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已经不能全面的反映经济环境变化,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而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由于其与税务会计产生背景不同,发展不同,特点不同,从而使得公允价值与税务会计存在差异且其在税务会计上的应用范围较小。在了解了现阶段公允价值在税务中的应用范围之后,便串联其二者的联系,找出二者的衔接点。关键字:公允价值,所得税,对接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cannot have comprehensive screening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 can prompt fully reflect the current and future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But as one kind of new measurement attributes, because its and tax accounting background is different, developmen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so that fair value and tax accounting differences in the tax on the accountant 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smaller. By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fair value in tax application scope, she was later series its connection and fined the link between points. Keywords: fair value; income tax;docking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一、研究背景1二、公允价值与所得税关系11.公允价值与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性。12.公允价值与所得税会计的差异性。13.税务会计中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2三、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具体应用2(一) 应用现状2(二) 应用分析及对接7四、结语10参考文献1213公允价值计量与所得税会计对接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无形资产、人力资产、自创商誉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念和计量属性受到冲击。近年来,各国会计准则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属性。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明确了现行会计准则可以采用5种会计计量属性,其中就包括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税务会计是税收与会计相结合产生的一个边缘性学科, 但是税务会计遵循税法导向原则, 即税务会计应以税法为准绳, 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 再以税法为判断标准进行纳税调整、纳税申报, 在遵从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 寻求企业的税收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中的运用出现了利得和损失,产生了利润,从而也就影响了所得税。这种利得与损失有些税务会计是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中与税务中存在差异,怎样对接也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二、公允价值与所得税关系1.公允价值与所得税会计的相关性。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所得额,以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而公允价值也是为了能够按照公平公正的价格对交易进行计量。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追求真实、公允。2.公允价值与所得税会计的差异性。所得税的特性是偏向于静,这可以从税收的确定性特征和简便征收原则两方面内容得知。税收的确定性是指税收是按事先确定的范围和标准征收。其意义在于,政府的收入具有确定性,可以使其有计划地安排政府支出;纳税人的负担具有确定性,可以使其有计划地安排生产与生活。这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税收的简便原则是指在保证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使税收制度简便易行。确定税收的简便原则,不仅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而且有利于防止逃税。但是公允价值的基础是市场价格,而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即市场价格是变化的,同理公允价值也是变化的。即可推理公允价值的特性是偏动的。如葛家澍、占美松也总结出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FASB)在(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FAS 157)中的公允价值定义和(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FAS 159)中的有关建议,公允价值只能适用于在有序市场中有大宗买卖,从而有可观察的、活跃的、公开的市场价格(包括出标价、投标价和中间价)的那些拟出售的资产和拟转移的负债。如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其它期货市场上买卖的商品(主要是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工具),也包括少量非金融产品如活跃的小麦市场上的小麦,活跃的投资性房地产中的房地产才适宜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也从另一方面辅证了公允价值的“活泼”。所以二者在特性上的冲突和对立导致了其应用的差异。如新企业会计准则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的市场理念,使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在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而在新企业所得法中,仍然对企业的资产在进行税收计量时,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而所得税会计应以税法为准绳,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再以税法为判断标准进行纳税调整、纳税申报,在遵从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寻求企业的税收利益。即这种“税法导向原则”体现了“税法至上”,税法优先于会计法规。尤其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前提下,公允价值在所得税中的运用多被掣肘。3.税务会计中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各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较为活跃的市场,具备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回避公允价值的使用将导致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前后不一致。财务报告在旧准则框架体系下基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外提供对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引入公允价值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三、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具体应用(一) 应用现状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税务会计中,主要运用到视同销售,股权投资,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金融工具中。1视同销售的特殊事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 号)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确定组成计税价格。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 号)中又明确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和外购的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商业企业包括外购商品)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2股权投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 号)中的相关规定:当企业向被投资方分配非货币性资产(或对外投资、整体资产转让、置换)时,在所得税处理上应视为以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或全部资产)和分配(或投资、按公允价值购买另一方全部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交易中放弃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原账面计税成本(或调整计税成本)的差额,应计入交易发生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反之则确认为当期的损失。而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缴纳的相关税费作为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可见对于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二者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不同。3企业合并: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首先对被合并企业计算清算所得,在此之后,对合并方而言,视同按公允价值购买资产处理,因此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取得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企业合并一般重组方式下,合并方取得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初始计量的差异如表1 所示。表1会计分类一般重组备注初始计量计税基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确认的商誉的计税基础与初始计量金额相同。商誉不得摊销扣除,在合并方未来计算清算所得时一次性扣除。同一控制原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来源:高金平公司重组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合并业务J中国税务2009(9):28-31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9 号)中的相关规定: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合并,通常情况下,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有关资产,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合并企业的股权视为清算分配。