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能被绿色植物所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区中波长390760nm范围内的(大部分)辐射称为。积温:将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高于一定温度度数的昼夜温度总和叫。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作物在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有效温度的总和。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叫活动温度。活动温度的总和叫活动积温。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黑霜:温度下降到0或0以下时,空气干燥,水气达不到饱和就不会形成霜,但这时的低温仍能使作物受害,这种无霜仍能使作物受害的天气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品质:是指作物产品的质量,可概括为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棒三叶(玉米):果穗叶及其上下叶称为棒三叶。供长中心叶:为生长中心器官提供光和产物的主要叶片,称之为供长中心叶。节根:着生在茎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基部。着生在地下节上的称为地下节根(次生根),着生在地上节的称为地上节根(气生根、支持根、支柱根)。胚叶:玉米最初的几片叶子在种胚发育时即已形成,故称“胚叶”。授粉:雄花序的花粉传到雌穗小花的柱头上叫授粉。同伸关系:指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间有对应关系的生长或伸长,这些同时生长或伸长的器官称之为同伸器官。叶龄指数:是玉米某一时期的展开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最适叶面积系数:当叶面积系数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和产量不再明显增强。光合势:是光合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光合面积持续的时间,也称叶面积持续期。株型:指叶片着生角度、叶片大小、植株高度、叶片在植株上的垂直排列及雄穗体积等。粒茎比:单位土地面积上粒重与茎及荚皮重之比。大豆的炸荚:大豆成熟时沿荚果的背腹缝线自行开裂的现象。作物:(广义)被人类所栽培的又利用价值的所有植物的总称。(狭义)指农作物,具体包括粮、棉、油、麻、糖等。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所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经济系数: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时期:时指作物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生长时期。分蘖节:由植株地下部不伸长的节间、节、腋芽等紧缩在一起的一个节群。有效分蘖:能够开花结实的分蘖。无效分蘖:不能够开花结实的分蘖。分蘖节:发生分蘖的地下节群紧缩在一起,称分蘖节。小麦的背地性曲折:小麦节间的关节处具有分生能力很强的居间分生组织,幼茎时期含有大量的趋光生长素,因此当小麦发生倒伏后由于这种生长素的作用,茎秆就由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向上生长。群体:由个体组成并产生新的个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有变化过程。群体结构:指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组成和动态变化等。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绿叶面积。光照阶段:这一阶段对光反应特别敏感。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以后,胚的生长点或绿色幼苗的生长点,除要求一定的光、温、水、气、养等综合条件以外,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发育形成结实器官,把这个阶段称为春化阶段。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阶段发育: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需要经过几个依次不可逆的质变过程,每个阶段都要经过光、温、水、气、热及养分等综合条件,但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把这种依次不可逆的质变过程叫做阶段发育。营养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耗水量: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而获得一定产量的水分指标。蒸腾系数: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需要由叶面蒸腾的水分。拔节:小麦节间的伸长活动一般称为拔节,主要依靠节间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最适叶面积指数: 当多数叶片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之下,最低层的叶片又能获得大约二倍于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时,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可望达到最达值,此时的LAI被称作最适LAI。清洁度:在一份样品中,除去有病的、不饱满的、残缺不全的种子后,所剩余的种子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比。