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 学生姓名 周禺杰 学号 1008034061 所在院(系) 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 艺设102班 指导教师 杨尧 2013年5月20日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摄影艺术中光与影的探索作者:周禺杰(陕理工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10级2班,陕西 汉中 723000)指导老师:杨尧摘要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摄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需要艺术史研究与视知觉科学的融合。光与影正如世间万物一样,是矛盾而统一的整体。光是摄影的一种精神,错误的用光会毁掉一件优秀作品的灵魂,而正确的用光则会让照片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好地表现出摄影师想要传达的概念。摄影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必然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它的生命在于创新。可以说,摄影艺术的发展过程便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任何墨守成规的摄影,只能使摄影艺术终止,并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现代摄影的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电脑特技运用于摄影创作,摄影家更可以发挥想象力,运用超乎一般人的艺术创意理念,创作出新奇夸张变形变幻莫测的作品,带给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视觉上的美感刺激。本文中作者从不同的方面,着力进行关于摄影艺术中的光与影的探究理性的归纳与总述。关键词摄影 艺术 光 影一、 关于摄影艺术中的光与影的概念1、什么是光图1.1光在摄影构图中的运用,既线条有关,又与色彩和影调层次有关。 摄影的光可以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散射光四大类。光的不同会引起构图考虑的不同。例如,逆光与顺光或顺侧光的构图对天空的处理就不能一视同仁。顺光的特点是光平,景物无投影,反差小,可以充分利用到蓝天白云,适宜表现开阔、明朗的画面气氛。侧光的特点是景物大小不同变化的投影和阴阳面,能产生多变的构图,光比反差又不太强,是人物、风光和静物经常地大量地采用的光线。逆光的特点是景物的形状和线条绝大部分都处于阴影之中,而又明显强烈的轮廓光,它会实地景物产生鲜明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散射光是指阴天、雨天、雾天、遮云蔽日以及太阳出落前后所呈现的光线。它的特点是景物没有明显的阴暗面,景物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光线与线条一样,是千变万化的,它是进行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光的选择是进行摄影创作的一个关键。2、 什么是影影调是摄影造型的基础。影调在艺术处理上是表现景物立体感、质感、画面空间深度和画面气氛的基本因素。摄影者如何去认识并表现空间和景物的主体形状呢?摄影中的影调是利用空气透视的现象,通过影调的对比,形成影调透视,从而达到造型所要求的表现空间深度的目的。画面上景物影像的立体形状的构成和表现也是借助于影调分布和影调透视规律而体现的。图1.23、 光与影的关系从物理学上说光分为:顺光、侧光、半侧光以及逆光。顺光:从照相机方向顺方向照亮被摄主体的光,就是正面光。睛瑟拍摄,从摄影者身后射来的阳光就是正面光。正面光照射下景物几乎没有阴影,拍出的被摄主体是平平淡淡的平面,缺乏立体感,色调层次少。侧光:光线从被摄主体侧面射进来,叫作侧光。测光照明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形状、体积、质感和阴影。正侧光光源与照相机镜头指向呈90度角。半侧光:光源位置与镜头指向呈45度角,位于正面光与侧面光之间。正侧光照射的物体光影各占一半。半侧光比正侧光的长处是可避免类似人物脸部一半亮一半暗的阴阳脸情况。图1.3逆光:光源来自被摄主体背后,为逆光。此时主体处在自身的阴影中,逆光下的景物的投影伸向镜头,增强景物的纵深空间,主体外轮廓边缘部分有时会形成漂亮的轮廓光或动人的光晕。逆光下拍照如根据明亮的背景曝光,主体就可拍成剪影效果。图1.4顶光:光源来自被摄主体的顶部(如正午的顶头日光、室内屋顶上的灯光)。顶光照明只能照射物体朝上的面,光线虽然均匀,但凡起伏的部分到处都有阴影,一般不适宜拍人像,拍风景没有景深感而显得呆板、平淡。上述顺、测、逆、顶四种光都是有方向性的,能产生明显的影子,属于硬光型。漫射光:光源透过薄薄的半透明屏障均匀地铺开,没有统一的方向,分布均匀,柔和自然。薄云遮日、阴天时太阳光透过云层的光就是漫射光,又称散射光。灯光或闪光灯前加上漫射屏或柔光罩可获得漫射光。将灯光通过反光伞反射到被摄主体上也可获得漫射光。漫射光不刺眼、方向性不强,影子淡淡的,调子柔柔的,十分优美迷人。漫射光又称软光。室内、大厅内自然光如果均匀,也可当作漫射光。把闪光灯射向白色屋顶再折射到被摄主体,得到最简易可行的漫射光效果。在户外摄影,万里无云,到处都是硬强光。此时您可以让模特到大片的阴影下拍照,也可获得漫射光。如果此刻天空不时飘过几片白云,您可耐心静候某片白云遮住太阳时,即可获得漫射光。二、摄影中光影的意义与重要性摄影创作使用的工具是照相机,而照相机是利用镜头的光学性能,把镜头视野之内的景物,不分巨细和完全如实地记录下来。所以,照片具有毋庸置疑的可信性。摄影艺术并不像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那样,可以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等手段来塑造典型形象。摄影艺术家只能从现实生活中选择镜头。