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以三河地区春节民俗为例2007年第3期总第75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theSecond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No.3,2007Gen.0.75青海贵德汉族节庆民俗变迁研究以三河地区春节民俗为例张海云(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在中国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青海各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正在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本文以青海省贵德县三河地区为例,探究多民族聚集区汉族社会的节庆民俗变迁,在分析,诠释基础上,寻找文化变迁模式的地方性特征.关键词:贵德;汉族;节庆民俗;文化变迁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83(2007l03006205r节庆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独特的内在结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论是一个地区的生活秩序,还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特征,都能在节庆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在一个地区正发挥功用的文化特质(节日)进行考察,研究其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和动态变迁的过程,解释该地区的社会文化现象,有助于认识该地区文化变迁的轨迹及其走向.出于这种思考,笔者以地处黄河上游的青海省贵德县汉族节庆民俗特别是春节民俗变迁为例,探究在多民族杂居地,汉族社会的文化变迁.一,贵德汉族生境及迁移历史贵德县有汉,藏,回,土等13个民族,至2003年共辖6乡2镇,107个行政村,至2004年,全县汉族人口为48761人,主要分布在三河(河阴,河东,河西)地区和尕让,东沟,新街等乡.以汉族为主包括均为汉族的行政村有29个,以藏族为主包括均为藏族的行政村有43个,以回族为主包括均为回族的行政村有4个,各民族杂居的行政村有31个.汉族人口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53.52%,大部分生活于河谷川水地区,从地图上看,汉族集中分布在三河地区,以三河为中心基本可画出以河阴为圆心的几层同圈,内圈为汉族,次圈为回,土等族,最外圈为藏族,相对有利的地理条件为汉族在三河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农耕基础.历史文献记载,贵德最早为古西羌地Ill(120),是羌人聚集之地.汉族随着汉,唐等王朝驻军,屯垦,修城进入贵德地区.见于史料记载的规模最大的迁移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和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间.明朝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汉族陆续迁入贵德定居.清朝杨应琚的西宁府新志中这样记载道:明季洪武十三年(1380年),于河州拨民四十八户来贵德开垦守城,自耕自食,不纳丁粮.62收稿日期:20070308作者简介:张海云(1975一),女(土族),青海贵德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青海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又于河州卫世袭百户王猷,周(失名),刘(失名)三人,各携眷口赴贵德守御城池._1J(清乾隆以后,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相继迁入大批汉族商人和工匠,定居贵德的人数逐年增多.据城西村杨氏族谱记载:原为巩昌府陇西县人,自乾隆四十年间,因贸易迁眷至西宁,后侨居贵德河阴;河阴镇郭拉村陶氏家谱记载:原系河州民籍,居住西南乡间,孝悌力田,贸易为业至清乾隆年间,筮来德邑入籍,以耕读为本_2_(.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后,化隆甘都,循化,民和马营的兵勇随同家属安置在河东的太平,保宁,下罗家,河阴的郭拉,西家咀,河西的贡拜等村,这是继明初汉族集体迁入后的第二次大量迁入,使汉族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近百年来,还有一些汉族为逃荒避兵而流入贵德,汉族人口和比例不断增加,来源也不尽相同.地理环境和历史上形成的迁移传统以及这种人口分布特点使得汉族和周边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文化方面和藏,回,土等民族互动频繁,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来,贵德汉族的生计方式开始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可通过典型的传统节日春节得以展示.节庆民俗活动和仪式的展演贵德汉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二月二,清明节,端阳节,八月十五,九月九,十月一(寒食节),冬至,腊八,其他节日还有农历六月六滴水崖洗浴日,qz月二十二财神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在当下的汉族社会生活中有些依然按照传统的仪式在进行,有些节日的仪式操作在细枝末节方面发生了变化,如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汉族农家都要炒蚕豆,豌豆或麦子,麻籽儿等,叫做炒虫儿,意为吃了炒蚕豆等,庄稼就不会生虫.