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科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题一.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科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题一.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科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题一.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科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题一.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科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题(本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班别 座号 姓名 评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1、选出加点的字形、音、义有误的一项( )A若不阙(qu使减少)秦 B欲王(wng,称王)关中C原隰(x,低而潮湿的土地)衍沃 D人不敢与忤(w,逆)视2、下面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物质上不富有) B.亲戚补察 (指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C.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十分)3、各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且贰于楚 无能为也已 亡去不义 亡郑以陪邻 距关,毋内诸侯。川壅而溃 阙秦 行善而备败 卒起不意 请辞决矣 4、对下面“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唯大王命之 何厌之有 函封之 辍耕之垄上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不同 D和不同,和相同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以其无礼于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其与能几何? 吾其还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告,则杀之皆白衣冠以送之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非二三子之罪也C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D秦伯说,与郑人盟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谦称的一项是( )A乃请荆卿 B仆所以留者 C则虽欲长侍足下 D吾不能早用子8、下列加点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 B士兵皆垂泪泣涕 C是障之也 D既祖9、从句式特点看,找出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为之奈何? C金千斤,邑万家 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二、课内阅读(33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选段,回答10-16题。(21分,每小题3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0、选出解释词不正确的一项( )越国以鄙远 鄙:把作边邑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助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将焉取之焉:哪里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乃还 乃不敢言 两“以”相同,两“乃”相同两“以”相同,两“乃”不同两“以”不同,两“乃”相同 两“以”不同,两“乃”不同12、选出全有宾语前置的一项()焉用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君知其难也夫晋何厌之有 1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秦伯说,与郑人盟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答应给他焦、瑕这两座城池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答应给他焦、瑕两座城池 秦伯说道,与郑国人结盟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 秦伯说道,与郑国人结盟。14、烛之武的说辞包含了四层意思,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一 15、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 亡郑对秦国有害而无益。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16、对下列各句的点评有误的一项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站在秦的立场说话,引起秦王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邻之厚,君之薄也”帮晋成霸业必使秦自己的力量削弱,从根本上动摇秦晋联盟基础,不能不让秦伯动心。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拉拢引诱之后,从历史出发,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晋的贪欲,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阅读召公谏厉王弭谤,回答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之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7、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路以目”和“范增数目项王”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其意义分别是“用眼睛看”和“使。眼色”B口之宣言。(宣告,声明) C耆、艾修之(五十岁的人)D“民不堪命矣”和“人何以堪”都是“能忍受” 的意义。18、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乎出(便)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比) C乃流王于彘(到) D得复见将军于此(在)1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用了两个比喻,第一处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B文中两个比喻分别从两个角度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和民谤要积极主动地“宣”的道理,两个比喻是并列关系。C最后一段言简意赅,用语极为精练,与第二段的反复阐述相映衬,形成笔法上的鲜明对比。D召公劝谏周厉王应当像治水那样疏导宣泄,让人民畅所欲言,讽议朝政,而不能压制人民的言论。20、齐威王和周厉王,对待批评的态度截然不同,从本文中找出两个字(从比喻角度)分别进行概括,并说说纳谏和止谤,造成了怎样的结果。答: 三、课外阅读(21分)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21-27题。(21分,每小题3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檥(y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2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D我何面目见之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汉军至,无以渡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骓不逝兮可奈何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乃自刎而死24、下列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使我灭亡,我还渡江干什么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虽然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C莫能仰视没有人能抬头看(项王)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5、从分句间关系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B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26、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A B C D2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四、翻译下面短文中画线或课文中的句子。(9分,每小题3分) 陶公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土罐)鮓(鱼干)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世说新语) 28、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 译文: 29、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 3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译文: 五、默写(10分,每空格2分)31、 ,不仁;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32、 ,壮士一去不复还!荆轲刺秦王33、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34、成语“秋毫无犯”来源于鸿门宴,原文是:“ ”35、写出鸿门宴中樊哙闯帐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 高一语文必修2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1、 B 2、 C 3、C 4、 B 5、D 6、D 7、B 8、C 9、D 10、B 11、D 12、D 13、A 14、C 15、A 16、D17、B18、A19、B20、齐威王用“导”,周厉王用“壅”。结果齐威王“战胜于朝廷”,周厉王“流于彘”。21、D(“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22、B(“地方”古意是土地方圆)23、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24、B(“纵”是即使之意,表假设而不表转折)25、D(ABC表假设,D表转折)26、D27、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28、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 29、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30、略附垓下之围的译文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卒少而粮食尽,汉王和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地包围着。到了夜晚,汉王的军队在四面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项王十分吃惊,就说:“难道汉王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国的土地吗?不然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呢?”于是,项王就在夜间起来,在军帐中饮酒。他有个美人名字叫虞,因受到宠幸而常常跟从在身边;他有一匹骏马取名为雅,也常常骑着它。于是项王就慷慨激昂地唱起了悲壮的歌曲,并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木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他连唱了几遍,美人虞姬也跟着唱。项工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流,两边的随从都哭了,没有一个人有勇气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就想向东渡过乌江去。乌江亭长拢船靠岸等待,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地方有千里,百姓有几十万,也足以称王了。请大王赶快上船渡江。现在唯独臣有船,汉王的军队赶到,是没有办法渡过的。”项王笑着说:“无意要我灭亡,我为何要渡江呢?况且我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发,今日没有一个人能回来,即使江东的父老怜悯我而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