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时代的贯月船.doc_第1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doc_第2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doc_第3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doc_第4页
唐尧时代的贯月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唐堯時代的貫月船拾遺記是晉朝志怪名著,專說伏羲以來的異事,目前通行版本為王嘉所撰、蕭綺收錄的,共十卷。前九卷起自伏羲,以迄東晉,末一卷則記載崑崙等九個仙山,其中關於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誕的神話,而漢魏以下也有許多正史不記載的道聽塗說,因此隋唐志將它列入雜史、宋史藝文志將它列為小說的原因也就很明白了。該書許多故事的來源為一些民間傳說,作者只不過盡了搜集和撰寫的義務,所以原來故事的思想往往保留下來。過去一些學者認為拾遺記詞旨荒誕,甚至以為誣枉不道,完全否決了它的文學價值,但就中國小說發展過程而言,它的價值和影響決不限於古人所說事豐奇偉,詞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而已,對日後唐人傳奇小說定有啟鄙的作用。該書卷一唐堯篇有一段文字值得我們產生極大注意和興趣: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日貫月查,亦謂挂星查。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遊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查字同楂、槎,即指水中浮木或船,故事中巨大的船在堯帝時出現,雖然堯帝仍是傳說時代的人物,但以我國古史年代記,他是公元前 2357 年即位,故事發生年代是他登位三十年,亦即公元前 2327 年,距今 4309 年。巨船名叫貫月查或挂星查,實令人嘆為觀止,將查換成船字,即成為貫月船和挂星船,依字面之意就是穿梭於星月間的船,和現代太空船不謀而合,我們可以說這個巨查就是航行星際間的太空船。因此查上有光、十二年一周天等描述就不荒誕了,羽人棲息其上也就可以得到圓滿解釋,羽人顧名思義是身披白羽會飛的人,換用太空人觀點視之,不正是身著白色太空裝,背著噴射飛行器的太空人嗎?這艘有文字描述的最古太空船,曾在當時引起普遍的注意,或許它在堯帝時來地球進行採集工作,到了虞夏,它不再出現(回到自己的星球),但知道的人仍在傳頌著它的神偉!二. 夢溪筆談的神奇飛珠夢溪筆談共二十六卷,為宋朝人沈括所著,研究古史的人常科技史料的觀點視之,的確,該書充滿了值得引用的科技實錄。沈括於宋仁宗嘉祐八年登進士,後官至翰林學士龍圖閣侍制,晚年居住在夢溪,閒時便將平日所見所聞寫下來,分別以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等十七門分述,成為史籍上重要的一本書。該書卷二十一異事就錄有一段事蹟,現錄原文於下:嘉祐中(公元10561063年),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于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予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上面記載沒有涉及夢境、幻覺、鬼神之類的妄言,且居民行人常常見之,可見絕非虛構。自然界的魚蚌之珠絕不會其大如半席,更不會倏然遠去,其行如飛,而能發螢光的水中生物總是暗淡如螢火蟲,不會白光如銀、爛然不可視、如初日所照。可見,這一個會飛的珠不是自然界物體,而是會發強光會飛行的 UFO。這個珠會張開殼,可見形狀和蚌殼一樣,正是典型的飛碟形狀。根據文中描述,飛碟原本開一縫窗,露出光來,不久窗戶全開,發出的光強得十餘里間草木皆有影,且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正是發紅黃光的形象。這個飛碟在地球上待了十餘年,先後停駐過三個湖泊,或許是在蒐集地球上的水中生物。湖泊是太空船降落的好地方,現代美國太空船返航時,也是採用降落太平洋的方法,古代來到地球的外星太空船為了蒐集方便,當然不會降落在大海中,擇取湖泊正是佳途。