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体外循环管理各论_第1页
第五章-体外循环管理各论_第2页
第五章-体外循环管理各论_第3页
第五章-体外循环管理各论_第4页
第五章-体外循环管理各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课件体外循环手册 第五章 体外循环管理各论第一节 婴幼儿体外循环 特点一、非紫绀型先心病的体外循环方法(一)非紫绀型先心病病理生理特点1、常见病种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窗、右室双腔心、冠状动脉瘘等。2、病生理特点 由于存在左向右的分流,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小血管阻力增大,发生内膜及中层增厚、管腔阻塞等器质性病变。左心室工作量增大,右心室负荷增加而肥厚扩张。随着病情的发展,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加大,右心室压力升高,最终可导致艾森曼格综合征。(二)小儿生理、解剖及代谢特点1、婴幼儿调节水电解质的功能不完善,肾脏滤过率低,稀释及浓缩功能差,易发生水肿和脱水。2、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不足,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酸中毒。3、婴幼儿脏器发育不成熟,细胞膜稳定性差,易引起组织水肿。对血液稀释过程中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乃至其具体成份应予以重视。晶体液多选用乳酸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其电解质含量与血浆基本相似,pH呈中性,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三)预充1、婴幼儿预充液避免使用含糖的晶体液,因为高血糖增加脑缺氧时乳酸生成,加重缺氧的组织损伤;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易脱水。故维持体外循环中血糖的正常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主要是血浆白蛋白稀释所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必然导致大量液体移至细胞间隙,造成组织水肿。婴幼儿体外循环主要选用白蛋白增加胶体渗透压。3、大多数婴幼儿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预充过程中应酌情补充白蛋白,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效果确实,持续时间长久。4、电解质平衡1)血钾 由于婴幼儿预充库血,库血中含较高的钾离子,不应常规补充。2)血钙 正常血钙中发挥生理作用的只有游离的Ca2+,它受激素的严格调节。改变血浆pH或血浆蛋白浓度将引起离子钙与钙总量之间的比例改变。钙离子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第二信使调节细胞功能,在肌肉收缩、内分泌及神经分泌、糖元合成分解、电解质的转运以至细胞生长中都起重要作用。体外循环中维持正常血浆钙离子浓度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十分重要。婴幼儿预充库血使体内枸缘酸浓度明显升高,枸缘酸与钙结合,使血浆内Ca2+明显降低,加之婴幼儿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钙缺乏,所以婴幼儿体外循环中应及时补钙。通常每200ml库血补充10葡萄糖酸钙0.5g。3)血镁 体外循环提倡超生理量预充镁(0.5mEq/kg)。镁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可影响细胞跨膜电位、房室结传导、神经肌肉兴奋性、心肌兴奋性及血管张力,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婴幼儿,特别是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儿,术前常有镁缺乏症,应引起注意。(四)体外循环管理1、血液稀释 非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循环通常采用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9g/dl。氧合器及管道应尽可能地减少预充量,避免过度稀释而造成组织供氧不足。库血预充是必要手段,但由于库血高糖、高钾、高乳酸,大量快速输入会引起婴幼儿机体内环境紊乱,应尽量选用三天之内的新鲜库血。应用适量的碱性药物,调整库血的pH值接近生理,通常用5碳酸氢钠(510ml/200ml库血)。2、体外循环方法 此类疾病大部分心内畸形不太复杂,手术方法较为简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通常采用浅低温高流量全身灌注法。3、温度与流量 并行循环开始,动脉泵先输入50200ml,而后逐渐开放上下腔静脉,给予高流量灌注2.63.0L/min/m2。开始血液降温,水温1015,鼻咽温降至3032停止降温。