而现在二月二炒蚕豆的人家越来越少,记得蚕豆意义的人更少.传统社会的八月十五之夜,将月饼,各种瓜果置于供桌上拜月,然后,全家团坐品尝瓜果,饮酒赏月.月明星稀之时赏月,老人们依据月亮里的阴影呈现的惟妙惟肖的形象,讲述小脚媳妇不堪忍受虐待吊死在梭辘辘树上的故事.据笔者调查,八月十五拜月仪式已不存在,小脚媳妇和梭辘辘树的故事也因人类登月活动而失去了神奇色彩.另有一些节日的仪式和内容仍保持完整,清明节,田社日,十月一是祭祖日,祖先崇拜是汉族信仰体系中最为恒定的信仰,对祖先亡灵的祭拜在即使是破除迷信的极端年代都未曾停止过.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已不再成为节日了,如农历七月二十二的财神节等.贵德汉族近年来注重现代节日,公历4月1日的风筝节是新出现的节日,受内地汉族影响这几年已渐成气候.其特点是传统节日和晚近出现的现代节日活动交织在一年四季中,传统节日大部分和祖先崇拜,祈福禳灾,丰产丰收等祭祀活动有关,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在传统社区的潜入,传统节日和晚近出现的节日中娱乐性成分增强,现代生活方式背后是隐性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人对自身身心愉悦的关怀和回归.最能体现贵德汉族节庆习俗变迁的是过年及过年期间的活动.改革开放后随着央视春晚的深入普及,在贵德汉族社会中过年这一传统的称谓正在被春节所取代,在春节这一大型的传统节日中,汉族的信仰习俗,处事方式,人格结构,精神气质等得以具体而细致的展示,在将近一个月的节庆活动中,汉族传统文化通过祭祀神佛仪式,祭祀祖先仪式,拜年仪式,礼物馈赠仪式,民间社火表演仪式等内容得以尽显,而传统文化的变迁也在这些仪式的展演中逐渐显现.贵德汉族在过年期间的诸多仪式操演其实也就是在申述社群记忆,以使社群记忆代代延续./春节节庆仪式的时空范围:贵德汉族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节庆高潮;节庆活动空间一般为家庭,祖茔,庙宇,广场(指提供庆典活动的场所).春节节庆仪式的参与者:汉族是以宗族为本位的民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春节节庆仪式的参与者为宗族中已故之人(亡灵),宗族中活着的人,神佛(主要为道教信仰中的众仙).宗族中已故之人和神佛与宗族中活着的人在活着的人的想象中共同过节.63春节节庆的具体仪式:1.腊祭仪式.2.祭祖仪式.3.拜年仪式.4.礼物馈赠仪式.近年来,贵德汉族过春节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河地区汉族以家族为单位采取了团拜的形式来过春节,团拜形式向仪式化的方向发展,渗透着现代的因素.团拜形式的出现意味着新的仪式在渐渐生成.笔者调查显示,三河地区家族团拜已成为一条潜规则,发展势头迅猛,在传统春节模式和团拜模式的选择中,家族中包括年长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同家族团拜.家族团拜主要是总结一年来发生在家族中的大事,特别是喜庆之事.年长者也要围绕家族之事讲话,强调家庭和睦,生活事业顺利.团拜期间还要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家族中有重病患者,每家则量力而行捐钱接济.团拜的功用在于节省了春节期间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晚辈利用两三天时间到长辈家拜年,无需再像以前拜望亲戚花去整整十五天的时间,余下的日子在家休息,聚会游玩或观看社火.民间社火表演是春节节庆仪式不可切除的一部分.从自娱自演和娱神的角度看,社火是乡土情感的释放,是才智和生命力的展示,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贵德汉族社区社火以河阴,三屯(周屯,刘屯,王屯)等地最为着名,河阴自明朝万历年间就是贵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屯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屯民地,汉风汉俗的遗迹和儒家的处世之道及价值追求在这几地的社火中不时得以展露.社火的演出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初三开始,各社火队串乡表演,正月初八,除亦扎石社火队之外的各社火队到县政府表演,有关主管单位组织评选优秀团队并加以表彰.据调查,亦扎石社火队在历史上没有出亦扎石古城演出的先例,亦扎石尽管也是汉族村落,但其村落状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绝少与外界发生文化交流,姑娘不外嫁就是文化绝缘的一大表现,近年来婚姻往来已有所突破.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是正月十二,正月十五社火队再次聚到县城形成壮观的较劲场面,表演者和观演者的互动汇聚在社火内容传达出来的价值指归,观演者通过欣赏社火,在内心深处复活传统文化的记忆因子.社火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承载着汉民族自形成至今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精神,同时也因独特的地域因素和多民族聚集的原因,贵德社火文化内涵具有如下的立体呈现:社火源于社神和火神祭拜,带有浓郁的巫风性质,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贵德社火的娱神性减弱,而娱人性增强,但敬神的态度丝毫未改,装社火身子或者卸身子,都要按照严格的宗教仪式进行,必须要到村庙或者附近的庙宇祭拜.从社火选取的主要题材,表演的内容和传达的意义而言,社火作为一种民间的声音表现出了与主流价值观念的趋同性,表达了对主流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的认同,传达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为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社火出现了从器乐到剧目的新变化.