图2.2图2.1正因为摄影创作是运用照相机来完成的,摄影所表现的形象必须实际存在于镜头面前,所以,摄影者不可能拍摄过去或将来的事物。摄影也不同于电影。它不是通过连续的画面详尽地介绍某一事件的全过程,而是运用单幅的静止的画面(有时也用几幅画面)来表现事件的主要内容,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转瞬即逝的形象,因而它要求画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反映现实上,摄影艺术也象其他艺术一样,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短处。如对现实的某些方面,摄影艺术能够表现得比较直接,而对另一些方面则表现得比较间接,甚至完全不能表现。这一切都是受摄影艺术的特性所制约的。正是在了解了这种特性的基础上,摄影家在创作活动中才能明确自己创作的范畴和能力,以便用有限的画面来表现无限丰富的现实。三、国内外摄影发展概况中国墨经中提到的小孔成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光的传播的科学理论。这为后来的照相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1844年到1900年,中国出现了关于摄影技术的专著。其中脱影奇观是最早介绍摄影技术的专著。中国最早的被放在报纸上的照片是抗法名将刘永福的照片。在欧洲,摄影艺术经历了15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世界上留下了的最早的照片是法国的约瑟夫尼埃普斯之手拍下的照片。当时摄影被称之为光与线的艺术。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表现力到强表现力的过程。相片出炉的技术也是由低速向高速发展的过程。操作方式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到现在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操作。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的黑白照片的光影技术中,不同亮度的景物,通过摄影的曝光和冲洗,在感光片上形成不同的密度,印制成照片后,这些不同的密度在照片上产生了黑、白、灰等多级层次的调子,即所谓影调。黑白照片的黑色影调,是底片上密度最薄的部分,这部分因有不同密度值的分布,在照片上就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暗调,但层次并不多;白色影调是底片上密度最厚的部分,这部分也因有不同密度值的分布,在照片上就表现出不同层次的亮调,层次也较少;灰色影调是底片上的中级密度部分,这部分不同密度值的分布比较丰富,在照片上,可以获得深灰、中灰、浅灰、极浅灰等许多等级的层次。画面上由于有这些不同层次的调子组合,体现了被摄对象的具体形象,所以影调是构成景物具体形象的最基本因素,是摄影画面的造型基础。现代的光影技术是在原来的照相机的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采用电脑的多维技术来进行的,从像素来看,更加细腻,而得出来的效果细致动人。在表达了相片的真实性的同时,也突出了主体的特色美,显示了现代技术带来的艺术之美感。图3.1四、光与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1、光与影在构图上的应用要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状,就必须考虑到光的方向,因为平光影调对比小,立体形状弱;侧光影调对比大,立体形状强;逆光影调对比更大,构成画面的空间感很强,让观赏者达到一种神往的探寻欲。2、光与影在质感的表达上的应用。图4.1所谓质感,就是指物体表面的结构感。物体的表面结构,类型是很多的。从摄影要表现的表面结构特征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粗糙表面、光滑表面和镜面等几大类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要靠被摄影的对象丰富的影调层次来体现。几乎每件物体都有其表面结构,而且变化很大,也很复杂。但从摄影要表现的表面结构特征来分,大致可归纳为粗糙表面,光滑表面和镜面等几大类型。摄影画面要表现景物,除了表现主体物的轮廓形式之外,还要尽可能表现主体物的质感。特别是在运用中景、近景和特写画面时,主体物在画面上显得很大,其轮廓形式和特征更加引人注目,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主体物的质感尤为重要。因为质感也是被摄对象最鲜明的外在形象特征,只有把质感和轮廓形式的表现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突出主体表现主题的任务。而现代先进的技术中,可以把光影调整到最适合表达主体的状态中,得出的影像效果就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因此,物体质感表现得充分与否,对摄影者来说,光线的选择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拍摄车床零件和拍摄玻璃器皿,两者均属于劲舞的范畴,但在质感的表现上,由于表面结构不同,在影调分布和影调对比上要有所区别,因此在光的选择和运用上也要有所不同。3、光调与影调对比的明朗图4.2古代做法可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从而达到构图的目的。摄影者在运用影调对比改变画面结构突出主体时,经常采用亮的主体物处理在暗的背景上,由于明暗对比鲜明,可使主体物显得很清晰、很突出。反之,暗的主体物处理在亮的背景上,其效果亦然。而如今由于电子科技产品的发展,很多有机键做到更细致,对于光影的摄取、去除及应用更加智能化,所以,得出的对比效果就更好。4、运用影调对比来均衡画面这是画面取得稳定感的重要手段,关于均衡的方法,可以用物体的数量来衡量,可以用物体体积的大小对比来衡量,可以运用物体运动方向多面空间以迎合人们观物的习惯。这是运用影调对比均衡画面来引起人们心理反响强烈的形式。