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word版.doc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word版.doc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word版.doc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word版.doc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word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标要求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解读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天体。2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新课导入建议俄罗斯科学家预测,2036年4月13日,直径约为270米的小行星以36 800千米的时速撞击地球,导致数百万人丧生,引发全球性混乱。以此激发学生对宇宙环境探索的兴趣,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阅读教材P2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完成【思考交流】1;阅读教材P4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并完成【思考交流】2;阅读教材P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3、存在生命的行星,并完成【思考交流】3。步骤3:教师讲解研析“常见的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总结规律方法,通过【例1】巩固。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第3、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步骤6:教师通过【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4图1.4解读及P46活动,讲解研析“地球的普通性”,并总结规律方法,通过【例2】巩固。步骤1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时作业(一)】。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天体。2.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天体系统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重点)2.地球的普通性。(重点)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重难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2)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层次 名称:A是银河系,B是太阳系,C是地月系,D是河外星系。层次: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的是地月系。1总星系就是宇宙吗?【提示】不是。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入,其范围将不断扩大。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1)读图填写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2)运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3)分类:按照距日远近、体积、质量等特征,将八大行星分三类。划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名称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结论: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2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提示】因为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所以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2存在生命的两大条件(1)宇宙环境(2)自身条件3为解决地球上日益恶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构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解决好月球上哪几方面的问题?【提示】(1)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控制合适的温度;(2)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3)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常见的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级别【问题导思】1组成宇宙的天体常见的主要有哪些?【提示】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2形成天体系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3从低级到高级,地球存在的天体系统依次是什么?【提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1.常见的天体宇宙是由形态多样的天体组成,主要包括恒星、星云、卫星等,不同类型的天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列表如下:天体类型形状组成物质能否自己发光现象恒星球状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能明亮闪烁行星球状岩石等否明亮不闪烁,有明显的位置移动星云云雾状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否发亮的云雾状天体流星体球状岩石等否闯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产生光迹彗星云雾状有彗尾主要由冰物质组成否发光的“扫帚”形天体2.天体系统的级别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多层次性的天体系统。其关系如图所示: “三看”法判断天体一看位置,它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流星体是天体而陨石则不是。二看特征,宇宙间的物质是天体,一些自然现象则不属于天体,如流星现象不是物质,故也不是天体;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绕月运行的“嫦娥二号”是天体。“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据此童谣完成(1)(2)题。(1)童谣中的太阳、地球、月球依次是()A恒星、小行星、流星体B恒星、行星、卫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D星云、恒星、行星(2)童谣中描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A一级B二级C三级 D四级【思路点拨】根据童谣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绕转关系可判断天体的类型及天体系统的层次。【解析】第(1)题,行星环绕恒星运动,卫星环绕行星运动,故太阳、地球、月球依次是恒星、行星、卫星。第(2)题,童谣中描述了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答案】(1)B(2)B地球的普通性【问题导思】阅读教材第4页图1.4太阳系模式图,探究下列问题。1为什么太阳能够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提示】太阳的质量很大,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2太阳系有哪几大行星?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哪个位置?【提示】太阳系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何特征?【提示】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4地球及其他类地行星的质量、体积与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相比有何特征?【提示】质量、体积都较小。1.八大行星相同的运动特征运动特征含义特殊的行星共面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水星的轨道倾角稍大同向性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无近圆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水星的轨道偏心率较大2.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的结构特征地球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行星类型包括的行星距日远近表面温度质量体积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近高小小巨行星土星、木星中中大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低中中巧记八大行星和小行星的位置(1)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星、近及远、绕日行。(2)小行星带的位置“火烧木头灰烬多”。即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中新网2012年5月21日电,西班牙拉沙拉(La Sagra)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称,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12DA14号”将于2013年2月15日接近地球,可能偏离其轨道,撞上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读下图,回答(1)(2)题。 (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哪两颗行星之间()A3和4 B4和5C5和6 D6和7(2)距离位置3行星的最近的一个恒星是()A太阳 B哈雷彗星C织女星 D火星【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远近判断18行星的名称。【解析】该图是太阳系模式图,由各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判断,18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答案】(1)B(2)A地球的特殊性【问题导思】1八大行星的温度与距离太阳远近有何关系?【提示】距离太阳越近,温度越高;反之,越低。2为什么地球的大气不会散逸到宇宙空间去?【提示】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引住周围的大气。3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外部条件是什么?【提示】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 。地球是目前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其存在生命的原因可以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条件进行分析。 巧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八大行星绕日行,唯有地球有生命。日地距离正恰当,温度条件有保障。自转周期不太长,白天增温夜晚降。体积质量较适中,吸引大气在表层。地内物质活动强,逸出水汽成海洋。分析原因和条件,生命诞生是必然。“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2)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A金星 B地球C木星 D天王星【思路点拨】本题组考查生命存在所需的条件。读图分析“生命宜居带”与恒星间距离和恒星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教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迁移应用可确定答案。【解析】读图可知,“生命宜居带”与恒星间距离和恒星质量呈正相关,恒星质量决定恒星光热辐射强度和引力大小。因此“生命宜居带”内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宜的温度。