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利弊.doc_第1页
三峡工程的利弊.doc_第2页
三峡工程的利弊.doc_第3页
三峡工程的利弊.doc_第4页
三峡工程的利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峡工程的利弊:从毛泽东的一句话说起六七十年代,毛泽东曾数度拒绝三峡工程上马的请求,他曾对湖北省革委会主席张体学说:“现在要准备打仗,你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我们还是要好好思考一下“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三峡工程的前世今生1918年,孙中山在其完成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三峡工程的最初构想。彼时“革命尚未成功”,此事沦为粗略的“总理遗梦”。1933年,国民政府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提出在葛洲坝和黄陵庙分建两座低坝,其中西陵峡中段的黄陵庙提高水位20米。其时山河尚未一统,设想束之高阁。直至抗战末期,三峡梦再度燃起。1944年,“潘绥报告”与更为知名的“萨凡奇计划”先后出炉,二者都是国民政府请来的美国专家领衔编制,俱为高坝大库。萨凡奇掀起的三峡热持续三年后,1947年,集中精力打内战的国民政府最终泼了冷水,宣告“三峡工程暂告停顿”。据载,收悉来函的萨凡奇连道“遗憾!遗憾!”1949,新中国承接了三峡工程梦。1956年6月,毛泽东写下著名的“高峡出平湖”。当时长江水利委员会(后改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下称长办;1988年又改称原名,下称长江委)主任林一山大受鼓舞,当年撰文力推三峡工程上马,主张蓄水位为235米,与萨氏方案同级别。时为电力部水电总局局长的李锐认为“太离谱”,撰文全面反驳。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毛泽东设下擂台,林李直接交手,是为著名的“御前辩论”,结果是三峡工程被暂时拉下马。由于毛泽东态度变化,是年3月的 成都会议通过的三峡工程决议案指出,三峡工程何时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才能作出决定。决议案还将三峡蓄水位限高为200米。这成为 “大跃进”时代难得的一份不符合“跃进精神”的决议。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又数度拒绝三峡工程上马的请求,他曾对湖北省革委会主席张体学说:“现在要准备打仗,你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改革伊始的1980年,三峡工程再度启动。在邓小平指示之下,1981年,长办提出最高蓄水位为200米的高坝低坝等多个候选方案。1982年11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赞成低坝方案,“希望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1984年9月,国务院原则批准长办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150米水位的低坝方案。低坝方案,乃权衡利弊后做出的“中庸”方案。水利部原部长、原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长钱正英后来道出原因:“想回避掉一些问题,减少一些矛盾。”150米方案原拟1986年开工,但遭夹击而流产。重庆市官方于1984年10月向中央提出:将蓄水位提高到180米,以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 “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是在1985年1月19日”,这一说法出自李鹏三峡日记。该书记载,邓小平当日在听取汇报时说:中坝方案是好方案,可以多发电,万吨船 队可以开到重庆。中坝方案,便是重新论证的推荐方案、最终确定的175米方案。但邓小平由最初的赞成低坝变为肯定中坝,具体过程尚不得而知。即便是在邓小平表态之后,由于各执一端的反对意见,1986年6月,中央再度要求水利电力部组织专家重新论证三峡工程可行性。除彻底的反建派外,更多的持异议者认为,如果一定要修,水位应低于160米,理由如下:移民人数较少,回水区泥沙较处理,综合经济效益最大,战时安全易保证等。当时加拿大一咨询集团的平行论证也建议正常蓄水位为160米。原拟的175米方案只得易报告到国务院审查。作为工程规模的两名预审专家,原国家计委的何格高和原广西计委的翁长溥,最终未能改变既定局面,二人曾提出预审工程规模首先应审查蓄水位,但遭会议主持人拒绝。少数派意见终未能扭转大势。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略超三分之二多数的赞成票,通过了三峡工程决议案。三峡工程最终被确定为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三峡工程千秋功业的反面思考三峡工程在建设的时候就主要考虑着蓄水发电、防洪减灾、旅游、延长水航线等因素,然而,三峡是不是真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呢?