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本册教材概述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数与运算(1) 数的认识与表达比一比(课本第5页);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课本第617页);百数表(课本第5960页)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情景和学具操作继续从多角度(基数、序数、量数)构建数的概念,并且将数域从20以内的数扩大到百以内的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实物图、百数图、百数板、数射线等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表达百以内的数。通过面包装袋、用数表示三十六朵桃花,经历十进制形成的抽象过程,学生通过行为阶段(面包装箱、捆扎)、图的阶段(十朵花一圈、百数图、位值图)、符号语言阶段(位值表、36、三十六)进一步认识十进制,并能用十进制表示百以内的数。在认识和理解数的基础上能对百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教材还通过认识时间单位“日”、“时”、“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并用它们来表示时间与长度,从量数的角度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与建构。(2) 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2644页,课本第57页,课本第6168页,课本第7071页)从生活实际情景中引入两位数的加减法,并通过多种学具(计算条、位值板、数射线)来建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模型,探究不同的算法,鼓励算法的个性化、多样化。并通过师生互动对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算法的核心是将计算化成简单且已熟悉的算式(算句),在此基础上正确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整个运算均在与孩子紧密相关的生活实际情景中进行。(3)应用人民币的认识和兑换(课本第1819页)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人民币来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2方程与代数比一比(课本第5页);方框中应填几(课本第63、66页)在“复习与提高”中的“比一比”、“整理与提高”中“两位数加减法复习”中第5小题“想一想,方框中填几?”和“两位数减法”中第5小题“想一想,方框中填几?”,学生通过填写算式中的( )、,进一步渗透用符号表示数的思想。通过“比一比”的学习,让孩子学会用尝试法来解6+11,12-6两类题,使学生体会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有时还可以表示一些不确定的数。3图形与几何位置(课本第4649页);线段与长度(课本第5057页)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知道用“左、右”、“上、中、下、左、中、右”来表示方位,确定位置。通过长度的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通过用直尺画线段、量线段,直观地认识线段的初步概念。二、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建议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的“各年级数学课时安排建议”,考虑到本学期学习周数以及一年级没有考试要求的情况,本册教材的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供各位老师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课时总数建议:48 课时章名内容课时一. 复习与提高(4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1计算游戏1比一比2二. 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十个十个地数1认识1002百以内数的表示2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小练习(1)1认识人民币1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一)(3课时)认识钟表1几时、几时半2四.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1课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3两位数加两位数4两位数减两位数2连加、连减、混合加减3小练习(2)1四.几何小实践(8课时)左与右2上、中、下、左、中、右1长度比较1度量2线段2五.整理与提高(10课时)百数表1两位数加减法复习4交换2各人眼中的201小练习(3)2三、本册教材的技术支持按计划教、学具在设计、审批中,已审查通过的选用学具为快乐魔盒。1. 学具快乐魔盒 “快乐魔盒”是一件很有趣的数学玩具。它一组24道题,当做对全部题目后,就会看到一幅美丽的图案。3155791037254973971玩“快乐魔盒”时,先打开“魔盒”,将板块放在没有印上数字的盒盖上,此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板块(有24块)以及盒底(有24格)上1到24的大数字和25到120的小数字,如 、 。板块 1 到 24 表示24道题的题号。例:拿一块板块,例如板块 4 ,读出题4:72 + 7 = ,然后计算。题4的正确结果是79,这个结果应该与盒底上的某个格子内的数字相同,板块 4 就放在这个格子上。这里的答案已超过了24,因此你必须在格子角上的小数字25到120中去找。79在格 7 的角上,所以应该将板块 4 放在盒底格子 7 上,当然板块上的数字4必须面朝上。这样一直做下去,直到所有的板块都已放在盒底上了。接着关上盒子并翻转,再从背面打开!假如看到的是规则图案,那么说明已正确地解出所有的题了。如果发现有一些板块与图案不相配,那么说明这些板块所代表的题做错了。可以将这些错的板块翻转过来,然后关上盒子,翻过来放并再次打开,将这些做错的板块拿出,并重新寻求正确的答案再次放在有关的位置上。