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熹自书游云谷诗卷考述游云谷诗卷考述口黄山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朱世良在休宁县月潭村朱氏家族中,有一卷鲜为人知的南宋朱熹自书游云谷诗拓片,据收藏此卷的古稀老人朱敏树说:家祖父兆麟当年游宦于北京,兼管在京休宁会馆时得此拓片,带回家中保存,已百余年了.全卷拓片共l8页,卷首有明太祖朱元璋以行体题写照古腾今四字,并盖有洪武御书印.卷中为朱熹自书行草体游云谷诗文130字,共1O页半,诗文前后盖篆体高趣两字闲章与熹之名章,还盖有河东南路转运使印,晋府百子图书,商丘宋荦书画府印,宜兴世家陈淮书匦之印,有明书画房保,多宝阁,宣尉使之图书,玉山文房之印等1O方收藏印章.卷尾6页半为南宋,金,元,明,清的真德秀,刘克庄,张伯英,李戡,黄晋,袁桷,存仁,干文传,吴廷,宋荦,鲍桂生,李鸿章,鲍源深等13位钜卿鸿儒(其中有3位为徽州歙县籍)观赏鉴评后,书写的题识,有楷,行,草,隶诸体,如此众多的题识,印章,实属罕见.游云谷诗是朱熹与同代着名理学家敬夫(即张拭)诸子于乾道元年(1l65)四月既望同游茂林,分韵得福字,即兴所作的诗与书.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的审美愉悦感,并透露出他乐于山中读书养性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情趣.全诗如下:仙洲几千仞,下有云一谷.道人何年来,借地结茅屋.想应学长生,寄此乐幽福.架亭俯清流,开径玩飞布.游得名胜还,还往有篇牍.杖履或束,共此岩下宿.夜灯照奇语,晓策散游目.新凉有佳期,群游几追逐.从容出门去.急雨遍原陆.云泉增旧观.怒响震寒不.深寻得新赏,一篑今再覆.同来况才彦,俊语非碌碌.所恨老无奇,千毫真浪秃.朱熹成年后,时逢衰乱,奸倭当道,难遂其志.24岁(1153年)离家赴同安县任主薄,开始步入仕途.三年任满,侯代不至,回到崇安.后屡辞朝廷诏命在乾道元年游云谷的四月,他原为被诏赴临安任武学博士之职,但看到当时执政的钱端礼等人力主与金和议,仍愤而辞官归里.直到5O岁(1179年),才应诏赴江西知南康军.在家居崇安的20余年中,他为建阳附近山峦的旎丽风光所吸引,曾在多处山野先后筑寒泉精舍(后山),晦庵草堂(云谷山),武夷精舍(武夷山),隐居读书,着述,讲学,还时与同窗友好相聚论学,游山吟咏.这阶段也是他诗文创作的顶峰期.据查,后世学者辑录数版朱子全集与诗集中,均未见有此诗.近年出版的朱熹传(1995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和世界朱子联合会会刊发表的建阳朱子古迹维修与保护一文(载于1995年秋季号),也都只提到乾道六年朱熹与同窗蔡元定等游览云谷山,作有云谷二十六咏,咏云谷诗十二首.可见,朱熹游云谷诗,是一首佚诗,也是一段遗漏的史料.朱熹以探六经百氏之奥,寻立身行事之方为己任,一生主要致力于学术上钻研,着述,讲学.对于书法,他虽趣为余事,但有自己的书法理论和见解,也有不少书法作品.他不以书立名,留世墨迹相比见少,历经沧桑保存下来的更是风毛麟角.他自书<游云谷诗>,清同治鲍桂生查考过后,曾说朱子此卷与米襄阳<宝章待访录>赵吴兴<汲黯传>同时所收,可未言明收于何帖.据查,收录朱熹书法的宝贤堂,戏鸿堂等法帖中未有此卷,当代出版的<宋朱熹书翰文稿>,朱子翰墨>,朱子遗墨>又未收入.看来此卷也可能是一佚帖.朱熹墨迹一直被历代文人墨客和收藏家视为珍宝,在被收录于单帖丛帖,摩勒入碑入联的书法作品中,大多为行楷,此卷为行草结合作品,较为少见,墨林名士鉴评有加.从南末开始辗转流传至清同治的七百年间,收藏或鉴赏此卷的l3位钜卿鸿儒留下的赞美题识,列述如下:南宋,真德秀(1l78_l235),字希元,学者称他西山先生,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学术继承朱熹,与魏了翁齐名.曾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判官,仕至参知政事兼侍读,卒谥文忠,是第一位收藏此真迹者,以楷体题识:考亭夫子书宗魏晋,雄秀独出,自非国朝四家所可企及.此自书诗正其中年精进之作,超忽变灭,神妙莫测,其颠旭狂素之疏亚欤!南宋,刘克庄(1l87一l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宝庆元年(1225)曾任建阳县令,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善诗,书迹亦佳,为江湖派重要作家.