通过广发关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方面思考。发电:等价交换水是一种情结能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能帮助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三峡工程之巨,年发电量可达千瓦。然而,我们也知道,收益越大,往往风险越大。三峡对生态的破坏是我们付出的巨大大代价。三峡库区原本就是一个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高发区。大坝建成后水位的抬高以及移民城镇迁建的大量建筑活动,使危机四伏的地质环境更加不堪重负,库区内地质灾害频发,滑坡、泥石流,地震,给库区的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三峡从来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带。兴建三峡水库,大规模的开山破土又加剧了地质破碎。国家已投入上百亿资金治理地质灾害.三峡工程也造成了长江河道的淤积。虽然,三峡采取了蓄清排浊的手段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但却无法解决河床的鹅卵石问题:鹅卵石在水流减缓后无法被冲出三峡,导致库区淤积,重庆港堵塞。常言道“流水不腐”,三峡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湖静水,使上游的水流减缓,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降低,而库区众多城市的废水、固体废物的非达标排放十分普遍,这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淡水养殖也的生存。因此库区水污染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备受瞩目。三峡工程的修建还使得下游的湖泊湿地萎缩。湿地向有“地球之肾”之称,对生态环境具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区域内还存活的物种丰富。湿地的萎缩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的植物、生物多样性减少。在河口和邻近海域,由于大坝拦截了水发电,下游水流减缓,海水倒灌作用增加。由于大坝拦截了江水中是沙石,入海口的沉积作用会减少,加之海水倒灌的冲刷侵蚀,使得海岸线后移。三峡工程蓄水前,长江挟带大量泥沙淤积到长江河口,对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寸土寸金的上海为土地增量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峡工程蓄水后,在 前30年,淤积至河口的泥沙最多只有三峡工程前的一半。现在每年泥沙沉积在上海形成的土地减少了,这是对上海土地资源扩展的巨大损失。 在这些影响当中,数地质灾害最受人们关注,尤其在国民经历了汶川地震和舟曲的泥石流灾难之后。新华网今年5月份的一则消息指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2010年度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介绍,自2008年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 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 灾(险)情30多处。2003年6月份三峡二期蓄水至135米后,6个星期后,当年7月13日, 湖北秭归县千将坪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事件,造成24人死亡。2005年3月,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王治华教授和杨日红博士发表 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上的一篇论文却指出,通过现场调查及综合分析实际资料,结论是: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导致的水位抬高,是触发千将坪大滑坡的主要 原因;雨季强降水仅是辅助因素。2008年三峡库区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11月4日,奉节县永乐镇发生2.9级的水库诱发地震。11月11日,秭归县又发生了一次4.1级的地震。为此,当时三峡蓄水最后止步于172.8米。刚卸任国务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主任李烈荣表示,库区地质条件非常脆弱,蓄水以后,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尽管已经投入一百多亿进行防治,防治了4660个点,但工程治理只占12,避让占13,75是监测预警。能不能继续零伤亡,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防洪:拭目以待防洪减灾是三峡大坝的一个重要建设目的,然而其实现多少,我们还得拭目以待,毕竟,三峡工程防洪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能“包打天下”。