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教案.doc_第1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doc_第2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doc_第3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doc_第4页
四年级音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 水 乡 (四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2、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教学内容: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教 材 分 析1.歌舞曲采茶舞曲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2、歌曲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学情分析: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采菱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6.小结:水乡一景。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三、教师总结下课。第二课时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教学内容: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教材分析:1、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2、歌曲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学情分析: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2.聆听录音范唱。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6.请自学后8小节。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四、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五、聆听洪湖水,浪打浪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六、教师总结下课。第三课时学习目的: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进行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的学习。2、聆听歌曲渔光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3、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学内容:一、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1、听范唱录音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3、学唱第二声部(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3)学习顿音记号“”。(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4、二声部合唱。二、聆听渔光曲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三、学习竖笛吹奏姿势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四、教师总结下课。第四课时学习目标:听筝独奏渔光曲,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学习内容: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教材分析: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作者介绍任 光(19001941) 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歌曲打回老家去、高梁红了及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学情分析: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聆听渔光曲(筝独奏)1.复习歌曲采菱、柳树姑娘。2、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3、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4、欣赏筝独奏渔光曲。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第二课 国 歌(二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 标: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教学内容: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学情分析:这一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的熟悉,所以这一课的重点我设计为:准确演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柳树姑娘二、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4.师生议论。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6.师生议论。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五、教师小结下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2、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教材分析:歌曲歌唱祖国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歌曲由主歌与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健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题、副题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完全再现的三段曲式。学情分析:这一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的熟悉,所以这一课的重点我设计为:准确演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二、学习音乐知识:“上行”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三、聆听歌唱祖国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设问:(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设问:(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3.师生议论。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四、教师小结下课。第三课 月夜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表演 愉快的梦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教材分析:歌曲愉快的梦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第一乐段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乐段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前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教学重难点:1、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聆听范唱。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11.再听一次范唱。12.全体唱歌词。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13.师生讨论。答案:(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1.教师弹奏二遍。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2.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教 材 分 析1.歌曲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2.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作者介绍海 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竖笛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愉快的梦先跟琴演唱歌谱,再跟伴奏带演唱歌词。二、聆听月亮月光光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复听全歌。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4.再次复听。设问:(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三、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2.欣赏小夜曲。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3.介绍作家:海顿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4.再听一次全曲。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四、学习竖笛的基本知识竖笛“Tu”的口腔动作1.吹气的练习:(1)吹纸片(2)吹气泡按教材的图示练习。2.Tu的口腔动作:(1)长音 (2)短音五、教师小结下课。第四课 快乐课间教学内容:欣赏:乒乓变奏曲 陀螺 旋转木马歌唱:哦,十分钟 大家来唱音乐知识:拍号教材分析: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馍辽痢智甯霰渥唷?/FONT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2.管弦乐陀螺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3.电子琴曲旋转木马孩子们乘坐在正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发出呼喊声、欢笑声,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旋转木马这首电子琴曲就是表现了游乐场中这一幕情景。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 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高低跌宕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仿佛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4.歌曲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5.歌曲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心情之中。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哦,十分钟,2/4拍号,钢琴曲乒乓变奏曲。二 、教学目的:1、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哦,十分钟,知道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2 、课外听到兵乓变奏曲,知道这是一首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的钢琴曲。三 、教学重点: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四 、教学难点:2/4拍在实践中的掌握 。五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及讲解2/4拍号和指挥图式。1、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老师请你看一段录象,你看一看录象里的小朋友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放课间录象) 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2、初听歌曲范唱3、师生讨论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4、再听范唱,打开书看歌谱。5、学习歌曲的旋律。(1)先学习A段前8小节。设问:请先看前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们能唱吗?剩下的两小节仅四个音老师相信你们能唱好。(2)用口琴自学A段后8小节。教师用口琴范奏,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3)将A段连起来演唱。(4)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5)学习B段前8小节。教师用2/4拍指挥图式带着大家唱(6)最后一句跟琴学唱。(7)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旋律6、接前奏完整演唱歌词:提示学生用欢快愉悦的心情演唱7、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8、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演唱歌曲。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歌曲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反馈评价。(二)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1、导入:你们打过乒乓球吗?如果你们没有打过这次雅典奥运会看乒乓球选手打球时是什么样呀?(动作灵巧轻快,你推我挡激烈比赛)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2、新授(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2)简单介绍变奏曲(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4)复听主题曲调。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5)初听全曲。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6)小组讨论(7)复听全曲。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课后小结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1、 歌曲大家来唱 2 、 拍号3/4 3、 为三幅图配节奏二、 教学目的:1、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2、能正确完成配节奏的创作练习。三 、教学重点: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四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五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大家来唱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的,请大家来听。 2 聆听录音范唱:老师带同学拍手感受2/4拍强弱规律。3 再听: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三拍子的指挥图式4 先学习第二声部旋律:用三拍子指挥图边打拍子边看书唱谱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学唱。(1) 前8小节注意连线,第3、4小节同音相连只唱一音时值相加共唱5拍。(2) 再学唱后8小节。5 再学习第一声部旋律也分两个8小节学唱:前8小节1跳跃要唱准想好音高再唱。6二声部合唱(1) 先唱好两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2) 一句一句合唱,唱好一句巩固一句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唱好一句及时鼓励,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7 在二声部旋律唱好的基础上填唱歌词。8配上打击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9小结: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快乐课间生活,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意大利威尼斯)课件出示:介绍意大利威尼斯。(二)2/4与3/4对比及三幅图配节奏。1导入: 威尼斯美吗?请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欢迎进行曲片段,来畅游威尼斯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不禁跳起了舞蹈,你们听杜鹃也和你们一起分享,放杜鹃圆舞曲2教师在参与时可以做2/4、3/4拍的指挥图式。3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2/4与3/4拍后,完成书上配节奏。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以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用二拍子。 第三课时一、 教学内容:1欣赏陀螺、旋转木马2两首歌曲复习二、 教学目的:1.课外听到陀螺,知道这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管弦乐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一首小曲,乐曲描写儿童转陀螺的情景。2,知道旋转木马一首电子琴曲。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巩固2/4、3/4拍的节拍感。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聆听乐曲。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五、 教学过程:(一)歌曲复习 1哦,十分钟 2大家来唱(二)音乐欣赏:管弦乐陀螺 1导入:教师拿一个陀螺问学生谁玩过或见过,说说怎样玩法。2课件出示介绍陀螺及作者比捷。3初听全曲: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 ?4复听全曲: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谱简谱与图形谱,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三 音乐欣赏:旋转木马1导入:同学们玩了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请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上下起伏)2初听全曲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3复听全曲设问:(1)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3)当最后一部分再现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听出来了。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是用了快速的节奏和高低起伏的大跳音程,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间活动,你们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第五课 少年的歌教学目标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情绪表现中外少年歌曲。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的唱法。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器、彩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知识;音名,变音记号;编创小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 ,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6.伴奏的配置: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三、编创小品:1.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2.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 3.分组展示小品,评价。四、课堂小结,下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表演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表演小小少年: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 。(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听辨活动: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三、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