当然,还要再次检验,看一看是否与图案都相配了。2投影片与多媒体课件课件采用多媒体开发软件flash来制作。为了便于使用,提供的是exe文件,可直接运行。课件中插入了音乐,我们建议教师使用内存64M以上、能播放音乐的计算机。第二部分 各章节的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第一章 复习与提高【教学目标】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能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简单规律。3、能通过“计算游戏”探索规律并解决问题。4、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5、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 2 页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教学重点、难点】1、20以内数的加减法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教学建议】这一课页的主题图可以称为“数学城堡”,简单地可称为“数城”。先将“数城”看作一个整体,让学生自发地发表意见。教师有兴趣也可以描述一个登城的小故事:在数城中有一个小精灵,挖空心思地出了一组组难题。孩子们只有解出了这些题才能到达屋顶见到外星人。孩子们是否能够解出这些题并破译其中的秘密?孩子们可以从桥板上的题做起,一直做到屋顶,上述全部题都做对了,秘密破译了,他就能见到外星人了。探究一:数城二楼外墙上的题从横向看是探索: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会相差多少?学生可以在数射线上清楚地呈现出来。在数射线上,从一个确定的数向前走与向后退5,这样得出的结果总是差为10。例如确定数为7:55 10752(后退5) 7512(向前5)假如一个确定的数加上6和减去4,两个题的结果差也是10。二楼外墙上的题就是这类题,10被以两种形式(5与5、6与4)分成两个加数,分别被加或减,得到的结果是以10的间隔出现的12和2,13和3,14和4,16和6,18和8,17和7。探究二:二楼墙上的题从纵向看是4个题包。第1、3题包中第二加数是不变的,而另一个加数每增加多少,和也增加多少;第2、4题包中减数是不变的,被减数减少多少,差也减少多少!数城顶上有两组题是通过推算来完成。以左面为例: 24= 6 124= 214= 1214=“1214”以前孩子没有学过,培养他们进一步的推算能力,以示提高。屋顶数墙的石砖得出的结果是17、18。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假如底排的石头中的2个1被2替代,屋顶石头上的数如何变化?一楼的题:探究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减少相同的数,差会发生什么变化?“差不变总是8”168=157=135=124=145=167=178=189=探究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相同的数,差会发生什么变化?“差不变总是9”19 =37 =28 =46 =探究一个加数增加的数与另一个加数减少的数相同,和会发生什么变化?“和不变总是10”1234=10等题可以在图中城前吊桥上读到。链条上的题:孩子们尝试做长的链题。左:12340235; 右:01234505。 课本第 34 页 计算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教学须知】“计算游戏”是继“数字的墙”之后的一种进一步发展思维的多边计算练习,因为是在三角形中完成的,也可以形象地称为“计算三角”。这里涉及到有条件限制的加、减、补的题。法则:三个区域中的每一个都放有小圆片,相邻区域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记录在边上(或用数卡摆出),见下图: 题 一 步 步 计 算 答案整个学习过程应该通过逐步抽象来完成。先解用小圆片摆出的题,再解用数展示的题。不论用小圆片展示的题,还是用数展示的题,都可以按以下次序逐步提高难度: 第一类 “计算三角”的3个区域都已放了小圆片或数,探求:3个结果数。 第二类 2个区域已放了小圆片或数,1个结果数也已预先给出,探求:在1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和求2个结果数。 第三类 1个区域已放好了圆片或数,2个结果数已预先给出,探求:在2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并求第三个结果数。 第四类 3个区域都是空的,3个结果数预先给出,探求:在3个区域里正确地放上圆片,使三边得到预设的结果数。前三种情况可以通过加法、减法来解,而最后一种情况必须通过尝试、检验、修正,直到找到答案。这实际上是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对一年级的学生只能通过摆圆片、调整圆片来达到。【教学建议】需要准备的教具:磁性黑板、“计算三角”、翻转片、数字卡。题1 出示“计算三角”图,让孩子寻找规律,并用语言描述三角形三个区域中的数与周边的结果数之间的关系。题2 出示题2。然后孩子们得到画有“计算三角”的草图,并用圆片在上面摆出题2,求出结果数并填入。题3 左图中,只给出一个结果数,且有一个区域没有摆出圆片。孩子们通过补充或减法找到解答。例如:5 11,115_ 。班级整体能力取决于如何迅速地从小圆片的表达图进入数的表达图。题3右边的题已从“由圆片摆出”进入了“由数表示”。题45 难度逐步增加,但都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解。题6 三个结果数已知,三角形3个区域内应填什么数?这类题孩子们是无法直接得到答案的,他们必须通过摆圆片尝试寻找到解。这是一种典型的探究题,在解这些题时,孩子们不一定能立即到达目标,教师不要急于将结果告诉孩子们,应让他们学会自己探究结果,获得成功的快乐。例: 求解尝试1 失败解释:求解尝试2首先在上方区域放3个圆片,那么必须在左下区域放4片圆片,因为347。然后在右下区域放4片,因为448。啊!右边349,说明这种摆法是错的。再在上方区域加放1个圆片,现在有4个圆片在上方区域了。然后在左下区域拿走一个圆片,也就是在左下区域有3个圆片(即1个圆片从左下移到上方),并且在右下区域放5个圆片。检验:437,358,549,答案正确! 值得指出的是,在经过这一尝试、检验、修正的过程之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发现,从三个结果数中较小的两个数中间的区域开始(这里是7与8之间的区域)能最快地得出问题的答案。在练习册上给出了相应的练习,供学生练习。