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秋A8-诗歌语言风格_第1页
15秋A8-诗歌语言风格_第2页
15秋A8-诗歌语言风格_第3页
15秋A8-诗歌语言风格_第4页
15秋A8-诗歌语言风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源于名校,成就所托八、飘逸豪放数太白,沉郁顿挫是子美诗词阅读专题二: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授课科目语文授课教师刘云云授课时间学员姓名学校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辨别出诗歌语言的几种常见风格;2. 能够判断诗句所使用的写作手法;3. 能够准确补充完整8句诗文名句教学重点1. 诗歌语言风格2. 诗歌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诗歌语言风格真题真面(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4. “词”这种体裁的别称 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1分)15. 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解析 D项中“境界开阔”不符合本词的意境,全词是一种清新婉约的风格。16.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案: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解析:“琼珠”即水珠,“碎”字则体现四溅的特点,而一个“圆”字又把水珠的圆润之感描写出来,把一颗普通的水珠描写得如此精致传神,可见词人内心的喜悦之情。知识精要(语言风格)一、鉴赏语言风格类题目答题方法1了解相关知识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常用来概括风格特点的词语。2关注遣词造句从命题形式上看,此类题目一般会指出某个被后人称道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其妙处。鉴赏关键语句,包括语句的含意、色彩、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考生要结合语句中的词语,尤其要注意语句中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语句中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3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语言风格,命题形式多为要求考生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并加以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考生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之处,而是要求考生抓住关键词语来品味整首诗歌呈现出的语言特点。4联系诗歌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风格,答题时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0种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例题解析(语言风格)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注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1.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做简要分析。【解析】本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这首诗的作者是顾炎武,从注释上可以了解其身世经历。从“离怀”“愁眼”可见其沉郁。从“存肝胆”“阅鬓华”等可见其凝重。【答案】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二、(2013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眠唐 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2.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诗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感情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这首诗写环境、写生活都十分平淡,而在平淡的表面下仍能感受到作者的浓烈情感,如“世味”仍时时侵扰,“拈笔忘筌”其实是难忘世事。【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知识精要(表现手法)二、鉴赏表现手法的技巧1审清要求诗歌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设题的角度五花八门,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以免答非所问。有的题目“小角度”设题,题干中明确了表现手法的具体方面;有的则“大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大,没有具体的要求,经常为“表达效果如何”“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等较为宽泛笼统的说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平时要注意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归纳高考设题的特点、答案的模式、切入的方式和语言的组织等等。2把握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了。答题步骤:诗歌中常见的10种表现手法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例题解析(表现手法)三、(2013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3.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虚实手法。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写虚。【答案】“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4.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解析】此诗描写了蝴蝶在风中、花中起舞的情态,联系刘孝绰恃才傲物,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的经历,就可知本诗是托蝶以言志,含意也就非常明显了。【答案】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随堂测试一、 写出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1.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 写出下列诗句中的表现手法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6.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 我家洗墨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增我情。 三、 名句默写(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去也。(论语七则)(2)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 ?(柳永八声甘州)(5)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答案】(1)不以其道得之 (2)霓为衣兮风为马 (3)花近高楼伤客心 (4)何事苦淹留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言不尽意 (7)可以濯吾缨 (8)他乡说故乡拓展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10.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考查,能力层级为D级。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1. 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颔联借助历史故事说理,自然是用典手法,需要分析出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来。(2)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答案】(1)用典。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不见莺啼有吠蛙”寓指春去夏至,花落时节;呼应首联(或呼应标题)以景结尾,委婉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或无奈与自嘲)。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 诗家:诗人。上林:古代皇家园林。3. 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4.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2)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凸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四、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玉鞭蓉喜雨(明)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注:野水:指地上的积水。芃(png):茂盛的样子。5. 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6. 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复习测试一、写出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7.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写出下列诗句中的表现手法1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3. 我家洗墨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4.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5.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增我情。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