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幼儿园:王丽君老师:浅谈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认识_第1页
北京市第二幼儿园:王丽君老师:浅谈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认识_第2页
北京市第二幼儿园:王丽君老师:浅谈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认识_第3页
北京市第二幼儿园:王丽君老师:浅谈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认识_第4页
北京市第二幼儿园:王丽君老师:浅谈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八届“京研杯”教育教学成果征文题目:浅谈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认识作者姓名:徐晓蕾 工作单位:北京市第二幼儿园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38号邮政编码:100007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摘 要:学前儿童体育是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适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最有效的因素。体育教育的独特功效对学前儿童体育在儿童自信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形成终生体育的习惯以及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协作精神等方面有着积极地作用。然而在学前教育理论日渐成熟的同时,学前体育却逐渐显露出问题。本文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学前儿童体育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和改进的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说明了学前儿童体育对3-6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认识。关键词:学前儿童;体育;误区;原因;对策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在我国,普遍认可的,学前教育的定义是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且又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所以,人们对于学前体育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认识,这样对于学前体育的内涵尚无定论且又各不相同: 学者李俊梅和周庆波认为学前体育“主要是指在家庭的影响和家长的帮助下,所进行的简单的活动,主要手段是游戏,目的是增进儿童身体健康,培养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思维的敏捷等。” 学者蔡迎旗则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队学前体育的内涵作了界定“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幼儿教师养护幼儿,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动作和增强幼儿体质的教育;广义的幼儿体育,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更有学者直接将学前体育的内涵定义为对0-6岁儿童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综上,可以看出,学术界目前对于学前体育的内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概念是相当的模糊。近年来,我国又进一步对学前体育的概念作了更为精确地界定。1996年6月1日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就定义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积极性。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 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学前儿童体育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教授幼儿身体动作的基本形式,是增强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与社会性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它不是单纯地传授技能,也不等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旨在传授幼儿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性质类似于学校教育,但又具有其特定的特点,是融于幼儿保育与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 在罗列的这一系列对学前体育概念的定义之中,我是比较赞成学者蔡迎旗的观点的,即: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队学前体育的内涵作界定“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幼儿教师养护幼儿,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动作和增强幼儿体质的教育;广义的幼儿体育,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他的关于学前体育的概念定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开始注意到学前体育是人的一生中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肯定了体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广大的家长和教师明了学前体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和内容,这对于学前体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从他的关于学前体育概念的定义可以推论出他的学前体育目标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了这些学前体育概念界定的一些不足之处:他们只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强调了学前体育的重要性,而很少涉及到幼儿主体本身的作用,要知道任何一堂课程地实施,都是在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来实现的。 从上可以看出,学前体育是学龄前儿童学习的后续性的物质基础,也是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性格、情感以及社会性品质的物质基础。因此,学前体育的目标以及存在的意义就是保证和促进学龄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二、学前儿童体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一)体育是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 众所周知,人是动物界中最高级的动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动物,实际上,它依然是动物。动物都要依靠自己的身体活动去获得生存发展所必须的食物,并且不断调整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命在于运动,动物只有依靠自己的身体运动才可能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人与一般的动物不同,它是最高级的动物。“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过去所谈论的人在环境文化中才能成为人,主要是指在心里层面上成为人,实际上,新生儿要在生理层面上成为人,同样需要文化因素的参与,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层面”这里有一个极好的例子可以论证它,那便是印度“狼孩”卡玛那。她于1920年从狼穴中被发现,当时她只能用四肢爬行,慢走时如狼一般,用手掌、膝盖着地;无论是快走还是奔跑,都是半屈着腿,用手掌和脚掌着地。经过辛格博士两年的教育,她才能够由人扶着直立。14岁时虽然可以单独直立行走了,但还不会跑,若想走的快一些,仍要像从前一样。 当提到狼孩时,人们往往只会注意到其的心里发展迟滞现象,而忽略了她的身体发育情况,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曾有关文献记载,不仅儿童的心里发展有自己的关键期,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是有其自身的发展关键期的,如狼孩在学步的关键期错过,那么后天的教育和所期望达到的效果都是不尽人意的。 例如,美国1961年版的韦氏大辞典对身体教育(体育)一词给予的定义是这样子的:“身体教育(体育)旨在促进身体成长和保养(care),它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计划地教育。一般说来,它包括卫生、体操、各种竞技和娱乐游戏。”由此可知,学前儿童体育对于其的发展是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二)学前体育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 1、促进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 学前儿童对于自身及外部对于他的态度与评价的体验,是其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这也将会极大地影响着其自我个性的发展。而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儿童不论在家庭、幼儿园还是教师与同伴中都会较多的得到称赞与表扬,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渐渐地形成积极和肯定的自我概念,这会使得其以后在诸多方面都会较之其他幼儿更加的积极和乐观;相反,如果身体活动能力差,行为动作比较笨拙的有较少成功经验的幼儿则趋向于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这对于其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促进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 据研究,幼儿排泄训练的成功与否,一方面受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技巧和态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幼儿排泄系统肌肉的发展程度。