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的学习将对我们有所启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的的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情感目标: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全班齐读这首诗。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和。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汇报自学情况。为什么要遥看?“飞流”、“直下”说明什么?怎么理解“三千尺”?“疑”是什么意思?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指导默写。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读诗题,介绍作者、读诗句,理解诗意、再读诗,体会感情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另外,再找每个诗人的三首诗比较背诵,体会诗中的情感。尝试着将每首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产生)摇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大家在课下的预习,知道了杜牧被称为唐朝的“小杜”。大家都知道李杜的哪几首诗呢?谁来给大家背一背呢?(点几名同学)大家读的非常好,下面咱们来看看杜牧的山行。(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小组学习)师:哪一组先来交流。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生:我可以帮助第四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师:是吗?(教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绕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生(看了黑板上的板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了,所以是“白云生处”。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生:我读懂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生:“霜叶” 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有点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师:那你说说看呢。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师: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 是什么意思?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师反问:真的吗?生:我认为不是。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上“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师启发:小朋友,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生:秋天。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上了“寒山”。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 呢?师:谁能回答这位小朋友的问题呢?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所以说是“霜叶”。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小朋友,杜牧用几句短短的诗句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师: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什么了?谁愿意介绍?诗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山行时所见到的枫林晚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诗中的“晚”字更突出了作者对枫林的喜爱之情。因此就有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本诗以写景为主,人、景、情紧密结合,可谓独具特色。补充:(可以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1)远上:山路向上延伸。斜:读xi。山间的石子小路弯弯曲曲。(在“径”下板书:小路。)句意:深秋季节,一条碎石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由山下一直伸向高高的山顶。(2)第二行:在高高的山峰上,白云缭绕,隐约可以看见人居住的房屋。(由“白云生处”可看出山之高。)(在“生”下板书:形成、出现)(3)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板书:因为 )(4)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板书:比)总结这两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