课本第 5 页 比一比【教学目标】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教学须知】孩子们在上一个学期已经学会了使用符号“,”并能够对数与加、减法算式进行比较。这里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去解一个含有变数的不等式,当然这里只谈及了不等式的雏型,它只有一个很小的自然数范围内的解集。对这些题的重要意义是让孩子们初步体会到“它们可能有很多解”(不止一个解)。解题的策略是:先测定(推断)最大的答数与最小的答数,然后所有余下的答数在它们之间。【教学建议】1将课页题1的题头图作为入门。小巧、小亚、小丁丁踩着同样高的高跷与小丑红鼻子比高低:小巧踩着高跷比红鼻子矮;小丁丁踩着高跷与红鼻子一样高;小亚踩着高跷比红鼻子高。对此情节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引入题,如:7分别与3,4,5的和与数11作比较 7311(小于);7411(等于);7511(大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题711,然后圈一个圈清楚地表示7 与11比较大小。教师将磁性数卡发给孩子们,并要求学生思考:哪些数卡合适?持有合适数卡的孩子走到前面来。孩子们依次走到前面,将他们的数卡粘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加法并检验结果是否小于11。合适的答数被粘贴在题上,并以不等式的形式固定下来,例如7211。作为结束,所有合适的解都被挂出来,这个题的解是: 。余下的不合适的数卡由孩子们放在讲台上 。由此可以发现:假如6不合适(7611),那么一切比它大的数也是不合适的;如果3合适,那么比3小的数2,1,0也是合适的。1023进一步的学习可以过渡到在图上进行,不再用数卡粘贴。教师在黑板上画0到20的数卡,出示例题:解不等式6_ 14,可以填入哪些数?如何将它们标出?孩子们想到各种可能性:画圈、打叉、涂色,其中涂色显得一目了然。不合适的数卡被划掉,所有找到的不等式被记在黑板上。 6+ 14 6+014 6+314 6+614 6+114 6+414 6+714 6+214 6+514 师生一起做完这个例题后,可让学生自己做书上的题。2题2 学生开始时是通过估计来进行的,不可能系统有序地做。可将0到20的数卡以行的形式放在磁性黑板上。然后示范地将数卡2和4移出,直观形象地展示操作过程。孩子们继续将他们的数卡放在桌子上,拿一张数卡以尝试的方式或借助想像将数卡放在空位上并检验是否合适。合适的涂上颜色,不合适的划掉。当这些卡不是涂上颜色就是划掉时,这个题就完满地被解出了。最后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将合适的数牌从小到大放好,并逐一写出相对应的不等式。题3 像上一题一样将数卡在磁性黑板上摆成一行,然后按题2那样进行操作并将合适的数卡移下,同时在课页上涂上颜色,并记下不等式,不合适的则划去。题4 通过题2与题3的学习,这里要求学生写出可以填写的最大的数。3练习册练习册上提供了2道题“615与2010”,教师可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解题策略,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脑中进行有关在不等式的“空位上填数”的思维。学生在桌子上放好数卡,在脑中将数卡放入空位并进行检验是否合适。将合适的数卡涂上颜色,不合适的划去。将不等式所有可能的答案都完整地找到。第二章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含义,初步认识数位顺序表并利用数位顺序表进行计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3、进一步学习数射线,会在数射线上数数和标数,并能通过数射线找到与某数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邻近的整十数。4、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5、了解每个数在“数龙”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6、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须知】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包括数100以内实物或图形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认识个位、十位、百位,掌握百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可以先通过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使学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就是100。教材孕伏了“束”这一个数学概念。在这里就是“十个一捆”,在位值上就是“逢十进一”。如何容易地对较大的数目进行计数?十个一束的捆扎原则为较大数目的计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让学生知道在几十的基础上逐个添上几个一,就是几十几,从而认识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计数过程中,要结合教具与学具分析数的组成,从而使学生认识数位,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使他们知道,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教材充分展示了学生理解掌握数的十进制位值体系及书写的抽象过程。孩子们先经过行为阶段(数36朵桃花),然后是图的阶段(百数图上的36个圆点),最后是符号语言阶段(位值图、位值表、36、三十六),即位值表十位个位实物图(36朵桃花)、 、 3 6 、36、三十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数位让学生掌握读数和写数的规律,进行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射线为自然数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把“数”与“形”结合了起来,通过对数射线上连续刻度的理解与掌握会加深对数的理解。课本第 7-8 页 十个十个地数【教学目标】1、会以十作为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会数100以内的数,并初步能正确读写。2、初步学习10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会在位值表中正确地填写。