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计算机程序设计(VB)课程教学大纲8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2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5热学课程教学大纲27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36光学课程教学大纲43近代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48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52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57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59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69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75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80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大纲88热力学统计物理教学大纲(I)92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96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0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104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109物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113试教与微格教学课程教学大纲116物电学院(物理专业)教育实习教学大纲118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122音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29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36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141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147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50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53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156经典物理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161光学问题专题课程教学大纲168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72高等光学课程教学大纲176180课程编号:140000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Foundmentals and Implement of the Computer ) 总学时:(144) 学分:3+1一、课程简介: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其中: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VFP)。3、适用专业:物理学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4、课程修读条件:无5、课程教学目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和技术是本科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能在信息社会中有效进行生活、学习、教学、管理、科研所必备的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全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三、内容纲目及标准:第一学期 计算机基础(一)理论部分学时数(27)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第一章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第一节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第二节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第三节信息高速公路第二章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教学目的 掌握数制间的转换,了解字符编码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制间的转换第一节 记数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计算机中的常用记数制第三节字符编码第三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 了解微机的组成与分类,了解微机的性能指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微机系统的组成第一节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二节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第三节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第四节微型计算机的分类与主要性能指标第四章 DOS操作系统教学目的 了解DOS的概念,掌握常用的DOS命令,了解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教学重点与难点 常用DOS命令第一节 DOS的基本概念第二节DOS文件及其组织第三节常用DOS命令第四节数据压缩实用程序ARJ第五节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第五章 中文操作环境与汉字输入法教学目的 了解汉字编码,掌握一种以上汉字输入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输入法第一节 汉字编码第二节汉字操作系统第三节汉字输入法简介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第六章 Windows2000操作系统教学目的 掌握WINDOWS2000的特点、功能、配置、运行环境,掌握WINDOWS2000“开始”按纽、“任务栏”、图标的使用,掌握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掌握资源的浏览,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换名及设置属性操作,掌握运用程序的添加和删除。教学重点与难点 Windows的基本操作,系统资源的管理,系统设置第一节 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第二节Windows的桌面元素第三节Windows的基本操作第四节系统资源的管理第五节应用程序的管理第六节系统设置第七节画图应用程序第三部分 文字处理第七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教学目的 了解中文Word2000的基本功能,掌握文档的创建、打开、编辑、查找和替换、保存、 复制、删除、显示、打印;文档版面格式的编排,掌握表格的制作、数据的排序和计算,掌握图形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档的编辑与编排,表格,图形第一节 Word 2000概述第二节Word 2000文档的打开与保存第三节Word 2000文档的编辑第四节Word 2000文档的编排第五节文档的打印第六节表格第七节图形与表达式第八节 样式、模板与向导第四部分 电子表格第八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教学目的 掌握Excel 2000的功能和特点,掌握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掌握工作簿的操作及打印,了解图表的建立、编辑,了解数据清单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工作表的编辑,数据图表的设计,数据管理第一节 Excel 2000概述第二节工作表的编辑第三节数据图表的设计第四节数据管理第五节数据打印第五部分 电子演示文稿第九章 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0教学目的 了解PowerPoint2000的功能和特点,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和编辑,掌握演示文稿效果的设置。