蹲苗: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人为的通过一些方法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的一系列措施。发芽势: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参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基本营养生长期:是指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光合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同化CO2的毫克数或积累干物质的克数。叶龄指数:用品种的总叶片数除幼穗分化到某时期的叶龄乘100而得的数值。(或叶龄指数主茎叶龄/主茎总叶片数100)芽眼根: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匍匐根: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生的不定根,叫匍匐根。块茎:是一缩短而肥大的变态茎。实生种子:浆果内的种子叫实生种子。实生薯:用实生种子培育的植株叫实生苗,由实生苗结的块茎叫实生薯。马铃薯的休眠:新收获的块茎,即使给予发芽的适宜条件,也不能很快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马铃薯的休眠。试述马铃薯的灌水技术。1)幼苗期: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2)块茎形成和块茎增长期: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左右。3)淀粉积累期: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左右。简述马铃薯块茎内部结构和淀粉分布规律:块茎纵切,由外向内依次是周皮、薯肉(皮层、维管束环和髓),维管束环与匍匐茎及各个芽眼相通。维管束环附近淀粉含量最多,再向内向外依次减少,内髓最少,块茎基部比顶部多。马铃薯小种薯作种为什么能增产:1)避免切块时,因刀具消毒不严而传播环腐病等病害的机会,降低发病率。2)出苗齐壮,提高抗寒力。3)节省种薯及切块的劳力,便于机械播种,降低成本。简述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田间管理的任务和主要措施:出苗后15-25天,主茎叶片已分化完毕,顶部开始孕育花蕾,匍匐茎停止伸长,开始膨大。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向营养和生殖生长并进,由地上部茎叶生长为中心转向地上茎叶和地下块茎形成同时进行。该期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温度对块茎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以16-18为最适,超过25停止生长。特别是夜间温度特别明显,如日温为30,夜温为17比日夜温度均为23的产量高。地上部分以18-21最适,温度越高,生长越繁茂。充分满足水肥,及时追肥浇水,多次中耕培土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简述马铃薯块茎增长期田间管理的任务和主要措施:以块茎的重量和体积增长为中心,增长速度是前一个时期的5-9倍,地上部分茎叶生长也很迅速,至达最高峰。全生育期所形成的干物质,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所以,该期是马铃薯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50),要充分满足对水肥的需要,保证及时追肥浇水。此期的高温干旱严重影响茎叶块茎的生长发育,使周皮组织木栓化并停止生长,但遇雨或浇水后,天气转凉,植株或块茎顶芽和组织幼嫩的部分又继续生长,因木栓化的周皮的限制便会产生各种畸形薯块(二次生长)。高温对块茎的种性具有决定性作用,超过2l块茎小,种性低,退化严重。因此在高温地区或季节要以小水勤灌来降低地温,促进块茎的生长,保持块茎原由的优良种性。简述马铃薯成熟的标志: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并逐渐枯萎,匍匐茎干缩易与块茎脱离,块茎表层形成较厚的木栓层,块茎停止增重。简述马铃薯畸形块茎形成的原因:块茎形成的最适温度是20,此期的高温干旱严重影响茎叶块茎的生长发育,使周皮组织木栓化并停止生长,但遇雨或浇水后,天气转凉,植株或块茎顶芽和组织幼嫩的部分又继续生长,因木栓化的周皮的限制便会产生各种畸形薯块(二次生长)。马铃薯芽栽为什么能高产?:可增加密度,提高良种繁育系数,减轻和避免晚疫病和环腐病的危害。由于结薯时期推迟,能避过高温伏旱,使块茎迅速膨大,单株结薯多而大,因而能获得高产。马铃薯除不能连作外还不能与那些作物轮作?为什么?:深耕整地马铃薯病害较多,不宜连作,也不宜与其它茄科作物(烟草、茄子、辣子、番茄等)换茬,因它们有共同的病害,最好的前茬是禾谷类和豆类。如种在糜谷等瘦茬上要多施有机肥。要求土层深厚,至少25-30cm。确定马铃薯播种期的原则:(1)把块茎形成和增长期安排在适于块茎生长的季节;(2)充分利用当地对出苗有利的条件;(3)根据品种、种薯情况和间套作物来确定;(4)在北方一作区,当地晚霜期前2030天,气温稳定在57时,就是该地适宜播期幅度。积温在农业生产中有何意义积温表示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和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对热量的需求;根据积温进行作物布局,选择该种什么作物及种在什么地方,对农业生产进行区划;确定作物的播期;根据积温可估计某生育时期到来的时间;根据积温可预测作物的产量。简述作物干旱死亡的原因。代谢紊乱;细胞脱水变形,原生质受到机械损伤而死亡;蒸腾减弱,植株不能降温,原生质发生凝聚变性,结构破坏,引起死亡。试述防止马铃薯病毒病的途径。答:(1)选用和推广抗病品种:这是防止退化的主要措施,选用和推广抗病品种时,要注意选育良种和抗病保护相结合。