【教学重点、难点】会十个十个地数100以内的数,并在位值表上表示【教学建议】 学生在这一课页的学习中将认识并使用“十个一捆”的计数策略,而且用“十”的个数与“一”的个数能够简捷地将这个较大的数目表示出来。可先让学生对较大数目(一把米、黄豆、小圆片)进行计数,作为“捆扎”的引入。然后按课页提供的计数的真实情景,例如牧羊人数羊、小亚数小棍、数青蛙、数郁金香、数苹果进行具体教学。1、题1 “有多少只羊?”:远古时代人们用刀在木棍上刻痕来表示有多少头羊。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阅读,使之感到刻痕计数相当于在第一册“听着数”中已经蕴含的用划竖杠“|”来计数。教学中,可先让孩子们对羊的个数进行估计,然后描述依据,例如,“十只羊已圈出了,还剩下这么多,因此一定是比10的加倍还多”。这个估计有别于纯粹地猜。然后将圈数与单只个数分别填入表中相应的格子内。2、题2 十个一圈,圈数也就是以十作计数单位所得到的个数,在这里先被写在“圈(十只)”与“单只”栏内,然后被写入“十位”的栏内和“个位”的栏内,引入写法。“2个十,6个一是二十六”,引入读法。3、题3 十根一捆,自己动手让孩子们动手捆小棍,并复习两位数的写法与读法。4、题4 先让孩子们估一估青蛙、郁金香、苹果的个数,然后十个十个数,每十个圈起来,圈起来就是十个一捆,完成了数学上“束”的过程。接着将十的捆扎数填入“十(位)”的栏内,将单个的个数填入“个(位)”的栏内,相应地就得到一个两位数,这个数就是青蛙、郁金香、苹果的个数。这些获得的数通过大声朗读来搞清楚它的语言结构和数的组成方法。课本第 9-10 页 认识100【教学目标】1、知道10个十是100。2、会用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能对物体进行计数并利用位值表记录。【教学重点、难点】用100以内数的组成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建议】1先出示题头图,介绍面包房面包装箱的过程。每袋10个面包,10袋面包装1箱,这就是十的捆扎。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看图,然后数一数袋中有几个面包?一共有几袋?学生回答:每个袋中的面包数是一样的,都是10个,一共有10袋。然后将结果登入表格内:左边的表格栏目是“箱、袋、个”,结论是:一箱面包,右边的表格栏目是“百位、十位、个位”,结论是100。小兔具体指出: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上写0,表示100。百位上的1表示1个百。2百数图。这里将介绍一个建构性的直观学具,它是在20数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扩展到百,它就是百数图。百数图为百以内的自然数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百数图上有10排圆点,每排有10个,一共是100个圆点。每排每列还有一个间隔空隙使之以2个5的形式出现。这种结构使“5”的功能(2个5是10)得以从第一册延续到第二册。在百数图上,首先能清楚地读出的是整十数,并且能将百清楚地分拆成整十数,例如:1005050 ;1008020 ;1004060; 1007030等。 先出示百数图,问学生有多少个圆点?各种不同的观察与计数方法应该由孩子们来展示和说明。例如1010101010,横的(行)或竖的(列)相加;5050横的或竖的相加;555横的或竖的相加;25252525横的或竖的相加。所有学生都应该知道:每一行(列)都是10个点,一共是10行(列)。 在百数图上表示整十数的练习(题2) “摆出40(60,70)个点。”遮 片孩子们先用遮片在百数图上露出40(60,70)个点。如左图摆出了40个点。百数图上练习分拆百的分拆可以通过一根小木棍。例如:1007030 (左下图) 10 1个10 101020 2个10201030 3个10301040 4个104010= 50 5个10501060 6个10502070 7个10503080 8个10504090 9个105050=100 10个10 70小棍303、题3上有3个内容:整十数的加法 100减去整十数 整十数的减法先在题图(见右上图)上进行整十数加法(遮片下移)。减法则是加法的逆(遮片上移)。然后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用遮片。题是以题包的形式出现,孩子们还可练习推算能力,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利用百数图来完成。 4题4题5 都是以题包形式出现的整十数加减题,学生可以探索规律,但这里主要是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学习,建构数的概念。5练习册第89页第(3)小题这些题是让学生在百数图上“补充到100以完成相应的减法题”、“分解成几个几,为乘法作准备”,它将加深学生对百以内数的理解,并为百以内数的计算作准备。例如: 80100 83100先用有色薄膜遮片在百数图上出示80先用有色薄膜遮片出示83 在此同时有色薄膜显示出了20 在此同时有色薄膜显示出了17 8020100 8317100 题 这些题都展示在百数图上,可以直观形象地描绘解题过程。题 与题1相似的题,以题包的形式出现,可在百数图的帮助下解。题 第一次触及到“乘的分解”,如2个50。1005050,或1002个501002020202020或1005个20。 课本第 11-14 页 百以内数的表示【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3、能正确地在数射线上数100以内的数,能在数射线上标数,并通过数射线找出相邻的整十数以及最邻近的整十数。【教学重点、难点】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教学建议】1、题1 课本第11页:讲桃花节观桃花的故事,然后在百数图上涂色表示36朵桃花,然后一步步抽象成竖杠点图、位值图、位值表,最终为36。使学生从计数单位个和十的认识,过渡到数位的认识,知道个位是表示几个的位置,十位是表示几个十的位置。2、题2 在没有百数图的情况下由位值图 位值表 十进位值书写。通过26和62,43和34的位值图、位值表上的对照,使学生认识到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是不同的。3、题3 十进位值书写 位值表 位值图。4、题4 数射线上百以内的数 (1)题 在数射线上十个十个单位长度地计数(向前数和往回数)并标数,目的是在十位上作相差1(增加1和减少1)的变动,为以后有进退位的计算作准备,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练习。