教学重点与难点 演示文稿的编辑与修饰第一节 PowerPoint 2000概述第二节演示文稿的制作与播放第三节演示文稿的编辑第四节演示文稿的修饰第五节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第六节设置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第六部分 网络与多媒体第十章 计算机网络教学目的 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理解网络的分类,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选型,了解传输介质的特性,理解网络协议概念,理解计算机局域网基本概念;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局域网,Internet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二节局域网第三节Internet简介第十一章 多媒体技术教学目的 了解多媒体的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有组成,了解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 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第三节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二)实验部分学时数(45)实验项目名称1 DOS操作系统实验项目名称2 中文操作环境与汉字输入法实验项目名称3 Windows2000操作系统实验项目名称4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实验项目名称5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实验项目名称6 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0实验项目名称7 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名称8 多媒体技术(详见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标题学时其中讲授讨论实验上机习题其他第一章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1第二章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1第三章微型计算机系统11第四章DOS操作系统11第五章中文操作环境与汉字输入法22第六章Windows2000操作系统44第七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66第八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44第九章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044第十章计算机网络22第十一章多媒体技术11实验1DOS操作系统33实验2中文操作环境与汉字输入法99实验3Windows2000操作系统66实验4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99实验5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66实验6电子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066实验7计算机网络33实验8多媒体技术33合计722745第二学期 计算机应用VFP程序设计(一)理论部分学时数(27)第一部分 语言基础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系统,了解VFP的界面组成,了解VFP的工作方式,了解VFP的辅助设计工具,掌握项目管理器的使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VFP的界面组成,项目管理器第一节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第三节微机Xbase关系数据库系统第四节VFP的界面组成与操作第五节VFP的工作方式第六节VFP的辅助设计工具第七节项目管理器:VFP的控制中心第二章 表的基本操作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表的建立与修改,熟练掌握表达式,熟练掌握表的维护。教学重点与难点 表的建立与修改,表达式,表的维护命令第一节 表的建立与修改第二节表达式第三节表的维护命令第三章 查询与统计教学目的 掌握排序与索引操作,掌握查询,了解数据工作期,掌握统计命令,了解SELECTSQL查询,了解视图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排序与索引,数据工作期,SELECTSQL查询第一节 排序与索引第二节查询命令第三节数据工作期第四节统计命令第五节 SELECTSQL查询第六节 数据库与视图第二部分 程序设计第四章 程序设计初步教学目的 了解程序设计的步骤,掌握三种控制结构的程序设计,掌握模块程序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 程序的控制结构,多模块程序第一节 程序文件第二节程序的控制结构第三节多模块程序第四节窗口设计样例第五章 菜单设计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下拉式菜单设计,熟练掌握弹出式菜单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 下拉式菜单设计,弹出式菜单设计第一节 下拉式菜单设计第二节弹出式菜单设计第六章 表单设计基础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表单设计,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表单设计器,对象,属性,方法程序第一节 表单向导第二节 表单设计器第三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第七章 表单控件设计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输出类控件、输入类控件、控制类控件、容器类控件的设计,了解连接类控件的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 输出类控件、输入类控件、控制类控件、容器类控件第一节 输出类控件第二节输入类控件第三节控制类控件第四节容器类控件第五节连接类控件第八章 表单高级设计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表单集的操作,了解用户定义属性与方法程序,了解类的的概念、定义方法与用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表单集的操作,类第一节 多表单应用程序第二节用户定义属性与方法程序第三节类第四节表单/表单集设计实例第九章 报表设计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报表的设计,了解报表的打印教学重点与难点 报表的设计第一节 打印基础第二节传统的报表打印设计第三节报表设计器的基本操作第四节报表设计器的高级操作第三部分 系统开发第十章 系统开发实例教学目的 了解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步骤,了解应用程序的管理与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 系统开发过程第一节 开发VFP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一般步骤第二节一个实例:“汽车修理管理系统”的开发第三节 应用程序的管理与发布第四节 小结(二)实验部分学时数(45) 实验项目名称1 建立数据库和表实验项目名称2 表的基本操作实验项目名称3 常用函数使用实验项目名称4 查询与统计实验项目名称5 VFP程序设计与调试实验项目名称6 菜单设计实验项目名称7 表单设计实验项目名称8 表单控件设计实验项目名称9 表单高级设计实验项目名称10 报表设计实验项目名称11 小型管理系统开发(详见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标题学时其中讲授讨论实验上机习题其他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表的基本操作22第三章查询与统计44第四章程序设计初步44第五章菜单设计22第六章表单设计基础22第七章表单控件设计44第八章表单高级设计22第九章报表设计22第十章系统开发实例321实验1建立数据库和表33实验2表的基本操作33实验3常用函数使用33实验4查询与统计33实验5VFP程序设计与调试99实验6菜单设计33实验7表单设计33实验8表单控件设计66实验9表单高级设计33实验10报表设计33实验11小型管理系统开发66合计7226451五、分专业、层次的不同要求的有关说明:具体学时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适当调整。