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重庆市小城镇风貌设计评选材料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 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说明书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二OO五年六月- 16 -目 录1 城镇性质与规划结构41.1 江口镇概况41.2 城镇性质与规模41.3 城镇总体结构51.4 城镇功能组织52 城镇现状风貌分析52.1 自然环境52.1.1 环境特点52.1.2 自然景观62.2 现状建筑62.2.1 传统建筑62.2.2 新建建筑63 风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63.1 指导思想63.2 规划原则73.2.1 因地制宜原则73.2.2 整体连续性原则73.2.3 动态性原则73.2.4 生态性原则74 城镇风貌规划定位74.1 宏观84.1.1 城镇风貌与环境的关系84.1.2 宏观控制84.2 中观84.2.1 不同风貌区域84.2.2 滨江地带84.2.3 传统街区84.2.4 商住区94.3 微观94.3.1 旧建筑改造94.3.2 新建建筑95 城镇风貌规划与设计105.1 重点控制区域105.2 景观节点115.3 重点控制街景125.4 城市标志物135.5 山脊线保护控制规划135.6 绿线、蓝线控制145.7 滨江景观界面控制145.8 视线通廊155.9 旧建筑改造155.10 新建建筑风貌设计15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风貌设计说明书1 城镇性质与规划结构1.1 江口镇概况江口镇位于武隆县东部,因座落于乌江与芙蓉江两江交汇处而得名。全镇幅员面积92.3平方公里,总人口14084人。319国道和乌江流域横穿城镇而过,芙蓉江南北贯穿镇域腹部,在建渝怀铁路和渝长高速公路、武务路、乌江枢纽电站贯穿其中。城镇地处乌江与芙蓉江交汇处,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距县城18公里、重庆主城区200公里。江口镇历史悠久,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置信安县于芙蓉江西岸马鞍山,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信安县更名为信宁县.清康熙年间改信宁县为江口镇。江口镇是渝黔两地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乌江流域主要的物资集散地,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素有“金江口”、“小天津”之美誉。江口镇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川东九寨沟”的芙蓉江风景名胜区、有被誉为“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丰富的洞穴科学博物馆”芙蓉洞等自然景观和“唐长孙无忌墓”、“李进士故里石刻”等人文景观。江口是重庆市首批启动45个中心镇之一,也是重庆市“百个经济强镇”、“商业示范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重庆市八大特色旅游区和全市37个重点旅游镇之一。1.2 城镇性质与规模江口镇的城镇性质为:重庆市的旅游重镇、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强镇和能源大镇,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具有现代风貌特色的山水园林城镇。2003年现状镇区总人口0.5万人;2010年近期镇区总人口0.9万人;2020年远期镇区总人口1.5万人。2003年现状建成区面积为37.5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75.02平方米;2010年近期建成区面积为72.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0.00平方米;2020年远期建成区面积124.3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2.93平方米。 1.3 城镇总体结构规划中江口镇将重点发展五大片区:下街片区、上街片区、焦村坝片区、柿坪村片区和乌江村片区。城镇主要沿着乌江和319国道向西侧发展(靠近武隆县城),同时沿上街向芙蓉洞方向发展。以镇政府所在片区为中心,以319国道及上街为基本骨架,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布局。城市总体形成“T”型带状结构,在此结构上形成五个片区,分别为:下街、上街、焦村坝、柿坪村和乌江村。镇区结合原有山水特色,以两江、四岸为主线进行布局,形成山水会聚,绿水青山环抱的有机疏散格局。