新式器乐的运用增强了社火的娱人性,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的出现传达了时代精神.三,节庆民俗仪式背后的人格结构和心理构图节庆民俗仪式背后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仪式不仅是表达性的,也不仅是形式化的,仪式的效用不限于仪式场合,仪式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必然意味着延续过去,对于过去的延续意味着对文化的传承,仪式的实践折射出的是社群人格结构和心理构图.心理分析学家卡丁纳提出的基本人格结构是指一社会成员因早期的养育和训练而形成的共同的人格结构.在卡丁纳看来,基本人格结构是由于社会的初级制度如家庭婚姻,儿童养育等所形成,反过来基本人格结构又经过投射而形成该社会的次级制度,如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等.贵德汉族的人格结构和心理构图在徐杰舜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一书中,属于河湟人的范畴.河湟人有如下的人文特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生活信条;定然的天命观;浪迹天涯的行商;心里的话:花儿.笔者认为,对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贵德汉族,这些特征却显得过于笼统而不细致.基本人格结构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节庆期间的认知行为是基本人格结构在文化层面的典型体现.节庆活动中的角色参与和角色扮演是基本人格结构和心理构图的具体表达.请年茶尽64管是春节系列节庆活动的补充,但其民俗特征只增不减,在请年茶民俗活动中,贵德汉族的基本人格结构得以尽显.在一个父辈有六七个或八九个乃至十几个兄弟姐妹的大家族里,每年都有一两个小家庭主办年茶活动,日子选在春节期间的某一天或某一晚,邀请家族中的男女老少来做客.客人到主人家后首先在供桌前给祖先的牌位上香,然后奉上礼品,按男女分别落座,小孩子们围坐一桌,大人小孩都按辈分,年龄人坐.主人家要上茶上菜上酒,上菜讲究规矩,一般要上四个凉菜四个热菜,也有上六个凉菜八个热菜的,菜碟子的数目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单数.男主人加在男客中间劝酒劝菜,女主人和家中的其他女性在厨房里忙活,等菜肴齐全后,女主人人座于女客中间招呼客人,主人给每个客人敬完年酒后,开始划拳过关,在座的每个男客也都要过关,但父子,翁婿之间不能划拳,可请其他人代划,等酒性正浓时便有歌舞兴起,大家族中有人拉二胡,有人弹三弦,载歌载舞,一般弹拉的都是传统曲调,如杨柳青十盏灯四季歌等,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在这样的场合中,有父子同拉同弹唱的,也有祖孙或夫妻同演的,在每年的耳濡目染中,几乎大家族中的每个人都会哼这些传统曲调,也总会有几个年轻人在摸索着拉二胡,弹三弦.弹奏之人端坐于椅子上,身板挺直,有板有眼,决不会有半点马虎,等到大家兴尽而归时,已是子夜时分.父辈年老时,子辈们继续举办着这样的活动.谁家请年茶并没有硬性的规定,而是自觉轮流,如果正好遇着这家办过丧事,则会有另一家主动请缨,家族中的成员都很理解,不会有怨言,第二年时这家会补办.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年茶活动在男性成员家举行,姑姑和姑父也在参加之列,姨和姨父及舅舅,舅妈则不在被邀请之列,邀请的都是男性直系亲戚.在请年茶这样一个文化场域中传达出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活动行为,还表现出家族的整体面貌,乃至贵德汉族社会的整体文化机制,祖先崇拜,长幼有序的孝悌之道,男性家族观念,载歌载舞的处世情怀,酒令规则,言传身教的传统器乐构成了这个活动的基本文化结构.活动中最大的特点是敬老爱幼和注重礼尚往来,器乐演奏是极好的表达喜乐之情的方式,器乐表演没有放喉高歌那样狂放,于含蓄中充满对生活的热情.贵德汉族在平日里性情中和,即使是酒兴之际的歌舞也是温柔敦厚,含蓄有加.从演奏的曲调来看,基本上围绕着咏春和人生规劝的主题,唱调多反复咏叹,唱腔少高峰低谷,舞姿重轻盈优美,少癫狂之势,这和贵德汉族日常生活中的性格特征具有一致性,既不完全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所分析的狄奥尼索斯精神,也不全是阿波罗精神,更不是偏执狂性格,而是中和的,受着礼仪和道德约束的,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努力寻求契合点的现世性人格特征,缺少不安于天命的冲动.在贵德汉族的基本人格结构中,礼尚往来是日常生活和节日期间的又一重要社交行为.贵德汉族春节期间的礼尚往来有律可循,访友不受辈分影响,但走亲一定要讲究辈分,平辈之间相互拜年送礼,互送的礼品价值相当,晚辈给长辈拜年,礼品一定要比平辈之间送的贵重,长辈不去晚辈家,但可让其子女去.从中不难看出严格的孝悌观念,同时又体现了礼品交换对一年来因忙碌而疏远了的亲族邻里关系的弥补.礼品背后的深层文化机制就这样代代运作着,各种文化因子在礼尚往来之中传递.新近出现的团拜活动也表达了汉族在社会转型期文化选择时的心理图式,尽管团拜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内化于人心的被大众所认可的孝悌之道,家族观念等传统思想并没有随着礼物的隐没和繁琐程式的减省而被摒弃.四,节庆民俗活动动态发展的思考综上,不难看出传统习俗的变化表现在整个春节民俗活动中,许多新的民俗构成因素正在形成.贵德汉族节庆民俗活动变迁的临界点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节庆活动中春节民俗文化的变化最为显着.