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被分立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其被分离出去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计算被分立资产的财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的资产,在计税时可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计税基础仍为公允价值可知公允价值在所得税上此方面的应用较深入,同时相关规定中有“在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通过估价来反应资产的价值,从而确定成本的方法也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4投资性房地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83 号)规定的视同销售行为的收入确认时限为:视同销售行为应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视同销售行为收入确认的方法和顺序: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按成本利润率确定,其中,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含15),具体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 号)对此前的国税发200383 号文做出进一步说明,其中第六条:关于开发产品视同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问题,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或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它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时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仍参照国税发200383 号文的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计量时采用历史成本,此举与税法无差异。在后续计量时,财务会计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就是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会计核算方面,在年末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不计提折旧或摊销,这样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的提高。税务处理方面,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在税务处理上,按实际成本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化所产生的所得,对投资性房地产仍应计提折旧或摊销。新会计准则与税法不一致产生的差异,将影响企业所得税费用从以上两段可得出,对所得税而言,投资性房地产在销售时是遵循市场价格,或者是公允价值的,但在其后续计量中,它并不承认公允价值,它坚持的仍是历史成本原则。5债务重组。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颁布了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简称办法)。(1)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办法第六条规定,债务重组业务中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2)将债务转为资本。会计准则规定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办法第五条规定,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应将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作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公平成交价值。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第三条规定:在满足交换具有商业性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按照税法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取其它非货币性资产,实质上是一种有偿出让资产的行为,应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购置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分别计算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7金融工具: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条: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对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中,则分情况予以对待. 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基础,除公允价值之外,还包括成本和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而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除此之外的金融资产一律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对于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新准则似乎更倾向于摊余成本,只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而税法则规定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按公允价值计量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务会计在计算本期应纳税额时不予确认, 即此类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历史成本。了解了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和公允价值是通过影响利润来影响所得税的便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不仅将增加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同时也将影响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可能使证券性交易投资较多的公司,其股本“账面富贵”并反应在当期业绩中。企业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从而影响税收调整问题。所以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带来了税收上如何衔接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大大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收益的税收问题又是公允价值会计中一个很实际而且很重要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如,企业在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调增的留存收益在税法上是否需要征税,以及未实现收益是否征税等。如果要为尚未实现的收益付税,企业可能面临不得不出售某些资产来缴税的问题。又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由于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或进行摊销,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应交所得税。再如当上市公司的证券类投资市价比成本高时,由于新准则规定期末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持有投资上升时,将确认未实现的收益,因此虚增企业利润,从而加重税收,导致企业现金流出。这些公允价值对所得税的影响虽然有轻重不同之分,但是其影响仍然存在,故需要进行讨论以确定这种影响的利弊。究其本质,正如盖地,孙雪娇所认为的,所得税法规定的公允价值计量范围较之会计准则狭小许多, 其运用只是局限于对没有货币资产计量时,为确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或收入额采用的替代计量方法。在资产的持有期间, 无论其公允价值如何变化, 所得税法均不予认可, 即不允许将公允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在税前扣除, 也不要求对公允价值高于计税基础的差额记入应税收入。因为所得税法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 要求资产价值的可稽核性, 而市场价值的不断变化和人为操控的便利性, 使所得税法如果接纳对持有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将导致大量的避税、逃税行为发生, 从而大大增加税收征管和查处的难度, 可能会导致税收利益的非正常损失。另外, 所得税法对负债和扣除项目的确认均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为根据真实性原则, 负债和税前扣除费用必须是企业真实发生的、有明确合法证明支持的, 其金额已在发生日被固定, 不可能随市场价值的变化而改变了。而蒋泽生,李高波认为应有选择性地应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相对较弱,税收应当有选择性地应用公允价值,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对于难以用历史成本确认和计量的资产,税收中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比较成熟的交易市场的资产计量,如有价证券、汽车、房地产等,公允价值易取得且可靠性有保障,税收计量中也应当采用;对于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经济业务,如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需要通过相关资产定价模型才能取得,在保证参数合理取得的情况下,可以试着应用。并在今后有意识、逐渐地将应用范围进行扩展,可以考虑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利率基本能够可靠确定的会计要素的计量,如期限较长的赊销收入及一些长期负债等。对于折现的问题,黄董良谈到FAS109 和我国的所得税均明确,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不应折现,这与第12号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12,IAS12 )的规定相同。但第19号英国财务会计准则(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UK) 19,FRS19) 规定,应允许但不要求报告主体对递延税款资产和负债进行折现,以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并要求: 如果报告主体采取了折现政策,那么,对于根据未折现的现金流量计算的递延税款余额(和可收回的预缴公司税款) 以及不进行折现的重大影响,应予以披露。我国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是否允许折现问题未作出规定。而折现也是公允价值反映的一种。(二) 应用分析及对接对以上具体应用的总结,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资产或负债的入账价值跟计税基础是相同的,但是后续计量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一样,所以导致了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了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暂时性的。