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曼居士讲老子第五十八章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七章讲的是一个真正执政的,做领袖的,要无事无为,来治天下。这一章怎么无事无为,应该怎么样呢?所以这一章专门讲无事无为的道。老子最不愿意,他认为说是完全用智慧、技巧,他很反对。所以,他认为你假设过于,你要逞你的聪明,认为你自己多么能干,认为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他说这样的话民不聊生了,所以他上一章说,当你多忌讳的话,民就越来越穷了。所以,这一章,他就是表示,好比说第57章,他提出来,他说你要治国是以正,用兵才用奇。所以一个执政的人,你要以身正来正化百姓。假设说你不正的话,你用技巧,就跟打仗一样,你把政坛变成了战场,你用奇了,这样的话祸福是无常的,天底下祸福不是天给你的,市我们自找来的。 所以,这一章他就提出来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这个政治的政就是正反的正。这个政他用这个“政”字,主要就是说你自己先要正身,你自己身正了,你才能够正人,你自己都没有正,所谓你身子根本就不直的话你影子是斜的。一样的,你上面的人自己很正派的,行的也正,走的也正,说话也正,自然你才可以来正人。 “闷闷”有点糊里糊涂,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不用智巧,好像无知一样的,事实上老子认为,大智若愚,真正最聪明的人有点笨笨的,好像有点傻的。所以,像郑板桥,这么聪明多才的人,他写了一个东西叫“难得糊涂”。我们表示聪明很容易,你能够糊涂好难好难,所以他说难得糊涂。真正一个会做领袖的人,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领袖,政治的领袖,就是所谓善于治国的,善于治民的,你要治老百姓无形,无名,无事,你说多少人肯这么做?我们常常说十分能够做一分就不错了。然后嚷嚷,嚷嚷,打知名度,你怎么能让它无形?但是最会当领袖的人无形。老百姓没觉得你做什么事,但是老百姓安居乐业。好像你这个人有点糊涂,但是不昏聩,糊涂是好的,可是不能昏聩,昏乱不可以的。所以,你能够这样的话,你连名都没有。好像你什么事都没做,无事。 你绝不可以自己拿聪明指挥来显示。假设你整天要炫耀自己学问多么的好,多么聪明,多么为老百姓做事,你不这么做的话,人民怎么样呢?人民也就不会争执了,因为你要好名,大家认为名这个东西真好。我显得我的政绩有多好,我做了多少好事,于是大家都要跟你学,学你的样子,于是大家就竞争起来了。我们争什么东西,争谁会最有钱,谁会最有名,然后是谁会最有权势。名、权、利,这三样东西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所以,这种贪得无厌,从来没有一个人说我贪的,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很少很少,这样的话,于是老百姓就拼命地争名、争利、争权。要这样的话,假如说你自己在上,你不把这个事情做在无形中间把它完成,而不打知名度,我们常常认为,从前认为一个天子(皇帝),真是做之君,做之亲,还要做之施,古时候的天子说,我是老百姓的君子,领袖,老百姓跟我的儿女一样,做之亲,然后我还要之施,好像只要一上高位了,他就无所不知了,他就全能了,他什么事情都了不起,你要是这么做的话就非常糟糕,所以你能够在上的人,你对于老百姓无求,决不要让他们报恩,也不让他们觉得受了多大的恩惠,你对于老百姓,不但不求他们在金钱方面,在税收方面要还报,甚至于连他们有感激的心都没有。老百姓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也不会拿欺诈、玩花样来对付你,所以老百姓非常的淳厚,非常的朴实。 当在上面的以无为而治的话,下面也无为而化,无形中就化了。所以,我们看一些国家,一个小的国家,治理得很好,或者说一个大国家治理很好,社会治安都很好,这些东西完全看领导人物如何。 