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生阅读史料_第1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生阅读史料_第2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生阅读史料_第3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生阅读史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阅读史料 1 第一组 时代背景 1840 年鸦片战争期间 英军见广州防守严密 舰队遂北上 攻占浙江定海 最 后到达天津白河口 威胁北京 道光皇帝罢免了林则徐 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 与英军议 和 下面是两则琦善在广东与英军谈判期间的言论 材料一材料一 而今之在粤者 名为兵目 尤为蛮野之人 礼义不知 廉耻不顾 皆得在场惟 通 为 所欲言 纷纷藉藉 无非扛帮 肆其鬼蜮伎俩 既不能以理谕 亦且难以情遣 夷性犬羊 筹办夷务始末 道光朝 第 2 册 材料二材料二 查贵国来此通商 迄今二百余年 从无龌龊 只缘不肖商人夹带烟土 致绝贸易 本 年贵国前来乞恩前来乞恩 事在情理 乃先占据定海 本不能上干天怒上干天怒 特缘本大臣爵阁部堂 爵 阁部堂 指琦善的身份和地位 下同 前在天津时 叠奏贵国情词恭顺情词恭顺 方简派本大臣爵 阁部堂来此查办查办 否则大皇帝抚有万邦大皇帝抚有万邦 人稠地广 添船添炮 事有何难 岂有因此定海 一县 遽肯受人挟制之理 本大臣爵阁部堂之所以叠次照会嘱令嘱令交还定海者 亦正欲显有显有 恭顺实迹 以便代肯恩施恭顺实迹 以便代肯恩施 冀行久远 兹犹喜贵公使大臣自天津以来 尚无滋扰尚无滋扰 本大臣 爵阁部堂方敢允为代奏 倘其间稍失恭顺倘其间稍失恭顺 本大臣爵阁部堂已先获陈奏不实之咎 自顾不 暇 焉能再为贵国筹画 而贵国既欲通商 若非处处恭顺 俟奉大皇帝恩旨准行若非处处恭顺 俟奉大皇帝恩旨准行 贵国又 岂能安然贸易乎 事须从长计议 未可专顾一面 佐佐木正哉 鸦片战争 研究 资料篇 材料三材料三 杨侯 杨芳 清军将领 受道光皇帝之命到广州抗击英军 初来 实无经济 惟知购买 马桶御炮 纸扎草人 建道场 祷鬼神 然尚添造炮位 军器 木排等事 另一私家记载 说杨芳认为英军 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 他还在珠江上构筑塞河木排 排上安放木桶 内储毒药桐油 准备火攻 粤东纪事 近代史资料 1956 年第 2 期 第二组 材料四材料四 彼之大炮 远及十里内外 若我炮不能及彼 彼炮先已及我 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 如内地之放排枪 连声不断 我放一炮后 须辗转移时 再放一炮 是技不熟 也 内地将弁兵丁 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 而皆觌 觌 相见 面接仗 似此 之相距十里八里 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 故所谋往往相左 学生阅读史料 2 杨国桢编 林则徐书简 增订本 材料五材料五 然则欲制外夷者 必先悉夷情者 必先立译馆 翻夷书始 未款之前 则宜以夷攻夷 即款之后 是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海国图志 议战 同一御敌 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 利害相百焉 同一款敌 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 利 害相百焉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 海国图志 原叙 材料六材料六 鸿章以为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 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士终身悬以富贵功名之鹄 则业可成 艺可精 而才亦可集 第三组 材料七材料七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不更善之善哉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 采西学议 中国文物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 獉狉 指杂草丛生 野兽出没 之俗 所以郅治国邦 故丕基 丕基 大的根本 这里 指中国的制度 于勿坏者 固自有在 必谓转危 转弱为强之道 全在于仿习机器 臣亦 不存此方隅之见 顾经国方略有全体偏端 有本有末 如疾方亟 不得不治标 非谓培补 修养之方 即在是也 李鸿章 李鸿章全集 第一册 323 页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除船械一切自强之具必须效法于东西洋 其余人心风俗 察吏安民 仍当循我规模加 以实意 庶可以我之正气 靖彼之戾气 张树生编 海防要览 卷上 海防条议 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 以卫吾尧 舜 禹 汤 文 武 周 孔之道 俾西人不敢蔑 视中华 薛福成 筹洋刍议 变法 泰西之教 其精微远不逮中国圣人 君国之义 父子之伦 自有其宜各尽者 圣人精 义之学 必不穷于用也 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 四 器则取诸西国 道则备自当躬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新旧兼学 四书 五经 中国史事 政书 地图为旧学 西政 西艺 西史为新学 学生阅读史料 3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不使偏废 张之洞 劝学篇 外篇 设学第三 第四组 材料八材料八 昔同治初年 清同治皇帝 1862 1875 德相毕士麻克 毕士麻克 即被称为 铁血 宰相 的俾斯麦 语人曰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 学业 讲求官制 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炮船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 之 强弱之原 其在此乎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 不尽在船坚炮利 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教养得法 西人立国具有本末 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 然其驯 驯 逐渐 致富强亦 具有体用 育才于学堂 论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 务实而戒虚 谋定而后动 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 无论竭蹶步趋 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 铁路四达 果足恃欤 郑观应 盛世危言 自序 购船置械 可谓之变器 不可谓之变事 设邮使 开矿务 可谓之变事 而不可谓之 变政 康有为 日本变政考 学生阅读史料 4 第五组 材料九材料九 观 易 之变通 观 春秋 之改制 百王之变法 日日维新 治道其在是矣 日日 维新 取义于 礼记 大学 中的 日新 日日新 康有为 南海先生四上书记 尧 舜为民主 为太平世 为人道之至 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孔子拨 乱生平 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 尤注意太平 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世卿之制 自古已然 盖由封建来者也 孔子患列侯之争 封建可削 世卿安得不 讥 读 王制 出自 礼记 儒家十三经之一 选士 造士 俊士之法 则世卿之制为 孔子所削 而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 昭昭然也 选举者 孔子之制也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中国重君权 尊国制 猝言变革 人必骇怪 故必先言孔子改制 以为大圣人由此微 言大义 然后能持其说 皮锡瑞 师伏堂日记 第六组 材料十材料十 民之自由 天之所畀 畀 给予 也 民之自由 天之所畀 畀 给予 也 夫自由一言 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 而又 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曰 唯天生民 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 国 国各得自由 侵人自由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