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沉管法隧道施工._第1页
第八章-沉管法隧道施工._第2页
第八章-沉管法隧道施工._第3页
第八章-沉管法隧道施工._第4页
第八章-沉管法隧道施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沉管法隧道施工 8 1概述8 2管段制作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8 4基础处理及回填 8 1概述 一 基本概念沉管隧道 按照隧道的设计形状和尺寸 先在遂址以外的干坞中或船台上预制隧道管段 并在两端用临时封墙封闭 然后舾装好托运 定位 沉放等设备 将其托运至遂址位置 沉放到江河中预先浚挖好的沟槽中 并连接起来 最后充填基础和回填砂石将管段埋入原河床中 8 1概述 二 沉管的基本结构1 整体结构 由基槽 基础 管段 覆盖层等组成 整体坐落于河海水底 如图所示 8 1概述 二 沉管的基本结构 2 管段断面结构 8 1概述 钢壳混凝土管段 单层 双层 钢筋混凝土管段 常用 钢筋混凝土管段的优缺点优点 1 隧道横断面空间利用率高 建造多车道隧道时优势显著 2 车道路面最低点的高程较高 隧道的全长相应较短 所需浚挖的土方量较少 3 不用钢壳防水 节约大量钢材 4 利用管段自身防水的性能 能做到隧道内无渗漏水 缺点 1 需修建临时干坞 征地搬迁及施工费用高 2 制作管段时 对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 保证干舷和抗浮安全系数 3 须另加混凝土防水措施 8 1概述 三 沉管法的优点 1 对地质水文条件的适应性强 施工方法简单 2 施工工期短 对航运干扰小 施工质量容易保证 3 工程造价低 4 有利于多车道和大断面布置 5 接头少 密实度高 隧道防渗效果好 6 具有很强的抵抗战争破坏和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8 1概述 四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修建临时干坞 预制管段 基槽浚挖 临时支座设置 沉放与连接 基础处理 回填覆盖 内部安装于装修 竣工 8 1概述 施工过程示意视频 五 适用范围因其埋深小 工期短 对地基承载力无特殊要求 特别适用于软弱地层 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两岸交通疏解方案相协调 具有较为合适的河海航道 水文及河床条件 施工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8 1概述 六 技术发展简介最早起源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1810 1894建成美国波士顿第一条城市排水隧道 1910底特律水底铁路隧道的建成 标志沉管法修建水底隧道技术的成熟 加拿大 美国 日本国内 1972年香港修建第一条跨港沉管隧道 1984台湾高雄海底隧道 1994年珠江沉管隧道 96年宁波甬江沉管隧道 21世纪 常洪 杭州湾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相继建成 8 1概述 8 2管段制作 一 干坞干坞是坞底低于水面的水池式建筑物 是修建矩形沉管隧道的必需场所 通常是在遂址附近开挖一块低洼场地用于预制隧道管段 属于临时工程 1 干坞形式固定干坞 3千万 4千万 洼地 船厂的船台移动干坞 半潜驳 大型轮船 2 干坞位置遂址设计轴线上 仅一个工程使用 隧道设计轴线之外 有利于多个工程同时使用 固定干坞选择原则 离遂址较近 附近航道具备浮运条件 以便管节浮运和缩短运距 附近应有可浮存若干节预制好的管节的水域 地质条件 场地土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 交通运输方便 有良好的外部输运条件 征地拆迁费用低 可重复利用 8 2管段制作 8 2管段制作 3 干坞规模大型干坞 小型干坞干坞的平面形状干坞的深度4 构造边坡 坞底 坞首干舷 管节浮起时露出水面的高度 二 管段制作管段制作对混凝土要求很严格 要保证干舷 10 15cm 和抗浮安全系数以及防水要求 1 钢筋混凝土矩形管段制作与一般土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相同 应注意 混凝土的防水性及抗渗性要求高 混凝土的重度控制严格 均质性要求 施工缝及变形缝的处理要慎重 8 2管段制作 2 