题 对数射线上不同的段“20到30”、“40到50”、“70到90”,用单位长度逐一点数并标出各数,使数序列的概念进一步得到巩固。题 在数射线上不同的段“20到40”、“60到80”上进行两个两个地数并标数;在“20到60”、“70到100” 两段上进行五个五个地数并标数,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2) 确定数射线上标记处的数,思维过程是从点到数。我们可先寻求该点左边最近的一个整十数的刻度,然后从这个整十数出发继续数至这个标记。例如: bb左边相邻最近的整十数为20;在20与30之间继续数数:21,22,23,24,25。b25。(3) 本题是题(2)的逆问题,思维过程是从数到点,即要求将给出的数在数射线上标出。可以先确定该数相邻的整十数,然后在数射线上寻到与相邻整十数对应的刻度线,然后从这个刻度线出发,按该数的个位上的数,计数至所求的点。例如:2121相邻的整十数为20,在数射线上找到表示20的刻度线,从这刻度线出发再按单位长度数1格就是21。(4)正确寻找相邻的整十数,是进行进退位加减法的先决条件,这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5)找到了相邻的整十数,再找出其中最邻近的整十数,这也是为后面学习“四舍五入法”进行近似值处理做一个准备和铺垫。课本第 15 页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难点】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教学建议】1、题1 熊猫提出问题:63与38哪个数大?小巧首先提出自己的方法,她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数数来解决:从0开始,1,2,3,4,挨着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小亚是通过数射线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的:先在数射线上标出“63”和“38”,然后利用在上一学期已有的经验“标在右边的数比标在左边的数大”,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小巧通过数数的方法的确可以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但如果每次比较数的大小时都采用数数的办法,就显得很繁琐,而且如果两个数都比较大的话,这种方法就不再适用了。因此,小亚的方法是相对方便快捷的方法,也是这一课页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在数射线上,标在右边的数比标在左边的数大”,与一年级的比较大小联系了起来,引发了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2、题2 比较大小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按以下的两个步骤进行: 利用数射线比较数的大小:1 先将要比较的两个数分别在数射线上标出。2 利用“在数射线上,标在右边的数比标在左边的数大”进行比较。这也就是题1中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对照26与62的大小比较,这两个数都是由数字2和6组成,但大小却不同。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100以内数的大小判定原则: 十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十位上的数相等,则个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十位上的数相等,个位上的数也相等,则两数相等。课本第 16-17 页 小练习(1)【教学目标】1、了解每个数在“数龙”中的位置及与相邻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认识百的数列,能说出百以内的一个数的邻数,会根据要求将一个数添加或减去成整十数。【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百的数列【教学建议】 教材上展示了一条龙的图案,在龙身上标出了一些数字和空格,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数龙”。题(1) 用多种直观的手段将100以内的数表示出来。除了数龙外,还可用数射线、百数图、钱币等模型来表示,教材上呈现的是数射线。先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玩“数龙”,认识“数龙”,在“数龙”上填空,描绘自己看到的“数龙”。题(2)-(3) 邻数可以通过百的数龙(数列)找到并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加1和减1找到相邻的数(题(3)。题(4) 是例题,如47在40与50之间.。这里每次都应该口头地表达出47,63,99,16,34 位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题(5)-(6) 这些题是回到上一个整十数,进到下一个整十数。题(7) 将给出的数补充成整十数,这里很重要的是进行推算。例如 64=10,664=70,864=90。题做完后可以在数龙上检验是否正确。课本第 18-19页 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2、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教学重点、难点】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教学须知】人民币是学生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一般不会有较大的困难,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对孩子们进行“爱护人民币”的品德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民币币值的认识,重点放在人民币的兑换上,强调互换。【教学建议】1.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2.认识人民币的币值。在认识币值时,可先出示人民币的票样,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从而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3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教学时应让学生亲手操作,可通过设置“收银”的场景,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教学的任务。