适当减少动脉灌注流量至2.42.6L/min/m2,维持至心内操作完毕。复温开始,水温不宜过高,以3840水温为宜,同时提高动脉灌注流量达2.83.0L/min/m2。有条件情况下,连续监测SvO2,维持6570。4、动脉血压 体外循环开始,由于血液稀释,血液粘滞度降低,儿茶酚胺水平下降,全身血管阻力下降。特别是婴幼儿患者,血管壁薄腔大,血管顺应性大,加之搏动血流变为平流,所以体外循环开始动脉压力下降是常见现象。此时提高动脉灌注流量,缓慢平稳的过度是非常重要的。婴幼儿转中的动脉压相对成人可维持在较低水平。5、中心静脉压(CVP) CVP可反映右心负荷、血容量的变化及静脉回流是否通畅。静脉回流不需加以控制,应保证充分引流。如发现静脉引流不畅,应及时提醒外科医生予以调节,否则可引起脑部阻塞性瘀血,破坏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导致脑缺血性损伤。同时,由于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可引起脑水肿。体外循环中,如静脉回流通畅,CVP常下降至零,甚至呈负值。6、左房压(LAP) 心脏复跳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助循环,开始逐渐减少动脉灌注流量,增加心脏前负荷,使LAP到达或接近正常水平,心脏充盈饱满。通常LAP维持在1.11.6kPa(812mmHg),左心功能差者常需维持较高的LAP,才能维持动脉压。7、酸碱平衡 常规监测血气,以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及内环境稳定,确保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8、电解质1)血钾 体外循环中,维持3.54.0mEq/L, 根据化验结果酌情补充。2)血钙 预充库血200ml,给予10%葡萄糖酸钙0.5g。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苏后,待心率、心律及ST段恢复正常后,再补充适量的钙剂,使血Ca2+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助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3)血镁 与成人无明显差别。9、尿量 婴幼儿年龄越小,未成熟的肾单位越多,肾脏对水钠调节功能越差,肾小管越短,水分的再吸收和浓缩功能亦差。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体外循环过程中可酌情给予速尿510mg/次,加速液体的排出,减轻机体水负荷。10、左上腔静脉(LSV) LSV引流大脑左半球和左上肢的血流,是体外循环中心内回流增加的主要原因。如果LSV回流量不大,可行间断阻断,如果出现头部肿胀,眼部充血,应及时松阻断带。如果LSV回流量中等,不影响手术野,可开放LSV,用心内吸引器吸引。如果回流量大,影响手术野应安装专门的引流管。(五)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水肿的原因及预防1、水肿的原因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血液稀释,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2)术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3)机械性破坏,蛋白变性。(4)低温蛋白构型变化。(5)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渗出。2)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1)静脉插管位置不当、扭曲、引流管过细,静脉引流不畅。(2)不恰当的高流量灌注。(3)过量应用血管扩张药,容量血管过分扩张,充盈过度。(4)微循环障碍,血液在微循环中淤积。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1)炎性介质如组胺、缓激肽、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激肽、肿瘤坏死因子等大量释放,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微循环阻碍,代谢产物聚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婴幼儿脏器发育不成熟,细胞膜稳定性差。4)肾功能不健全(1)水钠调节功能差。(2)灌注压低,肾小球灌注减少,滤过率降低。(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功能活跃,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加强钠吸收,促进水储留。2、预防措施1)尽可能地减少晶体液的预充,提高胶体预充液的比例。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儿,预充白蛋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在术前的60以上。2)减少体外循环中炎性介质的释放(1)选用肝素涂抹的膜式氧合器及循环管道。