管段的水密性控制 1 外防水 刚性 柔性 2 结构自身防水 3 接缝防水 3 封墙管段在浮运前 在两端离端面50 100cm处 设封墙 以便使管段能在水中浮起 材料可用木材 钢材或钢筋混凝土 封墙上需设排水阀 进气阀及出入人孔 8 2管段制作 4 压载设施水箱的容量取决于管段干舷的大小 下沉力的大小 管段基础处理时抗浮所需的压重 5 检漏与干舷调整一般在干坞灌水之前 先往压载水箱里灌压载水 然后向干坞灌水 24 48小时后 进入管段内对管壁进行检漏 如有渗漏及时修补 同时进行干舷调整 通过调整压载水的重量 使干舷达到设计要求 8 2管段制作 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 一 基槽浚挖基槽横断面设计 主要由底宽 深度和边坡坡度 底宽一般比管段底宽4 10m 边坡稳定性与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相关 纵断面 形状基本上与沉管段的隧道纵断面一致 浚挖方式 一般分层 分段进行 浚挖设备 链斗式挖泥船 绞吸式挖泥船 抓斗挖泥船等 二 管段沉放与连接管段出坞预制完备 安装了全部浮运 沉放 水下对接的附属设备后 向干坞内灌水使预制管段逐渐浮起 到干坞内外水位平衡为止 打开坞门或破坞堤 由布置在坞定的绞车将管段逐节牵引出坞 管段浮运 将管段从干坞托运到沉放位置的过程叫浮运 可采用拖轮拖运或岸上绞车托运 托运到沉放位置后 要转向或平移 对准隧道中线待沉 管段就位管段沉放 吊沉法 拉沉法 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 吊沉法又分为 1 起重船吊沉法用2 4艘1000 2000KN起重船 提着预埋在管段上的3 4个吊点 逐渐将管段沉放至基槽中的规定位置 多用于钢壳型 规模较小隧道 2 浮箱吊沉法4只1000 1500KN的方形浮箱 位于管段顶板上方 分前后2组 每组以钢桁架联系 并以四根锚索定位 管段本身另用6根锚索定位 浮箱通过吊索和管段起吊点连在一起 起吊提升机和浮箱定位提升机均安放在浮箱顶部 吊索起吊力要作用在各浮箱中心 适用小型沉管 改装后 用前后2只大浮箱 适用于大型沉管 目前应用广泛 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 3 四驳扛吊法4艘方驳 左右两艘之间架设型钢或钢板梁组成的 扛棒 来承受吊索的吊力 前后两组方驳可用钢桁架联系 构成一个船组 驳船组及管段分别用锚索定位 由于四艘方驳承担下沉力 每艘只需要1000 2000KN的小方驳就足够了 4 双驳扛吊法 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 5 骑吊法将管段插入水上作业平台下 使平台 骑 在管段上 将其慢慢吊放下沉 水上作业平台实际上是个矩形钢浮箱 目前最常用的是浮箱吊沉法和双驳扛吊法 最主要的大型工具 四艘方型浮箱或小型方驳 吨位1000 1500KN 主要起重设备是6 14台定位卷扬机和3 4台起吊卷扬机 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 管段下沉初次下沉 先灌注压载水至沉力达到规定值的50 进行位置校正 然后再注水使下沉力达到设计值的100 下沉速度 400 500mm min 直到离管底设计高程4 5m为止 靠拢下沉 先将管段向前一节已沉管段的方向平移 至距2m左右处 将管段下沉到管底设计高程0 5 1m左右 并校正管位 着地下沉 将管段前移至前节已沉管段约500mm处 校正后开始着地下沉 最后1m的下沉 速度要放慢 并随沉随测 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 三 管段连接1 水力压接法 水下连接 基本原理 利用作用在管段后端的端面上的巨大压力 使安装在管段前端端面周边上的一圈橡胶垫环发生压缩变形 构成一个水密性良好 且相当可靠的管段接头 水力压接接头胶垫主要工序 对位 拉合 压接 拆除端封墙 2 管段的内部连接 永久性连接 管段接头 刚性 柔性最常用的 先柔后刚 8 3管段的沉放与连接 8 4基础处理及回填 基础处理一 先铺法也叫刮铺法 分为刮砂法和刮石法 基本工序 在浚挖沟槽时 向下超挖600 800mm 在槽底两端打两排短桩 安设导轨以控制高程向沟底投放铺垫材料 粗砂或碎石 铺垫宽度比沉管底加宽1 5 2 0m 长度取一节管节的长度 安导轨所规定的厚度 高程以及坡度 用钢犁或刮平机刮平 为使沉管底面和垫层密贴 可在沉没完毕后 加一 压密 工序 8 4基础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