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加法帮助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如:1元硬币可以换几张2角的纸币?想:2张2角是4角,3张2角是6角,4张2角是8角,再有一张2角就是1元了。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虽然1元=10角,但不能写成1=10。第三章 时间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联系实例初步建立实际时间观念。2、 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认识分针和时针。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整时、整时半)。课本第 21 页 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钟表。2、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知道“时针”和“分针”。【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钟面的构成【教学须知】 钟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接触。本课为“时间的初步认识(一)”的第一个教时,因为时间的概念看不到,摸不到,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教材力求以学生熟悉的、较为具体的钟表为载体,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较为抽象的“时间”的概念。【教学建议】1、各种各样的钟、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钟和表,学生可能指出有手表、电子表、钟等各种各样的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有关时间概念的感性认识。2、认识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和分针。一般而言,在一个钟面上,通常有三根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在这一单元中,仅要求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即可。课本第 22-24 页 几时、几时半【教学目标】1、会用日(天)、小时来表示时间,联系实例建立实际时间观念。2、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整时、整时半)。【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教学须知】日(天)有两种含义:(1) 指白天,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它与“夜”相对。(2) 指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一昼夜,指从午夜开始到下一个午夜为止。确切地讲,一天开始的时间为午夜零时,结束为24时,这是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也称标准计时法。这种计时法被广播电台、车站、邮局等部门广为采用。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分段计时法,也就是把一天的24小时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夜里0时到中午12时是第一段,从中午12时到夜里24时是第二段。【教学建议】1 小胖的一天让孩子们观察图上一天的各种变化。例如:星空中星球、太阳的变化,花苞的变化等;并与表中“0时”到“24时”相对照;2个时间段与钟面时针(先观察短针)相对照。掌握时间的正确读法与书写。小胖的一天小胖一天的活动与钟面时针位置相对照。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时间段与时刻的区别。例如:“下午1时大家在教室里上课。”“小胖起床后用半小时穿衣、洗脸、刷牙,然后吃早饭。”2、题2 每个孩子通过拨模型钟来进一步构建“钟”的概念,并能够在简单的钟表模型上读出与调拨整点时刻。3、题3 要注意的是,“下午起”是指从中午12时到晚上,这里要求学生按图中情节描述小巧从下午到晚上何时何地做何事。4、题4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钟的位置,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是整时、半时的教学,因此分钟的位置都是在“12”或“6”上。通过画分钟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钟面的构成、认读整时和半时。第四章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鼓励算法个性化。3、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鼓励算法个性化。4、进一步体会到加法交换律的思想。5、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6、学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本第 26-27 页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目标】1、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学会运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建议】在百数图、数射线上都可以直观地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运算。