(2)应用类固醇药物,稳定溶酶体膜,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减轻细胞损伤。3)保持静脉引流通畅使动静脉出入平衡,恰当地高流量灌注。4)加强液体排出(1)理想的灌注压、肾小球良好的灌注、使滤过率增加是排出过多液体的最基本保证。(2)应用利尿剂。婴幼儿对速尿不敏感,每次可给速尿10mg或1mg/kg。,必要时可以重复给药。应用利尿剂时注意电解质的补充。3)滤水器的应用。肾功能不全、稀释度过大的患者应尽早安装滤水器。滤水对减轻组织水肿、排除毒素有良好的作用。(六)重症动脉导管未闭的体外循环方法1、适应症 适用于年龄大、粗大的动脉导管、再通的动脉导管、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有心内畸形、并发假性动脉瘤、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者。2、体外循环特点1)肺动脉内缝合 术前已明确诊断。体外循环开始即快速血液降温,同时建立左心引流,一旦心脏停跳,应立即切开主肺动脉,术者食指进入其内堵住动脉导管在肺动脉内的开口,阻断从主动脉向肺动脉的血液分流,以防灌注肺。同时应降低动脉灌注流量至几乎停泵,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肺动脉的压力。之后继续高流量灌注降温,鼻咽温至25。将病人头低45度,动脉灌注流量降至510ml/kg/min,术者自肺动脉内缝合未闭的导管开口。此时主动脉侧不断有少量血液自导管溢出,防止空气进入主动脉,达到术野清楚的目的。通常510分钟缝合完毕,逐渐恢复动脉灌注流量。导管闭合后,可恢复全流量灌注同时复温。2)补片缝合法 适用于导管在肺动脉内开口1.52.0厘米的病例。基本程序同肺动脉内缝合法。但因微量灌注的时间相对长,鼻咽温需降至2225,阻断上下腔静脉和升主动脉,灌注冷停跳液作好心肌保护。3、并发症及预防1)脑保护 采用深低温微量灌注自肺动脉内闭合导管的方法,实际上是短时间停循环。低温是预防脑缺血缺氧的最有效的措施。鼻咽温20停循环45分钟,鼻咽温25停循环30分钟,可视为安全时限。2)防止气栓 微流量灌注时,保证有血液持续从主动脉向肺动脉侧流出,防止气栓进入主动脉内。特别注意关闭循环管理中全部侧路或分支,同时患者采取头低位。3)肺保护 此类手术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应采取以下措施(1)体外循环开始即建立左心引流,降低肺循环压力。(2)全流量灌注后,术者即切开主肺动脉,堵住动脉导管在肺动脉内的开口,阻止肺内大量血液分流,减低肺血管的压力负荷。(3)体外循环过程中,静态膨肺达510cmH2O。二、紫绀型先心病的体外循环方法(一)紫绀型先心病的病生理特点1、常见病种 法乐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共同动脉干等。2、病生理特点1)肺血流量减少,肺的侧支循环增多。2)右心室压力增高,心肌肥厚,血液分流至体循环量增多。3)左心发育差,左心功能不全,随年龄增长日渐加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二)体外循环管理1、体外循环方法紫绀型先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一般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的方法。2、血液稀释1)主张中深度血液稀释,稀释后血红蛋白56g/dl(Hct1820%)。紫绀型患者通常血红蛋白较高,多数情况不需预充库血,但紫绀型合并贫血患儿,应酌情预充库血,使稀释后血红蛋白在5g/dl以上。采用无血预充,使血红蛋白浓度大幅度下降,低于3g/dl,可造成组织和器官供氧不足。2)血液稀释使血浆白蛋白浓度明显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下降,会加重组织水肿,使血管外肺水增加。为提高血浆胶体压,通常预充血浆400600ml。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儿,首选白蛋白。3、酸碱平衡 婴幼儿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差,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易发生酸中毒。小儿预充液要求调整pH。避免由于大量库血、血浆快速输入使机体内环境紊乱,通常每200ml库血或血浆补充5%碳酸氢钠510ml。4、温度控制1)婴幼儿的体温调节机制不健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具有保温能力的皮下脂肪较少,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2)降温为渐进性,水温从1520开始,缓慢降温,可使血流分布均匀。血温下降过快,心肌可因突然冷却而麻痹,过早出现心跳无力、心脏膨胀、心腔内压力增加,影响心肌保护和术后心功能。3)婴幼儿复温过程中,保持血温与体温之间的温度差在10以内,缓慢复温,可缩小中心与周围的温差,使温度更均匀上升。5、流量1)体外循环开始即行血液降温,同时高流量灌注。2)鼻咽温降至1820,肛温2528,逐渐降低动脉灌注流量,低流量灌注3050ml/kg/min(0.81.2L/m2/min)。鼻咽温1820,灌注流量0.81.2L/m2/min,(3050ml/kg/min),低流量时间小于60分钟是安全的。