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随访及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1页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随访及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2页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随访及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3页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随访及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4页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随访及健康教育探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随访及健康教育探讨作者:赵立华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关键词】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心衰)是极为常见的严重疾患,尤其是反复发作者,病死率极高1。近年来,尽管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心衰的发病率却在升高,许多心脏病患者缺乏卫生知识和主动医疗行为,致使心功能进一步减退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有研究表明,近1/2心衰患者的再次入院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对院内外患者实行全面、全程、整体的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衰患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8例心衰患者2年的随访及临床观察,探索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改变心衰患者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2002年12月以前,临床诊断符合以收缩功能下降为主的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5%。其入选208例患者中,男128例,女80例。患者出院后将相关的住院资料带入门诊随访,以保证患者得到全面、完整、连续的治疗和监测。将能够定期接受专人随访的患者划为规范组,未能定期或非专人随访的患者划为对照组,2组随访前一般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规范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前一般资料比较(略)注:EF=左室射血分数;LVDD=左室舒张末径;LVSD=左室收缩末径1.2 方法 (1)确定随访时间:从出院之日起至出院后 2年结束,3个月内每0.5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月随访1次。(2)专人负责: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两种方式。对电话咨询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患者和家属可来门诊复诊,当面指导。每次电话随访和复诊都有详细记录。对随访的患者发出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效果评价。(3)制定教育计划:通过评估危险因素,监测症状与体征,鼓励患者参与非药物治疗计划制定,改变生活方式,告诉患者就诊指标,增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并建立通畅的就医途径。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比较2组2年LVDD、LVSD、EF、病死率、再住院率和医疗费用,2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2样本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随访2年后2组患者情况的比较,规范组LVDD、LVSD、EF、心功能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病死率、再住院率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 规范组和对照组2年各相关指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3 讨论3.1 随访在出院后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应是全程的,其各项活动贯穿于人的生命的整个过程2。提高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次数,降低死亡率是治疗心衰的最理想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患者除了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及健康教育外,还需要掌握出院后在家中进行自我护理和自我病情监控的技能。因此,对出院后正在门诊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有关心衰常识的系统教育很有必要。3.2 心衰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心衰的发生或加重 尽管现代医学对心衰的发展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诊疗技术较前大为进步,但绝大多数心衰患者仍不免因心衰的反复发作而致残或死亡。护士在随访中告诉患者药物治疗的必要性,遵医服药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控制危险因素;当原有症状加重或有新症状出现时,及时就诊,避免了心衰的发生或加重。据统计有80%90%的患者病情复发是由诱发因素诱发,对防止心力衰竭有重要意义3。3.3 随访是解决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重要手段 心力衰竭是慢性病,需终身治疗。但患者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疾病知识缺乏,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有的患者因经济困难不能长时间住院,患者及家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知识,用于满足出院后康复的需求;有的患者因身体、年龄、智力等原因不能遵循健康指导,从这些方面看,随访使健康教育从医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弥补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3.4 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1)强化遵医行为,达到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接收系统的健康教育,遵医嘱规范服药,坚持定期随访,可以使患者二年病死率和医疗费用显著降低,10例患者心功能检查结果完全恢复正常。(2)加强心衰患者的管理,建立通畅的随访渠道,建立通畅的就医途径。患者治愈出院后,往往忽视心功能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常易中断门诊随访及常规服药治疗,又不懂得正确的服药方法,不知怎样选择体力活动及控制钠盐摄入,常出现病情复发。护士定期的随访和与患者的交流,指导、强化患者的参与意识,利于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和及时改善症状体征,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通畅的就医渠道,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患者的主动医疗行为是心力衰竭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落实的关键,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患者坚持随访的基础。(3)发挥和扩展护理职能,有利于培养专科护理人才。在对患者的追踪随访中,发挥了护士的组织管理职能、宣传教育职能,通过对个体或群体长时间的观察和随访,探索心衰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4)随访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出院后的随访为护患之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据本调查统计,约有90%以上的患者表示愿意接受随访及健康教育,这种对出院随访的认可反映出患者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意愿,不仅有利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给患者康复予以重要的心理支持4。大量资料显示5,心里因素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反复住院使生活质量下降,大量住院费用带来的经济问题等。使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在随访过程中,通过心理干预,不仅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有了明显改善,同时还提高了家庭对患者的支持程度,促进了健康进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也为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赢得了信誉。【参考文献】 1 张子彬,郑宗锷主编.充血性心力衰竭.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602611.2 李曼琼,罗艳华主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5.3 张子彬,郑宗锷主编.充血性心力衰竭.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36.4 石敏,朱继民,吕安安,等.内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