成淳改元夏五月晦前一日(29日),于兴化后村精舍以行草体题识:云谷老人仙去已久.得其遗迹者尚或有之.而未西山所收如是之多也.老人一生,出处大节,一舍乎道,非世叶所能羁绁者,故其语带烟霞嚼松风,似不食烟火人吁,可贵也!伏读观叹.至于书法,西山先生已有定评,无俟余邪评也.金,张彀(?一l223),字伯英,临颖(今河南)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官至河东南路转运使,权行六部尚书安抚使,字画劲古,有颜真卿风.不知何时此卷为其所收,以楷体题识:如斯人自不必以书定名于来世,然翰墨之工乃至如此,盖喜多能即贤圣不免焉.元,李戡生卒年代不详,其籍贯,身份待查.同代侍讲学士,书画家黄滔,以侯尊称他.又同代书法家袁桷对鉴评此卷的李戡与真德秀,刘克庄,黄滔,均称为法大老.至元十七年(1281),他于燕(今河北)向张氏购得此卷,翌年端月(正月)十日以楷体题识:余生获觌朱文公大书数种:白鹿洞歌雄浑有奇气,易说端严谨重,圆劲多姿;送杜舯诗锋藏势逸,简澹淳古.各擅其长,然犹未逮斯卷之能妙也.入首数行骨在肉中,趣在法外,中间鼓舞飞动,尽弃畦町.洎乎终篇,则如花散朗,如石沉着,停如太虚之云,流如大江之波,悠悠浩浩,缥缈空阔,幻化穷奇,莫知其极矣.西山先生谓为旭素流亚,其武乡侯,管乐之譬欤.庚辰岁(至元十七年)以事至燕,购于张春官从兄退庵先生,如得连城照乘,亟命良工重装,题后数字珍于箧笥,不肯使墨林子一见也.元,黄浯(12771357),字晋卿,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仕至侍讲学士,追封江夏群公,谥日文献.书法自成一家,亦善画,笔法近王蒙.他于李家得见此卷,于至正七年(1347)丁亥月丙寅日于得一堂之西以楷体题识:伏观朱文公大书游云谷诗一篇,西山先生家藏,后村老人题识,不知何以流落幽燕,李侯得于张氏,则宋亡之明年也.迄今为李氏宝藏,而与鹤年翁吏最久,缪以能书见称,因以相视,捧阅一过,钦仰无已.国朝善书者称秋黄公(即王恽),赏评公之书日:道义精华之气,浑浑浩浩,自理窟中流出.又日:道义之气,郁郁葱葱,散于文字间.使其得见斯卷,又不知作何赞言.然而啻视其书,直,点,画之工而已.所谓目击道存者非耶.元,袁桷(1266-l327),字伯长,号清容居士,鄞县(今浙江)人.官至侍讲学士,文学家,书以晋,唐中来而白成一家,以行体题识:子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八法亦加恳习,尤善大书,贵重当时.流传至今者,片简尺素,人争保惜,珍如王番王与.此书全卷累迹毫无残损,诚钜观也.又得真,刘,李,黄辈法大老品评鉴赏,亦以道德文章标识,儒林者合珠连璧,前后相望,尤足贵也,观.止继羡,附名于末.存仁(生卒年代,籍贯,身份均不详),以草体题识:能琴者识琴,能剑者识剑,故必能书然后能知古人字法.澹圃出示朱文公真迹一卷,予手拙不能书,何足以知之.但见其行字口口,纵横势若飞动,而风韵尤胜,非深得其翰墨三昧者,其熟能臻此.黄山谷之口口书者,以口戏之,当得其仿佛,今三复此,知黄口口口确信矣.元,干文傅(生卒年代不详),字寿道,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人,曾任婺源知州,预修宋史,官至礼部尚书.他从婺源购得此卷,以楷体题识:朱子书法超妙入神,存太古之风.大贤无所不能,固非可一艺名也.文传薄游婺源,重价购得携归吾吴间,与仁夫一观,而未视他人也.明,吴廷(生卒年代不详),又名国廷,字用卿,自号余清斋主人,歙县人(西溪南鲍氏),出身徽州大盐商之家,居北京.博学善书,藏晋唐名迹甚富,刻余清斋帖,扬名时为双钩入石.明万历十一年司隶刘延伯于京都购得朱熹此卷,仙逝前留下遗书送他收藏.天启元年(1621)嘉平月(十二月)既望于楚舟别墅以楷体题识:司隶刘延伯与予同寓都门,知交有年,博古往来甚多,每与予言有奇,不肯示人,而亦未使予一见也.及罢官将归,予往视之,四友欢聚畴昔,治装之时,仍复会酒痛饮于金明堂之南轩竹窗,酒半夜阑,因本一箧,扃钥甚固,启视之,则先贤朱文公大书游云谷诗百三十字.首有御书照古腾今四字,有洪武御书印.卷尾有宋,元鸿儒钜卿观阅品评鉴赏,收口口口有续,真神物也.延伯语予日:前元在干文传家藏,国朝何年进呈,直至隆庆六年以文房古物用代公侯月俸,而此物始出天府,其于癸未(万历十一年)岁暮购得,足赏嗜古之忱矣,观毕五鼓,扃钥如固.故后复偕至云间,贷予古玩近千金,予以它事稽迟海上,既归而伯延舟行矣.予复善病,又不能往楚越.越年,闻延伯已作古人噫.延伯交游虽广,相善者希,独能注念,予亦伤悼不已,因轻装往吊焉.