例如 1830 本节的任务是在计算条与位值图的帮助下理解与掌握两位数 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课页先在计算条与位值板帮助下进行两位数加整十数学习,学习中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最后上升为通法“个位不变,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要求学生自己运用计算条或位值板来得出3018与1830的和是相同的,从而得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也能满足交换的思想。需要指出的是:从本页开始可以使用教委装备部提供的学具“快乐的魔盒”进行两位数加减法。1 在百数图或数射线上直观地展示1830。2 课页28题1 用计算条并在位值板上进行1830的计算,强调过程,出示计算过程、算法。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通法“个位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计算条、位值板探究出3018与1830的和是相同的,以回答熊猫提出的问题。题2 以题包形式出现,孩子们用口算形式完成,用到推算。在计算之后,可以让孩子们想一想,说说有什么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和就增加多少)第五组 然后再计算。引导学生将第二小题变换使之变为:106720673067106767203067题3 利用所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上一学期“讲讲算算(一)、(二)、(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写出答案。3 用百数图或在数射线上直观地进行3720。4 题4 借助计算条片和位值板实施3720。强调过程,展示过程、算法。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通法:“个位上的数不变,只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减”。5题5 以题包形式出现。第一组中3720学生在题4中已得出结果,可从此结果推出下面2个题: 3710 3720 3730 后面各题均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并要求学生在计算后能想一想,能发现: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减少(或增加)多少。 6题6上下两个题一组,上为加,下为减。从同一个数出发加上的数与减去的数相同。除了复习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外,还可引导学生探究关系:加法题的结果和减法题的结果相差多少?即abc,abd,cd2b。即结果的差是这个加上、减去的数的2倍。 7、题7 利用所学的两位数减整十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样要求学生写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并写出答案。课本第 28-30 页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教学目标】1、理解与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逐步培养构造算法的能力,鼓励算法个性化。【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教学建议】学生已掌握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现在进入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学习。整个学习分为两段:无进退位的,有进退位的。它们都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无进退位、有进退位)的基础上。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多种活动而获得的,多种活动是指含有计算条片、位值板、数射线的操作能力。28页主要任务是无进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学生在第一册中已接触过20以内数无进退位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完成本页任务。1、题1 两位数加一位数,无进位。 由325 23225 通过计算条片与位值图直观地展示“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NFV网络功能虚拟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园区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协同发展风险创新路径规划报告
-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基础特训(含十个练习及答案)
- 建筑装潢公司合伙协议书
- 中学2024年校团委工作总结(31篇)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1-5单元)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 应交增值税核算课件
- 巡逻兵进行曲课件
- 2025年工程机械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占有率提升国内需求改善
- 巍山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现房与期房培训课件
- 2024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汽车知识培训讲师简介课件
- 2025年教师职称-浙江-浙江教师职称(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初中信息技术)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26版)讲解
- 专题1.4数学归纳法(高效培优讲义)
- 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可靠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耗材产品售后方案(3篇)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DGTJ08-2004B-2020 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