五、光与影在摄影艺术中的表现力图5.1 有人说,摄影是一种用光来造型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生命。此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自然形态的物体,都只有在光的条件下才得以呈现出形态、形状和色彩。摄影的工具是靠光学镜头和感光材料,没有光也就没有摄影这一门艺术诞生的可能。自然界所存在的物体及所包涵的内在精神的显现是靠光和影的对比产生的,达.芬奇在他的美学理论上说过:”没有光和影,任何物质都不能被觉察. 一切不透明物体都被阴影和光包裹着物体的表面。”我们观察自然界的光和影,就会明显发现光影之间存在着一种边界,在柔和的阳光散射光照下,这种边界非常缓慢地过渡,其形式表现出一种柔和和雅致的美感;在强光照射下,边界十分抢眼,且亮暗过渡急剧,这种黑白(即从明暗角度而言)的强烈对比,使其形式呈现出一种强的节奏,对于表现粗犷的美十分恰切。光是物体呈现的生命,也可以说是摄影艺术家的生命。摄影艺术家正是利用感光材料的性能和反射光的特殊点,对自然物体的光影在胶片上进行艺术性的塑造。自然界的光影变化莫测,游移不定,摄影艺术家正是运用这种特殊性来表达情感,从而成为艺术家与人们沟通的特殊的语言。6、 结语:传承和创新共同构成摄影艺术的生命,共同推动摄影艺术的发展是我们学艺术者的任务。摄影光影文化不应满足于停留在现实的影子里,不断从生活中挖掘反映新时代精神的哲理内蕴,重视摄影艺术的文化内涵适用性与新科技的结合,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艺术上的创新。参考文献1(德)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著,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2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3吴炜著.摄影发展图史【M】,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04阮义忠著.摄影美学七问【M】,中国摄影出版社, 19995(美)李元著.谈美国摄影【M】,中国摄影出版社, 1992Urban environment design of public facilitiesAuthor: Yujie Zhou(Grade 10, Class 2, Professional of Art Design , School of Arts,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onology Hanzhong 723000,ShaanXi) Tutor: Yao Yang Abstract: Photography is the art of light and shadow.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hotography needs, need art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fusion and the science of visual perception. Lights and shadows are just like everything, are contradictions and unified whole. Light photography of a spirit, error light will destroy the soul of an excellent work, and the correct photo is going to run out of topics more prominent, to better express the photographer want to convey concepts. Photography is an open concept, it will inevitably change with advances i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is the life of innova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is a constant process of innovation the de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工业学院《IP路由与交换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业职业生涯指导II》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开发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提升团队沟通效率的管理技巧
- 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管理措施汇编
- 2025年银行监管及中央银行服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SQServer数据库工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科技学院《数字摄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制图与CAD》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习国旗法》课件
- 中智人力测评题库答案
- 安全保密审计报告
- 医疗设备采购 投标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 小批量试产报告1
- 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图
- 四川大学法学院宪法学课件(第一章 什么是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读PPT
- 同济大学信纸
- 采气工技能操作题库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