或許這個飛珠在地球十餘年,曾向宋朝人發送電訊以求聯繫,無奈,當時地球文明仍然落後,徒讓它無功而回吧!三. 清代台灣海峽大型飛碟聊齋誌異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古典文學作品,為清朝康熙時人蒲松齡所著,共十五卷四百四十五篇,在文學史上它被列為怪奇小說。事實上,聊齋誌異不是一部純粹虛構的短篇小說,蒲松齡不可能憑一人之想像,寫出四百四十五篇包羅了神、鬼、狐、妖和各地各地奇聞異事的作品,所以捨小說之觀點,代之以古典報導文學當較為恰當。而如果我們以古典報導文學或實錄的觀點來重讀聊齋誌異,會發現原本相當怪誕而不可解的某幾篇,竟隱含著值得玩味的現代觀點。卷十一夜明篇就是一例,茲將全文錄於下:有賈客,泛於南海,三更時,舟中大亮似曉,起視,見一巨物,半身出水上,儼若山岳,目如兩日初升,光四射,大地皆明。駭問舟人,並無知者,共伏瞻之。移時,漸縮入水,乃復晦。後至閩中,俱言某夜明而復昏,相傳為異,計其時,則舟中見怪之夜也。仔細研究這段報導,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清康熙時台灣海峽出現過巨型飛碟。理由是這樣的:賈客泛舟於南海,南海即福建南部台灣海峽至海南島之海域,這位見巨物之賈客後來到福建中部,那兒居民都聲稱某天突然大亮,那一天和賈客的奇遇為同一天,可見巨物出現於福建南部台灣海峽海域,距福建中部不遠。海中生物最大者為鯨魚,浮於水面儼若山岳,但鯨魚不會光芒四射,使大地皆明,何況船夫對鯨魚應不陌生,不可能不知道海中巨物為何物。如果我們改用傳聞中的飛碟來解釋巨物,一切現象就完全吻合,因巨型飛碟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上,由於形狀關係,視之儼若山岳,飛碟中央頂部有兩扇窗,透出耀眼光芒,使大地明亮如太陽初升,賈客以為它是海中巨怪,所以將兩扇都窗描述成眼睛。這個巨型發光飛碟不多時又潛入海中,大地又昏暗如常。這是一次集體目睹事件,除賈客外,尚有船夫數人,而且光照所,福建中部居民也都知曉此怪異現象,只是不知來由而已。近代許多船員亦聲稱常在夜晚海上,看到不明發光體從海中發出,或飛入海裏,可見飛碟現象是古今中外無分軒輊的。您知道國父孫中山先生曾經在近距離目擊過 UFO 嗎?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事蹟極多,有些書籍也提到他曾於 1912 年之後的數年,遍遊大江南北,進行考察。而在 1916 年國父率胡漢民、鄧家彥、朱卓文、陳佩思、周佩箴、戴季陶、陳去病等先生,赴杭州、紹興、寧波考察後,又因視察象山、舟山軍港,順道旅遊了普陀山。1934年,普陀高僧印順法師,寫過遊普陀山志奇的由來一文,收集在南海普陀奇聞錄中,並曾發表在佛教日報上,一時轟動佛教界。因為記載 1916 年 8 月 25 日,國父由普陀山慧濟寺住持了余方丈陪同,攀佛頂山天燈台,登高放覽。此時海風習習,涼爽怡人,煙螺數點,無比清勝。國父獨徘徊忘返,而忽見奇景異物,驚詫不已。遊覽歸來,在慧濟寺方丈室,命陳去病先生代筆記錄所發生的事,並將自己所佩月白風清印章蓋上,原文留在寺內。這一段文字甚至出現在一些佛教書籍:旋赴慧濟寺,才一遙矚,奇觀現矣!則見寺前恍矗立一欣偉牌樓,仙葩組錦,寶幢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其狀,似乎來迎客者。殊誅之儀,觀之盛,備舉之提。佛教界樂於引述這段文字,以表示國父也曾見過與佛僧有關的靈異現象。1936 年 11 月,逸徑半月刊發表了馮自由先生寫的孫中山先生遊普陀志奇跋,文中說:謂當登山時,中山先生遙見慧濟寺前雲光繚繞,有無數僧人盛服排列其上,類出迎狀。1953 年 12 月,鄧家彥先生在台北一枝廬寫的國父遊普陀述異一文中說:至若蜃樓海市,聖雲物異,傳聞不一而足,目睹者又言之鑿鑿國父口講指授,目炯炯然,顧盼不少輟。1981 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南海普陀山奇聞異錄一書,作者為普陀山普濟寺知客僧煮雲法師,書中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於民國 5 年 8 月與胡漢民等諸先生來山,在佛旋山,國父睹靈異。然而國父這一段文字之後的目擊記錄卻被忽略,實在可惜,因為它才重要,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國父是如何寫的:轉行近,益瞭然,見其中有一大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期間,忽杳然無跡,則已過其處矣。