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恒星越远,读图可知,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木星。【答案】(1)A(2)C图表展示教材第4页图1.4太阳系模式图解图精要1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4哈雷彗星围绕太阳公转。图表应用1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无特殊之处?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提示】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并无特殊之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土星周围的光环是什么?它和土星构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相比,哪个级别高?【提示】土星的卫星。级别相同。教材第46页活动1【点拨】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分析图表使同学们认识到地球的公转运动与其他行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答案】(1)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2)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都不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3)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都相近,都接近正圆。2【点拨】此“活动”旨在通过分析图及其相关数据认识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并推导出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尤其是与类地行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认识。【答案】行星类别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类地行星111巨行星233远日行星3223.【答案】由上面1、2的分析可知:地球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有特点,但并不特殊,因而是一颗普通的行星。1(2012枣庄高一检测)我国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在夜行观星里有“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这里的“大星”、“小星”绝大多数是()A流星B彗星C恒星 D行星【解析】夜晚天空中发亮的天体绝大多数是恒星。【答案】C2(2012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解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存在于太阳系中,太阳系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答案】D(2012青岛高一月考)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C为小行星带,完成34题。 3图中天体类型共有()A2种 B3种C4种 D5种4行星A代表()A地球 B火星C金星 D木星【解析】第3题,图中有太阳、行星、小行星及彗星四种天体。第4题,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答案】3.C4.B5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有液态水存在地球是八颗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天体有固体外壳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适宜的温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体积、质量适中,引力适中,故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日地距离适中,故有适宜的温度;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故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同时液态的水也是条件之一。【答案】B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对应字母是_,从图中可以看出其表面温度高于_(字母),低于_(字母),因此,地球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得益于适中的_。(2)试分析A星球液态水是如何出现的?【解析】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是太阳系八颗行星所共同具备的有利条件,但是八颗行星中,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这说明地球还有其区别于其他七颗行星的特殊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分。八颗行星表面温度的高低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距离太阳近,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温度高,距离太阳远,则温度低。A星球是地球,地球上液态水的产生是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水汽,并由内部逸出,在低洼的地方汇聚,形成原始海洋。【答案】(1)AC、DB日地距离(2)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造成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水汽,并由地球内部逸出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课时作业(一)宇宙中的地球一、选择题(2012潍坊高一期中)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完成12题。1“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是()A太阳B地球C月球 D火星2“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A恒星 B星云C卫星 D行星【解析】“天宫一号”环绕月球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答案】1.C2.C福州一中17岁的毕业生吴其瑾的研究课题生防真菌对柑橘害螨的生物防治研究获个人二等奖和专项奖,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26323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其瑾星”。结合下图完成34题。3“吴其瑾星”的运行轨道介于()A地球和金星之间B火星和木星之间C木星和土星之间D地球和火星之间 4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吴其瑾星”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银河系C河外星系 D宇宙【解析】由材料和图可知,“吴其瑾星”是颗小行星,其运行轨道介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吴其瑾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又不包含“吴其瑾星”的天体系统应是河外星系。【答案】3.B4.C(2012济宁高一质检)读图,P、Q是与地球相邻的大行星,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回答56题。 5以图中天体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有()A1级 B2级C3级 D4级6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A BC D【解析】第5题,图中P、Q与地球都是大行星,因此以图中天体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只有1级。第6题,是太阳系共同的外部环境,是地球自身的条件。【答案】5.A6.D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天体M可能是()水星火星天王星金星木星土星海王星A BC D8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A共面性 B同向性C近圆性 D同质性【解析】第7题,天体M的运行轨道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根据八颗行星距日远近可知,天体M可能为水星或金星。第8题,图中箭头是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方向一致。【答案】7.D8.B“Its not just a planet,its our home.”这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评价,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各行星中,与地球同为类地行星的是()A水星、金星、火星 B水星、金星、木星C水星、金星、土星 D火星、土星、木星10如果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消失D公转方向将变化【解析】第9题,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第10题,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因为距离太阳遥远变为寒冷的“冰球”。【答案】9.A10.A取得巨大票房成绩的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了地球人类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类)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故事。据此完成1112题。1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A总星系 B银河系C河外星系 D太阳系1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A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解析】第11题,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的行星。因此,假如“潘多拉”星球真实存在,它不会出现在太阳系中。第12题,大气层的形成需要行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住气体,即适中的质量与体积。【答案】11.D12.A二、综合题13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其他行星的轨道,并用箭头画出行星的公转方向。(2)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_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_,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3)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把字母填入右面的方框中。A太阳状态稳定B日地距离适中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原始海洋形成E适宜的温度F大小行星各行其道G体积质量适中【解析】本题考查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图中有几个行星的轨道没画出来,在画时要明确各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特点,为逆时针方向。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还有共面性的特点。地球生命存在有外部和自身条件两种,从图示看,上为外部条件,即为太阳状态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下为自身条件,在填时注意因果关系,如日地距离适中,从而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答案】(1)提示:水星和火星之间是金星、地球,天王星外是海王星(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2)自西向东 同一平面上(3)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分别为:A、FC、E、DG、B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2年8月6日,美国新型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外星生命发现之旅。