(2)建立马铃薯的无病毒留种基地:选择冷凉季节实行秋播和晚播留种,马铃薯结薯期要求低温冷凉条件,选择好当地气候冷凉,隔离条件好的地方作繁育基地或建立原种生产基地,使结薯期处于较低温度下,植株生长健壮,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减轻病毒的危害。(3)利用实生薯留种:用马铃薯种子长成的幼苗叫实生苗,实生苗结成的块茎称实生薯。马铃薯的病毒能侵染植株的各个器官,而很少能侵入花粉、卵和种胚。因此,通过有性生殖所形成的种子,有排除亲本病毒的作用,能产生无病毒的种子,从而中断无性繁殖所积累的病毒。(4)茎尖培养无毒种薯:植物组织中病毒浓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茎和分枝的生长点基本上不带病毒,因此,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再通过加速繁殖生产上无病毒的薯块原种。(5)治蚜防病。简述玉米大喇叭口期的特征:棒三叶开始甩出而未展开;心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雄穗进入四分体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最上部展出叶与未展出叶之间能摸出一个发软而有弹性的雄穗。简述玉米等行距种植的特点:行距相等,株距随密度而有不同,一般行距50-60。特点:植株在抽穗前地上部叶片与地下根系在田间均匀分布,能充分地利用养分和光照;播种、定苗、中耕锄草和施肥培土都便于机械化操作。但在肥水高密度大的条件下,在生育后期行间郁蔽,光照条件差。光合效率低,群体与个体矛盾尖锐,影响进一步提高产量。简述玉米宽窄行种植的特点:行距一宽一窄,一般大行距70-80,窄行40-50,株距因密度而定。特点:植株在田间非均匀分布,生育前期对光热地力利用较差,但能调节玉米后期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在高水肥条件下,大小垄一般可增产10%。玉米适期早播为什么能增产:1)可延长玉米生长期,积累更多营养物质,满足雌雄穗分化形成以及籽粒的需要,促进果穗充分发育,种子充实饱满,提高产量。2)可减轻病虫危害。适期早播可以在地下害虫发生以前发芽出苗,至虫害严重时,苗已长大,增强了抵抗力。3)可增强抗倒伏能力。适期早播可使幼苗在低温和干旱环境条件下经过锻炼,地上部生长缓慢而根系发达,为后期植株生长健壮打下基础。4)可避过不良气候。简述玉米蹲苗的适宜时间和原则: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苗期灌水,控肥,多次中耕,扒土晒根等方法)控上促下,解决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蹲苗可促进根系纵深发展,扩大对水肥的吸收范围,增强抗旱能力;控制幼苗生长,使幼苗健壮,节间粗短,增强抗倒能力,协调根茎叶的生长关系。蹲苗的时间要早,一般在出苗拔节前结束,舂玉米长,夏玉米短。还要根据苗情、墒情和土壤肥力等情况,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简述玉米人工去雄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去雄要在抽雄后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每天从10时到下午2时植株水分较少,茎杆不易折断。隔行或隔株进行,不要超过全田的1/3-1/2,边行2-3行不去。减雄是在开花授粉结束后剪去全部天花。简述提高玉米光能利用率途径:1)合理密植,协调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达到群体增产。2)不断选育理想型品种,例如对春玉米来说,要求中杆大穗,穗位以上叶较直立,穗位以下叶较平展,便于透光,雄穗小而花粉多,减少雄穗遮光面积,使叶片利用光能。3)使用植株生长调节剂,延长成熟期4)增施气体肥料,追施CO2,提高田间CO2浓度,可提高光能利用率。玉米全生育期的追肥可分为几次,各在什么时期追肥:北方农民经验:“头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正齐腰,三遍追肥出毛毛”概括了玉米的追肥。苗肥 通常在定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亩施硝铵4-5左右,但在地力好、基肥多、种肥足的地块,苗壮无脱肥现象时可不施苗肥。功秆肥 拔节前后的追肥,苗高30左右,9-10片叶时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10-15,也可追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占总追肥的20-30%。功穗肥 玉米抽穗前10-15天,即大喇叭口期到封垄前的追肥。此期营养、生殖生长均十分旺盛,是需肥最多的时期,追肥对争取穗大粒多有决定性作用。这次要重施,占总追肥量的6070%,高产田可追尿素20-25。功粒肥 抽雄开花授粉前的追肥约占总追肥的10%,防后期早衰,要掌握早、少的原则。前期追肥多生长旺盛无脱肥现象时可不施。为什么用玉米果穗中部的籽粒作种用能早熟增产:1)果穗中部花丝抽出和受精时间较早,子粒充实饱满,酶的含量较多,播种后内部养分转化快,发芽出苗早,幼苗健壮2)中部子粒整齐,便于精量机械化播种,利于苗全、苗齐、植株生长一致,减少空杆、倒伏、提高产量。试述玉米穗期管理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措施:中心任务:壮秆、促穗,争取穗大粒多。主要措施:(1)追肥,拔节后氮肥应一次或分次追施,春玉米拔节期轻施攻秆肥,重施大喇叭口肥;夏玉米分两次追肥即拔节期施攻秆肥,大喇叭口施攻穗肥。(2)灌水,大喇叭口期浇孕穗水,春玉米还应重视拔节期浇水。(3)中耕培土。(4)防治玉米螟。简述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空秆的发生除遗传原因外,与果穗发育时期玉米体内缺乏碳糖等有机营养有关,如水肥不足、弱晚苗、病虫害、密度过大等都会造成玉米空秆;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和茎折断3种,茎倒是茎秆过细、植株过高及暴风雨造成;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的倒伏;茎折断是抽雄前生长过快、茎秆组织幼嫩及病虫害,遇风而折断。