六、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每章应布置一次作业或课外阅读,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70%,学生平时提问、答疑等表现占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总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才能获取相应的学分。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 材:计算机公共基础(第五版) 徐士良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Visual 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 史济民、汤观全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书:计算机应用教程 卢湘鸿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Visual FoxPro 数据库应用教程与实验 徐辉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课程教学标准批准:申 洪 制定:卢震辉课程编号:1400002计算机程序设计(VB)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Programming Design) 总学时:(54) 学分:(2)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开课学期:第三学期3、适用专业:物理学本科专业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基础。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方法,并且能够利用VB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为以后进一步自习其它程序语言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程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通过江西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注重互动进行教学;实验时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并安装visual basic 6.0集成开发环境。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36)第一章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述教学目的 了解vb的发展及功能特点,掌握vb的安装和启动及其集成开发环境。教学重点与难点 visusl basic 6.0集成开发环境,实现简单的程序设计。第一节 VB的发展第二节 VB功能特点第三节 VB的安装和启动第四节 集成开发环境第二章 简单的VB程序设计教学目的 了解对象、类以及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的概念;如何使用帮助系统。掌握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这些基本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工程的组成、创建与保存;程序调试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这些基本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和方法;工程的组成、创建与保存。 第一节 对象的概念第二节 建立简单的应用程序第三节 窗体和基本控件第四节 工程的管理及环境的设置第五节 使用帮助系统第六节 程序调试第三章 VB语言基础教学目的 了解数据类型、变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变量和常量的命名、 表达式的建立、基本的运算符以及常用内部函数以及编码规则。教学重点与难点 表达式的建立、基本的运算符以及常用内部函数。第一节 数据类型第二节 变量与常量第三节 运算符和表达式第四节 编码规则第四章 基本的控制结构教学目的 了解人机交互函数InputBox()和MsgBox();辅助控制语句。掌握赋值语句、If条件语句、Select Case语句、条件函数、For循环语句、Do.Loop循环语句及常用算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If条件语句、Select Case语句、For循环语句、Do.Loop循环语句及常用算法。第一节 顺序结构第二节 选择结构第三节 循环结构第四节 其他辅助控制语句第五章 数组教学目的 了解数组的概念、控件数组、常用算法;掌握静态数组、一维数组的定义、声明、操作;动态数组的声明、操作。教学重点与难点 静态数组、一维数组的定义、声明、操作;动态数组的声明、操作;常用算法。第一节 数组的概念第二节 静态数组及其声明第三节 动态数组及其声明第四节 数组的基本操作第五节 控件数组第六节 自定义数据类型第六章 过程教学目的 了解变量、过程的作用域;掌握函数过程的定义与调用、子过程的定义与调用、常用算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函数过程的定义与调用、子过程的定义与调用、常用算法。第一节 函数过程的定义和调试第二节 子过程的定义与调试第三节 参数传递第四节 变量、过程的作用域第五节 递归第六节 常用算法(可选)第七章 常用控件教学目的 了解滚动条、时钟、SSTab控件、鼠标和键盘事件的捕捉;掌握单选按钮和复选框、框架、列表框和组合框。教学重点与难点 时钟、单选按钮和复选框、框架、列表框和组合框。第一节 单选按钮和复选框第二节 框架第三节 列表框和组合框第四节 滚动条和Slider控件第五节 时钟第六节 ProgressBar控件第七节 UpDown控件第八节 Animation控件第九节 SSTab控件第十节 鼠标和键盘第八章 界面设计教学目的 了解多重窗体和多文档界面、通用对话框;掌握工具栏、状态栏及菜单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 工具栏、状态栏及菜单设计。第一节 通用对话框第二节 菜单设计第三节 多重窗体和多文档界面第四节 工具栏和状态栏第五节 RichTextBox控件第九章 文件教学目的 掌握文件系统控件、文件的读写、常用的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件系统控件、常用的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第一节 文件系统控件第二节 文件的读写第三节 常用的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第十章 图形操作教学目的 理解图形操作基础;掌握绘图属性、图形控件、图形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绘图属性、图形控件、图形方法。第一节 图形操作基础第二节 绘图属性第三节 图形控件第四节 图形方法第五节 应用(可选)(二)实验部分学时数(18) 实验项目名称1 VB环境和顺序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名称2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名称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名称4 数组实验项目名称5 过程实验项目名称6 常用控件与界面设计实验项目名称7 文件实验项目名称8 图形技术(详见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标题学时其中讲授讨论实验上机习题其他第一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述22第二章简单的VB程序设计33第三章VB语言基础44第四章基本的控制结构66第五章数组33第六章过程33第七章常用控件55第八章界面设计44第九章文件22第十章图形操作44实验1VB环境和顺序程序设计22实验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22实验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2实验4数组22实验5过程22实验6常用控件与界面设计24实验7文件22实验8图形技术22合计543618五、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每章应布置一次作业或课外阅读,计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70%,考勤占平时成绩的20%,学生平时提问、答疑等表现占1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总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才能获取相应的学分。