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DOC_第1页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DOC_第2页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DOC_第3页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DOC_第4页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摘 要:本文运用80个国家的数据首次系统检验了各种金融监管理论的有效性。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划分了关于金融监管的四种理论:公共利益理论、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最后实证检验结果基本上支持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但并不支持公共利益理论。在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的背景下,积极进行国有金融产权制度改革、加强银行业的竞争水平、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改善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以及扩大社会的开放,对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引言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King和Levine,1993;Levine,1997;Levine和Zervos,1998;Rajan和Zingales,1998)在经济学文献中已基本成为共识。但金融的自由化和全球化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更加脆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和多发性使金融监管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金融监管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Barth、Caprio和kevine(以下简称BCL,2001;2002)详细地考察了各种具体金融监管措施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李涛(2m3)系统地研究了世界上商业银行监管模式及其与金融发展的关系。但在现有文献中,并没有系统地检验各种金融监管理论的有效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种金融监管理论的检验,为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上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详细地回顾了关于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理论文献;第三部分介绍我们使用的数据以及相关定义;第四部分利用80个国家的数据系统地检 验了各种金融监管理论的有效性;第五部分讨论了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最后给出本文的基本结论。二、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文献回顾对于金融监管理论,Beck、DemirgucKunt和Levine(以下简称BDL,2003)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划分丁关于金融监管的四种理论:公共利益理论、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1.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Stigler,1971;Becker和Stigler,1974),它建立在政府拥有充分信息、为社会整体福利服务以及具有完全信用三个假设基础上,认为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不完全竞争和搭便车行为等,私人不可能去监管那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只有通过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才能够克服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监管公共利益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积极鼓励政府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实现对金融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政府金融监管的权力,发挥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所带来的问题。从实证研究看,Gerschenkron(1962)通过对19世纪90年代俄国的研究,认为政府拥有银行可以积聚储蓄,促进一国战略行业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Glaeser、Johnson和Shleifer(2001)通过对波兰与捷克20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所做的比较研究发现,政府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政策有利于促进金融的长期发展。2.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Olson,1965;Becker;1983;Tullock,1967;陆磊,2000)。在现实中,人们发现政府对金融的监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失败的,因为政府作为一个拥有自己独立利益的特殊市场主体,它并不能最大化社会的福利。一方面,政府的金融监管政策往往会被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所左右,因为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有积极性采取各种手段影响政府的金融监管政策,这样,金融监管机构最后常常被捕获(capture),另一方面,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过多管制行为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中寻租的机会,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这就不利于金融的长期发展。因此,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认为,要充分发挥竞争和开放机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对金融发展的抑制。Rajan和Zingales(2003)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利益集团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限制金融的竞争和发展,因此,通过扩大开放和引入竞争,能够削弱既得利益者对金融发展的抵制,有利于促进一国金融的良性发展。3.金融监管的权衡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监管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同时存在,这要求人们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Shleifer和Vishny,1998;Hay和Shleifer,1998),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金融监管的权衡理论试图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一方面避免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掠夺之手”(grabbinghand),而保持它“援助之手”(helping hand);另一方面发挥市场的监督机制,避免政府的侵害。