它底下说,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好像他没做什么事似的。可是闷闷然,有点很闷的。好像有点糊里糊涂的,“卒至于大治”,但是结果都是大治,这不是小治,不是老百姓吃的好了,穿得好了,这些全都不在乎,但是国家平平安安,非常的舒服。假如你曰其政闷闷也,其名无所争竞,于是就宽大淳淳,老百姓的心胸非常宽,非常的大,同时淳厚、朴实得很。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注解:立刑名,你立了很多刑名,我们普通叫“刑名施也”,就是说很多法律,来治理怎么样处罚,多少条东西,明赏罚,于是把赏罚弄得非常分明,“以检奸伪”,这样可以查出来,检举出来坏的、做假的,这叫察察也,察最细的事情。于是“出类分析”,你这样的话,你跟老百姓说这是最好的,好比说今年我们选十大最好的人,明年又选十大最孝顺的人,或者是十大杰出的人,你选了以后老百姓就要竞争。争什么呢?争起来,他自己把人分了类了,好人一类,坏人一类,聪明人一类,笨人一类,这样一分析,明怀争竞,谁愿意做坏人,谁愿意做穷的,谁愿意做无名的呢?于是人民就在这里面开始竞争,故曰其民缺缺, “缺”字从前是破瓦罐子,“缺缺”就是罐子破了。这样下来,我们常常说“察察以为名”也是出于此,有许多人都要表示,我自己细节都知道,全都了解,你们都躲不过我,瞒不过我,这叫“察察”以为名,于是你自己把什么东西都分析得很清楚,然后表示你自己聪明得不得了,什么都辨别得很清楚,同时你说我要用最聪明的人,最能干的人,结果这样的话,于是善恶分出来,同时赏罚也分得很清楚,人民整天忧心,他比我好,他做得比我多,你看,于是他就有赏,于是大家拼命地打知名度,然后夸富,夸能,很多老百姓,老忧虑自己不够。当他这么忧虑的时候,他所有的举止都不是安安静静的,而是非常的惊慌,整天我怎么能够更有名,整天想着我怎么能够更有钱,整天想着我怎么能够往上爬,整天心里就想这三件事,争就争这三件事情。于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人都会以自私之智,求能够脱颖而出。同时,犯了法,用最高的智巧,我能够倒法网,而我不被网住,要非常聪明地才做到,整天脑筋就中日晃晃,永远在那儿想,永远在绕弯子,打主意。你一个人假设心里头专门想计策,计划怎么样能够这样,你心里塞满的都是这些东西,于是你不可能安静下来,你也不可能真正在这安定中间得到智慧。所以,才叫它“缺缺”。这个“缺缺”就跟一个东西打破了一样。所以,它就不能够再回复像它原来那样朴实。所以,凡是上面好苛求的,下面一定用技巧。我们一个人抵不过多少人,无论你自己的智慧,你的才能多么超越人,但是一人难抵万首。而且你一个人的智慧绝对不能够跟大家的智慧相同。所以,当你自己察察以为名,这些在下面的人,他就拿小智慧来投机取巧,拿小智慧来自谨自夸,于是上面好名,下面比你好得更厉害,上面好利下面比你好得更厉害。所以孔子说,“上下交争利,而国伪矣”。所以它底下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举无可正,举无可刑名,你没有东西可以说我这件事情做得很好,证实众人的事情,这一个众人的事情举不出来,不知道他有什么东西可以举出来,当然你也没有坏事举出来才对。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也找不着有寻迹可寻,闷闷然,而天下大化,结果天下怎么样?大化,反而大化,是其极也,这就是知其极,党政的人,执政的人,做领袖的人,必须要知道这个。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个我们也常常讲的。所以,我们应知道,祸福是无门的,唯人自招,不是从这个门进去我们就有福报,没有,它没有门,没有径,完全是在于我们自己要什么东西。可是,世上的人以为我只要聪明,我机灵,我会巧办事,就是外面装得很机巧,很能干的样子,你这样的话就可以求得福报,就可以免祸。但是你不知道,这个祸跟福都互相藏着的,所以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么这是个非常无常的。