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服装工艺美术学校 图案艺术设计教案10级室内设计班图案艺术设计第一周教案授课课题:(一)图案设计的概念、属性、特点与运用范围(二)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风格(三)中国传统民间图案(四)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五)图案的配色技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风格、图案的形式美法则难点: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图案的配色技术教学用具:课堂示范、优秀范画实图赏析、多媒体教学教时安排:29课时星期课次 课题实操重点一1节图案设计的概念、属性、特点与运用范围4、6节1、图案的概念、属性。2、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风格。3、中国民间图案的类别2-3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风格5节中国传统民间图案二1节图案变化统一的作用与方法4-6节1、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原理设计一幅黑白图案。2-3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三1节图案色彩的基础知识4-6节1、36色标准色环和变化色环的绘制。2-3图案设计的素材来源于构思四1-3写生素材并设计为图案素材4-6节机动写生五1-4作业实操5节总结复习、学生作品讲评参考资料:图案艺术设计第二版. 鲍小龙、刘月蕊 东华大学出版社图案中级班、第三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装饰绘画 吕 璇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过程: 周一:第1-3、5节课-图案设计的概念、分类、属性、特点与运用范围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民间图案一、图案设计的概念、分类、属性、特点与运用范围(一)、概念:1、图案的概念:图案一词是本世纪从日本传入的,其含义主要是指有关装饰、造型的设计方案。“顾名思义”图案即:图形的设计方案。汉语字义:图形象、谋划;案文件、方案实用美术领域:广义、狭义广义:从美学角度,对物质产品的造型、结构、色彩、肌理及装饰纹样所进行的营构或方案设计。狭义:指某种纹饰,即安形式美规律构成的某种或拟形或变形、或对称或均衡、或单独或组合的具有一定程式和秩序感的图形纹样或表面装饰。图案一词源于英文单词“design”, “design”具有三种意思,即:图案、设计、意匠。图案即图样、方案;设计即设想、计划;意匠即意图、匠心。图案教育家、理论家雷圭元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对图案的定义综述为:“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教育家陈之佛先生1928年提出:图案是构想图。它不仅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是创造性的计划,也是设计实现的阶段。(二)、分类:图案的分类:设计领域广泛,服务对象不同、应用领域各异,分类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五种分类方法应用角度、构成形式、存在形式、造型意匠、教学进程1、应用角度:纺织品图案、建筑图案、服饰图案、家具图案、漆器图案、装潢图案、广告图案 2、构成形式:单独式、连续式、群和式单独式能够独立存在而且具有完整感的图案。可分为“自由式”和“适合式”。连续式运用一个单位纹样(又一个或几个装饰元素组成)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循环反复地排列所构成的图案形式。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群和式有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形象无规律地组成的带状或面状图案。 3、 存在形式:平面、立体、平面用于立体的图案平面图案相对于立体而言,指一切应用于平面对象的美术设计或模拟练习,表现形式是二维的,侧重于构图、形象、色彩及材料、工艺的研究和设计。如:纺织、刺绣、印染、印刷、广告招贴、商标、壁画等。 立体图案针对一切立体形态的美化造型设计,表现形式是三维的,侧重于立体造型既结构的研究和设计。如:陶瓷设计、家具灯具设计、日用器皿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还包括结构图、三视图。平面用于立体的图案指立体造型的表面装饰,侧重于解决纹样与立体造型之间的适应与谐调问题。如:服饰图案、建筑图案、家具图案、各类器皿装饰等。是平面与立体的结合,是平面图案的立体表现。4、 造型意匠:具象图案、抽象图案具象图案具有较完整具体形象,分为“写实”和“写意”。 抽象图案由非具象形象组成的图案,分为“几何形”和“随意形”。5、 教学进程:基础图案、专业图案基础图案主要研究图案的共性问题,如:造型、结构、色彩、形式美法则、一般规律、制作技法。专业图案结合应用产品设计的图案,如:服饰、染织、金工、陶瓷等。(三)、属性:1、实用性:是图案的物化反映。2、装饰性:A、是通过造物、造型、给人以精神上的审美享受。 B、是透过形式美来体现的。 C、有时还可以通过特有的材质运用、特殊的工艺处理、特定的空间配置而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3、民族性:集中体现其民族的生活习俗、个性特点和文化精神,展示特有的风格面貌。4、时代性:时代精神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表现出某些地域性或全球性的特点。(四)、特点与运用范围图案的设计是审美性与实用性相互结合的。实用性为物质的属性,决定着内部结构、形态、功能,而审美性是精神属性,决定着外部构成要素,同时还必须从属于实用性要求。这就是图案设计中常常提到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协调、运用材料的合理与科学等。重创意美、重装饰美更是图案设计的灵魂。总的来说图案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鲜明突出的主题特征,饱满的构图方式,强调个性特点、重概括性、平面化、秩序感。2、不受时间、空间、比例、视点等的常规局限,敢于天马行空的想象,打破自然的约束,可以无中生有,故图案设计具有象征性、理想化。3、图案设计具有丰富的、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变化方法,可变形、变体、变色,是形式美、内容美、构图美、色彩美、材质美等的统一体。