玉米的灌溉指标有哪些:1)土壤水分2)叶片膨压3)植株形态4)叶片水势试述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1)苗期阶段(出苗一拔节) 舂玉米30-35天,夏玉米20天。生长发育的特点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中心的营养生长阶段。根系发育比较快,至拔节期已基本上形成了强大的根系,但地上部茎叶生长比较缓慢。茎节数和叶片数已基本固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2)穗期阶段(拔节一抽雄) 舂玉米35-40天,夏有名5天。生长发育的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就是叶片增大、茎节伸长、根系迅速扩大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此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叶、壮秆、穗多、穗大。具体地说,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粗壮墩实,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3)花粒期阶段(抽雄一成熟) 春播40-50天,夏播40-45天。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基本上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时期,也就是经过开花、受精进入子粒产量形成为中心的阶段。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按大豆分枝的多少、强弱,将株型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1)主茎型:主茎发达,节数较多,植株较高,以主茎结荚为主。2)中间型:主茎比较坚韧,分枝一般3-4个,豆荚在主茎和分枝上分布较均匀。3)分枝型:分枝发达,多而长,分枝一般达5个以上,分枝上结荚往往多于主茎。了解玉米不同节位和叶组的生理功能,试述玉米各功能叶片出现与栽培措施的关系:通过观察叶片的伸展进程,判断玉米生长阶段,掌控生长中心,采取促控措施,达到科学管理,获得高产。1)促根壮苗 选用大粒饱满的种子,带足种肥,及时定苗,早中耕、多中耕,深中耕。严禁早培土、深培土。2)茎叶组叶片展现 初期轻施一次拔节肥,适当浇水。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避免这组叶片早衰,提高光合生产率,减少中上部叶组的压力,保证根系不早衰,夺高产3)穗叶组叶片展现 在该组叶片展现初期重施追肥,结合浇水,保证其充分生育。4)粒叶组叶片展现 酌施粒肥,保障供水,促开花授粉,提高叶片光合生产率,及时防治虫害,促粒多、粒重,保证丰收。试述玉米发生空秆倒伏的原因和防止途径:原因:1)遗传因素。2)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合成有机养分少,雌穗发育迟缓或停止发育,空杆增多。3)由于水肥不足,弱晚苗、病虫害、密度过大造成玉米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转化和分配形成空杆。防止途径:1)合理密植 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群体内通风透光好,可减少空杆。2)合理供应肥水 适时适量供应肥水,使雌雄蕊分化和发育获得充足营养条件。土壤肥力底的田块,前期重施追肥;土壤肥力高的田块,应分期追、中后期重追。苗期注意蹲苗。雨水过多的地区注意排涝通气。玉米抽雄前后半月适时灌水。如何施用玉米的苗肥、拔节肥、穗肥和子粒肥:1)苗肥 定苗后追施有机肥。对弱苗可“打肥水针“或用稀人粪尿偏攻弱苗。2)拔节肥 根据土壤、底肥、苗情来决定。在地力肥、底肥足,植株生长健壮的条件下适当控制追肥数量,时间也应稍晚;在土地瘠薄,底肥少,植株生长瘦弱的情况下,应适当多施和早施。 3)穗肥 穗肥是指在雌穗生长锥伸长期至雄穗抽出前追施的肥料。此时应肥水齐攻,一次性集中追施。4)子粒肥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在生育后期适时适量地增施以氮肥为主氮磷配合和粒肥。试述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1)苗期生长过旺,营养生长在开花结荚期仍占优势,使生殖生长受阻。2)枝繁叶茂,株间郁闭,被遮荫的叶片光合作用削弱,光合产物不足,造成花荚脱落3)营养生长过弱,养分积累少,花芽分化不能正常进行,已形成的花荚也会因养分不足而脱落试述大豆的需氮特点和施用氮肥应注意的问题:1)特点:氮素来源,一是根从土壤吸收的化合态氮;二是大豆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氮素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籽粒蛋白质的原料,并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是高产中的决定因素。2)应注意的问题:每100g土壤中水解氮含量在5mg以上时,施氮增产效果不显著:3mg左右时,施氮增产显著。土壤肥力较低或早熟杆强的大豆品种,在幼苗期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花期追肥。在低温年份,氮肥施用过多使冷害加剧。试述大豆合理灌水的原则:1)根据长相进行灌水 大豆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老绿,中午叶片有萎蔫现象,即为缺水表现。 2)根据土壤墒情 土壤适宜含水量的趋势是:幼苗20%左右,分枝期23%左右,开花结荚期30%左右,鼓粒期25-30%左右。在测定土壤含水量在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应进行灌水。3)根据天气情况 久晴无雨或空气干旱时应适时灌水。4)根据土质和地势 沙质土蓄水保肥差,大豆易受干旱影响,应轻灌、勤灌。粘重土壤,蓄水力强,但易蒸发,灌水量应适当多些。