我们算命、占卦,你问他这些东西,你不如问自己,因为非常无常,只有无常是一个最常的事情。人有祸,我们心里头就恐惧起来了,那么你心里一害怕,怎么样呢?于是你行为,这个祸要出来了,我可得赶紧注意点,于是你想赶紧怎么样能够免祸,你这样的话,你自己行为一端正,那么你的祸害就远了,于是你就可以不会糟杀身之祸。同时,当你自己行为检点了,思虑成熟了,而且你得到事理之所当然,你就不会有第二个祸来了。当我们得到了事理了,我们一定成功。我们活得也长一点,病痛也少一点,事业也很成功,这叫福。可是福气一来,人就开始骄傲,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我多能干,或者自以为我自己的命多好,你们都不如我,结果祸就藏在里面了。所以我们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为什么福不双至,因为福气一来,我们一得意、一忘形第二个福就不来了。但是祸不单行,我们从来不在祸来了之后自己反省反省错在哪里,知道错了就改,责备自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们常说自责真是很难。可是我们真的能自责,这个祸一出来,我们不要怨天,也不要忧人,我们能够自省,能够这样的话第二个祸就不来了,真正能够反省,真正能够这样,自己更警惕,然后你走得更正,同时你慢慢地明白这个理,毛病出在什么,不犯第二个过,就没有第二个祸。可是祸一出来,你不是怨天就是忧人,而且我们迁怒多少人,自己这口气没出来,怪这个,怪那个,就叫迁怒。所以说一个真正好人,有学问的人,不迁怒,不二过。不迁怒,我这件事情出来了,这个祸害出来了,我自己的一股怒气,决不找一个无辜的人来发,惹我的是哪个人,或者我自己做错了事情,结果我不是怨家里人,就是怨朋友,要不然怨命,甚至于怨天,你怨了半天,第二个祸跟着就来了。所以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只要我们了解,当一个祸来了的时候,我们立刻想想这是我们自己的毛病出在什么地方,一定自己有问题,然后你自己这么一想起来,你自己就不会再去犯第二个错了。 古时候大禹,人家一说他的过错,他就给人家拜,谢谢。严回,文过则喜,哎呀,我又知道我犯什么错了。他真正喜呢?这样的话我下回不犯第二个错了。可是我们常常责备人家非常的严,责备自己非常的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只要一有福气,我们的毛病是得意就忘形,骄慢的心就生出来了,骄慢的心一生出来,你自己的行为就不大走正经路了,也不敢端正了。当你走斜路,放逸傲奢,一切都来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就会不成功的,而且有时候也会丧身失命,这些都是大祸,有时候大祸来我们多要注意,有时候常常是“皮肤无罪,怀碧其祸”,他没犯什么错,他有好东西,这个碧代表财富,你越阔你丢的越多。所以强盗要绑票要绑什么人,他绑就要饭的,要饭人一个,命一条,要杀就杀吧,他必须绑最有钱的人,他要偷就偷最好的东西,他没有的东西。所以了解这个东西以后,我们这才知道,塞上老翁,他无论福来了,他祸来了,他老是说一句话,焉知非福,然后市焉知非祸。人家给他道喜,他说焉知非福,人家去安慰他,他说真是可怜,他说焉知非福,就是他深深了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了解这个东西。因为天底下的事情,当你到了极点,好比说八八六十四卦,到了“博”到极点了,到“辟”,底下就是“辟泰来”,所以我们可以这么安慰人家,但是我们自己要知道,“乐极生悲,多藏后亡”,“孰知其机,其无正”,所以圣人都可以把这个看得很清楚,所以塞上老翁真可以称为圣人。世人怎么会知道呢?这个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所以王弼注,他说谁知善至之极乎?只有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于是天下就大化了,这就是叫做极,就是你在上的不要多事,无事不要生事,能够这么做,正是定,常也。