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 材:Visual Basic6.0程序设计简明教程 龚沛曾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3年第二版。参考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段银田主编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Visual Basic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实例导航 林陈雷主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6 。 Visual Basic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选 赛奎春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课程教学标准批准:申 洪 制定:陈炳生课程编号: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Document Retrieval) 总学时:18 学分:1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2、开课学期:33、适用专业: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4、课程修读条件: 5、课程教学目的:文献检索是配合培养宽厚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而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讲课和上机实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文献信息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以适应当代复杂的信息环境;增加对信息和信息检索的理性认识,培养一定的情报意识;掌握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检索原理,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了解一定数量的信息源,学会分析、评价和利用检索结果的正确方法;初步具备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由三部分教学内容构成:一是信息检索原理,牵涉到的概念较多,难点也较多,但只要求学生做到“理解”,以后在检索实践中逐步掌握;二是各类网络信息资源介绍,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但没有很多的难点;三是网络信息的下载和加工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除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大量的是通过实验和平时的实践来完善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如何精心设计本课程的上机实验,是本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二)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科技文献和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悉国内外常用的科技文献计算机检索工具的结构和检索原理,熟练掌握检索技巧以及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为将来快、准、全地获取和处理科技信息打下基础。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10)第一章 科技信息检索基本理论(2学时)教学目的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分类方法和检索语言、检索工具、科技文献检索和文献检索系统等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技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科技文献检索的分类方法和检索语言、检索工具。1.1 信息、知识、情报1.2 文献基本知识1.3 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系统1.4 信息检索及其类型1.5 信息检索语言1.6 信息检索系统与检索工具第二章 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2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常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方法,掌握Google、百度、天网等重要的网络搜索引擎,熟悉网上数据库等各类网上信息资源。教学重点与难点 Google、百度、天网等重要的网络搜索引擎及其检索。2.1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与方法2.2 搜索引擎及其检索2.3 网络信息资源2.4 网络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第三章 常用期刊、图书数据库(2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上常见期刊、图书数据库的概况,重点掌握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3.1 常用中外文数据库概况3.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第四章 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2学时)教学目的 掌握GreatNews RSS阅读器和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Greatnews和Noteexpress软件的使用方法。4.1 Greatnews RSS阅读器的使用4.2 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使用第五章 专利文献检索(2学时)教学目的 掌握专利和标准文献的基础知识及其检索工具的使用,以及手工检索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专利文献的检索工具、手工检索的原理和方法。5.1 专利文献检索5.1.1 专利文献概述5.1.2 国际专利分类5.1.3 国内外专利检索数据库5.2 手工检索5.2.1 手工检索简介5.2.2 科学引文索引5.2.3 学位论文检索5.2.4 会议文献检索(二)实验部分学时数(8)实验名称:利用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科技文献信息的检索实验目的:利用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和计算机网络资源,能用掌握的科技信息检索知识迅速查找所需的科技文献信息。实验1: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实验2:论文数据库的使用实验3:文献收集管理软件使用实验4:检索工具书使用实践(详见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标题学时其中讲授讨论实验上机习题其他第一章科技信息检索基本理论22第二章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22第三章常用期刊、图书数据库22第四章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22第五章专利文献检索22实验1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22实验2论文数据库的使用22实验3文献收集管理软件使用22实验4检索工具书使用实践22合计18108五、分专业、层次的不同要求的有关说明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实验中检索任务的安排应结合不同专业要求作相应的安排。六、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课程考核以平时成绩、实验和期末考核为主,分别占10%、20%和70。期末考核的形式为上机考试,由任课教师给定检索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成绩。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信息检索与利用 徐庆宁主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1.现代科技信息检索 林燕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2.