简述大豆无限生长习性的开花结实特点:茎秆尖削,始花期早,开花期长。主茎中下部的腋芽首先分化开花,然后向上依次开花。始花后茎继续伸长,叶继续产生。主茎与分枝顶部叶小,着荚分散,基部荚不多,多数荚在中下部。简述大豆有限生长习性的开花结实特点:茎秆不尖削,始花期晚,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节开花,花期集中。当主茎顶端出现一个大花簇后,茎的生长终结。常形成数个荚聚集的荚簇。大豆籽粒为何不耐贮藏:因为大豆子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油分,当含水量超过13%且气温较高时,新陈代谢加强,营养物质损耗,含油量和粒重降低,发芽率丧失。当空气湿度过大时,则大豆种皮变色,油的酸度上升,有机物质分解以至腐烂变质。简述大豆合理密植的原则:1)肥地宜稀,薄地宜密。2)繁茂性强,分枝多的品种宜稀播,反之宜密播。早熟品种宜稀播,反之宜密播。3)施肥充足,灌水及时的条件下,宜稀播,反之宜密播。4)气温高的地区易稀,气温低的地区易密。简述大豆发生秕粒的原因和出现的规律:受精后结合子未得到足够的营养,先受精的先发育,籽粒饱满,后受精的后发育,常成秕粒。开花结荚期间,阴雨连绵,天气干旱均会造成秕粒。简述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1)病虫害容易发生,如细菌性斑点病、立枯病、大豆食心虫、蛴螬等因重、迎茬会大量发生;(2)根系及微生物分泌物的毒害作用。大豆根系分泌的亚铁盐遗留在土壤中,对根瘤菌及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会使土壤中磷素营养过度消耗,氮磷比例失调,影响大豆生长和发育。如何确定油菜的播种期。1)冬油菜:越冬期前,0以上积温1200。2)春油菜:早播,但要根据品种类型,气候条件,栽培制度灵活掌握。简述油菜根系发育状况与栽培环境的关系: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精耕细作,则油菜主根纵深伸长加深,支细根增多,分布加深加宽。如果播种密度过大,根系会由于营养面积变小而发育不良,主根细短,支根数量减少,整个根系分布变浅。简述油菜合理密植的原则:冬油菜宜稀,春油菜宜密;大油菜宜稀,小油菜宜密;早播时宜稀,晚播(或夏播)时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肥田宜稀,瘦田宜密。简述油菜中耕除草的具体做法:2次以上中耕除草,第一次在齐苗后结合间苗进行,由于苗小,这次中耕不宜过深,3-5厘米即可。第二次中耕除草在定苗后进行,由于根系逐渐发育充分,主根深入下层土壤,支细根分布也更深更广,中耕深度应加深至3寸。油菜为什么要强调适时收获:因为油菜为无限花序,开花延续时间长,角果成熟也依次进行,因此全田成熟不整齐,若等全田角果都达完熟标准才进行收割,会有一部分角果成熟过度,稍有碰撞,种子便会散落,造成损失。简述油菜苗期的生育特点:从子叶现绿到现蕾为苗期。冬油菜长(从头年秋季到来年春季),春油菜短(约1月左右)。苗期生长发育主要是叶片和根系的生长,以及花序花芽的分化,苗前期为纯营养生长时期,苗后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同时开始花芽分化。油菜花果脱落原因和防治途径:(1)原因:开花及角果形成期间营养不足。分支花序和顶端花序由于开花迟,养分供应不充足,造成角果脱落。开花期间温度不适,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花果脱落。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也会造成花果脱落。(2)措施:合理密植。实行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蜜蜂。合理施肥。适时灌水。试述油菜子实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阳光充足对菜子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作用。2)水分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则延长成熟时间,过少则对角果种子发育不利。3)肥分不宜过高,尤其氮肥不能太多。7.马铃薯块茎的年龄越小,休眠期越短。() 8马铃薯的匍匐茎比地上茎细,但具有地上茎的特性 影响小麦幼穗分化的因素有哪些?1)日照 长日照可促进光照阶段的通过因而加速穗的分化。短日照可延迟光照阶段的通过,从而延长穗分化的时间。群体过大时,下层穗发育较差,花而不实的原因亦与光照有关。2)温度 温度对穗部的发育主要通过阶段发育的快慢而发生影响。其他条件相同,高温加速光照阶段通过,因而形成较少的小穗和小花;相反,低温可以延缓光照阶段的通过,延长穗分化时间,有利形成大穗。3)水分 穗分化各个时期的干旱都直接严重地影响穗部发育。但不同时期干旱对穗的部位影响不同,单棱期干旱穗长明显变小;小穗小花期干旱,使结实小穗数降低;性细胞形成期干旱,增加不育小花比率,对产量影响极大。4)营养 氮肥可以影响分生组织的活动时间,因而可延长穗分化的时期和分化强度。磷肥可加速穗的发育,但对小穗和小花的数目影响不大,药隔至四分体分化期缺磷,影响性细胞发育,增加退化小花。碳素营养不足,降低光合产物的形成。游离氨态氮过多,也是造成小花不孕的重要原因。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把小麦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型对温度的要求如何?不同品种对低温程度的要求有差别,将小麦分为三种类型:1)冬性品种:在5-20条件下,经515天即可,春播能正常抽穗结实。2)半冬性品种:0-7条件下,1535天即可。3)冬性品种:0-3条件下,大于30天才可,春播不能正常抽穗结实。据品种对温度光照长短的反映可分为哪几种类,各类型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和时间的要求如何?要求长日照、每天不少于8小时,日照越长抽穗越快。不同品种对长日照要求严格程度不同,又将小麦分为三种类型:1)反应迟钝:812小时都可通过,光照再加长抽穗速度加快不明显。2)反应中等:要求每天12小时左右,一般20多天才可通过,半冬性属此类。3)反应敏感:至少大于12小时,须经30-40天方可通过。此类品种均表现拔节较迟,冬性品种和北方春播的春性品种属此类。