在对幼儿大小便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正确的、合理的训练将会让幼儿形成自主、愉快的情感体验,反之,则可能会让幼儿形成强迫的人格,在成年表现为对财富、情感、时间的过度吝啬,为人处世过于谨慎等等。 3、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发展 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而也更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心理层面。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的与他人游戏,久而久之,可以养成其活泼开朗的性格乐观进取的精神品质等,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一些社会性品质,诸如:合作、共享、宽容、服务等。(三)学前体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研究发现,神经中枢控制能力的发展同身体的发展一样遵守着由首及尾的原则以及由近及远的定律。动作的发展也是如此。同时,动作的发展是与大脑神经中枢控制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大脑中枢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动作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同时,动作的发展又进一步为大脑皮层提供了丰富的刺激,因而,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皮亚杰也曾指出学前儿童的智慧实际上是感觉运动智慧,是由一系列的具体动作构成的,而高级的思维智慧也不过是具体动作的转化,这样看来,美国心理学家克罗韦尔说“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确实是极其正确的。 我们也来看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卢梭对此的观点,他说:“你假如要培养年幼儿童的智力,你应当培养那智力所要控制的体力。为了使年幼儿童良好而敏慧,你要给他的身体以不断的锻炼,使他的身体强壮而健康,你要让他工作,让他做事,让他奔跑喊叫,让他成为有体力的人,他不就就会成为有理性的人了。”(四)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和增强儿童的交往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和他人的交往的要求愈来愈明显。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人生起点的第一步,与人的交往能力也应在此阶段同步培养。学前教育阶段对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是必须的。学前体育通过其多种多样的锻炼方式,提供幼儿彼此合作的机会。学前儿童在学前体育活动中,可以相互表达彼此的思想情感,交流自己的观点,进而可以锻炼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体育活动能在不知不觉中给儿童带来与人交往,与外界交流的广阔平台和良好的机会,而且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儿童与他人密切配合及相互合作的能力,这样的参与将有效地促进与他人协作能力的养成,提高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和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对于儿童的情商成长及社交能力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当前学前儿童体育存在的问题(一)观念淡薄,发展滞后。 当今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们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由于学前教育不是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人们对于其的重视就更不用提了。幼儿园中以及家长似乎只注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关注。中国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主知主义”,儿童要学习的是“传统经验”,学习体育通常被认为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做的事情。殊不知,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而且又是十分可悲的,人们对于学前体育的概念不清,对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导致学前儿童体育不受重视的一大原因。(二)办学体制多样,地区差异显著。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国家在各个地区所投入的学前教育经费也是不同的,又由于每个地区的地方特色不一,其办园体制又必定是不同的,而且,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前体育是没有被包含其中的,这样,落实到各个幼儿园中的学前体育就是多种多样的,又由于各个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如有的幼儿园空间狭小,师资不足,这样的幼儿园所实施的学前体育是令人堪忧的;而一些办园条件好的,则会可能给幼儿更好的体育锻炼及身体的养护。这就必然会导致地区差异越来越大。(三)学前体育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条件不完善。 首先,在学前儿童体育教学内容质量的把握方面,当前普遍的幼儿园一线工作者对于学前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对于体育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这样就会导致她们在学前体育课程的实施上大部分都仅仅局限于活动性游戏或者儿童操等过于死板的教学内容里,没有将学前体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出来;其次,在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所担任的教师而言,男性教师偏少。男性教师在学前体育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女性教师不能替代的,他们具有的阳刚、勇敢等品质对幼儿改方面品质地培养,具有极大的意义。而目前,我国的幼儿园中却很难看到男性教师的身影。最后,大多数的体育课程都很少涉及到体育知识的传授,即使有,也大多数是“体育游戏”之类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前体育的师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四)体育课程设置缺乏完整性和清晰性,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现在大部分的幼儿园对于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实施之前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明确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随机化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些没有针对性的游戏或者活动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都无法与有明确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的完善的体育课程所起的作用相提并论的。学前体育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手段单一,严重制约了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五)学前体育科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但是,在学前体育方面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对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于学前体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这些都会导致学前体育在实际的贯彻实施中遇到麻烦。 四、影响学前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社会因素的影响1、学前体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正式进入历史的舞台,从此开始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作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日新月异,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地提高,但是,总观而言,它的发展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位,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则有全国性的法律。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是很有差距的,更别提学前体育的发展状况了。