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课内语段阅读训练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第二段11、上一段文字中写到的“朱文公”指的是宋朝的。1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1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2分) 14.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1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写出两件即可。(2分) 16.本段文字用词精妙,请找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得好的一处,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 答案:11、朱熹12.春夏秋三个季节 菜花是春天开的,鸣蝉在夏天,而蟋蟀鸣叫在秋天 13.拔何首乌毁坏了泥墙。 14.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叫声动听。 15.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16.示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肥胖”用得妙,惟妙惟肖写出了黄蜂的形态。1这段文字写的是 的景色。2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概括。3用横线在这段文字中划出总写句。4从这段文字中“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由到来写景的。5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这段文字写景是。答案:1百草园 2无限趣味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4概括 具体 5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菜畦( )桑葚( )斑蝥( ) 攒成( )12.语段中加点的“这里”是指 ,“它”是指 。13.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 )14.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1)写视觉的:;(2)写听觉的:;(3)写味觉的:。15.用“”在语段中标明层次,并写出层次大意。16.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17.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18.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心理和对_的热爱。答案、11. 12.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斑蝥 13.(1)描写 (2)记叙 (3)抒情14.(1)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 (2)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3)(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5.“”标在“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前面,第一层:写百草园的概貌;第二层: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16.B 17.C 18.好奇 快乐自由生活12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它们的颜色;描写 ,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 ,突出了它们的声音;描写,突出它们的动态。1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我”童年的哪四件事”?14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 15就文段内容,任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提示: 句式的角度 、 修饰的角度 、 描写的角度等)答案 12.菜畦 桑葚;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 蝉 油蛉 蟋蟀 ;黄蜂 叫天子 13 遇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14有无限的趣味 15略10、选项填空。A 静态描写 B 动态描写C 植物 D 动物E 由下到上F 由上到下两个“不必说”前者写的是 ,属 描写,按照 的顺序描写;后者写的是 ,属描写,按照的顺序描写的。11、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写。12、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一、 解释加点的字词。世隶耕( ) 见往事耳( ) 赏赐百千强(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固众人( ) 弛担持刀( ) 会宾客大宴 ( ) 传一乡秀才观之( )问其故( ) 盖以诱敌( ) 顾野有麦场(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方欲行( ) 缀行甚远( ) 曳屋许许声(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屠暴起( ) 但当涉猎( ) 孔子不能决( ) 及日中则如盘盂( ) 意暇甚( ) 狼亦黠矣( ) 宾客意少舒( )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 ) 策勋十二卷( ) 及鲁肃过寻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对镜贴花黄 通 出门看火伴 通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 满坐寂然 通 孰为汝多知乎? 通 止有剩骨 通 三、古今异义词双兔傍地走 古: 今 稍稍宾客其父 古: 今: 见往事耳 古: 今 虽人有百手 古: 今: 日始出去人近 古: 今: 日中如探汤 古: 今: 两股战战 古: 今: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 今 四、词类活用。父异焉( ) 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其父 ( ) 父利其然也( ) 愿为市鞍马( ) 不能名其一处也( )恐前后受其敌( ) 其一犬坐于前( ) 一狼洞其中 (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五、一词多义。愿为市鞍马( ) 昨夜见军帖 ( ) 出郭相扶将( ) 愿驰千里足 ( ) 对镜帖花黄( ) 将军百战死 ( )木兰当户织( ) 妇扶儿乳( ) 手有百指 ( ) 但当涉猎( ) 儿含乳啼( ) 不能指其一端也 ( )以为妙绝(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投以骨( )众响毕绝(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六、重点句子翻译。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4、两狼之并驱如故。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隶:属于 见:了解 强:有余 文理:文采和道理 固:本来 弛:放下 会:适逢,正赶上 一:全 故:原因 盖:连词,表原因 顾:回头看辞:推辞 方:正 缀:紧跟 曳:拉 是:这 就:完成 暴:突然 但:只是 决;判断 及:等到 意:神情 黠:狡猾少:稍微 孰:谁,哪一个 东:向东 策:记 过:到 治经:研究经典(经书) 并:一起 故:原来 二、通假字。扳 通 攀 帖 通 贴 火 通 伙 邪 通 耶 坐 通 座 知 通 智 止 通 只三、古今异义词走 古义: 跑 今义:行走 稍稍 古义:渐渐 今义: 稍微 往事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情 虽 古: 即使 今: 虽然 去 古: 距离 今: 到去 汤 古: 热水 今: 食物煮后的汁水 股 古: 大腿 今:屁股 中间古:里面夹杂 今:里面 四、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 邑人奇之(以为奇 )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 以为利) 愿为市鞍马(买 )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 一狼洞其中 (打洞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钻洞 )15.孙权劝学【积累感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辨析古今异义孤 (古)(今)治 (古)(今)博士(古)(今)但 (古)(今)往事(古)(今)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体验探究】五.课内语段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加点字谓:若:益:遂:2.释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孙权:吕蒙:鲁肃:4.用原文回答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实践拓展】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负:题:易:终: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句的朗读节奏。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译为: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译为: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的精神品质。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单元评价与建义参考答案15.孙权劝学四.1.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五.1.告诉 像 好处 于是3.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