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记承天寺夜游.docx_第1页
13记承天寺夜游.docx_第2页
13记承天寺夜游.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预习资料】1.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政治仕途坎坷。2.背景链接:作者写此文时被贬黄州已有四年。元丰二年七月,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获释出狱,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内心苦闷抑郁,但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朗读指导】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慢)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轻)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喜)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叹)【问题探究】1. 美在灵动的结构结合文章相应句子,分析文章的结构脉络,体味文章的结构美。(可分为:二、三、四等不同层次)2.美在空明的月景请用“我喜欢 这一句,它美在 ”的句式说话。3.美在情感的表达(1)作者自谓闲人,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2)试体会作者在其中流露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结合内容背景分析)【拓展延伸】请同学开动脑筋,在大脑中搜索与“月”有关的诗词名句。【原文】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1.户:单扇的门,泛指门窗。 2.欣然:愉快的样子。3.念:想到。 4.遂:于是,就。5.寝:睡觉。 6.相与:共同,一起。7.中庭:院中。 8.空明:清澈透明。9.交横:交错纵横。 10.盖:助词,表原因“原来是”。11.但:只是。 12.闲人:清闲的人。13.耳:句末语气词,罢了。【原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便愉快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同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葕交错纵横,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啊。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当堂检测】1. 描写承天寺月夜美景的句子: 。2.文中写到“念无与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