在应对6月中下旬两湖暴雨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适时拦蓄上游来水,减轻了鄱阳湖防洪压力。而在应对7月份新一轮强降雨过程中,长江防总在启闭泄水阀门之间,控制了城陵矶最高水位到32.35米,没有超过32.50米的警戒水位,同时三峡水库水位没有严重超汛限,极大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这种调节方式, 被业内称为“削峰滞蓄”,即当上游洪峰到来时,拦蓄入库洪水流量中超过下游安全泄量的部分削掉洪峰的峰尖,以保证水库下游的行洪安全。一次洪峰过后,在保证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水库水位下泄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三峡水库在此期间泄洪,被认为是以下游为壑的事件,排在三峡水库各项功能之首的防洪功能,也被一些民间人士所质疑。7月20日,早晨8点,洪水超过1998年峰值,以每秒70000立方米的流量,悄悄越过薄雾中的重庆,注入三峡水库。但也就在三峡驯服每秒70000立方米流量洪水的这天,武汉江边的棚户区准备拆迁;重庆南滨路保坎上一家酒吧的空调被大水淹没;陕西安康的江滨公园被淹没,江南沿河的房子都浸泡在水中。也就在7月20日,陕西岚皋县山体滑坡,20人下落不明;在四川广安,渠江发生160年来最大洪峰,整个广安老县城已有三分之二被洪水淹没;特大洪水席卷鄱阳县北东中部,15个乡镇平地起水1至2米。长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三峡水库的蓄洪总库容为221亿立方米,但长江的年径流量接近一万亿立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水量集中在雨季。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有限,不能包打天下”。资料显示,正常年份,长江流域洪水期一般出现月份为:鄱阳湖水系、湘水为46月,沅、资、澧水为57月,清江、乌江为68月,金沙江下段和四川盆地各水系为79月,汉江为7-10月;中下游干流承泄上游及中下游支流的洪水,610月为洪水期,7、8两月,水量最大,洪峰出现最多,是主汛期。一般年份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洪水相互错开,不致形成威胁中下游平原区的大洪水;若上游与中下游雨季重叠,且暴雨面广、持续时间长,洪水相互遭遇,中下游就会出现大洪水或特大洪水。而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三峡便可能会面临“以邻为壑”的指责。三峡所面临的局限,不只是技术上的。2008年秋天,长江上游来了一个三万多的小洪峰,就被三峡蓄积起来,准备冲击175米的蓄水高度,最后被国务院叫停,三峡才向下游放水。 2009年,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干旱,三峡却再次蓄水。被舆论称为“雪上加霜”,湖区的农业用水严重不足,形成旱情。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三峡的下泄水量才由六千多立方提升到九千方左右。而就三峡的本身而言,是不愿意放水的,这意味着电力利益的亏损。毕竟,三峡发电公司也是一个利益主体,其有盈利的需要。这就会和三峡作为防洪工程目标存在冲突,比如蓄水发电或者减轻自身压力。但愿,这种矛盾,在关键时刻要服从防洪的需要和流域安全。在投资超过1800亿修建三峡工程以及投入300亿修建干流大坝后,一场规模远不及1998年的洪水,便再次惊动整个长江流域。因为有三峡的调节,目前出事的,都是支流和围堰,长江干流是安全的。但支流、围堰上的水患,三峡就鞭长莫及了。我们需认识到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作用因各河段而异。必须直面的一个尴尬是,尽管经历了1998年后的“痛定思痛”,并且在随后的12年里,拥有了投资超过1800亿的三峡工程以及超过300亿的干流大坝,(尚不包括地方投资修建的防洪设施,)但一场规模远不及1998年的洪水,便再次惊动整个长江流域。据国家防总办公室7月15日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15日9时,今年以来中国共有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6155千公顷,受灾人口9750 万人,因灾死亡594人、失踪212人,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上述大部分损失,发生在长江支流或围堰。史料记载,在晋代以前,长江流域,少有水患。在遥远的诗经年代,即使暴雨让长江变成了一个醉汉,它也尚可在如今两湖一带觅得一张名为“云梦泽”的大榻安睡。云梦泽是连绵不断的湖泊和沼泽,长江流到这里呈漫流状态,江湖不分,随季节的不同,水位自然消长。自东晋始,云梦泽随着人类的垦荒的脚步而退隐,直至明嘉靖年间,云梦泽彻底消失。替代云梦泽的,是后来壮大的洞庭湖。但长江和人的私仇已然结下。建国后,洞庭再次大幅度缩小。一旦再有洪水下来,根本没有富余的空间让长江放松并保持克制。曾经的“千湖之省”湖北发挥过的巨大蓄洪能力现在大幅萎缩了。今年6月,一份武汉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就显示,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洞庭湖防汛是长江流域最为敏感和重要的一个区域,而目前洞庭湖储水量只有7.7亿立方米,不到分水期正常水量的十分之一。