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大学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大学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大学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大学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实地调查水碧波 102256002034 摘要:本文通过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指出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发放了大概100多份调查问卷,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10.4%,女学生占89.6%,基本上都是专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和年龄的分布,大体上能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2012年4月12-15日,本人到福建农林大学北区学生宿舍、南区学生宿舍以及下安学生宿舍,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将问卷发放到宿舍,以入舍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进入宿舍42户,随机调查18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问卷52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87%,问卷容量为60。 调查中显示,认为你现在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有74.7%的同学认为“目前没有工作经验”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好影响择业,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成绩水平和未来就业有关,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认为和未来就业有关的因素分析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不少学生认为“关系”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非常踊跃,并热情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 2、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目标方面首先,调查了关于大学生对择业方向的选择。首选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的占78.3%,首选在自己家乡的占21.4%,且绝大部分为女生,主动去边远地区的仅仅占0.3%,这个数字低得很,甚至可以忽略掉。这其实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其次,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进行了解,结果发现,选择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约占36.2%;其他依次为国家机关27.2%,私营企业占18.6%,高等院校10.6%,国有企业7.4%。从数据看出,目前的同学较多的倾向于去外资企业工作,这可能与改革开放的加强,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且其有较高的福利待遇有关。国家机关,如公务员、高等院校、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传统就业单位也不在少数。 另外,对于大学生毕业工资选择方面,我们调查的专科生中,67.2%的人选择了1000-2000之间,13.3%的人选择了1000以下,选择2000以上的有19.5%; 3、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在调查中,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6.8%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有些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有12.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不同于校园中介网,而是社会上的中介网,有风险性)。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6.7%,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4、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解决对策 由以上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首先,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其实大学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关于市场就业情况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适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困难。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未能怀有同样的热情去思考去应对,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是什么却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附录:问卷调查表 关于大学生就业准备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为了完成一份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调查报告,现真诚邀请您参与这份问卷的调查,希望您能给予一些意见,以下题目可以进行多选。1. 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2. 您所在的年级是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 大四3. 您家乡所在的区域A. 城市 B.乡镇 C.农村4. 您所在的专业是什么? _5. 您认为您所就读的专业前景如何A.前景很好 B.前景较好 C.前景一般 D.前景不好6. 您希望在哪里就业A.大型城市 B.中小型城市 C.西部地区7. 当您毕业您会A. 求职 B考研 C.考公务员 D.考一些资格证书E. 创业 F.出国深造 G.其他8. 面对职业的选择,您考虑最多的因素是那些A. 发展机会多 B. 薪金丰厚 C. 个人兴趣特长 D.稳定 E专业对口 F. 职业声望高 G. 其他9. 您期待的就业单位是A 国企 B. 外企 C. 中外合资 D. 民营企业E 事业单位 F. 政府机关 G. 其他10. 您是否有明确的就业目标A有 B. 迷茫 C. 没有 11. 您认为现在的就业的形势如何A. 形势严峻,就业难 B. 形势正常C. 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 不了解12. 您毕业后的工作初期月薪期望是A. 1500以下 B. 1500-3000 C. 3000以上13. 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够接受A.乐于接受 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 C.坚决不接受 14. 您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 是 B. 否 C.一般15. 您认为用人单位会比较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A.综合能力 B.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C.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D.工作承受能力 E 学习成绩和证书 F.学校名气 G.社会经验 H.发展途径 I.其他16. 您认为最能帮助您的就业因素是A.知识储备 B.综合能力 C.社会关系 D.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17. 您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A. 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B. 缺乏做够的思想准备C. 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D.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聘用上过于挑剔E. 有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沟通不够F. 就业信息, 机制不健全, 信息渠道不畅通G. 创业观念淡薄18. 你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应该加强哪些内容A. 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B. 向社会发布毕业的相关情况和信息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