3)体外循环过程中维持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监测,为防止脑缺氧提供较可靠依据。如果长时间SjO2350秒可插管,一般采取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2)单纯主动脉瓣手术常采取升主动脉及单根右房单管插管。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在转流前应先插好左心引流管,防止并行后大量血液返流引起左室过度膨胀;严重者,阻断后应切开主动脉经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停跳液。4)再次瓣膜手术,由于粘连严重,可采用股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可选用带气囊插管以减少游离时的出血。2、组织灌注1)灌注量维持在2.02.8L/m2/min,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310.6kpa(4080mmHg),80mmHg者可适当应用血管扩张药物,以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2)静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65%以上。3)定时监测血气及有关电解质,维持在正常范围(尤其是血钾,术前已应用大量利尿药者,可能存在细胞内缺钾,故血钾应维持在4.0mmol/L以上)。3、温度控制 一般采取中低温,鼻咽温2832,肛温3034左右。4、心肌保护 瓣膜病尤其是已有心室扩张、心肌肥厚者术前已有心肌损害,且50岁以上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心肌保护十分重要,本节仅就常规的方法作一介绍,有关进展请参阅“心肌保护”节。1)体外循环中维持良好的动脉灌注压,尤其是舒张压。2)做好左心减压,防止心脏过度膨胀。3)一般选用冷氧合血含钾停跳液间断灌注(间隔30min左右),温度一般控制在15以下。4)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应行冠状动脉直视灌注,如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可联合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5)开放升主动脉前可予利多卡因100200mg,可减少心律失常。第三节 冠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 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发生心肌梗塞、坏死、甚至室壁瘤形成。患者心功能差,维持体外循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完善监测手段、减少灌注压的波动和有效地保护心肌十分重要。一、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前的准备(一)术前了解病情术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心功能、各种化验室和特殊检查结果、手术方案等。(二)体外循环设备的准备1、血泵 一般采用滚压泵。离心泵主要用于病情重、心功能极差、预计需要较长时间辅助循环的患者,用离心泵辅助可减轻对血液的破坏。2、氧合器 一般用膜式氧合器。3、插管 主动脉插管型号2224F,右房插管3436F,上下腔静脉插管3236F。插管部位多选用升主动脉、右房,也可选用上下腔静脉插管。二、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预充预充液包括乳酸林格氏液、胶体液(706代血浆、血代、血定安等)、碳酸氢钠和各种电解质等。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时间较长,术中需要的液体量较大,应注意胶体液的补充,保证一定的晶胶比,一般不预充含糖液体。三、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监测(一)平均动脉压(MAP)MAP维持8.010.7kPa(6080mmgHg),尤其在心脏复苏后应维持较高的MAP,保证冠状动脉供血,防止血压过低引起桥的堵塞。(二)中心静脉压(CVP) 体外循环中CVP应为负值或零。(三)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反映动脉血氧合、人工肺氧合性能以及机体对氧的利用情况,可根据动静脉饱和度来调节氧浓度和动脉灌注量以维持氧供和氧耗的平衡。动脉饱和度维持在95-100%, 静脉饱和度维持在6070%。(四)ACTACT达350秒可进行动静脉插管,480秒可进行CPB, 转中维持在480秒以上,每隔30分钟复查一次ACT。(五)保持血钾、血气在正常范围,血球压积在1827%。(六)维持鼻温、肛温在30左右。(七)血液动力学监测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中一般的心电图、MAP、CVP的监测已不能满足需要,应常规放置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当出现单纯MAP和心率升高时说明麻醉偏浅,应当加深麻醉;当MAP和PCWP下降,则说明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输血补液;当PCWP过高而MAP偏低,说明左室功能不全,应及时给与正性肌力药物。