虽然,现在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乃至国家领导的普遍重视,但是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观测执行中,力度仍然不够,且由于各个地方的监管监督的不到位,也导致了好的法律法规渐渐地失去了它特殊的领航作用,起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 2、学前体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虽然“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春天”的呼声愈来愈高涨,可是这似乎仅仅还只是停留在一口呼声中,实际行动似乎实施地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不可置否,近年来我国确实加大了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针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如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等,这是十分之好的,将会极大地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是,在观测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变味”的事情。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意识到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开始有了这个意识,如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中,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者根本不提及学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是使得一些地方的学前教育事业(就更不用说学前儿童体育了)的发展缺乏计划的保障。(二)幼儿园因素的影响1、对学前体育的性质、目标、功能、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现阶段,大部分家长包括一部分教师对于学前儿童体育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认为学前体育活动只是孩子学习劳累时放松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体育活动不会投入太多烦人精力,这就会导致“主知主义”之风越来越盛行,越来越追求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几首儿歌,学会讲几个故事,简言之,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知识的学习。时间一长,教师就不会在意幼儿体育活动的锻炼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从而导致在内心深处就是不重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教学。有的幼儿园的体育课程就是“放羊式”的满山跑,给孩子上体育课也成为了教师偷懒的借口,恶性循环,日积月累,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每一堂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都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适合、并且能够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内容,如果对学前体育本身就是不重视,那么,后来的一切就是白说的,就目前阶段的学前体育事业,对学前体育的性质、目标、功能、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的。(三)家庭因素的影响1、过度的“隔代亲”影响学前儿童身体素质地提高,进而影响学前体育的发展。 由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们忙于赚钱养活家庭,大多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嬉戏,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由爷爷奶奶来照顾。而,众所周知,隔代溺爱早已成为了一种现象。他们对于孙子、孙女的爱远远超过了孩子的父母。先不说他们与孩子一起嬉戏、游戏的能力,就是孩子跑得快一点、跑得高一点,都可能会遭到他们的阻止:“不要跑那么快,小心跌倒了。”“不要玩沙子,小心揉到了眼睛里。”2、过多地给予超出孩子需要的营养,导致“小胖墩”的出现,也会影响学前体育的发展。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把原本自己吃不到的、有营养的食物毫无限制地塞向孩子的小嘴,似乎只有吃的越多,才表明孩子越健康,自己的孩子越胖,自己才会越骄傲、自豪。拒不完全统计,我国肥胖儿童的比例正呈不断上涨的趋势,肥胖已成为影响孩子身体健康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均衡,很多偏远地方的幼儿还处在饥饿、长期营养不良的威胁中,这也是不利于孩子深吸健康发展的。总之,不论是肥胖还是过度消瘦,对于儿童而言都是百害而无一例的。 3、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挤占了幼儿体育锻炼的机会,导致幼儿身体素质的下降,也将对学前儿童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会送他们去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幼儿每天除了正常要去幼儿园以外,放园以后还要接着去爸爸妈妈给他们报的各种班里,这实质上是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违背的,从根本上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地和谐全面的发展的,是十分有害的。五、解决学前儿童体育问题的对策(一)社会方面应当做出的努力1、切合实际,做好宣传工作。目前,不少家长和教师对体育锻炼的目标不明确,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升学,甚至是一部分教师也认为体育室“豆芽科”,没有抓的必要,特别重要的是,有的学校是“挂牌式”的体育课,正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急切呼吁:救救孩子吧!为此,我们各界人士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的体育老师也要配合学校领导来做好宣传工作,让家长和孩子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2、建立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应着眼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总结我国幼教50年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借鉴世界幼教发展的有益经验,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前儿童体育目标,自身明确学前体育的性质。功能和内容等,从而争取为学前体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全面的保障体系。(二)幼儿园方面应当做出的努力 1、体育教学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 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自己亲身实践,然而,儿童处于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各器官各系统都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就要特别重视对孩子锻炼的方法的正确性。 全面锻炼,重点突出。人体是一个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孩子身体的全面和谐地发展,要依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对孩子的身体进行锻炼,以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基于这个层面,我们还要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进行合理地指导,以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适应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都有着其各自的特征。因性别、年龄不同,各个幼儿存在着发育、健康水平和原有锻炼基础的差异。因此,体育锻炼应该以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特征为基础,对每个儿童来进行适应其特征的体育锻炼,以求在其各个基础上来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增强。 坚持长久,持之以恒,寓体育锻炼于一日活动之中。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天或者一个星期就可以达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经常性的、不间断的锻炼身体,才有可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对于儿童而言,将体育锻炼寓于一日活动之中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既不会显得过于枯燥、乏味,也不会让教师急于求成。2、体育教学中要将知识性教学和思想性教学紧密结合目前,有些幼儿园对体育教学活动不重视,或者即使有体育锻炼活动,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放羊式”教学,孩子在体育课中打打闹闹,这不仅让孩子得不到身体的锻炼,反而还有害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发展。作为家长和教师,不仅要知道体育活动不是简单地“玩耍”,还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知识和身体保育保健知识的传授,以及一些爱好体育锻炼的思想的教育。只有这样,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孩子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3、改革学前儿童体育课程(1)明确学前体育课程目标,建立合理的目标层次。 在这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健康领域的目标是可以作为总目标的;其次,还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儿童的兴趣、能力发展来制定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学前体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