所以其无正,就是说它无常,不定,不要自己以为自己,哎呀,我的福气真好,我的学问真好,我的运气真好,人无千人好,花无百日红,没有一个花可以开一百天的,一个人不可能说三年都连着走顺路,不可能。所以,了解这个以后,这才知道,祸福如此的不定,其无正就是不定,其无正、不常。这样不定又无常,是谁给给我们祸福呢?全在人为,自己造的。所以我们有一句俗话,天作蘖有可活,自作蘖不可活。天做蘖,我们还可以对于自然的灾害想想办法,人作孽不可活,所以我们讲佛这么大的神通,这么了不起,但是它有三不能,“定页”不能办,连他自己的家属都不能办,所以了解了这个以后,我们要记得“正复为奇”,我们是以正治国,这是对的,复以奇用兵也。故曰正复为奇,当你正返过来就是奇,善复为妖,你做的是好事,但是做过了头一下就变之为妖。你这个立善以和万物,这变之复有妖使复也,一旦复转过来,回过头来,我们常常说物极必反。当你到了极点,它一定返回头来,所以正负为其,善负为妖。 一些东西,好比说我们学佛,所有天下的宗教,都是改我们为善,但是你假设说做过头了,“复之”,反回头来了,到了极点了,你就变成欺诈,变成伪善。我们都知道刚开始的时候耶稣上十字架,那时候的弟子们,一直到回来圣彼得在罗马被倒十字架钉死,这些弟子们,那种想要把基督的精神弘扬的,那不得了,这一帮人都跟菩萨一样的,可是等到他们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当他们拿到权利以后,你们看看那个教皇,教皇是无恶不作,杀盗淫全来,跟原来耶稣上十字架的情景完全相反的。所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久已”,我们正是常的,奇是非常的,正是方正的,奇是诡异的,专门耍手腕的。我们应该以正治国,是以奇来用兵,而我们应该知道祸福是无常的,现在反正为奇,反善为妖,都是矫枉过正,同时还有一个过犹不及,我们不到,固然不好,但是你超过了,也一样得不好,过跟不及完全一样的,这些东西,我们人迷惑在这个里面已经很久很久了。 那么怎么会正的变成奇的?本来应该是正正当当的,怎么会变成投机取巧,本来是一个好事,最后会变成坏的,因为世上上的人不知道造化变迁的这个终极是什么?这一个变迁,这一个造化不是有一个上天在给我们造化,我们群生自造自化,我们常说这是你的造化,事实上,没有造化宫,是群生自造化。我们自造自化。所以你不知道祸福无常之理,天底下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也没有一个永远坏的,所以当一个人悲哀的时候,或者是失恋的时候痛不欲生,我说你等三个月好不好,如果你等不了三个月,你等一年,人有一个很好的健忘,这个这个健忘虽然我们认为短处,事实也是我们一个很幸福的东西,就是我们多么悲哀的事情,你不钻牛角尖慢慢也就忘了。你多少得以的事情,我们净说当年勇,当年怎么了不起,事实上慢慢慢慢人也忘记了。 那么就是因为善忘,所以我们忘记了怎么得祸,怎么得福。假设我们真正了解这个东西的话,我们知道祸福无常,于是我们所要的那个可欲,那个欲望我们知道知所止不贪求,就到这了,挺好了,我永远在感激,永远自己在庆幸,你能够这样的话,于是就可以不迷惑。问题是假设三个人一块走,一个人迷了路了,其他两个人还知道怎么走,甚或这两个人都迷路,中间只要有一个人知道这条路怎么走,你还不会迷路,麻烦是三个人同时都不知道路,假如你全国都不知道路的话,“人之迷,其日固久”,假设全都不知道路的话,这问题就太大太大了。 所以这底下“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他说你何必再责备人家呢?因为大家已经糊涂了太久太久了,于是这个世界才会这么乱,大家都不能够安居不能够乐业,所以他说真正的圣人要“方而不割”,我一个人我走路做事方方正正,但是要记得一个方的有四个角,这四个角,会伤人的。所有四方的东西你碰了它的角就会伤人的,你看这个桌子都弄得圆圆的,为什么弄圆,就是你碰到它你不会受伤,而它自己也不会受伤,当它伤了你的时候它自己也会受伤,我们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人太方了,方到有棱有角,这个棱角非常容易伤人,但是你的棱角早晚也被人磨伤。