遂詫以奇不已。余腦臟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這段文字數十年來當然會被忽略,因為無法解釋,現在我們依文來做個考據:一、國父在近距離清楚地 (轉行近,益瞭然)在空中見到一個大圓輪;二、此圓輪盤旋相當迅速;(盤旋極速)三、國父不知那個空中大圓輪是什麼物質製造的;(莫識其成以何質)四、也不知此圓輪是用何種力量運行的;(運以何力)五、國父正在感到疑惑時,此物突然杳然無跡而消失;(方感期間,忽杳然無跡)六、國父一向沒有怪力亂神的想法,卻無法解釋方才所見 (余腦臟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由以上幾點,已知國父將大圓輪的種種說得十分真切、具體,它的形狀、速度和消失情況,正與五十年來的UFO 所具有的特徵一模一樣,毫無牽強之處。因此我們可以說,國父孫中山先生在 1916 年遊浙江普陀山時,在近距離看到過 UFO。 總統大選期間台灣上空出現七次 UFO!去(1995)年 12 月至今年 3 月,短短 4個月間,台灣上空出現 7 次不明飛行物事件,此種記錄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正值台灣總統大選,中共以演習之名發射導彈,恫嚇台灣之際,不明飛行物的頻頻出現,就耐人尋味了。台灣最資深且最權威的中華飛碟學研究會對此現象,做了資料收集和深入的調查,認為雖無直接證據可資證明幽浮頻頻出現,和台海緊張有關係,但是此現象值得大眾思考。在此先報導四個月來的幽浮事件。事件一:1995 年 12 月,巨型飛碟緩緩升空。地點:七堵。84 年 12 月初左右,選舉活動展開之後的第三、四天,當天有些治安狀況,基隆市警察局保安大隊出動保安警力,對全市區待命服勤,警員楊鎮通擔任駕駛鎮暴車輛,在七堵拖吊場服完晚間勤役之際,他即載著三分局警備隊人員返回分局。他將鎮暴車輛駛往七堵拖吊場,等候小隊長返回市區之際,當時約為 22 時 20 分左右,親眼目睹前方監理站方向約半公里處上空,有一具清晰的飛碟,緩緩垂直上升,飛碟體型巨大,為一架大圓盤造型,橙色,下方有五具燈,在暗夜中分外耀眼。楊員表示,他從來不去看有關幽浮的報導,看到了該景象之後第一個反應是驚嚇、不可思議,因受平日受訓的直覺反應,立即蹲下來觀察。他蹲著看這個龐然大物垂直緩緩上升至雲端,約5分鐘之久才消失,沒有任何聲音,寂靜的夜晚只見5個燈一閃一閃的,他不敢相信是真的,不斷的以手揉眼睛,直覺得太神奇了。事件二:1996 年 1 月 5 日,五十人目睹異狀。地點:蘇花公路。 1996 年 1月 5 日晚上 6 時 30 分,蘇花公路 151 公里處,載運礦石的卡車司機江明宗,無意間發現海面上突然發出強烈光芒,仔細一看,強光從一飄浮在距海面約 50 到 100公尺的物體上發出,呈現靜止狀態。卻又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消失在空中,懷疑所見就是一般所說的飛碟。江明宗說,當時一起駕車的司機和路過旅客約 4、50人,都停車來觀看,亮光共有 8 盞,呈 z 字型,起初司機以為是貸輪,但越看越不對勁,因為輪船的燈光沒有那麼亮。突然間,強光似乎直逼而來,一對駕駛箱型車的夫婦,誤以為會撞過來,急忙啟動油門,疾駛而去。而在場司機大感驚訝,彼此以對講機連絡,不敢下車查看。轉瞬間,八盞不明亮光熄了七盞,只剩頭部一盞。從上方可以清楚看出,發光物體是一圓形的龐然大物。依司機估計,以他們載運煤渣的經驗,圓型物體的體積,約有四萬噸貨輪那麼大,顏色似乎是灰色。當只剩一盞亮光時,不明物體即發出低沈的隆隆聲,時間不到一分鐘,之後,亮光往四周探照一周,似乎晃動了一下,就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往天空飛去,倏忽不見。司機們有措手不及的感覺,從發現不明飛行物到飛離視線,前後共約 10 分鐘。事件三:1996 年 1 月 12 日,知本上空狀似飛碟。地點:台東。1996 年 1月 12日晚間 6 時 30 分至7時間,在知本山上空發現疑似飛碟出現,由於見到的民眾不少,議論紛紛,但是台東軍方指飛碟應該是空軍直昇機在上述空域探測的誤認。不過中華飛碟學研究會理事長何顯榮,根據發現的民眾提出的資料研判,認為直昇機探測造成的情形可能性不高,因為幽浮出現時並沒有響聲。他已要求拍到照片的民眾提供資料研判。事件四:1996 年 2月 1-3 日,圓盤狀發光物體。地點:馬祖。 