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陋室铭》教学设计—夏安妮.docx_第1页
教育部参赛—《陋室铭》教学设计—夏安妮.docx_第2页
教育部参赛—《陋室铭》教学设计—夏安妮.docx_第3页
教育部参赛—《陋室铭》教学设计—夏安妮.docx_第4页
教育部参赛—《陋室铭》教学设计—夏安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学设计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汕尾学校 夏安妮【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第22课陋室铭【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住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做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讽刺。【教学设想】1、 “三分诗七分读”, “诵读是解读古诗文的敲门砖”。所以,教学中应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采用范读、个读、男女生竞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藉此落实教学目的。2、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设计梯度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师生互动,设计形象生动的板书,将核心内容直观表现出来。3、在情感升华板块,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学习,说一说此时此刻最想跟刘禹锡说的话,将他们对诗人的感情推至高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教学重点】1、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2、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看到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了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简直是欺人太甚,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他愤然提笔写下了一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文章,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这位诗人就是刘禹锡;这篇文章就是陋室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二、走近作者、作品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墓志铭:写在墓碑上称颂死者功德的文字。3、图片展示“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的陋室”。三、读铭文,赏陋室1、全班齐读2、朗读提示:字音;节奏;韵律3、推荐朗读4、示范朗读5、男女生竞读6、全班齐读四、读铭文,析陋室思考:陋室陋吗?(不陋)1、 陋室不陋,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景清幽静谧人博学高尚事情趣高雅主旨句:斯室陋室,唯吾德馨。2、(1)作者借山水,用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2)作者借陋室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3、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何作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五、情感升华刘公,我想对你说六、课堂总结陋室铭不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那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潇潇洒洒地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全班齐读)七、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必做2、完成金牌学案本课练习题3、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铭(选做)托物言志附: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安 高贫 洁乐 傲道 岸德馨 景美人儒事雅陋室铭教学反思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汕尾学校 夏安妮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寥寥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练工整的语言表达出了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如何让刚刚接触古诗文不久的八年级学生透过文字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后,设计“新颖导入、多样诵读、情感升华”三个环节。以下谈谈我讲授本节课后的几点反思。一、新颖导入,激发兴趣 刘禹锡的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如果学生不知道刘禹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了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导入部分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是一篇不畏权势的战斗檄文,从而带着对刘禹锡铮铮傲骨的佩服学习此文,品味其儒雅高傲之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多样诵读,感悟体会。 “诵读是解读古诗文的敲门砖”,古典诗文重在诵读。本文通篇协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因此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学生在老师讲的背景故事吸引下已有了学习本文的兴趣,老师引领全班一起齐读感知,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产生阅读的欲望。推荐朗读,这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进入文本。听名家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读出文章的韵味。自由朗读。不仅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韵律。男女生竞读。以比赛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全班齐读,及时巩固朗读效果。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已能当堂背诵,达到教学预期效果。三、情感升华,水到渠成。“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服务”。前一天晚自习我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写下对刘禹锡最想说的话,此环节旨在赏析文本的基础上,对刘禹锡的情感有更深一步的抒发。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让我惊喜,有直抒胸臆的表述,也有含蓄委婉的表述。其中林铠然同学讲到“您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中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愿保持清廉,洁身自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神令当今官员自叹不如,更令人敬佩。视名利为粪土,一心为民是做官的最高境界。你的精神是崇高无上的。内心不陋,屋子何陋之有?国家若有刘公此等人才,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之复兴。”让我看到了学生洞察时事的睿智;黄俊铭同学讲到“居于世外,冲破世纪黑暗的洪流,心静如水,以清澈之眼观彼之外界。”让我感叹学生文笔的精妙。通过此环节,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已是水到渠成。四、遗憾不足,努力方向。课堂教学,永远是充满遗憾的艺术。1、在分析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时,由于学生一开始就将其定位为“不陋”的体现,我没有给予更多的分析。其实,台阶上长满了青苔,房屋的外面也长了很多青草,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陋室”,正是因为刘禹锡追求的是简单、朴素、朴实无华的生活,所以这样的环境,他是喜欢的,在他眼里是不陋的。当时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不至于留下遗憾。2、在第2个问题“作者借山水,用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设计上相当拔高,缺乏阶梯,学生一时弄不清“心迹”是什么,也无法及时答到点上。如果当是我在提问前再设计一个小问题作为铺垫,前两个学生的回答也不会总停留在“这间简陋的房子有我这个品德高尚的人来居住,陋室就不陋了”这个层面上了。3、由于前一节课已布置大家预习,在疏通字词这个环节安排的时间太少了。古诗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活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连字面意思都还没有搞懂,就很难理解此文的深层含义了,因此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应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是,我因害怕设计的内容上不完,有意缩短了这个环节,使很多重要的字词没有得到解答,学生没有很好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