1.4 城镇功能组织下街片区主要集中行政、商业及相关文教卫生公共设施;上街片区以商贸、商住为主,重点恢复传统盐街风貌;焦村坝片区为规划新区,重点发展旅游商贸服务,同时集中设置大型文体设施;乌江村主要结合“长孙无忌墓”开发旅游文化及服务产业;柿坪村远期重点发展为江口较大规模的居住组团。2 城镇现状风貌分析2.1 自然环境2.1.1 环境特点芙蓉江与乌江的交汇成就了江口古镇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整个江口镇区的用地布局和发展格局基本上是“T”字型发展,镇区建筑主要沿紧依乌江南岸且平行于乌江的国道“319”线及芙蓉江两岸发展,城镇格局及发展趋势明显依附于两江交汇的自然环境格局。另一方面,江口镇区周边地形起伏,群山连绵,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就了江口古镇的山水环境格局。整个城镇具有良好的背景,如果说乌江和芙蓉江是其前背景,那么连绵的山体则是其后背景,江口古镇就是在这前后背景之间的带状空间得以生存。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这种生存不是独立式的存在,而是融合式的发展,因为在前背景和后背景之间,亦即乌江、芙蓉江之水和连绵的山体之间,自然存在着多条冲沟和山包,这一方面是阻碍或限制了江口古镇的连续发展,另一方面则促成了两江、山体与江口古镇的交融。2.1.2 自然景观两江交汇和山水环境造就了江口镇区相当丰富的自然景观界面。在这里,山、水、林,蜿蜒曲折的古街道和屹立于两江岸边的吊脚楼建筑构成了现状城镇的主要景观要素,相互联系纽结而形成多样的界面:山与水的界面,水与建筑的界面,建筑与街道的界面,建筑与山体的界面。作为天作之合的山与水,相互融和与共生。在江口镇区,由于两江、山体与江口古镇的交融,人们既可以鸟瞰乌江、可以鸟瞰芙蓉江,同时也可以仰视崇山峻岭。山与水赋予了江口古镇以生机,蜿蜒曲折的街道及吊脚楼建筑则还山水以灵性。2.2 现状建筑2.2.1 传统建筑江口古镇已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由于用地的限制,历史上的江口古镇与两江的关系并没有今天如此密切,江口古镇的房屋建筑在历史上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柿坪村一带,如今可以追溯历史痕迹的地区主要是规划中的“盐街”和现状后街一带。在江口古镇有着“江口卖盐巴依轮子”的歇后语。但是,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场大火,毁灭了江口古镇不少宝贵的的传统建筑。今天的江口古镇得以看到传统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段也即是“盐街”和后街的地段。这些建筑在造型、立面及细部上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2.2.2 新建建筑在沿两江岸边平行发展的建筑多是近代建筑,底部是裸露的吊脚框架,承袭了传统山地民居吊脚楼的特点,这类滨江住宅的框架吊脚楼部分在江水汛期被淹没但不危及房屋,在枯水期裸露在外以供储藏之用,体现了灵活的使用功能。319国道两旁建筑基本为多层,高宽比较为合适,街道空间比例较为宜人。由于用地比较紧张,建筑较为密集紧凑,基本没有可供游乐休憩的街头小广场街头绿地等,市政设施及街道绿化严重缺乏,较为正式的主要节点空间是芙蓉江桥头的政府前广场,以及邮政局前的小巷形成相对的节点空间,二者尽管较为简单,但人气旺盛,热闹非凡,足见镇民对公共开敞空间和绿色休闲空间的向往。3 风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3.1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结合镇区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特色。将城镇、建筑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继承传统建筑文脉,在造型、比例、色彩等方面吸收传统手法加以新的发展,建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相融合的景观风貌。3.2 规划原则风貌特色控制的总体原则:创造清晰的山水城一体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将乌江村、黄桷村、东山公园等新区及原有镇区进行整合。3.2.1 因地制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因地制宜原则,在城镇总体风貌定位指导下,不同区域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城镇风貌。3.2.2 整体连续性原则风貌规划区功能多样,含有商贸、文化、娱乐、办公、居住等。每个功能片区虽各具特色,但是却同属一个整体的景观风貌格局之中,因此,它们在保持自己景观风貌特色的同时,必须具备整体连续性。这种整体连续性是人们所感觉到的一种内在的连续,而非形式上千人一面的雷同。