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doc_第1页
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doc_第2页
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doc_第3页
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doc_第4页
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 1.前言 驾驶行为包括安全驾驶行为和非安全驾驶行为一般来说安全驾驶行为是指亲社会驾驶行为(ProsocialDrivingBehavior)即是指在驾驶过程当中主动给对方车辆让道、避让、与其他道路使用者良好合作的驾驶行为1.非安全驾驶行为包括:愤怒驾驶2,攻击性驾驶风险驾驶报复性驾驶3,分心驾驶压力驾驶和焦虑驾驶4.本研究关注的是攻击性驾驶行为(AggressiveDrivingBehavior)指驾驶员由于敌意、急躁等原因有意识的采取的驾驶行为可能会伤害自身或其他道路使用者是一种不道德的交通行为1. 安全和非安全驾驶行为一直我国研究的热点在交通心理学研究中很少探讨亲社会驾驶行为亲社会驾驶行为是一种高尚的驾驶行为它强调团结合作和相互信任并且能激发个体的愉悦心理5,6.增加亲社会驾驶行为会大大减少实际驾驶过程当中的事故率攻击性驾驶行为一直是交通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希望通过减少驾驶员的攻击性驾驶行为来减少他们的事故率然而导致攻击性驾驶的原因十分复杂过去的研究发现驾驶员的年龄、性别7、性格特点、态度等都会导致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出现8.例如易紧张的驾驶员容易出现愤怒和急躁的情绪更容易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9. 驾驶中驾驶员不同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驾驶行为例如驾驶员对于超速跟车距离过近占道酒后驾驶等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驾驶行为因此我们假设驾驶员的安全态度可以预测他们实际驾驶过程中的驾驶行为倾向 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究驾驶员的安全态度对于驾驶员行为的影响为评估驾驶员事故责任提供有力的预测标准同时可以为职业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方法 2.1被试 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发放3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6份(90.3%)其中男性驾驶员151名女性驾驶员165名驾驶员年龄在2053岁(33.519.42)驾龄在一个月到31年之间,(5.550.37)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42人专科124人本科104人研究生及以上46人近一年有交通违规记录的人数为71人无违章记录的人数为245人 2.2工具 2.2.1危险行为态度 量表(SRBA)量表共18个题目分为对自身违反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和对于酒后驾驶的态度3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从“从不”1分到“总是”5分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5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00.71.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CFI=0.96,NFI=0.90,CFI=0.92,RFI=0.89,RMSEA=0.045) 2.2.2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PADI) 量表共28个题目分为亲社会驾驶行为和攻击性驾驶行为两个分量表亲社会驾驶行为分量表16题攻击性驾驶行为分量表12题采用量表采用6点计分从“从不”1分到“总是”6分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和0.90;量表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0和0.76.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GFI=0.95,NFI=0.91,CFI=0.92,RFI=0.96,RMSEA=0.045)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结果 3.1人口学因素对于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 3.1.1性别对于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 t检验结果表明男性驾驶员与女性驾驶员在亲社会驾驶行为差异不显着男性驾驶员在攻击性驾驶行为维度上得分比女性驾驶员高男女驾驶员在攻击性驾驶行为维度上差异显着 3.1.2人口学因素对于亲社会和攻击性的影响 由表2,年龄、每周驾驶里程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正相关;近一年违规次数、近一年事故次数与亲社会驾驶行为呈负相关;近一年违规次数、近一年事故次数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正相关 3.2SRBA与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各维度相关 SRBA与PADI量表各维度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对违反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对酒后驾驶的态度与亲社会驾驶行为呈负相关;对违反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对酒后驾驶的态度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正相关 3.3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各预测变量的回归分析 以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各分量表的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进一步检验些因素对亲社会好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变异起关键作用采用“STEPWISE”方法分两步进入回归模型第一步人口学各因素;第二步SRBA各维度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年龄、总驾驶里程对于亲社会驾驶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0.257,0.123,P0.01)对违反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于亲社会驾驶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0.405,P0.01)人口学变量和驾驶安全态度各维度可以解释亲社会驾驶行为的33.6%的变异年龄于攻击性驾驶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0.187,P0.01)近一年内的违规次数、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对攻击性驾驶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0.203,0.460,P0.01)可以解释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的49.8%的变异 4.讨论 4.1人口学因素对于驾驶行为的影响 结合表1,男女驾驶员在亲社会驾驶行为维度得分差异不显着男性驾驶员但是在攻击性驾驶行为上得分显着高于女性驾驶员研究表明男性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多女性和老年驾驶员亲社会驾驶行为多1. 由表2可知每周驾驶里程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正相关每周驾驶里程较多的驾驶员暴露在公共交通的时间较长因此攻击性驾驶行为多近一年违规次数、近一年事故次数与亲社会驾驶行为呈负相关;近一年违规次数、近一年事故次数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正相关亲社会驾驶行为多的驾驶员违规和事故次数少;攻击性驾驶行为多的驾驶员经常面临违规或卷入事故 4.2驾驶员驾驶安全态度对于驾驶行为产生的影响 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是指驾驶员在与他人同行时作为乘车者或者与他人车辆并行时对于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对酒后驾驶的态度是指驾驶员对酒后依然驾驶机动车上路行为的评价10.由表3,驾驶员安全态度与亲社会和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相关分析可知对违反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对酒后驾驶的态度与亲社会驾驶行为呈负相关;对违反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对酒后驾驶的态度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正相关这说明对于超速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和酒后驾驶评分较高的驾驶员冒险行为较多因此攻击性驾驶行为多 由表4,年龄、总驾驶里程对于亲社会驾驶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对违反速度条例的态度对于亲社会驾驶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近一年内的违规次数、对他人违反交通规则的态度对攻击性驾驶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这与相关分析所得结论一致 驾驶员安全态度对于亲社会驾驶行为和攻击性驾驶行为有良好的预测作用驾驶员对于超速、违章、酒后驾驶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出他们出现攻击性驾驶行为的频率这对于当前驾驶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预测驾驶学院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并且及时给予宣传教育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HarrisPB,HoustonJM,VazquezJA,etal.TheProsocialandAggressiveDrivingInventory(PADI):AselfreportmeasureofsafeandunsafedrivingbehaviorsJ.AccidentAnalysisPrevention. ,72:18. 2DeffenbacherJL,OettingER,LynchRS.Developmentofadrivingangerscale.J.PsychologicalReports.1994,74(1):8391. 3BenfieldJA,SzlemkoWJ,BellPA.DriverpersonalityandanthropomorphicattributionsofvehiclepersonalityrelatetoreportedaggressivedrivingtendenciesJ.PersonalityIndividualDifferences.,42(2):247258. 4ClappJD,OlsenSA,BeckJG,etal.TheDrivingBehaviorSurvey:ScaleConstructionandValidationJ.JournalofAnxietyDisorders.,25(1):96105. 5RyanRM,DeciEL.Selfdeterminationtheoryandthefacilitationofintrinsicmotivation,socialdevelopment,andwellbeing.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1):6878. 6KnobelM,HassenzahlM,M?nnleinS,etal.Beeamemberofthelastgentlemen:designingforprosocialdrivingM.ACM,:6066. 7林启万冯桑黄超“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成因和预防J.北京汽车(6):3940. 8HoustonJM,HarrisPB,NormanM.TheAggressiv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