4、图案在主体设计上不但要遵循造型原理,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图与地之间的关系。图与地:即图案配色的层次感,是利用主要图形(浮纹)和底色(地纹)之间的明度差异产生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A、 深色的图形和亮的底色相配合。B、 亮色的图形和深的底色相配合。C、 深色或亮色的图形和中明度的底色相配合。5、图案设计的创意是关键,它是唯一性的,不能与他人雷同。6、设计图案还要从属于实用性、工艺要求和时间要求等。它不同与自我个性化的艺术创造,而是为“他人”设计服务的。 图案设计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平面设计中,代表性的有染织设计、印刷产品等;如建筑、家具、雕刻、服装、环艺、漆器、陶瓷、壁画、展览、舞美等。二、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风格风格:作为一种艺术特征,是艺术创作的个性表现,是作者表现在作品内容和形式上的艺术特色。图案的风格,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由于受历史、地域、思想、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科技等因素的影响,由作者对生活的客观感受和主观把握,根据社会需要,将审美观念和使用价值,通过一定的题材、内容、材料、样式、表现手法和工艺技巧所呈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装饰形象,它体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各种因素中。懂得历史才能把握未来,认识和了解“风格”,是为了借鉴和创新。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丰富多样、各有特色。新石器时期庄重大方、自然和谐的图案纹样,商周青铜器纹饰的雄浑神秘,春秋战国时期活泼多样、灵巧多变的图案样式,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纹样的结合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传统图案的设计无论是在造型方面,还是在装饰上,都经历了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多样的过程。同时,在不同的地域、时代,装饰图案的特征也各有不同,在选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有它不同的特点。传统图案受社会背景的影响。A、政治因素 对于阶级社会的礼器而言,纹饰的最重要目的似乎在于使一件礼器仪容变得醒目。其次,纹饰可以细分器物的种类。它促使人们对器型即礼器种类的注意,此外,在特定的器物类型中,纹饰还表示等级,而在等级中,还表示器物的所属关系。商代奴隶社会的典型特点充分体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上,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加强自身统治的产物。青铜礼器上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正是其时代特点的反映。以青铜器纹样为代表,饕餮纹是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及社会意义。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不仅符合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且表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装饰图案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它能按照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需要而加以变化,用器型和纹饰来满足拥有者对等级和所属关系的要求。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春秋晚期奴隶制开始瓦解,社会动荡、思想活跃的特点同样体现在工艺美术中。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与统治残暴的商代奴隶社会相比,人民的被统治程度相对减弱,使得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清新活泼、灵巧多变的式样,一改青铜礼器凝重威严、形大笨重的特征。使作品的主题从神秘怪诞的偶像纹样向现实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战争、历史故事等题材转化。如莲鹤方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主要是蟠螭纹和蟠虬纹,给人以清新、活泼、自然、轻松的感觉。B、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必然会得到新的发展和强化。只有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生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总体水平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样,对文化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文化异常活跃,佛教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装饰艺术上表现为造型完美,形象丰满,线条柔和,优美,着重写实与精神的刻化,并吸收朴素的装饰风格,色彩上富丽浑厚,绚丽典雅。装饰纹样丰富饱满,富丽豪华,常以植物作为首选题材,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缓带纹,人物纹等。唐代藻井图案至为鼎盛。初唐时期的藻井图案,纹样清晰,剔透秀丽,色彩鲜而不艳,强调叠晕渲染与线描融合,有工艺之美。井心多方形,以大莲花,大团花,缠枝纹组合为图案主体。盛唐井心缩小,边饰层次增多,团花与缠枝花边盛行,卷草纹,几何纹,联珠纹穿插有序,其图案构成明显趋向节律化,均齐平稳,花型丰满,线条流畅,形成盛唐至晚唐的一代风格。C、外来文化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综合且有能量,因而,它对文化心理的影响普遍而深入。佛教艺术题材,本来是印度文化的产物,传入中国后需要在宗教环境和器皿上塑造、镌刻或涂绘各种信仰形象、图画和图纹,并通过艺术加工,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相结合,以此打动、激发人心。