3.2.3 动态性原则反映社会发展的城镇景观风貌存在着一个不断更新演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城镇景观风貌的塑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力争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城市景观以新的内容和意义。3.2.4 生态性原则城镇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设计应遵循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生态性原则,以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4 城镇风貌规划定位将城镇视为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从整体水平上研究城镇的总体风貌。在对江口镇自然环境及建筑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镇区风貌特色的总体控制原则:创造山水自然环境及城镇环境相互交融的一体化山水园林景观的城镇风貌及空间特色,各地块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亦可简称为山水园林城镇风貌。其中,盐街为传统建筑风貌,乌江村结合旅游发展为唐朝民俗文化建筑风貌特色,其余地块为现代建筑风貌,在立面、屋顶等处适当点缀传统建筑构件。城镇设计遵循环境、资源能协调发展的生态性原则,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4.1 宏观4.1.1 城镇风貌与环境的关系江口城镇风貌与环境的关系是山、水、城镇相互交融的现代山水园林城镇。规划借鉴国内外山水园林城镇建设、开发及改造经验,并结合江口镇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本土文化内涵,探索适合江口地方特征的山水园林建设模式。4.1.2 宏观控制江口镇城镇建设要严格保护城镇景观特色,挖掘并发挥江口古镇自身的内在特点,包括山水形态格局和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山地地域特色。宏观控制主要是在规划中保护两江水体及山体环境,保留现状冲沟成为绿化渗透带,从而维护江口山水园林城镇格局。4.2 中观4.2.1 不同风貌区域中观层次通过规划四个重点控制区域予以控制,包括镇区入口门户、两江汇合处、乌江村及旅游接待区,这几处作为规划和建设发展的重点,建筑要与江口镇的地形特点相融和,建筑造型及环境等都应重点处理,突出它的地位与作用,并划分建筑高度控制区,控制中高层建筑。低层建筑以13层建筑为主,主要布置在乌江村和重要景点周围及其景观通廊控制范围内。引导中高层建筑区主要是政府大楼和标志性建筑物。重点控制区域应注意建筑色彩的变化,丰富和充实城镇的色彩搭配。色彩的选择应以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为依据,宜采用清淡的浅色为基调,如白色、淡黄色、浅绿色或淡红色为建筑的基调。4.2.2 滨江地带沿乌江、芙蓉江两岸留出防护绿地,乌江、芙蓉江两侧各留出15米、10米宽的绿廊,确保其他城镇建设用地不得侵占滨江生态保护带,保护镇区水体两岸山体不受开发破坏。结合防洪堤控制乌江芙蓉江岸线,保证岸线的连续性、完整性、秩序性。4.2.3 传统街区传统街道的空间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构成一种连续的动态美,同时街道空间的变化还反映出街巷曲折、上上下下的布局,正是这种变化,给人以非常深刻的空间变化体验。街道的构成形态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由于山地建筑的灵活性和建筑外部空间的自由性,更体现了街巷与建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构成关系,盐街的街道随地形的坡度而起伏,依山势向上蜿蜒,街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和城镇整体空间给人以层次丰富、自然灵活的感觉。上街传统街区总体景观风貌格局为:着眼全局,突出个性,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形成层次丰富的城镇景观。以此为原则,形成以建筑空间为主体,道路环境为纽带,空间节点为重心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景观格局。从小城镇建筑风貌上,把主要各个地段划分为现代风格区和传统风格区两种。4.2.4 商住区商住区的建筑空间布局纳入整体空间结构控制之中。以建设环境优美、舒适、公建配套齐全的示范级居住小区为目标。移步换景的“街景”有利于交往和驻足的尺度及空间,行进中不会轻易感到疲惫感等,在竖向街道中体现了“街”之精神,将不同片区标高住宅的入口分别设置而又互相连通,满足不同住户的出行要求并使得徒步攀缘的层数控制在4层及4层以下。在不防碍他人的前提下,楼梯的宽度最低应作到2米。在楼梯间休息平台处设计较大的面积,也可以使楼梯间中的交往正常进行。将爬坡的竖向街道置于室外环境中,并结合了小品与环境的设计,使人行走在其中感到放松和愉快。