所以“圣人方而不割,以方导物,舍去其邪”,把这个邪的去掉,但是你千万不要“以方割物”,割物就是划破人家,那么“所谓大方无隅”,这也是老子的话,大智若愚,大方无隅,真正一个大的方,你上哪去找它犄角,隅是角。所以无隅就不伤害人,那么这样的话,我们自己也不受伤害,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一人的智慧,一人的能力来断定一切事情,来制定一切事情,而且不要坚持行事,必定要这样,当我们说必定要这样的话,常常不是为事情,而是为形势,而且要“廉而不刿”,廉是很好的,指俭,所以老子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廉是好的,但是你廉到刿的时候,刿就是伤,你看这拿刀子砍,这边是个岁字,那边是个刀子。你一廉的话,你就会有一点棱了。我很清廉,我什么都不要,你这个东西不必替自己太表示,当你故意的表示自己多清廉的时候,棱角就出来了,当棱角一出来的话,一定刿是会伤到人的,也会身到你自己。 所以我们是“廉以自处”,是我的我可以用它,不是我的,都有所属,所以虽益好但莫取,这是真廉,但是千万不要拿这个去伤害到别人,这个就是不要自己炫耀自己的廉,不要自己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不是自以为是,当我们觉得我自己多清廉,你说你自己多清廉,换句话说就是别人多贪污,你清廉就清廉吧,我自己心有这个想法,自己做做的是这样,不要炫耀。当你真正廉的话,廉到伤人的话,这就不是真廉了。 “直而不肆”,我坦直但是不放肆,世上有多少人说是非道人家长短,而说我是直心,我是个直筒子,山中有直树,世上无世人,山上的树直,世上的人没有直的,很少人。因为我们拿言语伤人的话,自以为自己秉持公道,自己以为自己非常直,这不过是假借直之名,来放肆,逞口舌之欲,攻击别人,你自己心里多直,我是坦白的,我有这个话我就这么说出来,不绕弯子,但是千万不要放肆。只有圣人他是公正的,他不会偏着一面,也不会结党营私。佛家说直心做道场,真正的圣人是以正直来待人接物不绕弯子,不绕小道,不用僻静,不用邪方法,但是你不是用直来哗众取宠。以直的名来行放肆的事实。所以真正直是好的,但是不可以肆,不可以放肆,放肆就是攻击到别人。“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清民,令去其邪,我自己的清廉,跟老百姓什么都不要,这样的话,老百姓他自己也就会清了,令去其邪,这样的话挟持都不来了,令去其污,于是把它的污水都去掉,但是千万别用清廉来伤物。我们都读过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说青莲而不妖。我们读过几天书,了解做人的道理,我们可以出污泥不染,但是要记得,底下一句话更重要,着青莲而不妖,青莲就是你方,你廉、你直、你光,就是许多花水一洒就夭夭翘翘的,它是亭亭玉立,它也不摇曳液曳的,一个真正了不起的圣人他很直,他很方,他很廉,的确有光辉,但是他不自以为了不起,而不自己是真正最了不起的,所以它直而不视,“以直倒路,取其辟”,辟是小路,“而不以直计废也”,废就像浇人家热汤似的,不是拿这个,你看我多直,这个东西不好,直言不讳,这个不是的。所谓大直若诎也,当我们要劝一个人,我们要绕一个弯,真正的大直,你常常这么走的话,常常不能达到目的,有时候要绕一个小弯,它倒可以达到目的了。所以,在座的都听过我说过“东方朔”这件故事,汉武帝前头一个不能说弄臣了,是一个专门说笑话的东方朔,汉武帝的乳母,把汉武帝奶大的乳母,这个奶妈的儿子犯了罪,要判死刑。这个奶妈就要求汉武帝,当他要立他的儿子,他立太子,要先把立太子的妈妈杀掉,所以这个人非常厉害的,这是在历史上非常果断的一个人,他就没法办。她就求东方朔,说明天怎么办呢?明天就要判我儿子死刑了。他说皇帝前面我不能说,怎么说呢?东方朔明天你上了殿你就求皇帝,赦你儿子的罪,皇帝一定不理,你就不要再死求,你就走出去,走出去你就几次回头看,以后的事情就交给我了。所以第二天乳母就按照他的话去见汉武帝,说我的儿子实在怎么样,但是请皇帝发恩,不要怪他,能不能免他的死罪,汉武帝当然不肯,于是她就走出殿,一直回头看汉武帝,东方朔就说,你回头干什么,现在皇上已经不再吃你的奶了,汉武帝说好吧,大直若诎。