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及早期诊断措施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及早期诊断措施刘素英魏众新(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儿科1142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和早期诊断措施。 方法xx年1月xx年7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2445例,选取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1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和早期诊断措施。 结果19例患者中1例尿布皮炎2例发热,2例鹅口疮,无其他特异性表现。 胎龄小、出生质量低、长期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是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 我院共收治2445例新生儿,176例选择同时进行血培养和真菌检测,送检率为7.2%,真菌检测阳性19例,阳性率为10.8%,血培养7例,阳性率为4.0%,其中检测结果显示,念珠菌感染10例,包括白色念珠菌2例,热带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3例,克柔念珠菌2例;曲霉菌5例,新隐球菌2例,毛霉菌2例,以上菌均对氟康唑敏感。 19例患儿经过氟康唑治疗,1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4.8%,死亡1例。 结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复杂多变,主要包括早产、新生儿质量低、侵入性治疗等,1,3-D葡聚糖试验具有特异高、敏感性高的特点,可以作为首选检测方法。 在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检测1,3-D葡聚糖,可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以便及早控制真菌感染。 【关键词】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感因素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并在皮下组织、黏膜或器官中生长繁殖,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1。 随着近年来新生儿抢救措施和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新生儿病房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生物屏障薄弱,且静脉穿刺、导管留置的侵入性操作、频繁使用抗生素,是新生儿作为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的主要原因2。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但其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且部分患儿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也高达20%3。 本院选取我院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54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和早期的诊断措施,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xx年1月xx年7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244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19例,发生率为0.78%,男婴13例,女婴6例,入院时间119天,平均住院时间(14.35.8)天,早产儿15例,占78.9%,出生体重2200-4000g。 所有病例均符合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1.2方法1.2.1易感因素调查新生儿的胎龄、出生质量、抗生素使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等情况。 1.2.2检测方法选取抗生素治疗的第7d,静脉抽血,分别进行真菌血培养和检测。 真菌检测方法包括1,3-D葡萄糖试验(又称G试验),Latex法胶乳凝集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ELISA法检测)。 1.2.3真菌感染治疗氟康唑34mg(kg?d),静滴,1次d。 2.结果2.1易感因素分析19例患者中1例尿布皮炎2例发热,2例鹅口疮,无其他特异性表现。 19例患儿均联合应用抗生素7天及以上。 其胎龄、出生质量、抗生素使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等情况见表1.表1新生儿基本情况2.2真菌检测结果我院共收治2445例新生儿,176例选择同时进行血培养和真菌检测,送检率为7.2%,真菌检测阳性19例,阳性率为10.8%,血培养7例,阳性率为4.0%,其中检测结果显示,念珠菌感染10例,包括白色念珠菌2例,热带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3例,克柔念珠菌2例;曲霉菌5例,新隐球菌2例,毛霉菌2例,以上菌均对氟康唑敏感。 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见表2。 表2不同检测方法结果比较2.3疗效情况19例患儿经过氟康唑治疗,1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4.8%,死亡1例,死亡率为5.2%。 3.讨论3.1易感因素分析3.1.1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的各方面均发育不够成熟,生物屏障能力很弱,皮肤结构不完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少,功能也低下,对病菌尤其是真菌的抵抗力很弱,极易发生感4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和低质量新生儿均是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占据50%以上。 3.2.2治疗因素近年来,新生儿的抢救水平和重症监护水平不断提高,新生儿的治疗也越来越为复杂,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因素导致真菌感染5。 非药物治疗包括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常用语重度窒息患儿的因呼吸功能极度下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属于侵入性治疗,很容易损伤到患儿的呼吸道黏膜,尤其是气管黏膜,在进管和拔管时是病菌侵入的最佳时机6;早产儿的出生率不断增加,使得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逐渐推广,但其作为侵入性操作,却增加了导管感染的几率7。 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生素的应用,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剂量使用,一方面消灭细菌,但又致使正常机体的菌群失衡,导致真菌感染,甚至产生变异菌株。 3.3其他因素真菌感染的重要诱因是真菌定植,因为正常情况下,大量孢子状态的真菌存在于人体与外界直接相通的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常处于潜伏状态,一般不会感染,但是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其就可能导致感染8。 此外,环境卫生也是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故护理人员需要常洗手,禁止用消毒不合理的奶瓶和奶嘴。 3.2早期诊断真菌检测的方法有血培养、1,3-D葡萄糖试验(G试验)、Cand-Tec抗原、GM试验、烯醇化检测、或PCR生化检测,血培养检测最为常用,但是其阳性率不高,且培养时间需要23天。 G试验不仅对念珠菌敏感,而且对霉菌的检测也具有特异性,Cand-Tec抗原主要用于念珠菌的检测,GM主要用于曲霉菌的检测,PCR分子生物学检测准确率高,可用于生化检测后的确诊检测9。 总而言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复杂多变,主要包括早产、新生儿质量低、侵入性治疗等1,3-D葡聚糖试验具有特异高、敏感性高的特点,可以作为首选检测方法。 在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检测1,3-D葡聚糖,可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以便及早控制真菌感染。 参考文献1曹琳,许红梅.2000xx年重庆地区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79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xx,40 (20):2020-2023.2崔云.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流行病学及早期实验室诊断进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xx,17 (3):279-281.3黄捷婷,李秋平,封志纯.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及预防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xx,49 (12):911-914.4梁容容,罗素云,黄长武,等.新生儿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42例危险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xx (16):63-64.5唐仕芳,陈龙,赵锦宁,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xx (9).6王丹,张芳,郭静.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Z.中国青海西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整改报告
- 移动CRM多渠道客户互动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经济学原理互动教学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碰撞缓冲结构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网络故障快速修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晾衣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含油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药剂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商务平台订单跟踪与查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计划实施及管理办法
- 邮政快件包装管理办法
- 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顺序版
- 社区公共卫生护理考核试卷
- DBJ43-T 315-2016 现浇混凝土保温免拆模板复合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 鲁教版初中英语单词总表
- MOOC 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修订)》
- 乡镇报灾系统培训课件
- 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差生
- 《病史采集》课件
- 康复治疗大厅规划方案
- 《慢性病综合防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