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7-针灸科.doc_第1页
中医临床路径7-针灸科.doc_第2页
中医临床路径7-针灸科.doc_第3页
中医临床路径7-针灸科.doc_第4页
中医临床路径7-针灸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139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142 138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 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 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145 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 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 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3其他疗法。(九)完成路径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30以上。(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门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 51.8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标准治疗日60 天实际治疗日: 天时间 年 月 日(第 1 天) 年 月 日(第 2-15 天) 年 月 日(第 16-30 天) 年 月 日(第 31-45 天) 年 月 日(第 46-60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 集中医辨证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面肌电图检查其他检查项目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辨证 选择口 服中药汤剂其他疗法完成首次门诊记 录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交代病情及注 意事项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完成复诊记录 中 医四诊 信息采集中医辨证 根 据病情 变 化 调 整治疗 方 案疗效评价 完 成复诊 记 录 中 医四诊 信息采集 中 医辨证 根 据 病情变 化 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完 成复诊 记 录中医四 诊信 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 情变 化调整治 疗方 案疗效评价完成复 诊记 录制定随 访计 划病情 变 异 记 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 签 名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型瘀滞型 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为:M75.011)。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肩关节 X 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 等。(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2)瘀滞型:活血祛瘀、舒筋通络。(3)气血虚型:补养气血,通络止痛。3其他疗法:小针刀、物理治疗。(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视觉模拟评分2 分。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达到4 级。(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肩凝证(TCD:BNV262)西医:肩关节周围炎(ICD-10:M75.01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时间 年 月 日(第 1 天) 年 月 日(第 2-5 天) 年 月 日(第6-10 天) 年 月 日(第11-15 天) 年 月 日(第16-20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 集中医辨证完成必要的辅助 检查肩关节X 线检查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针灸治疗 辨 证 选 择 口 服中药汤剂其他疗法完成首次门诊记 录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交代病情及注 意事项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疼痛、关节活 动度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疼痛、关节活 动度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 据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疼痛、关节活 动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