你要直接跟他说绝对没法办。 像历史上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最爱他的小儿子,从前都是把公子(国君的孩子)拿来质押到另外一国去,这就跟我们典当似的。结果是太后专政,她最爱她的小儿子,于是把小儿子拿去一个国家,因为那个国家指名要她的小儿子做质,太后怎么也不肯,巡诚就劝说,说这个国家既然要,就把你的小公子送去吧,太后说谁要再敢说让我的小儿子去做质我就杀他,你说怎么办?这是国家大事。于是一个老臣拄着拐杖跟皇后说,说太后我有话要跟你说,说我有一个小儿子,现在成年了,我要请太后给他赏一个官,太后说男人也爱小儿子?他说不,男人比女人还厉害,最爱自己的小儿子。她说是啊,我也很爱我的小儿子,这些群臣不懂事,专门来挖我的心头人。他说太后啊,我觉得你并不爱小儿子,你真正爱的是长公主,她说哪里,我最爱的是小儿子。他说长公主出嫁的时候,你给她梳头,拿着她的手哭着说,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回来。为什么?我们上次讲“三规”,假设女人被她的夫家(离婚),把她除了,这叫“大规”,要不然的话嫁出去的女儿永远不准回来的。所以太后看着长公主这么舍得不,但是说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回来,他说你看你爱多她,现在你爱你的儿子,太后你健康的时候小儿子都没有问题,但是万一你千秋之后,人家想想你小儿子对国家尽过什么责任?到那时候吃亏的是他呀,所以我觉得你爱长公主远过于小儿子,太后说好吧好吧,让他去做让质。所以这都是大直若诎。能够知道这个的话,我们自己光而不要,“光见其所以弥,不以光照其求隐匿也”,我们说出来这些事情,只是一条路,你这条路走错了,但是不要谈人家隐私的事情。你不可以做相愿,所以孔子说“勿襄垣之圣人也”,孔夫子认为这个不对的他就直接说出来,但是襄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评估测试题及答案
- 广南县中烟工业2025秋招新型烟草研发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山东德州德城区招聘城乡公益性岗位401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真题及参考答案AB卷
- 2025年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药店相关技能鉴定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江西省井冈山市中考数学模拟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天津西青区招聘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南郑州大学招聘科研助理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成都市龙舟路小学学校招聘员额教师3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生规划和人生定位课件
- 陕09J01 建筑用料及做法图集
- 共享单车策略运营模式
- 教育行政学课件
- 30题工程造价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维生素C】大剂量协助你改善各种疾病-钱学森保健、贾平凹乙肝
- 产品研发管理手册:免修版模板范本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项目策划编制指南(最终版本7.22)
- 【高中班会】鸣警钟勿忘国耻+悼先烈砥砺前行+课件+高一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资源调查与评价-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