金融监管的权衡理论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增加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降低金融监管机构被政府利用和银行捕获的可能性;二是要提高私人监管的能力和积极性。BCL(2002)的经验研究证实了上述的结论,BDL(2003)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增加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提高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私人监管的积极性,还有利于降低企业外部融资的障碍。4.金融监管的法律理论(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以下简称 LLSV,1997;1998;2000;Beck和Levine;2003),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法律制度是投资者权利的主要来源,而在金融监管中,金融监管的效率关键在于实现对中小投资者权利的有效法律保护,只有在投资者权利能够得到有效法律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金融才能真正得到良性发展。主要观点有两点:(1)在法律条文上对投资者权利进行详细的规定和保护;(2)通过改善法律的执行质量,提高执法效率,使投资者权利能够得到实际有效的执行。近来,大量实证研究成果表明,一国对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越充分,该国将拥有市场价值更大、效率更高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LLSV,1997;Morck、Yeung和Yu2000; Levine,1999;Caprio,Laeven和Levine;2004),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金融中介的信贷成本以及企业和家庭的融资成本(Laeven和Mainoni,2003)。三、定义、数据及其描述我们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世界银行的发展指标数据库、金融监管数据库、金融发展和结构数据库,样本总数为80个国家。下面我们将定义有关变量如下:1.政府拥有银行的程度(STATE)。用一个国家银行中政府股权达到50%以上的银行资产比例来衡量政府拥有银行的程度。2.政府的金融监管权力(OSP)。它主要是用来说明监管当局是否有权力采取特别的行动来阻止和纠正银行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数值越高,说明政府监管权力越大。3.银行的集中度(CON)。用一个国家五大银行的存款比例来表示,用它来衡量一国金融利益集团的力量。一般来说,银行的集中度越高,金融利益集团的力量就越强,它就越有积极性采取各种手段来影响政府的金融监管,就越不利于金融的发展。4.开放度(OPEN)。用一国贸易总额占GDP的比例来衡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开放度越高,越有利于削弱利益集团对金融发展的影响。5.金融监管的独立性(SI)。它用来衡量金融监管当局独立于政府和银行的程度。数值越高,说明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越强。6.私人监管能力(PM)。用来衡量金融监管当局要求金融机构向社会公众披露信息的程度以及对私人监管的激励程度。数值越高,说明私人监管能力越强。7.债权人权利指数(CR)。用它来衡量一国法律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水平,数值从0到4,数值越高,说明投资者权利法律保护水平越好。8.产权指数(PROP)。用它来衡量一国法律制度的整体效率。数值从1到5,分值越高,说明一国法律制度效率越高。9.金融发展水平(PCG)。用金融中介对私人部门贷款与GDP之比表示,数据为19982000年的平均水平。表1各回归变量的统计描述变量样本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PCG7856.3142.334.19167.11STARE7220.3422.44080OSP47-0.021.01-3.051.14CON7164.6819.8112100OPEN7882.7542.8019.33259.00SI462.391.0414PM470.150.77-1.831.46CR612.021.0704PROP793.720.9915三、实证分析表2给出了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多元回归结果。表2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实证检验结果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64.39*(7.55)83.62*(4.46)18.44(1.41)-50.41*(-2.54)0.52(0.01)STATE-0.62*(-2.21)-0.30(-1.12)OSP-6.71(-1.13)-0.10(-0.02)CON-0.62*(-2.55)-0.58*(-1.99)OPEN0.12(1.06)0.28*(1.81)SI12.39*(2.46)5.81(1.n)PM24.19*(3.43)10.94(1.15)CR3.20(0.78)1.34(0.25)PROP27.58*(5.74)14.99*(1.93)观测值4268456033R20.150.110.320.380.58注:回归采用最小二乘法,括号中的数据为检验结果。首先,本文实证结果并不能支持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STATE和OSP的估计系数均为负数,并且STATE的估计系数在模型1中结果显著,这些与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的预期都正好相反。它说明一个国家政府的金融监管权力越大,特别是政府直接拥有银行的比例越高,对金融的发展就越不利。其次,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在模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CON的估计系数为负数,并且结果显著,这与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预期相一致,它说明一国银行集中度越高,利益集团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就越深,越不利于金融的发展。这说明,提高金融业的竞争程度有利于促进金融的发展。同时,从模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国的开放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金融的发展。第三,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金融监管的权衡理论。在模型中,SI和PM的估计系数均为正数,并且在模型3中SI和PM的估计系数结果显著,这些与金融监管权衡理论的预期都基本上相一致。它说明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增强民间监管的积极性对于金融发展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本文实证结果支持金融监管的法律理论;在模型中,CR和PROP的估计系数均为正数,并且PROP的估计系数显著,这些与金融监管法律理论的预期基本上相符合。它说明提高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程度,改善法律的执行质量,对于促进金融发展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四、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比较分析在中国金融日益开放的条件下,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部分通过对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比较分析(见表3),为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提供具体的路径选择。