也因此使得佛本生图充满了各地洞窟的墙面,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壁画艺术和图案艺术5。 植物纹中的莲花纹是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纹饰,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我国古代对莲花的欣赏最先源于楚国,“集芙蓉以为裳”、“因芙蓉而为媒”(楚辞),就是指莲花。莲花纹图案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上就有发现。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其盖就是莲花形。佛教传入中国后,来自印度王莲的佛教莲座,按中国传统形象与审美观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艺术风格开始发生变化,瓷器早期莲花纹花瓣瘦长、瓣端较尖,晚期花瓣肥硕,端尖翘起,有了较固定的形式表现。这也是我国传统图案受外来文化影响并与之结合的例证。自唐代开始使用的变化多端的“卷草纹饰”,是佛教纹饰改造中有代表性的纹样。佛教的植物纹样与饰物,如莲花、忍冬、菩提以及华盖、法轮、璎珞等等,其物象与中国传统的造型习惯与审美要求并不适合,“卷草纹”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的新纹样,很难说它取材于哪一种物象。卷草纹既不是以前中国的造型题材,又不是印度佛教的具体对象。但它那旋绕盘曲的似是而非的花叶枝蔓,却得祥云之神气,有佛物之情态,它既有曲线缭绕的空灵,又有流转的韵律,且保持婉柔敦厚的静谧。它是中华民族吸纳外来宗教而改造成的朴实而有特点的佛教装饰纹样。以流动的回转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把外来的题材融入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进行了佛教装饰纹样的改造。卷草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标志着佛教融合中国文化而发展到极盛时期的到来。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内涵丰富、文化底蕴雄厚,现代装饰图案设计是从传统图案中发展来的,但又不是传统图案的简单翻版和重复,通过对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探讨和研究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图案的构成特点。我国图案艺术的先驱雷圭元先生指出“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与流是图案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能高飞。”传统图案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是历代艺术创造者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造型及色彩都是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华,传统民间艺术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充分学习传统图案的风格和特点将其应用到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中,对于传统图案既要有所继承,又要有所扬弃,并进行现代化改造,赋予全新的设计理念、功能与形式,使之成为适应和符合现代社会审美与实用要求的现代装饰图案,使我国的设计在保持自己风格特征的同时又能与现代国际社会接轨。1、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主要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以夹炭黑陶为主,少量加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烧成温度800-930。器型有釜、罐、杯、盘、钵、盆、缸、盂、灶、器盖、支座等。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有一些彩绘陶,绘以咖啡色、黑褐色的变体植物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原始艺术品不仅数量大,而且题材广,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象牙雕刻、陶器纹饰上面,尤其是一些象牙雕刻器,线条流畅,造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河姆渡时期的装饰纹样主要有:鸟兽纹、稻谷纹、几何纹等,风格朴实简练。2、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发掘。 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陕西渭河流域、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的狭长地带为中心,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代表着原始艺术的辉煌。其造型优美、凝重、浑厚、饱满;纹饰以抽象几何图案为主,同时也有植物、动物纹样,这些装饰纹样大都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概括,达到了完美的样式化。期中有些几何纹是从写实逐渐变化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纹样构图严谨,采用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和双关法等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红、黑、黄、褐等矿物颜料绘制,显得质朴单纯。3、奴隶社会夏朝时期的青铜器处于青铜器发展的早期,因而在装饰纹样上也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从我国目前出土的一些夏朝时期的青铜器,特别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夏朝青铜器的装饰比较简单,一般选用简单的弦纹或潦草的饕餮纹,装饰纹样很是简单草率。这种装饰纹样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夏朝属于中国奴隶制的初期,也是青铜器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再加上这一时期奴隶制政治体系还不完善,制作技艺和水平也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青铜器的制作也相对较少。