四、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的管理(一)血液稀释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维持血球压积在6-8g/L,体外循环结束时达8-9g/L, 病情轻者麻醉后自体放血 5-10ml/kg。(二)体外循环开始阶段1、体外循环开始前取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时出血较多,手术开胸时间长,常常血压偏低,并行循环前可从动脉灌注管输入液体或血液以补充血容量。2、体外循环开始时首先小流量灌注,逐渐开放静脉引流,随之加大灌注量,较平稳的进入并行循环。这一由生理到非生理、搏动血流到非搏动血流转变的过程非常重要,掌握不当极易造成低血压。(三)体外循环维持阶段1、转流过程中根据温度、MAP、CVP和静脉饱和度调整灌注量,一般动脉流量2.22.8L/m2/min;根据失血量和排尿量补液,维持足够的血容量。MAP应维持在8.010.7kPa(6080mmHg), 应接近术前水平。升主动脉开放以后同样使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利于血流通过血管桥灌注缺血的心肌。2、手术一般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3、保证移植通畅除外科因素外,维持平稳的MAP、避免血压的波动利于桥的通畅和冠状动脉的灌注。据文献报道,MAP4.06.7kPa(3050mmHg)时冠状动脉血流是被动的,MAP9.3kPa(70mmHg)时冠状动脉血流可达到末梢;在室颤情况下,由于心肌缺氧和室壁内压力增加,需要更高的MAP(80100mmHg)。(四)心肌复苏和辅助循环阶段1、血管桥远端吻合完毕可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升主动脉夹侧壁钳进行桥与升主动脉端吻合,当侧壁钳夹紧和松开升主动脉时,灌注量要降低甚至暂时停泵,然后缓慢恢复灌注量,以免动脉壁撕裂或斑块脱落。2、随着心肌收缩力的恢复和温度的回升,当灌注压持续稳定在8.010.7kPa(6080mmHg)时,应逐渐减少动脉灌注量,同时控制腔静脉引流量,当流量降至20ml/kg/min时,具备下列指标可考虑停机:1)心电图基本正常。2)心脏充盈适度。3)心肌收缩有力。4)肛温达3435,鼻咽温3738,末梢温暖。5)血红蛋白在9g/dl左右。6)辅助时间为阻断时间的1/4。7)血气、电解质正常。3、停机时静脉要缓夹,动脉流量要缓慢降。CVP升高,心脏涨满,说明受损的心肌不能单独支持循环,应立即恢复转流或辅助循环。4、如脱机困难,可用左房引流管和主动脉管建立左心引流,减轻左室负荷。流量200800ml/min。ACT应维持480秒以上。同时调整升压药。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流量到停机。辅助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0min,长则34小时。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 心脏复苏后经辅助循环左心功能恢复不满意,脱离体外循环困难者则需要安置IABP。在安置过程中注意维持好动脉压和血容量,待IABP平稳后才逐渐脱离心肺机。五、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一)降低心肌温度,如单支病变、手术时间短、心功能好,鼻咽温降至28;如多支病变、阻断时间长、心功能差、同时进行瓣膜置换时,鼻咽温降至25。(二)阻断升主动脉前或开放升主动脉前降低灌注流量,维持MAP480秒,术中注意维持血气、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及时补充血容量。(三)深低温停循环1、此方法多用于复杂或大范围胸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瘤体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紧密、游离困难、难于阻断者,可采用本方法,以创造清晰术野,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2、低温可使人体代谢率下降,组织耗氧量减少,体温每下1,代谢率约降低7%,30时可降低50%,20时组织耗氧为12%,脑氧耗减少60%。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鼻咽温15,直肠温20,停循环1小时是安全的。小儿比成人对缺氧耐受力强,缺氧耐受差异性大,临床以安全度来估计停循环时间。停循环超过安全限度,若手术操作尚未完成,必须恢复全流量至少5分钟再停循环。本法尚可结合经上腔静脉行脑逆灌(图5-4-3),实践证明脑保护效果优于单纯深低温停循环。3、基本方法1)麻醉诱导后头置冰帽,变温毯体表降温。2)并行循环时将血液降温至鼻咽温度15,肛温20。3)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5mg/kg,头低位30。,开始停循环,静脉放血10ml/kg入人工肺。4)术毕缓慢动脉还血,逐渐恢复体外循环。