什么冬性品种的叶片数分蘖数比春性品种的多?由于春花决定了小麦叶片和分蘖延期数量,冬性品种通过春化所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分蘖力强,因此它的叶片数、分蘖数比春性品种多。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特点:初生根:生于胚上,一般35条,种子越大的初生根越多;根细,坚韧,上下直径较一致,扎根较集中,一般垂直向下生长;发根较早,出苗到拔节是初生根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期次生根:生于茎基部的分蘖节上,几乎与分蘖同时发生,一般每产生一个分蘖会产生13条次生根,分蘖越多,次生根越多;粗壮,根毛密集,与地面成锐角;主要在拔节后,穗的进一步分化发育和茎秆及叶片的分化,后期籽粒的发育起作用小麦分蘖的作用:1是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组成成分、亩穗数的一部分,冬小麦占50-75,春小麦少于10。2是壮苗的标志,凡分蘖的植株穗粒数及穗粒重都高,这两个因素为壮苗的标志,因分蘖多,次生根多。3削弱不良条件对群体大小的影响,缓冲群体的大小-自动调节功能,如遇冻害、虫害等而缺茁,分蘖可补偿之4有再生性 冬小麦春季后期的主要任务:1)促进缓苗返青2)促蘖增穗,提高成穗率3)促进穗大、长壮杆4)预防晚霜冻害5)预防病虫害简述重量法测定叶面积的原理、方法和步骤:(1)原理:同一质地的物质其质量与面积存在对应比例关系,表达式为:S剪/S全M剪/M全(2)方法及步骤:剪取易测的标准图形叶片,如圆形、方形;称取该叶片的重量,求得叶片重量与面积之间的关系;或求得标准叶面积的面积重量比。称取所需测的所有叶片的重量,利用求得的系数得出叶片的面积。为什么小麦适期早播能增产:春小麦适期早播,可以增产14-17。早播增产的原因是:可利用早春表土返潮的水分,提高出苗率,争取全苗;早播的春小麦,播种到出苗的时间虽然较长,种籽在较低的温度下缓慢吸水萌动,胚根比胚芽伸长速度快,初生根系发育好,入土深,增强了植株的抗旱和吸肥能力;早播的春小麦,延长了出苗到拔节的时间,分孽多,成穗率高,穗分化开始早,在低温下分化时间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可提早成熟,减轻干热风的危害,从而获得高产稳产。小麦主茎叶片和分蘖有何同伸关系:(1)小麦分蘖一般从三叶期开始,拔节时达到最高峰,拔节后向两极分化,早蘖和大蘖发育成穗,晚蘖和小蘖死亡。(2)主茎叶片和分蘖在营养生长方面互相调剂,而在生殖生长方面彼此分开生长。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的生产上有何意义:1)对小麦引种有指导意义只有同纬度地区间互相引种才容易成功n因阶段发育主要受温光等生态因素的支配,纬度海拔等地理条件则对温光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小麦必有其强烈的地域性。2)与抗寒性有关 ,冬性品种抗寒性强,春性弱。因此在寒冷的冬麦区不易种春性品种.3)与器官形成有关 ,春化阶段结束于幼穗伸长期,在此期间茎顶端生长锥仅分化叶、孽和根原基,冬性品种春化时间长,主茎分化叶、孽的时间也长、叶片数和分孽芽就多,单株分孽力强。同等肥力条件下,冬性品种播种量可比春性品种少些。光照阶段开始于幼穗伸长期,结束于雌雄分化,此期是决定穗轴节片和小穗数目、并对小花数目有重要影响的时期。如提早播种(春小麦),光照阶段在低温条件下,再加上灌水、追肥等措施,可拉长其通过的时间,增加结实器官数来提高产量。 4)对冬性品种经春化处理可当春性品种播种。小麦全生育期分为哪几个生育时期:春小麦:播种期苗期三叶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冬小麦还有越冬期和返青期)简述小麦后期灌水的作用和注意的问题:作用:1)保持绿色叶面积,延长叶片的功能期;2)防止根系早衰,防干热风,防倒伏,即可概括为:灌水养根护叶增重。应注意的问题:勤灌轻灌,无风抢灌,大风停灌,昼夜轮灌高产麦田对土壤有何要求:(1)土壤质地良好 以壤土最好,有较强蓄水保肥的能力,土壤空隙50-55%,510Cm土层土壤容重约1.21.3gCm3。(2)有机质含量丰富 土壤潜在肥力较高,含有机质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氮3040ppm,速效磷20ppm以上,速效钾40ppm以上。(3)土层深厚、土地平整。有利于根系发育和生长均匀一致,达到均衡增产。(4)酸碱度适宜 PH值在6.08.5范围内都能生长,但以6.87.0为最好。含盐量在0.1以下较好。作物根系在生长发育上有何共同特点,栽培上应采取哪些相应措施:1)向水性-蹲苗措施;2)趋肥性-增施肥料;3)向氧性-中耕措施。作物播种量的计算公式:计划播种量(kg/hm2)每公顷基本苗数千粒重(g)/10001000;实际播种量(kg/hm2)计划播种量(kg/hm2)/种子用价田间出苗率 活株叶面积的测定方法: 答:按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植株25株,分别测量每一绿叶片的长和宽(叶片最宽处),再按下述公式求出单株叶面积。 单株叶面积=(LB)/KN 式中:积加号;L叶长;K校正系数;N取样株数。简述作物“库”、“源”、“流”的概念答: 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绿色器官(主要是叶),就作物群体而言,则是指群体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流是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转速率;库主要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19.试述小麦群体结构的概念和内容:群体结构是指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组成和动态变化等。反映群体大小的指标主要有基本苗、蘖数、穗数、叶面积系数和根系发达程度等;群体的分布主要指叶层分布或叶层结构;群体长相包括叶片长相、叶色、封垄早晚和程度;有间作套种麦田的群体组成包括作物的种类和品种,普通麦田的群体组成包括主茎与分蘖、主茎穗与分蘖穗、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比例;群体的动态变化包括总蘖数、叶面积系数、干物质重量的动态变化等。