这种局面必然会在接下来的时代中得以改变。 商朝是中国奴隶制的重要发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青铜器的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制作也更加频繁。这一时期随着奴隶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奴隶主贵族更加重视青铜器在维护其地位和利益的作用。在思想方面,“商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种重鬼神的思想,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到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从目前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来看,这一时期青铜器装饰比较厚重、繁缛,一般是双层装饰,地纹采用云雷纹,主纹饰为饕餮纹。特别是大量饕餮纹的使用,使得青铜器充满狞厉之美,这是商代青铜装饰的一大特点。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传说中猛兽的形象,凶猛恐怖。这种纹饰一般是装饰在器物的腹部或腿部等醒目位置上,由两个对称的夔龙纹组成。饕餮纹的使用,增强了整个青铜器的神秘感和恐怖气氛,特别是一些青铜礼器,这种装饰纹样不仅可以震慑奴隶,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同时也体现了商人“先鬼而后礼”的思想。如出土于河南安阳妇好墓的商中晚期青铜鼎,一般都在腹部和腿部装饰有精美厚重的饕餮纹。其中一件造型奇特的鸮尊,通体装饰纹样,以云雷纹做地纹,纹样厚重繁缛,整件作品充满浓郁的神秘色彩。除了云雷纹和饕餮纹以外,商代还出现了夔龙纹、凤纹、人面纹和猛虎食人等纹饰。商代著名的大禾鼎四面装饰四个人面,人面形象写实,但从紧闭的双唇和平视的眼神中透露着神秘色彩。发现于安徽阜南的龙虎尊,狞厉的气氛通过腹部猛虎食人纹饰体现出来。这种恐怖、神秘而狞厉的色彩,也只能在商朝这样一个奴隶制体制上升、思想上强调“先鬼而后礼”的时候出现。 到了西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把目光从“鬼神”转向“礼”,这种“礼”从某种意义也就是现实。同时西周的统治者也注意到商代统治中的弊端,开始注意缓和奴隶主贵族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在思想发面,周人和商人也有着截然不同,周人以“敬鬼神而远之”取代商人的“先鬼而后礼”。这一系列的变化,必然会体现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上。周代的青铜装饰一般为单层装饰,饕餮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云雷纹、夔龙纹、凤纹等相对活泼的纹饰开始唱主角。虽然在一些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饕餮纹,例如目前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口沿下部的装饰带中装饰着饕餮纹,但是此时的饕餮纹已经变的单薄而无恐怖、神秘气氛了。大量的作品都是在腹部等醒目位置上装饰夔龙纹或凤鸟纹,轻松的气氛溢于言表。所以,我们得出奴隶社会的装饰图案多采用以云雷纹变化而成的回形纹做主要形式的底纹,用饕餮(tao,tie)、夔(kui)、蛇、蝉、鸟、羊、虎、象、龟、蛙、鱼,以及具有图腾象征性的龙、凤、怪兽等纹饰作主纹。且主纹普遍有带回形钩状结构的特征,采用夸张变形、象征性、抽象性为主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得出,神秘、庄重、威严、狞厉、凝重、严谨、有序、层次丰富是奴隶社会装饰图案的风格特点。4、春秋战国西周之后的春秋是中国奴隶制崩溃和瓦解的时代,“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政治局面,再加上封建制经济的萌芽,固有的装饰纹样必然要逐渐瓦解。思想文化上的“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出现,使得整个社会充斥着自由活泼的氛围。这一时期纹样装饰也呈现出更加轻松活泼的面貌,强调的是标新立异,强调的是自由的运用。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上面的纹样以轻松活泼的窃曲纹覆盖通体,壶盖上在一圈莲花的中间,装饰着一只震翅欲飞的鹤,仙鹤神态生动,这种震翅欲飞的姿态也正是那个文化思想活跃的代表。春秋时期由于失蜡法的出现和使用,青铜器装饰还流行繁密的蟠虺纹和蟠螭纹,这种形象的装饰虽然繁密,只是装饰技法的进步,并不体现神秘感。例如河南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王子午鼎,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只会惊叹它通体细密的纹样,不会有丝毫的压抑恐怖之感。当中国历史发展到战国的时候,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封建社会。封建制的建立,使得当时的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封建地主和奴隶主相比,也更加进步,更加注重人和现实。他们追求更为奢华的现实生活享受,青铜器开始出现鎏金、错金银等装饰技法,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在装饰纹样的取材上,开始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攻战、宴乐、采桑等场面被搬到青铜器上,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采桑宴乐攻战壶上,对妇女采桑,仕女击钟、战士攻战的表现,轻松活泼,现实生活气息浓重。纵观先秦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发展,总体上是沿着从对“神鬼”的关注到对“人”的关注这条道路发展的。从关注虚无缥缈的“鬼神”到关注现实中的“人”,这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也是对人性的发现和重视,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风格在沿袭商周青铜艺术形式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摆脱了神秘威严的气氛,较之显得自由、轻松、清新、纤细、生活化、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5、秦汉时期秦汉的纹样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类型的艺术,熔为一炉,汇成一体。