4.3 微观4.3.1 旧建筑改造旧建筑的改造主要分为传统街区的建筑保护改造和国道“319”线的沿街建筑的风貌控制。由于传统街区盐街集中体现了江口古镇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积淀,传统建筑的保护改造主要针对盐街而言,通过改造、加建、更新等方式,赋予盐街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旅游开发及发展。另外,国道“319”线是展示江口镇区形象的重要窗口,根据旧城改造规划,国道“319”线的沿街建筑的改造主要是为了展示江口的“窗口形象”,同时拓宽道路,改善“319”国道的交通状况。除“盐街”和乌江村外,其他地段的旧建筑改造可以现代风貌为主。4.3.2 新建建筑新建建筑的风貌定位应与所在区域的风貌定位相吻合,从而通过建筑风貌来体现和提升区域整体风貌特色。新建建筑根据不同地段分为不同的类型。“盐街”的新建建筑,与现有传统建筑的风貌相吻合,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乌江村的新建建筑,以长孙无忌墓为中心,结合旅游发展,以唐朝民俗文化为特点,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其他地段的新建建筑以现代风貌为主,可适当点缀古典建筑符号,如坡屋顶、木构架等。5 城镇风貌规划与设计城镇风貌并非单纯为建筑物的风格,城镇的结构、布局、标志、天际轮廓线,民居街巷的人际关系,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的人文环境,街道广场,远山,近水的空间景观等综合起来共同构成城镇的风貌。风貌设计涉及到特定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充分运用这些环境要素来进行风貌设计,是体现风貌特色的关键所在。根据江口镇历史及文化特色,以及历史延续下来的特征,建筑风格应充分考虑地方建筑及文化环境特色。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反映传统的地方建筑风格确定为干道风貌设计的主调。以适应现代人所需要的建筑功能、道路空间,城镇轮廓线和精神心理上的需求。本次规划从八大方面综合考虑,包括重点控制区域(建筑色彩、层数及风格)、景观节点、重点控制街景、城镇标志物、保护山脊线、绿线蓝线控制、滨江景观界面控制面、视线通廊。5.1 重点控制区域镇区内规划了四个重点控制区域,包括镇区入口门户、两江汇合处、乌江村及旅游接待区。镇区入口门户:位于焦村坝, 总体布局要求建筑与环境形成良好的图底关系,设计意在体现现代山水园林小城镇的风貌。沿江建筑采用吊脚的形式,建筑层高控制在2-4层,多数采取条式布局,部分采用点式布局,建筑风格轻盈简约。由于地区多雾,透明度较低,天空背景一般呈灰白色,城市空间层次不明确,因此在色彩控制上应注意建筑色彩的丰富变化,充实城镇色彩。城镇干道的建筑色彩,宜采用清淡的浅色为基调,如白色、淡黄色、浅绿色或淡红色。两江汇合处:该区域以镇政府为核心组织功能布局,利用道路两侧建筑的平面布置和立面设计来展现街道空间的指向性和连续性。沿街建筑立面以水平线条贯通,并与人在行走中的视线顺应。芙蓉江大桥西南桥头的建筑层数控制在4-5层,均低于镇政府大楼。行政广场开敞处理,活跃街景气氛,丰富街道文化。建筑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协调。结合环境和炎热地区的城镇特点,宜采用清淡和明亮的色彩为基调,就能使其在蓝天、绿叶、绿山的环境中,显得清新悦目。芙蓉江东北桥头沿街建筑体量宜大小结合,呈规律性变化。道路交叉口布置大型公建,形成镇区的标志物;干道两侧布置条式建筑,建筑的立面处理统一求变化,重点部位重点处理,形成活跃而不呆板的空间效果。旅游接待区:该区建筑物与城镇民俗民风相融合,功能上组织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娱乐设施及地方名特产品的经营等,形成颇具特色的旅游服务基地。该区域大部分建筑控制在3-5层,宾馆可以建到7层。在芙蓉江边设置步行空间,步行道两旁的景观设置应充分考虑步行者的视觉及心理感受。建筑色彩选用醒目的明快色调,建筑的局部可用鲜艳的色彩点缀。乌江村:规划乌江村形成以唐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基地。建筑风格采用唐风,采取低密度开发模式,保留原有的自然特征。规划采用突出重点的设计手法,着重处理入口、中心楼、长孙无忌墓的景观。建筑层数绝大多数控制在3层以下,标志性建筑控制在5层。5.2 景观节点节点是指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中心作用的焦点,具体来说主要是指城市广场、道路交叉口或河道方向转折处等非线性型空间、城市的出入口或人流聚集的核心空间,能充分体现城镇的景观风貌,是风貌控制的重点。本次规划有四个景观节点,即镇区入口、汽车站文化广场、两江汇合处和乌江村区域。镇区入口:该节点作为镇区的门户,对进出镇区的人流起着重要的提示引导作用。规划开辟一块开阔的场地进行景观布置,创造开放空间,形成一种界面变换的意向。场地局部设计人工水景,配置绿化,设置雕塑等,力图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围建筑应控制在五层以下,以保证空间的开放性。