1996 年2月1日晚間 6 時 50 分左右,在東引島開計程車的林祥雲指出,他駕車經過東引島發電廠附近時,往天王澳口方向看到一個圓盤狀的發光物體,下方還有類似投影燈形狀的燈光,帶淡黃色,停留不到 5 分鐘,這個物體便往上飛升,隨即燈光熄滅消失無蹤,從運動及發光方式來看,不像是飛機。林祥雲說,他看到不明飛行物體後,和朋友聊天時發現,其他居民及駐軍也在同一時間都看到幽浮,可證明不是他看走眼。隨即在同月 2 日、6 日晚間 6 時 50 分到 7 時 10 分間,又在同一地點發現相同的不明飛行物體,最多一次曾停留 7 至 8 分鐘。3日凌晨也有居民在東引島南澳口外,看到類似的不明飛行物體,左右飛來飛去,幾分鐘後消失。據了解,軍民四度目擊不明飛行物體,軍方人員曾呈報上級單位,並通知東引島雷達站注意,事後了解軍方雷達站在不明飛行物體出現時,沒有發現異狀。事件五:1996年2月,塔台人員遇到異象。地點:中正機場1996 年 2 月 2日晚間 6 點 5 分,天快要黑的時候,中正機場塔台一名男性管制員,突然看到中正機場西北方海平面上,約 5000 呎的方位有發光體,立即用望遠鏡觀察,見到 2 個發光盤狀的不明飛行物體,由左向右緩緩移動,從不規則形狀到呈現左右2個三角形狀。經向進場塔台雷達管制員詢問,雷達上並未出現這些飛行物。隨後,在監看過程中,兩個光點在移動中,曾經穿入雲層,等再出雲時,光點增加為5個。而且是前二後三的組合排列,此異象反覆持續了近 1 小時之久,到 7 點完全消失。據航管員表示,他們雖然不敢肯定看到的就是大家所說的飛碟,但他們可以確定,以光點移動速度的快慢與方式來看,絕對不是一般的飛行器、照明彈或飛行氣球可以做到。對於能看到此種難得一見的異象,他們都感興奮。這位塔台人員進一步指出,當 5 個不明物體向東南緩緩移動時,長榮航空公司一架正在航道上飛行的離場航機外籍機長也發現光點,並用無線電呼問究竟是何物體,但塔台螢光幕上看不見任何光亮東西。航管也表示未接到任何的通告,桃園空軍基地也只證實,當晚有夜航訓練。中正塔台副台長周光燦也在當時目睹。他說,這些不明物體就像飛機關了燈飛行一樣,向東南緩緩移動,當天雲層很低,感覺就像在雲中忽隱忽現,很難估計距離,看起來是在緩緩水平移動,持續約 1 小時,不過發出的光曾一度熄滅,但隨即亮起,由左往右做水平的移動。周光燦表示,不明光亮物體狀如一般餐盤大小,最先是 2 個穿入雲層,後再度出現時卻又變成 5 個,兩個在前三個在後,直到 6 時 55 分才消失在黑夜中。以他多年的航管經驗,也很難對這個現象做判斷。就在塔台發現的同時,進場台接到當時由嘉義正飛向松山的大華班機 9568 班次的蕭姓機師報告,表示他在後龍上空看到外海有二對隔得很遠,形狀怪異且呈重疊狀的亮光物體,掛在天上,沒有移動,機上乘客和航管人員及其他正在附近空域的機師都看到。大華航空蕭姓機師表示,以前在空軍飛 F104 戰鬥機時,就曾目睹不明飛行物體,轉任民航後,因為航機速度較慢,看到的次數更多,每次形態都不同,還有發出七彩光芒的,兩週前某個晚上才在北部上空看到一個像是三個頭的光體瞬間飛過。他回憶說,當時天色已黑,又逢尖峰時刻,飛機在 5000 呎天上,很多飛機等待進場,他在後龍看到這二對很亮呈橘黃色,很怪異的不明飛行物就掛在天上,他打開無線電問其他飛機機師有沒有看到,有人說他看到了,但認為是照明彈 他認為根本不可能是照明彈,因為它就掛在天上不動,照明彈也打不了那麼高,和其他機師用無線電通話後,它就熄滅,不一會兒又亮起來,此時飛機在新竹埔頂上空盤旋等待進場。後來到林口,仍然看得到,前後的時間很久。蕭姓機師降落松山後,聽航管說有7個不明物體,塔台很多人也看到,因此,他更確信不疑。事件六:1996 年 3 月,不明物體干擾飛行。地點:中正機場。1996 年 3月10 日下午 5 時 6 分,華航 017次 班機滿載 294 名旅客由夏威夷經東京,預計傍晚 5 時 20 分降落桃園中正機場。在中正機場外海 9 浬海域上空,正依台北進場台航管人員指示,由 3 千呎降至 2 千呎,機長龔家齊突然聽見駕駛艙內的避讓雷達響起一聲聲告警訊號,隨即從雷達幕上看見一個不明飛行物,在 017 班機的左側 2 至 5 浬處,也就是在 017 班機與機場之間的海域。副駕駛盧本賢立刻向航管人員查證這個飛行物,但航管人員回報表示,管制雷達上並未發現 017 班機周圍 10 海里內有任何飛機,但附近有海軍艦艇,可能是艦艇發出的雷達訊號。由於 017 班機正在穿雲下降,緊盯著避讓雷達的機長龔家齊,又發現不明飛行物在接近駕駛艙正前方 2 至 5 海里,且隨時可能發生碰撞。龔家齊當即採取向左緊急閃避措施,這個飛行物瞬間即滑至 017 班機右側與後方。雖然副駕駛盧本賢與航管單位查證過程,航管人員認為可能是我方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