5)恢复体外循环后应至少10分钟后再开始复温,且复温速度不应超过每3分钟升高1。5,复温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5mg/kg;甘露醇0.5g/kg,停机后可再经静脉给予0.5g/kg,减轻脑水肿。6)停循环期间,应同样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搏液以保护心肌。(四)升主动脉、股动脉分别(上下)灌注法(图5-4-4)1、多用于复杂、难度大、时间长的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因此,采用升主动脉、股动脉分别上下灌注方法,不受阻断时间的限制,上下半身均可得到良好的血供,避免了重要脏器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2、基本方法1)麻醉诱导后,头置冰袋,体表降温。2)行股动脉、升主动脉插管及右房插管。3)升主动脉及右房并行循环血液降温。4)应根据术者要求、温度及血压调整动脉流量,一般维持上半身流量占全流量的1/31/2,下半身占1/22/3。5)若术者要求局部低流量甚至停循环,应适当降温,有时甚至需降至鼻咽温20。6)上下肢平均动脉压均应维持在6.710.7kpa(5080mmHg)。7)根据术式,选择是否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五)深低温停循环时经无名动脉选择性灌注法(图5-4-5)。1、此方法适用于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部且术者操作熟练的手术,即深低温停循环下,经无名动脉(头臂干)进行选择性脑灌注,可加强脑保护,明显减少术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2、基本方法1)采取右锁骨下动脉向心插管(2022F),右房插管。2)并行循环后进行降温,至鼻温20,肛温24。3)阻断瘤体远心端后,动脉灌注流量降低至1015ml/kg/min,即经头臂动脉进行低流量脑灌注,而下半身停循环。4)术毕开放阻断钳后,即可恢复全流量灌注,此方法无需甘露醇脱水,因大脑基本上无缺血性损害。第五节 心脏肿瘤体外循环特点原发性心脏肿瘤相对少见,约为继发性心脏肿瘤的1/16。在心脏外科中,心脏原发肿瘤发生率则较高。心脏肿瘤分良性与恶性,以粘液瘤最为常见。心脏粘液瘤最常分布在左房,也见于右房、心室、肺动脉等处。掌握粘液瘤的分布,对体外循环的准备及顺利进行十分重要。一、体外循环前的准备工作(一)术前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体征、心肾功能、各项化验检查,包括血球压积、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沉、心胸比例、EF值、有无过敏反应等,根据血容量、预充量、血球压积做好预充计划。(二)心脏粘液瘤的病生理特点心脏粘液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瘤体所在的位置、大小、形状、生长速度、瘤蒂长短、活动度、是否分叶、有无碎片脱落、瘤体内有无出血、变性或坏死,以及全身如何反应等等。1、血流阻塞 心脏粘液瘤体积增大到相当程度,尤其是蒂长有活动度者,在心动周期中移至瓣口时阻塞血流引起症状。左房粘液瘤多在舒张期阻塞二尖瓣口,临床上酷似二尖瓣狭窄,病史长者左房及全心扩大,致左右心功能衰竭使体肺循环瘀血。杂音因体位改变而出现、消失或改变其强度,提示肿瘤的活动度较大,瘤组织有脱落引起栓塞之危险。2、动脉栓塞 有的粘液瘤组织疏松、脆弱,特别是息肉状或葡萄状粘液瘤,其表面部分的大小不等的碎片容易脱落,随血流漂动可引起体动脉或肺动脉栓塞,出现昏迷、偏瘫、失语(脑栓塞),急腹症状(肠系膜动脉栓塞),肢体疼痛、缺血(肢体动脉栓塞),或肺循环栓塞。体外循环医师对以上情况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3、全身反应 由于心脏粘液瘤的出血、变性、坏死引起全身反应,常有发热、消瘦、疲乏、食欲不振、关节酸痛、荨麻疹、贫血、血沉加快等。(三)体外循环设备1、粘液瘤体外循环时的血栓、微栓是造成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动脉端应安装2040m的微孔血液滤过器,可过滤掉20m或40m以下的固体或气体栓塞。2、粘液瘤手术一般时间较短,可使用鼓泡式氧合器;若为多发性粘液瘤或瘤体过大需深低温停循环者,可考虑选用膜式氧合器。3、选用微栓滤器、容量大的氧合器及心内回流室,并准备超滤用品,以滤除多余水分,纠正由于粘液瘤合并贫血及血液稀释过大所引起血球压积偏低的状况。4、插管1)插管部位 一般情况下多选用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对再次手术的病例,因组织粘连严重,难以解剖,可造成大出血,可选用股动脉及右房插管。2)插管的选择 根据体重选择合适口径的动静脉插管。由于瘤体体积、部位不同。特别是右心粘液瘤,必要时准备直角上腔静脉插管,可避免瘤组织破碎,使手术野暴露清楚,手术操作方便。(四)血液稀释和预充1、采用中度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稀释到2025。2、预充以复方乳酸林格氏液为主,胶体液选用血定安、血代或706代血浆。体重较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