设置停车场,以满足旅游接待的功能。汽车站文化广场:设置在江口中学对面,是进出镇区的必经之路,也是镇区与外界交通的中转站。规划设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如停车场、餐饮、室内外的娱乐休闲设施。建筑设计应较为现代,与环境有机结合,在布局上形成乌江视线通廊,将乌江景色引入该组团。两江汇合处:两江汇合处的行政广场具有行政、办公、商业等经济与社会功能,是目前人们聚会与交往的场所。该广场与农贸长廊紧邻,是镇区赶场时的主要人流集散点。此处江水清澈,两江水在汇合时形成不同的水面景观,与青山、大桥、城镇一起呈现出山水城市独特的风貌。规划对芙蓉江边的农贸长廊进行重点整治,将其改为滨江茶楼,既可进行游客接待,也可成为镇民的活动中心。规划保留在该处的老榕树,并重点进行铺地设计,局部种植草坪,软质与硬质相结合来组织景观。乌江村区域:该区域规划为历史文化的缩影,长孙无忌墓是其核心,因此节点设计应反映唐文化特色,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与乌江风景。保留原有的大榕树,并组织好从江边到长孙无忌墓的路线,沿线种植桃树、李树等不同季节开花的当地植物。在乌江边设置几个观景平台,以眺望对岸景观。5.3 重点控制街景现状镇区建筑依循319国道而建,319国道是下街片区的主要街道,集过境、镇区主干道、生活性街道于一体。本次规划的重点街景分为两个等级:319国道沿线、从武隆方向入江口至芙蓉江大桥再至芙蓉洞景区,为一级重点街景控制面;规划滨江路、芙蓉江大桥西南桥头至江口大桥南桥头、芙蓉江大桥东北桥头至彭水为二级重点控制街景。为了增强空间的连续性、秩序性,从视觉观赏角度出发,要求主要临街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创造宜人的街道空间环境。规划一级重点街景分为:从西入口至蕉村坝及上街临江口电站的片区为旅游服务区,作为展示新江口的门户,街景控制宜丰富多变,建筑体现轻盈活泼的现代休闲风格;从江口中学至政府广场形成沿街商住带,现状建筑较为密集,结合旧城保护与更新采用多种手段统一风貌,体现江口镇的历史文脉特色;芙蓉江大桥及其所连接的两桥头片区为行政及商业中心,是镇区的核心,是江口镇形象的集中代表,桥头两端将建成标志性建筑,体现城镇现代风貌。二级重点控制街景需符合镇区的整体风貌特点,结合山水环境,总体上形成小巧灵活、色彩明快、尺度宜人的街道景观。5.4 城市标志物按照凯文林奇的观点,标志物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状要素,是参观者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通常是明确而肯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的建筑物、构筑物等,有的树木、店招乃至建筑物的细部也可以视为一种标志。本次规划有五个标志物:镇区入口指示牌,芙蓉江大桥西南桥头观景塔楼,东北桥头标志性建筑,旅游接待中心休闲广场,乌江村入口大榕树。镇区入口指示牌:指示牌结合雕塑作为进入镇区的标志,人们由此确定方向,更大程度上表达象征性,也是人们记忆中的区域节点和参照点。芙蓉江大桥西南桥头观景塔楼:临江塔楼作为标志,起到定向、吸引等作用,重点组织该桥头和桥下的滨江景观。东北桥头标志性建筑:该标志物为319国道与上街交汇处一座6层的规划商场。作为镇区主要的商业建筑,形成多种功能的复合,进行大量物、人、信息的交流,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会不断对人们的视觉与心理施加影响,使其具有标志性。旅游接待中心休闲广场:该标志物具有功能性与观赏性,注重铺底设计与绿化配置,并适当布置休闲设施,以吸引人们的逗留。在广场上设置一座反映地方文化的雕塑,使其可识别性更加明显。乌江村入口大榕树:利用保留古树形成对历史的追忆,作为标志物,起到对时间和空间的提示。在树下的停留,可以引起空间上的无限遐想。5.5 山脊线保护控制规划城镇形象的最主要特性之一就是使人们获得结构化同一性的整体意向,对周围自然景观来讲,则具有“图形”的性质。要保护、改善城镇环境特色,无疑要首先保护发掘原有“图形”的特点。而山脊线则是江口镇原有“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层次丰富的山体构成了江口镇区的绿色背景。在规划中将山体层次分为两个层面:晴朗天气下观察到的山脊线为第一天际轮廓线;雾天等能见度较低天气下观察到的山脊线为第二天际线。镇区建筑与第二天际线的背景山体紧邻,应确保其与山体的融合,严格控制并完善镇区建筑天际轮廓线(第三天际线),使其延续流畅,与第二天际线相呼应,不得破坏它的完整性;对山体本身,主要以保护和控制为主,保护背景山体重要地段不被破坏,对已破坏的山体进行再次绿化,确保整个山脊线的丰富性、层次性,从而实现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及多样性。特别是对于乌江村背部山体,作为规划唐风民俗文化片区的支承体,是从镇区眺望乌江对岸的视觉焦点,其山脊线完整性必须严格保护。