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 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doc_第1页
齐齐哈尔市 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doc_第2页
齐齐哈尔市 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doc_第3页
齐齐哈尔市 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doc_第4页
齐齐哈尔市 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齐哈尔市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高二生物试卷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1“春兰秋菊”、“南橘北梨”,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A光和温度 B温度和水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2人和动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ATP D糖类3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 B隔离 C自然选择 D基因频率的改变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保护作用 D吸收作用5原核细胞一般都具有 A细胞壁和核糖体 B内质网和核糖体 C核膜和DNA分子 D细胞膜和线粒体6用生长素处理花蕾期的二倍体番茄,使其结出无籽果实,现取其叶片细胞通过细胞培养形成新个体。该生殖方式和新个体所结的果实分别是A有性生殖,无籽番茄 B无性生殖,无籽番茄C无性生殖,有籽番茄 D有性生殖,有籽番茄7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D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8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300,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a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分子量为 A94a B194a36 C6a5400 D94a369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B人体的遗传物质则DNA和RNA C染色体中的核酸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 D核酸中含有的糖是五碳糖1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不可分割。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而且逐级递减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有限的 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接受的太阳能总量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11高等动物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A下丘脑 B垂体 C甲状腺 D性腺12右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如果4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2134A1/4B1/3C1/8D1/613资料显示野生华南虎种群存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大熊猫。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存活的圈养华南虎为70只,分散在18家城市动物园中。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华南虎频临灭绝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的滥捕乱猎及生存环境破坏造成的B我国对华南虎的圈养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形式C由于华南虎与东北虎长期存在着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已经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D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4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1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全部位于染色体上B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C某基因的频率就是该基因在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D人体内的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所含的细胞核基因相同16关于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 B1粒种子的形成需要2个精子C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D1粒种子的形成需要2个极核17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的不同部位,均在右侧照光一段时间后如下图,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 B C D18取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应选一人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一人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C如果视野过暗,可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D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寻找19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的营养级数为3个B一般地说,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递增,能量损失逐级递减C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将会导致生物进化D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依据种内斗争的原理进行的20在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发生的变化是ADNA复制 B纺缍体形成 C联会 D着丝点分裂21下列人体化学反应,只能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AATP的生成 B胃蛋白酶的合成 CmRNA的合成 D乳酸的生成2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B第21号染色体增多一条引起的21三体综合征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D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幼苗进行人工诱导23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为常染色体24现代生物进行理论与达尔文进行理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行的原材料 B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25将纯种豌豆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杂交得F1,F1全部为黄色圆粒,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从F1自交所得种子中,取出一绿色圆粒和一绿色皱粒,两粒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A1/3 B1/9 C1/48 D1/2562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B将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C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D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27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008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B湿地中通过硝化细菌的作用实现了自然界N2向硝酸盐的转化C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D湿地能通过物理沉降或生物分解等方法净化污水28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14N培养基中进行复制,当测得含有15N的DNA分子数为1/4时,该DNA分子已复制的次数是A1 B2 C3 D4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繁多,但其稳定性差B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多能挖洞或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C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但分解者功能较弱30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A*110104。下列有关新等位基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等位基因的生物都是杂合体 B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D等位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31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染液鉴定蛋白质32生物体的许多生理活动是以单位的形式进行的。下列有关单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结构单位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单位33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34图1、2、3三图分别表示某个要概念或某类物质同,以下各项中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ADNA、染色体、基因B酶、蛋白质、激素C反射、应激性、适应性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35对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遗传学上把转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D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36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生活在那里的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在不同季节因取食、饮水和繁殖等需要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迁移。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专门设计了多条野生动物通道,该设计对下列哪项不起作用A保障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徒 B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C保持野生动物物种的遗传特性 D保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37具有a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m个腺嘌呤,该片段复制n次需要多少人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2n1)(am) B2n1(am)C(2n1)(a/2m) D2n(a/2m)38某湖泊由于大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暴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是由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多B引起水草死亡的非生物因素是氧气和温度C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周边居民中毒可能是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引起的39下列哪项不属于RNA的功能A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B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C催化某些代谢反应 D作为基因表达的媒介40将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所得植株中基因型为Aabb的占1/4C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该过程需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4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上:(9分)2004年12月,印度洋强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在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深圳湾也有红树林,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灾区是我国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灾区有49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卧龙、佛坪、白水江等3处属于中央直属)。由于地震影响,面积达2850万亩的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红树林是 ,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 。(2)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 进行传递。(3)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因为该生态系统 稳定性较强, 稳定性较弱。地震过后,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4)在震后救援工作中,一些官兵感染了疥疮,疥疮是由疥螨生活于人皮肤表层的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疥螨与人的关系是 。(5)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42(4分)以下是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根据实验分析回答:(1)实验1:检测豌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得到下列数据(%):DNA含36.5,RNA含9.6,蛋白质含47.9,类脂和钙等含6.0。由此可推知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2)实验2: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后,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的性状与亲代相似,而且只检测到32P。由此可以推测DNA是噬菌体的 物质。(3)实验3: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对DNA的X光衍射结果,以及对DNA分子不同碱基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出DNA分子 结构模型。43(8分)如图所示1患有苯丙酮尿症,3患有尿黑酸尿症,4不幸患有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p、Aa、Hh表示)。甲家庭和乙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基因。(1)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 。(2)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甲家庭生育出患有苯丙酮尿症孩子的原因。遗传图解:(3)3与2婚配,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 ,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 。44(10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为母本,以紫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黄种皮。请回答:(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出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黄种皮?为什么? (2)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基因型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白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本。(3)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紫苗黄种皮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绿苗白种皮的二倍体种子?为什么? 。45(10分)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成对的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和控制蒸腾作用的结构。下图是有关气孔开闭调节机理的简图,请据此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 是引起气孔张开的非生物因素之一。(2)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到一定程度不再吸水,制约保卫细胞继续吸水的细胞结构是 。夏天中午气孔关闭的直接原因是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3)若将菠菜叶片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气孔将会 ;若将其放入pH=7的溶液中(此pH有利于促进淀粉酶活性增大),气孔将会 。(4)已知某植物保卫细胞中有一种物质在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则当上午气孔张开时,保卫细胞中的该物质呈 色。气孔在白天张开的生理意义是有利于 和 。46(9分)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与分析:(1)细胞学研究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细胞的生命力。例如,用台酚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时,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则被染成蓝色。请你尝试对“染色排除法”的原理作出解释: 。(2)请你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照提示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方案,来验证你对“染色排除法”原理的解释正确与否。材料和用具:新鲜的洋葱根尖,剪刀,培养皿,烧杯2只,量筒1只,表面皿2个,玻璃铅笔,蒸馏水,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红墨水。第一步:(预处理)用剪刀剪取新鲜的洋葱根尖,放在培养皿中,加盖后备用。第二步:(实验分组)用玻璃铅笔在2只浇杯上分别作出标记A和B,在2只烧杯中放入 洋葱根尖。第三步:(实验操作) ,分别处理实验材料10min。第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