其萎缩势必会影响其对洪水的调节作用。 旅游:风光背后三峡工程的观光潮涌起于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的1997年,当年旅游人次达到了26万人次,此后游客每年以15%到20%的幅度递增,2002年,三峡旅 游的人次达到了74万人次(包括17万外宾在内)。2004年,到三峡旅游的人次超过了100万人次大关,仅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公司一家的收入就达到了创纪 录的1.3亿元。大坝观光潮也带动了湖北省特别是宜昌市的相关产业。据统计,宜昌市2004年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5%,跃居湖北省财政收入增幅第 一位。然而,在这风光背后,是浩瀚的三峡移民工程。三峡库区位于湖北省西部和重庆中部、东南、东北与鄂西交界,西南与川黔接壤,西北与陕相邻。三峡库区淹没涉及湖北宜昌市、秭归、兴山、巴东4个县(自治县),重庆市的 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开县、忠县、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重庆市区和江津市等16个区县(自治 县、市)。幅员面积56650平方公里,人口1848.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9.92万人),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 根据1991年10月1992年6月三峡水库淹没调查,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设计淹没线下,淹没重庆库区幅员面积86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471平方公里,淹没涉及16个区县(自治县、市)273个乡镇、1424个村,5483个村民小组。国家审计署对湖北省、重庆市本级和两省(市)所属个移民区县、两年度的三峡库区移民资金进行了审计。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于年正式实施,至年底,国家已累计投入三峡移民资金亿元;库区各区县失业率高达11.56%;库区累计搬迁移民万人,还建各类房屋万平方米,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家。库区产业空心化,除了转移搬迁等原因,生态考虑也是关键因素。在三峡完成蓄水后,大部分原有产业都不再适宜开展。为配合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重庆库区先有106万库区人口以外迁或就地后靠的方式,搬离了他们最终被淹没的家园。2007年9月,重庆市通过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渝东北地区将向重庆主城区和万州区累计转移230万人。移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后又无事可做。一部分移民就业困难,给当地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都是金钱的温床容易滋生腐败,国家对三峡移民大笔资金投入,于此同时就有人巧立名目,贪污挪用。在2005年的审计中抽查的个移民工程项目和户搬迁、关闭破产工矿企业。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金额亿元。包括违规使用移民资金的亿元和虚报多得移民补偿和政策性补助资金的万元。三峡库区内还淹没了大批文物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在三峡库区,从重庆涪陵至湖北宜昌狭长的淹没区内,共发现文物点1208处,其中地面文物441处;探明地下文物767处,分布面积达 2200余万平方米。这些文物点中有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以“一步一墓,一锹一宝”来形容三峡文物蕴藏之盛。1959年至1975年,考古工作者仅在巫山县大溪镇进行3次发掘,即清理墓葬208座,出土文物1700余件。三峡库区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文物古迹,得益于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这里交汇 融合。仅现在掌握的情况,即已发现5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地点,7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古代巴人遗址和墓地,400多处汉至六朝 的遗址和墓地,6处古代枯水题刻和数十处宋代以来题刻,2处东汉石阙和数十处唐以后的摩崖造像、诗文题刻和碑碣,还有为数众多的祠庙、古建民居、桥梁。然而,随着三峡库区的建设,其中的一部分不得不转迁新址,如此一来,原汁原味的三峡文物景点越来越少了,他们的“原版”将淹入库区。据统计,三峡库区建成后,自春秋战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