“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2011年11月26日发射升空的,在茫茫太空中飞行了8个半月。材料二地球与火星资料比较表。地球火星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149.6227.9质量(地球为1.00)1.000.11体积(地球为1.00)1.000.15大气密度(地球为1.00)1.000.01大气主要成分N2、O2CO2表面温度()2223自转周期23时56分24时37分公转周期1年1.9年(1)“好奇号”火星车的发射升空,寻找火星生命的证据是其任务之一。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是因为火星的哪些自身特征与地球相近?(2)假若火星上的确曾经有生命存在,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生命的消失?【解析】第(1)题,由表中资料可以看出,火星与地球距太阳的距离以及自转周期最接近。第(2)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1)距太阳的距离和自转周期。(2)可能是温度不再适宜,或液态水消失,或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消失。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要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解读1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2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的概念,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地球的影响。新课导入建议用“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来源这一生活谚语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阅读教材P81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为地球提供能量,并完成【思考交流】1;阅读教材P101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7:教师通过教P11活动,讲解研析“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并总结规律方法,通过【例2】巩固。步骤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1、2、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步骤4:教师通过教材P8图1.7及P910活动的解读,讲解研析“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通过【例1】巩固。步骤9: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时作业(二)】。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2.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的概念,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点)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难点)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2)能量来源: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1怎样理解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太阳提供的能源?【提示】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简而言之,它们是动植物体内积累的太阳能转换而来。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2太阳活动概况(1)类型和位置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位置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标志:黑子和耀斑。(3)周期:约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2极地地区终年都能见到极光吗?【提示】不能。极地地区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到极光。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问题导思】1“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向地球提供巨大的能量?【提示】太阳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的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在这个核聚变反应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2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利用的能量、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等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提示】太阳辐射能。3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纬度。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天气、地势等。因素原因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距离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就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此外,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光热越集中,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则愈少大气透明度海拔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则少。2.我国年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1)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辐射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011海南高考)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 B植被少C地势高 D云雨少【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能够正确理解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含义;结合示意图,明确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影响PAR强度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题,根据PAR强度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PAR强度值最大,四川盆地最小。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青藏高原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第(2)题,影响PAR强度高低的因素很多,如纬度、地势、光照(日照时数)等,但主要因素是光照条件,日照时数越长,PAR强度值越大,反之越小。光照条件取决于天气状况,云雨少的地区,日照时间长,对大气削弱作用小,PAR强度值大。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燥,晴天多、雨日少,PAR值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雨日多、晴天少,PAR值低。【答案】(1)D(2)D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 对地球的影响【问题导思】1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大气层的哪部分?【提示】光球层。2太阳活动的黑子和耀斑有何关系?【提示】黑子活动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3太阳活动对哪些部门产生影响?【提示】卫星通信、航天导航等。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类型,其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特征和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所示: 歌诀记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生黑子,色球耀斑亮;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气候降水变,粒子扰磁场;磁针乱抖动,不能指方向;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粒子被捕获,碰撞现极光。2012年7月12日,太阳南半球发生了耀斑爆发,耀斑级别为X(太阳耀斑分为A,B,C,M和X五个级别,X是最高级别),太阳耀斑将一串粒子流抛向地球,并在几个小时后到达地球上层大气。这是2012年第六次爆发X级太阳耀斑。据此回答(1)(2)题。(1)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D太阳内部(2)下列关于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许多国家出现了大面积停电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美丽极光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了强烈的地震【思路点拨】掌握和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发生位置及各自的影响是解答该题的关键。【解析】第(1)题,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第(2)题,耀斑爆发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但不会出现全球大面积的停电;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夜空;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耀斑爆发不会引起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地震。【答案】(1)B(2)B教材第910页活动【点拨】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首先读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情况及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然后对比赤道和60N太阳辐射的差异,可得出生物量与太阳辐射的关系。【答案】(1)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要远远大于亚寒带针叶林。(3)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4)两地区的自然景观可以从植物密度、叶形、树冠、树种等几方面加以对比:对比项目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植物密度茂密稀疏树种繁多比较单一叶形阔叶针叶树冠较大较小教材第11页活动【点拨】从太阳黑子数最大值到下次出现最大值,即是太阳黑子数变化的周期。读图可知,太阳黑子数变化的周期约为11年。【答案】(1)1986年到1989年增大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到1996年达到最小,以后又增大,呈波状起伏变化,两个波谷或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即周期约为11年。(2)大致相同,大约50年间有4至5个波谷或波峰。(3)可以。太阳黑子周期大约为11年。