5.6 绿线、蓝线控制绿地、水体是城镇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滨江的自然形态以及形成城镇绿地的网络化,将从根本上保证城镇的总体景观质量,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绿线控制:现状镇区绿化极为缺乏,仅有的零星绿地也与建设用地相互混杂,在规划中将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背景山体绿地。公园绿地主要设置于滨江两侧及各主要功能片区内部,以供休闲、改善环境;防护绿地主要布置在高速公路两侧以及地质滑坡带;山体处理为背景绿地。根据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严格控制绿线边界,确保其他镇区建设用地不会侵占城市绿地,确保水域两岸山体不受开发破坏,并在绿线范围内中配置相应休闲设施,为居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空间。蓝线控制:结合防洪堤控制乌江、芙蓉江岸线,保证岸线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秩序性,在保证景观生态的同时,在适当地段设置一系列亲水设施,将滨江水景引入人们的生活,为亲近自然、山水城共融创造条件。5.7 滨江景观界面控制界面控制是空间界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自然开敞界面和人工连续界面的规划,以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江口镇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山水城市,山城与江城的特色在此融为一体。乌江、芙蓉江作为本地景观特质的主导要素,以其旖旎风光和四季变化构筑了城市景观的主脉,而连绵的山体则构成了城镇的主旋律,丰富的自然景观要素展现出多样化的景观界面。规划将滨江界面控制分为两类:自然界面控制和人工界面控制。自然界面控制:主要指面对滨江保持自然状态由自然形成的界面,如自然山体、乌江、芙蓉江滨水岸线自然景观。滨水岸线是滨江景观设计的重点,根据不同区段的功能划分为商业型岸线、生活型岸线和生态型岸线。规划滨水岸线以休闲绿带为主,通过大片的自然景色逐渐过渡到城市景观。滨江绿带作为体现山、江、城一体的重要通道,把山、江、城三者紧密相连,形成重要的景观轴线,其中设计的绿化渗透带保持一种开放性的界面,强化绿轴的自然景观特色。从控制方式上分为防洪堤部分和自然岸线部分。乌江防洪堤建设综合考虑汛期枯水期的不同情况,分为高低两台建设,两台之间配以生态绿化;芙蓉江江面较窄,设一层防洪堤,结合绿带配置。自然岸线部分充分体现自由性、亲水性,结合乌江村唐风民俗文化的功能性质,以休闲娱乐和景观游览为主导,设置眺望台和亲水平台。人工界面控制:指临江建筑的滨江一侧与滨江绿带组成的共同界面。由于地形较陡,为适于城镇建设,对临江地形进行修整,根据地形分层分台布置建筑,对临江建筑吊脚结合滨江绿带统一处理,选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加工手法,使其样式、材料、色彩质感上与镇整体风貌相协调。乌江两岸保留15米宽绿带,芙蓉江两岸保留10米宽绿带,以黄桷树等本地树种为主,并在步道与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商银行济南市章丘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中信银行大连市金州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浦发银行大连市西岗区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平安银行长沙市宁乡市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中信银行金华市义乌市2025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招商银行烟台市牟平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民生银行潍坊市昌邑市2025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民生银行广州市南沙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平安银行玉溪市红塔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兴业银行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住房供给调控预案
- 培训行业转介绍
- 文科物理(兰州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 catia考试图纸题目及答案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加油站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白皮书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