科技信息检索陈英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5年3. 信息检索阎维兰,刘二稳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教学标准批准:申 洪 制定:李秋生课程编号:070201101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Mechanics )总学时: 72 学分:4一、课程简介:力学是普通物理学的一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力学不仅是物理学的基础,它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力学主要包括质点运动学、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和势能、角动量、万有引力定律、刚体力学、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振动和波动、流体力学等内容,以微积分和矢量分析为主要数学工具。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3、适用专业:物理学。4、课程修读条件:先修高等数学。5、课程教学目的:(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且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2)使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中学力学教材,并能独立解决今后教学中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在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在授课中应将大学与中学力学内容紧密衔接,有机结合,避免简单的重复,从分析方法、数学表述、物理内涵多方面进行比较,并从普通物理的角度审视和分析中学物理中的力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力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矢量代数、矢量分析与微积分解决矢量力学与变量力学问题的能力。三、内容纲目及标准:第0章 数学知识教学目的:1、理解导数、微分概念及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了解导数(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会求简单函数的一、二阶导数。2、了解原函数以及不定积分、定积分概念与性质,了解变上限积分的导数及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了解换元积分法,会求简单函数的积分。3、理解矢量概念与性质,掌握矢量的正交分解、加法、减法与标积,会求矢量函数的一、二阶导数。教学重点与难点:导数、微分概念及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原函数以及不定积分、定积分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导数与积分;矢量概念与性质,矢量的规范表述与矢量的正交分解。第一部分 微积分初步1 函数、导数与微分2 不定积分3 定积分第二部分 矢量1 矢量2 矢量的加法与减法3 矢量的数乘4 矢量的正交分解5 矢量的标积和矢积6 矢量的导数第一章 物理学与力学教学目的:1、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类、物理学的特点、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的关系,明确力学的研究内容及力学在全部物理学中的地位。2、认识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长度,时间和质量测量的标准和国际单位制。3、理解量纲与数量级等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理学发展概貌和物理学的特点,量纲与量纲式,数量级估计。第一节 发展着的物理学第二节 物理学科的特点第三节 时间和长度的计量第四节 单位制与量纲第五节 数量级估计第二章 质点运动学教学目的:1、理解质点模型。明确恰当选择参照系和坐标系的必要性。2、正确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置坐标和位置矢量、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等概念。3、掌握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概念,深刻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4、熟练掌握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和加速度表示式,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5、熟练掌握对圆周运动的描写方法以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意义和表示式。6、掌握伽利略速度变换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四个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其有关计算;理解并掌握切向与法向加速度概念。2、掌握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和相对性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掌握由质点运动方程求轨迹方程、速度、加速度的方法。4、掌握已知加速度及初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5、理解并掌握相对运动问题。第一节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一、质点的位置矢量与运动学方程二、位移位置矢量的增量第二节 瞬时速度矢量与瞬时加速度矢量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第三节 质点直线运动从坐标到速度和加速度一、 运动学方程二、速度和加速度三、 匀速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四、宇宙年龄和大小的估计测量重力加速度第四节 质点直线运动从加速度到速度和坐标一、从速度到运动学方程和位移二、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学方程第五节 平面直角坐标系抛体运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抛体运动三、用矢量讨论抛体运动第六节 自然坐标切向和法向加速度一、 自然坐标二、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第七节 极坐标系径向速度与横向速度一、 极坐标系二、径向速度与横向速度第八节 伽利略变换一、 伽利略变换二、 伽利略变换蕴含的时空观三、 伽利略速度变换关系四、 加速度对伽利略变换为不变量第三章 动量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律 教学目的:、确切理解惯性、力、质量等概念,熟练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2、深刻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及联系。3、明确惯性参照系的意义,理解只有在惯性系中牛顿定律才成立。4、掌握重力、弹性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5、能正确地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熟练掌握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掌握惯性力概念。能正确分析与计算直线加速、匀角速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力、离心惯性力。 、明确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律的内容及应用。、理解质点系动量定理,掌握质心运动定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熟练运用隔离体法解题,掌握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会求解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2、掌握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质点动量定理及其应用。