主要结果如下:表3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国际比较政府在银行中的产权政府金融监管权力银行的集中度经济的开放度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私人监管水平债权人权利指数产权指数中国99.500.28754311.0522平均水平20.34-0.0264.6882.752.390.152.023.72A栏:主要发达国家美国0.001.1420.824.6740.9715英国0.000.59NA55.3341.4645德国42-0.91126140.9735法国NA-1.1670.105230.6904B栏: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印度80-0.3642263-0.4233新加坡0-3.05NANA30.3535阿根廷30-0.30482211.1314巴西51.51.0057.620.6710.9713波兰43.70.5857.2061.3330.2924注:由于样本中关于中国的“政府在银行中的产权”资料的缺乏,表中的数据是我们根据林毅夫、李志赞(2003)的数据整理而得。NA表示资料缺乏。第一,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主要是按照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来设计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国有银行比例非常高(99.50%),它不仅远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二是政府监管当局拥有相当高的监管权力(0.28),大大高于样本的平均值(-0.02),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它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第二,中国的金融监管中存在着较大的利益集团力量,这与陆磊(2000)的发现相一致。在中国,银行集中度高达75%,不仅高于样本的平均水平64.68%,也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水平。在银行集中度比较高的条件下,一方面会导致金融利益集团力量的强大,从而损害金融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也不利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第三,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非常的低。虽然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对于鼓励私人监督银行积极性方面比较好(1.05),高于样本的平均水平(0.15),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非常的低,仅为1,远远低于样本的平均水平2.39,这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也是最低的。第四,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中,缺乏对投资者权利有效的法律保护。在中国,虽然对债权人权利法律保护上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无几,但在衡量投资者权利法律保护总体质量的产权指标上,仅为2,远远低于样本平均值3.72,而根据Pistor等(2000)的研究,在转轨国家中,法律执行的质量在金融发展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五、结束语本文基于世界上80个国家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等数据,首次系统的检验了各种金融监管理论的有效性,最后我们的实证结果支持了金融监管的政治理论、权衡理论和法律理论,而与金融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不相符合。通过对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要实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促进金融的快速发展,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积极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只有真正地进行银行业的产权改革,才能在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真正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提高银行业的竞争水平,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抑制,大力发展民营银行以及引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将有利于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要降低政府的金融监管权力,提高金融监管的市场化水平。它不仅要求真正的提高民间监督银行的积极性,还要积极的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第四,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它将有利于我国金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推进;第五,在金融监管中要加强对投资者权利的法律保护,这对我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附表 各变量说明变量具体说明及资料来源观测数目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中介对私人部门贷款与CDP之比,数值为19982000年的平均水平。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的金融发展和结构数据库。78政府在银行中的所有权一个国家银行中政府股权达到50以上的银行资产比例资料来源:世界银行金融监管数据库。72金融监管中监管当局的权力它由以下14个指标构成:(1)监管人员是否不经过银行同意,就可约见外部审计师查询报告;(2)法律上是否要求审计师向监管人员汇报银行经理或董事会成员可能的欺骗、内部滥用职权等不当行为;(3)监管人员是否可对外部审计师的疏忽行为采取法律行动;(4)监管当局是否可强迫银行改变其内部架构;(5)银行的表外业务是否需要向监管人员披露;(6)监管当局是否可以要求银行注资,以弥补实际或潜在的亏损;(7)监管当局是否有权阻止银行派息、(8)发放奖金或(9)给予管理人员额外酬劳的决定;(10)监管当局是否有权不顾股东的意见,宣布银行资不低债;(11)监管当局是否有权中止问题银行部分或全部股东的股份;(12)在银行重组时,监管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是否具有代替股东,(13)撤换管理人员或(14)撤换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在上述问题中,回答“是”,加1分,否则为零分,数值越高,说明政府监管权力越大,结果按第一主因子法排序。资料来源:Beck、DemirgtucKunt和Ievine(2003)。47银行的集中度用一个国家五大银行的存款比例来表示。资料来源:世界银行金融监管数据库。71开放水平个国家的贸易总额占GDP的比例,数据为19962000年的平均水平。资料来源: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78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用来衡量金融监管当局独立于政府和银行的程度。对于独立于政府的指标,主要看:(1)监管人员对谁负责;(2)监管机构的首脑是如何任命的;(3)监管机构的首脑是如何被撤职的,“1”表示独立性比较低,“2”表示独立性中等;“3”表示独立性比较高,对于独立于银行的指标,主要看监管人员是否对自己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