暂时性差异又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规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或事项,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所得税费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购买法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通常应调整企业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人民出版社259-2831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负债)、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等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时,如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计税时仍按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这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企业对金融资产(负债)、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等金融工具超过账面价值的公允价值计量,税法不调整,这就产生应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对金融资产(负债)、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等金融工具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公允价值计量,税法不允许扣减应纳税所得额,这就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直接计入所得税费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其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所以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2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计税时仍按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这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当企业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进行调整后,就产生了应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所得税费用;如果期末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后就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所得税费用。3企业合并。企业合并采取购买法时,被合并企业可辩认资产或负债在会计上按公允价值入账;而税法规定计税时按原账面价值计算,致使合并后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异。企业合并时,合并资产按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调整,但在计税时不作调整,产生应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合并时,合并负债按公允价值确认,但有关费用不能在当期扣税,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到商誉中。4股权投资。(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在会计上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而在税法上对投资资产按以下方法确定投资成本:通过支付现金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投资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投资成本。这种情况会计核算与税法要求一致不会产生差异。(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会计上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按照税法规定,这部分差异不进行处理,即营业外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也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从而新增了一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计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损益除外),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损益。而税法上不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也不调整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取得现金股利的差异。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已确认投资损益的,应抵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税法规定:对被投资单位分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做投资收益处理,不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这时虽然不确认持股所得,但原计算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已经减少,因此应相应调减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即冲减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果被投资单位分配的是股票股利,在会计上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但按照税法规定,对于股票股利投资企业应按票面价值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增加其计税基础。这样便产生了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5债务重组。(1)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会计处理: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务人应当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用以清偿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重组债务价值会计上为账面价值,税法上为计税成本。从税法上面看,以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损益要确认.以公允价值清偿债务的收益也要确认,而以公允价值清偿债务的损失则未有提及。这部分损失从性质上分析,应属于无偿捐赠,不允许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债权人会计处理: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债权人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或者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等。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2)债务转为资本债务人会计处理: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份面值总额作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实收资本)之间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税法规定: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税法对债务重组所得要求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而且会计上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与税法上确认的债务重组所得的金额一般是不同的。会计上规定为股权的面值与股份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税法上规定的是股权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所得。 债权人会计处理: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股份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债权人(企业)应当将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税法不需要区分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即无论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的比例是多少,税法均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和购进两笔业务进行处理。如果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应当相应进行纳税调整。税收与会计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一直都是焦点问题。盖地在税务会计研究中认为二者的适当分离是各自完善的上策,因为二者的目标不同,内涵概念不同,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计量的依据不同。盖地税务会计研究1-19而所得税的强制性、固定性决定了所得税事项是任何一个企业不可回避的会计事项, 且这种会计事项是以历史成本为原则的,而在财务会计中,该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经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酒店管理中级面试模拟题与应对策略详解
- 2025年猪肉储备库岗位面试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 2025年炼钢工中级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
- 2025年托福考试阅读部分实战模拟题
- 2025年物流行业人才选拔招聘面试模拟题集
- 2025年建筑工程管理实操手册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电力事故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传媒行业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经验
- 2025年炼油工艺高级操作工实操经验与模拟题
- 电仪模块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营养指导员试题附答案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2025秋)
-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课件
- DB42T 1521-2019 电梯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 烟草专卖培训
-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案计划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讲课件
- 代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女士内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双预防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花卉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