对于这些文化变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其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生活模式,这种模式对世界各民族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汉文化保留相对较为完整的黄河上游的汉族社区也难免遭遇工业化的65冲击,在族际交往日益频繁,文化渗透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其生计活动,价值观念,传统生活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民俗文化中的节庆活动也相应地发生嬗变.其二,政府导向在春节民俗活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受政府机关等团体单位团拜的影响,家族内的团拜活动在贵德汉族社区蔚然成风,仅一天的团拜可以节省出半个多月的走亲访友的时间和精力.其三,变迁主体在自身文化的系统中寻求创新,文化主体的文化取向或文化选择使得贵德汉族社区节庆民俗活动在传统中走向与现代生活的调适.汉族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群体,亲属网络系统颇为发达,繁杂的,交换式地带着礼物走亲访友已与现代社会的简便和理性不相协调.摒弃与生活现实不相适应的习俗,寻求更为适意的生活方式是贵德汉族在文化整合中的主动选择.贵德汉族的节庆民俗活动变迁的总趋势是:人们继承了大部分传统观念和节日习俗,如家族观念,孝悌伦理之道,现世的生命热情等在请年茶,团拜中得以展演,民俗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并未因这些新的民俗事象的出现而式微,传统文化在新的民俗现象中继续传承.究其原因,一是贵德汉族所处的人文环境和其地理环境相一致,具有孤岛的特质,在交通不便,传媒不发达的前工业时代,相比于曾同属循化厅的循化县和尖扎县保留了浓厚的汉文化特征,所以儒家文化在贵德汉族社会表现出稳定性;二是贵德为13个民族杂居地,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一半多,其居住区域为三河川水地带,周围是藏族,回族等,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往模糊的族群边界逐渐清晰,所以,在节庆活动中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成为族群文化认同的标识.但是,有一些繁文缛节被人们减省,以适应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和随之普遍的速效心态.人们根据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对传统习俗进行选择,调整传统行为习惯以适应现代生活,在文化变迁的表象上传递出文化选择和创新的意图.在未来的变迁中,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成为亟需处理的一对关系.传统文化是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的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即人类过去创造的并延续至今的一切文化遗产,以春节民俗为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也有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基石.传统文化会对社会认同感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凝聚起到作用.在社会转型期,保留传统文化中强大的凝聚力量,并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节奏和与之相随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文化变迁中的精神原点.贵德汉族节庆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工程测量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计算机操作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水工闸门运行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医技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设备监理师之设备工程监理基础及相关知识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 2020-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证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管技师-输血技术(中级)代码:390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期货从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3年设备监理师之设备监理合同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 金风15兆瓦机组变流部分培训课件
- 2017年9月国家公共英语(三级)笔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膀胱镜检查记录
- 2021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三联)
- 化工装置静设备基本知识
- 电脑节能环保证书
-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公开招聘1人(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助理)(必考题)模拟卷
- 2021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罐头食品加工工艺课件
- 《排课高手》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