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文化旅游概况版本一.doc_第1页
应县文化旅游概况版本一.doc_第2页
应县文化旅游概况版本一.doc_第3页
应县文化旅游概况版本一.doc_第4页
应县文化旅游概况版本一.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县文化旅游概况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东屏北岳恒山,南控雁门雄关,西邻朔州电都,北毗大同煤海,宛若镶嵌在煤电之都的一颗绿色明珠,人称塞外江南,素为晋北旅游胜地。全县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里,辖3镇9乡298个行政村,33万人。应县据省会太原市260公里,据大同民航机场75公里,是以佛教文化、古建文化、精品文化、山水风光为特色的文化名城,是以雅士利乳业、梨花春酒业、中粮糖业、太阳能单晶硅等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化城市,是交织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的、富有特殊魅力的著名旅游观光城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肥水美,是雁门关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镇之一。应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因黄帝时期应龙氏在境内建立古应国而得名。战国时归赵,秦归雁门郡。西汉时建剧阳县。北魏恒州,三国魏废,唐末置金城县。五代后唐时以金城置应州。宋代应州为辽所据,元朝应州领金城、山阴县。明初金城县并入应州,清朝应州隶属大同府。民国元年应州改为应县。1948年隶属察哈尔省,1952年重归山西省雁北地区。1993年划归朔州市。应县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先后有被毛泽东高度评价过的李克用和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石敬瑭、刘知远等六位帝王,有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李皇后、宋仁宗的郭皇后、辽兴宗的萧皇后、后唐末年李从珂的刘皇后等四位皇后,有安重海、邢抱朴、邢抱质、高汝厉、鲍承先等五位宰相。文人学士有金代的曹之谦,明清之际的左光图、鲍珍,均有著作传世。近代以来,与周恩来一起共事的曹汝谦等早期革命志士辉耀史册。民国时期雁北巨匪乔日成色彩传奇、声名远扬。解放初期,雁北地区三位将军刘苏、刘忍、张子珍均出自应县。改革开放初期,雁北地区十三县县委书记有七人来自应县。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应县考取大专以上学生达两万多人,硕士、博士遍及海内外。应县山川形胜,旅游资源独特。境内一分山二分川,恒山、龙首、黄花三山南北拱卫,浑河、桑干河东西绕城。目前,全县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77处,馆藏文物1000余件,明代长城遗址42公里、2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主要景点有有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世界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佛宫寺释迦塔,建于金代的、国内仅存的国家重点文物精雕藻井净土寺,具有辽金风情的城市景观和塔北万亩生态文化园,古色古香的南河种寺庙群,众多的古城遗址、古墓碑刻、出土文物,充满神奇传说的龙首山,气势冲天的地质奇观石柱山,全县可观赏的旅游景点和待开发的景点多达70余处。近年公布的国宝佛牙舍利,佛教界认定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国保单位有应县木塔全名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的佛宫寺院内。塔高米,底层直径米,总重量约吨。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建筑技艺上它与法国的艾非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世人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古往今来,不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佛门弟子登临木塔,尽兴游览之余挥毫泼墨,留下不少赞美绝句。塔上因此存下面珍贵牌匾,其中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笔画苍劲凝重、神韵连贯、婉媚娟秀,为绝代珍品。应县木塔历经千年沧桑,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十多次较强的地震,木塔安然无恙。解放前军阀混战,塔身多次被炮弹击中,木塔巍然屹立,实属天下奇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木塔进行加固维修时,在塔内发现了一批辽代刻经等珍贵文物,不仅对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建塔历史背景有重要价值,而且填补了我国辽代文物的空白。近年,木塔内发现的一双佛牙舍利被佛教界认定为释迦牟尼的真身遗骨,吸引了众多的佛教界和各界知名人士前来观瞻。应县木塔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景区,2011年,木塔景区共接待游客20.8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以上,并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最美古建筑。它不仅是应县旅游的王牌,也是山西旅游的王牌。随着旅游业的世界性升温,应县木塔的传奇色彩和神秘面纱吸引着海内外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净土寺藻井构图繁多,布局严谨,雕刻精细,丰富多变,色泽华丽,是罕见的金代珍品,现存国内唯一。省保单位有繁峙古城遗址、田惠墓;县保单位为文殊寺、永镇寺、殊海寺、边耀遗址、司马镇故城、大安寺遗址、北齐长城遗址应县段及明内长城遗址应县段、舍利塔、烈士纪念塔。其余资源还有以金沙滩古战场遗址为背景的边塞风情景区,以跑马梁、三条岭森林资源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区,以及近年来建设的40多个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等等。这些景区的定位,最终形成以释迦塔为中心,龙首山、龙潭湖和黄花岭、金沙滩为两翼,集佛教文化、古建文化、山水风光,边塞风情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区域特色旅游格局。应县位处晋北佛教古建文化黄金旅游圈,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及生态景观特色,其生态具有多样性与独特性。历史文化及景观的VCD光碟,收集整理应县木塔、字画、碑刻,并通过游客接待中心窗口向游客展示。旅游产品开发以本地土特产紫皮大蒜、韭菜、大接李、黄芪 大葱、梨花春酒业为主兼有香火及佛事纪念品,同时,应县凉粉、莲花豆、兔头、羊杂、刀削面、豆腐、抿八股、羊拐弯、熏猪肉、稠粥、扒肉条等等。近年来,围绕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实施木塔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景观配套工程。发展以木塔为中心的旅游业,繁荣应县经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提高比重、全面发展”的思路,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同步推进,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以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龙头的佛教文化板块,辐射净土寺、龙首山、跑马梁等周边旅游资源,形成宗教文化与生态休闲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带。进一步坚定不移推进应县木塔申遗,重点铺开木塔本体修缮、周边环境整治、遗址挖掘展示三大项目;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重点推进木塔、古寺庙、跑马梁、石柱山、龙首山、黄花梁等景区保护性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探索发展以采摘、垂钓、体验为主的旅游观光农业,探索与周边景区捆绑营销、联合发展的路子;配套发展星级酒店、农家乐、地方小吃优势互补的特色餐饮服务业;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保护挖掘胡麻油、豆腐等传统工艺,以及节庆、社火、耍孩儿等本土民间文化资源。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在文化产业园区投资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