3、掌握质点系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参考系第二节 惯性质量和动量一、惯性质量二、 动量动量变化率和力三、 牛顿运动定律四、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第三节 主动力和被动力一、主动力二、被动力或约束反作用力第四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二、 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三、 质点的曲线运动四、 质点的平衡第五节 非惯性系中的力学一、 直线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二、 离心惯性力第六节 用冲量表述的动量定理一、 力的冲量二、用冲量表述的动量定理第七节 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一、质点系动量定理二、质心运动定理三、 质点系相对质心系的动量第八节 动量守恒定律一、 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二、 动量沿某一坐标轴的投影守恒第九节 火箭的运动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的:、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变力做功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动能的概念,熟练掌握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势能的概念,能区分保守力与非保守力,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会计算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深刻认识功与能的关系以及功是能量交换或变化的量度。、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动力学问题。6、掌握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征及其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2、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掌握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征及其规律。第一节 能量另一个守恒量第二节 力的元功用线积分表示功一、力的元功和功率二、利用不同坐标系表示元功三、力在有限路径上的功第三节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一、质点的动能定理二、质点系内力的功三、质点系的动能定理第四节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一、 力场二、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三、 势能四、 势能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函数第五节 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 质点系的功能原理二、 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节 对心碰撞一、 关于对心碰撞的基本形式二、 完全弹性碰撞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三、 完全非弹性碰撞四、 非完全弹性碰撞第七节 非对心碰撞第八节 质心参考系的运动粒子的对撞第五章 角动量关于对称性教学目的:、掌握质点与质点系的角动量概念,理解角动量的矢量性与相对性。、确切理解质点、质点系对于定点、轴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律。、了解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律。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力矩、质点与质点系的角动量概念及有关基本计算。、掌握质点、质点系对于定点、定轴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律。、运动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第一节 质点的角动量一、质点的角动量二、 力对一参考点的力矩三、质点对参考点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四、质点对轴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第二节 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质点系对参考点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律二、质点系对轴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第三节 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律第四节 对称性对称性与守恒律一、关于对称性二、守恒律与对称性第五节 经典动力学的适用范围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的:1、了解开普勒定律,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2、理解惯性质量、引力质量的区别与联系。3、明确地球上物体重量变化的各种原因以及重力、引力的区别与联系。4、掌握万有引力势能的计算,能推导第一、第二宇宙速度,了解三种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万有引力势能的计算。、掌握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第一节 开普勒定律第二节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一、万有引力定律二、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三、引力常量的测量四、 地球自转对重量的影响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第三节 引力势能第七章 刚体力学教学目的:、理解刚体模型,掌握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及定轴转动刚体角量和线量的关系。、明确质心与重心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质心运动定理并能正确应用。3、熟练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平行轴定理。掌握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重力势能、角动量的概念及有关基本计算。4、了解一般质点系对定轴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它们解释一些实际现象。5、明确刚体所受的力是滑动矢量,明确力偶矩与力矩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作用在刚体上的平面力系的简化方法及刚体在平面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6、对刚体的平面运动,仅掌握圆柱体的无滑滚动问题。7、了解进动现象及其描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及定轴转动刚体角量和线量的关系。2、明确力矩、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重力势能、角动量的概念及有关基本计算。3、熟练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能正确地应用转动动能定理、质心运动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刚体定轴转动问题。4、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在综合性力学问题中的应用。第一节 刚体运动的描述一、 刚体的平动二、 刚体绕固定轴的转动三、 角速度矢量四、 刚体的平面运动第二节 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一、 刚体的质心二、 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第三节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转动惯量 一、 刚体定轴转动对轴上一点的角动量二、 刚体对一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三、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四、 刚体的重心五、 典型的例子第四节 刚体定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