至其家惟空屋壁立,寻访延伯家事并所收藏之物,皆云为人攫去,问及文公书尚在否,或云存没俱不可信.次日往奠其家,出一帐封,记某物及此卷俱在其中,约值二千金用以赏予,有遗书一纸云:吾儿不学,不足嗣吾志,敬以诸珍答谢知音.复恐为人侵匿,闻于麻城令君押印封志托汝南王思延将军付予.临清白历历不负,可谓千古4A-,拟亦一世奇事也.何期都门叹赏之珍,竞为吾家合浦之珠,抚卷三叹,用记颠末.嗟嗟此卷自西山先生传袭至今而归于予,将采叉不知归于谁氏,然而天下奇物必有神护,倘能多宝几百年于余清斋中足矣.但有余闲摹勒公世,此一段情景与延伯高谊同炳千秋可也.清,宋荦(1634-1713),号漫堂,又号绵津山人,河南商丘人.曾任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精鉴藏,善画,淹通籍,工诗词,与王士棋齐名.康熙四十三年(1704)四月二十二日于平江使院以魏体题识:商丘绵津山人宋荦审定真迹秘玩家传永保.清,鲍桂生(生卒年代不详),字小山,祖籍歙县(据歙人鲍源深称他为家筱珊观察公判定),迁淮安(辖属江苏淮阴),道光己酉(1849)举人,官至贵州按察使.嗜书,家有书室求是斋,藏书楼,藏书多达万卷,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以楷体题识:朱子此卷与米襄阳宝章待访录赵吴兴<汲黯传同时所收.按此诗朱子全集>不载;<後初斋诗有朱文公游昼寒诗>真迹,借公韵一章,覃溪精考据,亦题为<游昼寒诗,当有所本.皖中诸君子摩勒上石,洵佳话也.清,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清廷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首领,后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同治十二年(1873)A.月以行体题识:子朱子书见于宝贤堂,戏鸿堂石刻者,类多谨严停蓄,此独纵笔驰骤,气体稍剐贤者之书,固不名一格耶.此卷旧藏鲍小山(即桂生)观察家.自西山先生迄宋漫堂,各有题识.有明收入内府,传播艺林,久相称重.光缉甫仪部从观察借摩入石,嵌置都城全皖会馆,以志先贤手迹.朱子承先启后,仔肩道统,固未赏专以书名.然四方学者观其书想见其人,犹切高山景行之慕,况生于其乡者哉.清,鲍源深(1811-1884),字华潭,号穆堂,祖籍歙县(岩寺东村鲍氏),迁和州(今安徽和县),后迁江苏宝应.道光进士,咸丰九年襄理恭素王办洋务,同治元年以后,历任侍读学士,大常寺卿,兵部侍郎等职,后升任山西巡抚.光绪三年(1877)引疾归里,在江宁(今南京市)钟山,上海龙门西书院讲学.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以楷体题识:朱文公自书游云谷诗墨迹向藏商丘宋氏,令归家筱珊(即桂生)观察公.他书多谨严端厚,此卷于浑灏劲拔中极飞舞之致,真西山先生谓为旭素流亚,洵为确论.大贤寓道于艺,固如此神化不测.少荃相国,孝侯侍郎与稷辅仪部摹勒馆壁,嘉惠士林.深为公乡人,敬题数语以号仰.筱珊又藏公书大学序,他日一并勒石以垂永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井老宅修缮方案范本
- 工程施工方案的发展趋势
- 路面摄像机施工方案范本
- 门窗质量鉴定方案范本
- 银行绩效测算方案范本
- 标识标牌纠错方案范本
- 2025解除房屋租赁合同范例
- 卡罗拉混动隔音施工方案
- 工厂防疫措施方案范本
- 角磨机铲除油漆施工方案
- 2021海康威视DS-AT1000S超容量系列网络存储设备用户手册
- 《童年》整本书解读与教学设计
- 临床医学循环系统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
- 甘肃工装装修施工方案
- 户外鱼池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钢筋工程拆除专项方案(3篇)
- 复退军人就业创业课件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九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优化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科技力量大》第1课时 科技改变生活和科技改变观念 教学课件
- 关于2024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