客观上起了大交流、大融洽和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春秋战国的写实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绘画式不规则纹样,在画象石上取得了更大发展。画象砖和画象石上多平衡的布局,铜镜、瓦当和陶器多对称的处理,织物的常见形式是二方和菱形连缀的四方连续。车骑狩猎、宴乐百戏、马虎鹿豹、飞禽鸿雁、神仙羽人、四灵。“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四神和吉祥文字等,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纹饰。植物纹样,有所增多,证明农业比过去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新创的风景图案,为数虽少,但前所未见。以文字为主的装饰,刻划很美,具有规律性。篆体的变化富于创造。有的在篆隶之间,具有时代的特点。我国装饰纹样的独特风格至两汉日臻完美,以线为主的造型特征,既写实又概括的艺术手法,有程式无拘束的组织结构形成为一种基本的格调和体系,是我国装饰艺术民族形式的奠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秦代的图案特点是生动浑厚、粗犷写实,神态威严勇猛、凝重肃穆,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而汉代主要以云气纹结合祥禽瑞兽的动物纹为主流,另有以茱萸纹为代表的植物纹、双菱几何纹。风格上粗狂豪放、概括传神,显得清新优美、自然生动、洗练朴实。6、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长期战乱的时代,社会动荡,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这里包涵着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战乱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各族人民被迫四处逃亡迁徙,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了相互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佛教的传入和兴起,同时受中外贸易的影响,希腊、波斯、印度的艺术为中国艺术带来新的成分,导致美术的空前兴盛;三是士族文人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文化艺术得以蓬勃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风格洒脱清丽,带有印度犍陀罗艺术(所谓犍陀罗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专有名词。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国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进入印度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世纪,殖民地的欧洲人后裔,与原来居住在中国河西走廊的月氏人一起,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定都犍陀罗(今马巴基斯坦白沙瓦与阿富汗东部地区)一带,贵霜帝国的第三代君主迦腻色迦开始提倡佛教,并将希腊雕刻神像的手法用来雕刻佛像,于是,犍陀罗艺术产生了)的印迹,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写意的特点。装饰纹样主要有忍冬卷草纹、莲花纹等。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7、隋唐、宋唐朝的开明政治和民族融合,开创了社会的繁荣。开放的社会,使唐朝成为各种民族、宗教、文化的汇聚地,“丝绸之路”引来的不只是诸国“胡商”,各种文化艺术也纷至沓来,这是空前的文化交流与大融合。融会南北,贯通中西,把唐代推向中世纪世界文明之巅峰。 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8、元、明、清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由于元朝统治者的尚武精神,其图案装饰风格粗旷、豪放、刚劲、厚重。明朝对外经济文化的扩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使明代的装饰艺术跃入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新阶段。其装饰图案风格显得精练、端庄、敦厚、充实、雄浑、华美、简朴、大方、典雅、沉着而富丽。清代的装饰图案分两方面,一方面,民族传统风格有一定发展,做工更加精巧细腻;外来的影响和技术上的进步,使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技艺的精绝、新奇洋气,特别是清末,战乱,列强入侵。导致清朝的图案风格为繁缛堆砌、矫揉造作、格调不高。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门级安全培训课件
- 部门安全日常培训内容课件
- 避免革命的改革课件
- 交通韧性评估国际标准对比-洞察及研究
- 基于循环经济的2-氨基-4-氯苯酚生产废料资源化利用模型
- 国际面粉切割标准与本土饮食习惯差异的适配性研究
- 国际标准对接中凹凸管流体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与ISO认证路径探索
- 可变拓扑结构分装设备应对突发性订单波动的响应机制
- 双螺杆减速与柱塞泵协同传动的能量损耗耦合优化策略
- 双相钢热处理工艺参数与齿轮副接触应力场的动态匹配难题
- 消除三病反歧视培训
- 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 脚手架工安全技术交底(完整版)
- 接触网运行与检修 课件全套 薛艳红 第1-9章 电气化铁道概述-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
- 2024-2030年中国抗衰老产品和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酒店实美学 课件全套 杨卉 第1-13章 酒店美学概述-酒店服务之美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甲醇含量测定方法
- 【基于危险预知训练方法的安全实践探究12000字(论文)】
-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课件-第11章 农业预测预警
- 电工仪表与测量(第六版)中职技工电工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