20.简述作物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通气状况良好是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21.作物经济系数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答:与收获产品的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主产品是营养器官的,形成过程简单,经济系数较高,主产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过程复杂,经济系数较低;主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形成过程需能较少,经济系数较高,主产品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形成过程需能较多,经济系数较低。22.简述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答:(1)选用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品种;(2)改善环境条件;(3)对品种进行改良;(4)提高栽培措施。23.简述春小麦的生育特点:(1)生育期短,分蘖少,根系发育差;(2)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24.作物经济系数的高低与其产品器官和化学成分有何关系?: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的过程简单,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时有机物质要经过复杂的转运,经济系数较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作物,主产品形成过程中耗能较少,经济系数较高;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作物,主产品形成过程中耗能较多,经济系数较低。25.简述小麦分蘖的成穗规律:一般情况下,主茎和早生低位蘖成穗率较高。单株成穗2个时,多为主茎和第一个一级分蘖(O,);单株成穗3个时,多为主茎和第1、2个一级分蘖(O,,);单株成穗4个时,可能是O、,也可能是O、及P。26.何谓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分为哪几类?:广义的作物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狭义的作物主要指各种农作物。分为8大类:(1)谷类作物,稻、麦、玉米等;(2)豆类作物,大豆、蚕豆、扁豆等;(3)薯芋类作物,马铃薯、甘薯、芋等;(4)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等;(5)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向日葵等;(6)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等;(7)其它作物,烟草、茶叶等;(8)绿肥饲料作物,苜蓿、苕子等。27、试述实现作物最大光合潜力的前提条件和途径:要实现作物最大光合潜力,必须首先具备以下四个前提条件:1具有充分利用光能的得高光合效能的作物品种。2空气中的CO2的浓度正常。3环境因素都处于最适宜的状态。4具有最适宜于接受和分配太阳光的群体。因此,从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单产的途径,可以分为改进作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具体途径有:1)培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要求光合能力高,呼吸消耗低,光合机能保持时间长,也面积适当,株型、长相都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2)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合理安排茬口。采用间套种,育苗移栽等措施,提高复种指数。3)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合理密植,保证田间由最宜的作物群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同时加强田间管理。4)提高光合效率:如补施CO2肥料,人工补充光照,抑制光呼吸等。2.对冬小麦不同类型的麦田,为了促穗多,穗大,杆壮,春季应采取哪些措施?1)促麦苗早返青、早生长,培育壮苗。 施过冬肥,浇过冬水,若肥水不缺,则应及早耧划,以松土保墒、通气并提高地温,促麦苗早返青、早生长。 2)弱苗,具体措施要分析情况区别对待。 若有缺苗断垄应疏苗移栽,疏密补稀;春季麦田管理坚持以促为主加大管理措施,促蘖增根,提高成穗率,力促穗多。若化肥不足,应尽量多施速效性土杂肥,肥料要深施,浇后划锄。3)旺苗要严格控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伸耘断根控制无效分蘖;不施返青肥,不浇返青水,也不施起身肥,不浇起身水,直到拔节前后分蘖两极化已基本完成,叶色开始自然落黄时再追肥浇水;起身至拔节初期进行镇压。但对于播种过早而形成的旺苗,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追施速效肥料,以免脱肥早衰。3.试述小麦发生倒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1)植株生长正常,灌浆后,穗部重量增加,受到大风大雨侵袭,或大风时浇水不当引起根倒伏或茎倒伏。这种倒伏大部分发生在即将成熟的时候,有一定程度的减产,不利于套种,增加了收获的困难。 防治方法:有风不浇水。2)由于植株生长不正常而发生的倒伏。原因:群体过大,浇水施肥不当,群体内光照不足,个体制造和积累的有机营养少,根系不发达,叶鞘和茎组织柔嫩,茎基部节间细长而弱,稍受风雨侵袭,就发生倒伏。