 co 8 h22hco 1 co 4 活性物种 异裂加成活化异裂加成方式实为取代 可以看成先氧化加成 后进行还原消除 结果与取代反应相同 rucl6 3 h2 rucl5h 3 h cl 穿插反应与 消除 穿插反应是指在配位群空间内 在金属配键m l间插入一个基团 形成新的配位体 而保持中心离子的原来配位不饱和度 在加氢反应中 r为h 在聚合反应中 r为各种不同的烷基 邻位插入造成配位空位 穿插反应与 消除 过渡金属络合物m ch2 ch2 r 其有机配位体 ch2 ch2 r 用 键与金属m络合 在其 位碳原子上有氢 企图进行c h键断裂 形成金属氢化物m h 而有机配位体本身脱离金属络合物 成为烯键的终端 氢转移就是邻位插入逆过程 络合物上的配体重排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p 络合物 s 络合物 乙烯催化加氢反应 h2c ch2 h2ch3ch3乙烯在 l2rhcl 2催化加氢制乙烷循环如下 络合催化加氢 络合催化循环遵循一个经验规则 即18电子 或16电子 规则 过渡金属络合物如果18电子为价层电子 则该络合物特别稳定 尤其是有 键配位体时会如此 因为过渡金属价层共9个价轨道 其中5个为 n 1 d 3个为np 1个为ns 共可容纳18个价层电子 因dsp杂化轨道总共可容纳18个电子 达到满壳层的稳定性 所以这种约束条件称18电子规则 二烯烃选择加氢为丁烯的络合催化循环 乙烯络合催化氧化为乙醛反应 pdcl2 c2h4 h2o2hcl ch3cho pdpd 2cucl22cucl pdcl2cu2cl2 2hcl 0 5o22cucl2 h2o乙烯络合催化氧化为乙醛循环如下 络合催化氧化 络合催化氧化 络合异构化 羰基合成氢醛化反应为合成气与烯烃反应生成醛催化剂为 co2 co 8 h22hco co 4 氢醛化反应络合催化 甲醇络合羰化合成醋酸ch3oh coch3cooh 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各有优缺点 其发展也是互相促进的 均相催化优点 1 活性高 2 选择性好 3 反应条件温和 由于均相催化在液相中进行 其热容量大 故对强放热反应 更易于调节与控制 而反应放出的热量还可供产物蒸馏分离用 节约部分能量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均相催化缺点 1 腐蚀性 均相催化反应往往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 对设备有严重的腐蚀性 因而要求设备材质耐腐蚀 2 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差 绝大多数均相催化剂在高温下不稳定 故反应采用较低温度 从而使反应速度慢 生产能力低 限制了它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上的使用 3 分离流程复杂 由于反应物 产物及催化剂都处在同一个体系里 使它们的分离不如多相催化体系容易 而且催化剂的回收也较麻烦 给设备 装置 流程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对于配位催化剂 通常含有贵金属较多 如pt pd co rh等 因而催化剂成本高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固相化均相催化剂包括两部分 物理固相化化学固相化1 物理固相化常用浸渍 喷涂等方法 包合络合物 inclusimcomplexes 是把过渡金属络合物与载体用物理方法结合起来 用粘合剂把络合物固定起来 或者把络合物和硅溶胶 氧化铝溶液等搅拌混合在一起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最常用的方法是把过渡金属络合物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 在溶液中浸渍于硅胶 氧化铝 活性炭 分子筛等多孔性无机氧化物载体上 物理固相化所用的载体价格便宜 操作简便 但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只靠物理吸附连接 所以在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易流失 容易失去活性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2 化学固相化化学固相化方法包括 把活性组分用化学键联方法固载在载体表面上 通过化学反应把过渡金属络合物锁进分子筛笼状孔穴内 化学固相化是通过化学作用力来使均相催化剂固相化 制备的关键是含有孤对电子的配位体和具有d电子空穴的过渡金属元素之间配位键的形成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在化学键联固相化络合物中主要是p n s o等元素 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功能基团 如何使固相化所用的载体含有n s o p等元素及其组成的功能团 即所谓的载体功能化过程 是化学固相化的关键步骤 固相化过程可以采用无机物如硅胶 氧化铝 分子筛为载体 也可以来用有机高聚物如聚苯乙烯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等作载体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载体的性能1 无机载体 无机物质如硅胶 氧化铝 分子筛等载体具有耐热性好 对酸碱及有机溶液稳定 机械强度高 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具有一定表面积和孔结构要求的载体 sio2 a12o3的制备工艺已相当成熟 基体本身呈刚性 这就限制了表面配体进入固相化后的络合物球体内 两个以上配体的进入 可能要视桥联剂的长度和柔性情况而定 无机载体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酸碱性 可能会引起催化作用的复杂性 这是无机裁体的主要缺点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2 有机载体 聚合物载体的刚性可随单体交联程度而广泛改变 随交联度增加 聚合物柔曲性下降 刚性增加 具有膨胀性和弹性的高分子载体 在与络合物结合时 存在着动平衡关系 以苯乙烯单体为主的大孔网状交联聚合物和反应物的吸附作用极小 有利于金属络合物的定向配位和允分利用 亦有利于反应的定向选择性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相化 一 丁辛醇oxo合成基本反应过程1 在羰基钴催化下丙烯羰基合成丁醛 ch3chch2 co h2ch3ch2ch2cho其中主要包括 氢醛反应 钴催化剂回收 循环 醛的精制 2 丁醛在碱催化剂存在下缩合为辛烯醛 ch3ch2ch2cho ch3ch2ch2choch3ch2ch2ch c c2h5 cho h2o3 辛烯醛加氢合成2 乙基已醇 辛醇 ch3ch2ch2ch c c2h5 cho h2ch3ch2ch2ch2ch c2h5 ch2oh naoh 丙烯羰基合成生产辛醇反应过程 二 丁辛醇oxo合成工艺流程 1 低压羰基合成醋酸反应原理主反应 ch3oh coch3cooh副反应 ch3cooh ch3ohch3cooch3 h2o2ch3ohch3och3 h2oco h2oco2 h2还有甲烷 丙酸 乙醇羰化生成 等副产物 在低压羰化条件下 将生成的乙酸甲酯和二甲醚循环回反应器 都能羰化生成乙酸 故用铑催化剂进行低压羰化 副反应少 以甲醇为基准 生成乙酸的选择性可高达99 2 低压羰基合成醋酸的催化剂催化剂由两部分构成 铑化 络 合物起助催化作用的碘化物铑络合物是 rh co 2i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