1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A光、热资源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C生产能源D生活能源【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答案】A2(2013盘锦市高一检测)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活动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煤、石油的形成D火山的爆发【解析】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答案】D读19962009年月黑子平均数监测曲线图,完成34题。 3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D太阳风4据图分析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A2010年 B2015年C2012年 D2016年【解析】第3题,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第4题,读图可知,太阳黑子在20002001年出现最大值,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故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2012年。【答案】3.A4.C5(2012三明市高一检测)某日,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信几乎全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太阳活动引起大气层扰动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线增强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D太阳黑子增多导致地球磁场紊乱【解析】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答案】A6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千卡/(厘米2年)(1卡4.186 8焦耳)(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区域是_和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2)A地太阳辐射量大于B地的原因主要是_。【解析】(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和大气透明度等。青藏高原地势高而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2)A地纬度低于B地,太阳高度角大且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较强。【答案】(1)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西亚和北非)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2)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课时作业(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选择题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 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BC D2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A地势高,空气稀薄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D纬度偏低,晴天多【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同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磁暴”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第2题,结合上海、德国、日本的气候和纬度可知,德国和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突出,因此,阴雨天相对较多;而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晴天相对较多;此外,上海的纬度较德国、日本偏低。【答案】1.C2.D3(2012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能源中,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A风能 B核能C潮汐能 D地热能【解析】太阳辐射能是促使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风能最终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核能、地热能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潮汐能是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答案】A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据此完成45题。 4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A海拔 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5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A拉萨 B重庆C大庆 D海口【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第5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使用效果会更好,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答案】4.C5.A6如果只考虑纬度因素,我国下列各地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最大的是()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解析】四地中,珠江三角洲纬度最低,光热丰富,生物量最大。【答案】D7(2012江苏高考)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云雾 B流星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解析】发生太阳活动时,太阳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答案】C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回答89题。 8“黑气”在图中出现的位置是()A BC D9图中太阳的大气层E、F、G分别代表()A色球、光球、日冕B光球、色球、日冕C日冕、光球,色球D光球、日冕、色球【解析】结合太阳活动的特征判断,“黑气”指的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对应图中。太阳大气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分别对应图中的E、F、G。【答案】8.A9.B10(2012浙江会考)太阳光球层中比周围平均温度低的高速气体旋涡是指()A黑子 B耀斑C台风 D太阳风【解析】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些。【答案】A2011年2月15日上午9时许,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到了一个达到X2.2级别的耀斑向地球袭来。诸如“太阳风暴将正面击中地球”“人类将重回黑暗时代”等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此完成1112题。11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太阳黑子与耀斑出现的周期相同12太阳风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D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解析】第11题,耀斑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第12题,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泥石流频发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太阳风暴没有关系。【答案】11.B12.D二、综合题13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A兰州 B海口C上海 D昆明(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者,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列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4)“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成都和重庆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的贫乏,请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解析】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从图中可知:兰州、海口、上海和昆明四个城市中昆明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主要看太阳年辐射总量的丰富与贫乏,根据图上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D(2)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3)C(4)四川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雨、雾天较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太阳能资源贫乏。14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_层,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这些区域由于_而暗黑。(2)B是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3)C是_层。(4)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_层,会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大气抛出_,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现象。【解析】从图中看,A为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B为色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耀斑;C为日冕层。【答案】(1)光球黑子温度比周围区域低(2)色球耀斑(3)日冕(4)大气高能带电粒子磁暴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1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2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的概念,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及对地球的影响。新课导入建议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阅读教材P131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并完成【思考交流】1;阅读教材P151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步骤4:教师通过讲解教材P1314图1.141.17和P15活动,讲解研析“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并总结规律方法,通过【例1】巩固。步骤7:教师通过【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16活动,讲解研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总结规律方法,通过【例2】巩固。步骤8: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解读】的题目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第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步骤9:教师指导学生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