防治方法:解决群体发育和个体发育的矛盾,使个体发育健壮。由于播种晚或其他原因,麦苗生长弱,返青后,猛追肥,猛浇水,狠促苗,由于地上部生长过快过旺,植株有机养料供应不足,根系发育不好,茎基部节间细长而弱,抽穗后遇到大风雨发生倒伏。防治方法:春季促进麦苗生长时不要过猛,采用控促结合,分次施肥。早春锄地1-3次,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生长。6.试述小麦分蘖发生的规律,与主茎叶龄的关系,实践中有何意义? :三1四2五3六5七8八13九21。即主茎某一叶片出现时,植株可能出现的分孽数(包括主茎)为其前两个叶序出现时的分孽数之和。其中,一级分孽数为N-3。这种关系在稀播、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有可能表现出来,在低中产田,分孽数常少于理论数,而高产田又大于理论数。因此可用主茎叶龄与分孽的理论数,检验麦田管理水平和供近一步施加措施的参考。 7.小麦阶段发育的理论在生产上有何意义?:小麦的阶段发育有助于正确的引种和运用栽培措施。如果南方引用北方品种,因南方温度高,日照时间短,而表现春化和光照发育迟缓,长表现迟熟;南方品种北移,由于北方温度低,日照较长,一般表现发育早,冻害严重。因此,必须从纬度、海拔和气候条件比较接近的地区引种。就栽培而言,应根据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综合考虑品种布局、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密度,以避免冻害,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8.试述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1)增加籽粒干物质来源(2)扩大籽粒容积;(3)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强度;(4)减少干物质积累的消耗。9试述小麦分蘖两极分化的概念及主要原因:小麦拔节前后分蘖达到高峰以后,主茎和大分蘖迅速生长,最后抽穗成为有效分蘖;发育晚的小蘖生长停止,最后死亡成为无效分蘖,这就是分蘖的两级分化。分蘖两级分化的原因主要是:1)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2)营养物质分配不均衡5.试述水地春小麦前期生长发育的特点,管理的任务和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水地春小麦前期阶段是指出苗-拔节40天左右。1) 生长发育的特点:长跟叶产生分蘖的时期;幼穗开始分化(三叶期),进入拔节期时,穗基本形成;春小麦幼穗生长发育基础差。2)任务:促苗早生快发,促根增蘖,改善幼穗的生长发育基础。3)措施:中耕松土,保温增墒;防除杂草;追肥浇水,要浇分蘖水分蘖肥;旺苗要抑制其生长,防止后期倒伏。4.试述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的主攻方向:一)苗期管理 出苗一拔节 40天左右 (中4205)生长发育的特点:1)长根、叶、产生分孽的盛期。 2)幼穗开始分化(三叶期),进入拔节期时穗已基本形成。3)春小麦幼穗发育的营养基础差。管理的任务:促苗早生快发,促根增孽,改善幼穗发育的营养基础。措施:1)中耕松土,增温保墒。2)防除杂草,人工及化学除草,如燕麦草等。3)追肥浇水,要浇分孽水和分孽肥。“麦浇45”、“麦浇芽,豆浇花”。分孽水具有增穗增粒的作用,因此很重要,但积水不能太深。“头水浅,二水满,三水四水洗个脸”。头水土松耗水90方左右,浇水半天后田间不再有积水,如有积水应排除,否则根系呼吸受抑。分孽肥要比拔节期追施同样数量的肥料增产效果要好。4)旺苗要抑制其生长,防止后期倒伏。 (二)中期管理 拔节一抽穗 20多天 (205106)特点:1)处与旺盛生长时期,根、茎、叶穗都在旺盛生长,日生长量较前期大3-4倍,因此对水肥的需求量很大。2)生殖和营养生长同时并进,且相互有强烈的竞争,分孽及小穗小花向两极分化。3)群体迅速增大,最高茎数和叶面积高峰都在此期出现,群体个体也产生矛盾。管理的任务:协调矛盾,促进壮杆,增大穗子。措施:因苗管理。通过水肥的合理运用,使群体大而不稠,壮而不旺。苗情指标(生理拔节-小花分化):弱苗:单株茎数2,亩总茎数50万。应在大田拔节期前水肥齐攻,早促早攻,积极促进,距第一水10-15天。壮苗:单株茎数2-3个,亩总茎数60万左右,水肥应在拔节后3-4天施用,距第一水20天左右;旺苗:单株茎数3个,亩总茎数70-90万,应控制到孕穗前3-4天浇水,第一水后25天。另外,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如蚜虫、粘虫、锈病、黄矮病等。 (三)后期管理 抽穗-成熟 40天左右特点:积累干物质,形成籽粒,任务:防早衰,防灾害,攻粒重。措施:浇好灌浆水,在小麦多半仁:时浇灌浆水,要避免在风雨天浇水,若有脱肥现象时要根外追肥,K2H2P040.2-0.3叶面喷施,或过磷酸钙2kg、尿素重1kg50kg水。防止干热风,蜡熟期及时收获。11.作物的个体和群体有何关系?如何协调二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1)作物个体与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但群体中的个体已不同于一个单独的个体,单独生长个体的生长状况和产量高低,绝不与群体中生长的个体相对应。(2)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一般来说,种植密度稀,有利于个体生长,但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群体生长最小,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种植密度大,个体生长不良,但在一定范围内,群体生长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如果密度进一步加大,则群体生产量将进一步递减,产量下降。(3)利用作物群体自动调节原理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作物产量:除了种植密度外,品种的选择、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